大家好,又见面了,我是你们的朋友全栈君。
关于ansys中的单位问题
ansys中没有单位的概念,只要统一就行了。所以,很多人在使用时,不知道该统一用什么单位,用错单位造成分析结果严重失真!
今综合相关资料,整理如下:
一、在ansys经典中,的确没有单位区别,关键要看你的模型以什么样的单位去建,当然,对应的材料属性(杨氏模量,密度等)也要以你所建模型的单位去对应,着重需要注意的是在把模型由cad软件导入ansys中时,注意单位的对应就可以,当然一般在cad模型中的单位是mm制,那么导入ansys后也应该采用mm制,也就是mpa类型!
二、打开ansys,运行/units,si,就把单位设置成国际制单位了!!即长度:m ;力:n
;时间:s ;温度:k ;压强/压力:Pa ;面积:m2 ;质量:kg ,确保了分析结果不失真,且易于读懂结果数据。
三、ANSYS中不存在单位制,所有的单位是自己统一的。一般先确定几个物理量的单位(做过振动台试验的朋友一定会知道),然后导出其它的物理量的单位。
静力问题的基本物理量是:
长度,力,质量
比如你长度用m,力用KN,而质量用g
那么应力的单位就是KN/m*m,而不是N/m*m。
动力问题有些复杂,基本物理量是:
长度,力,质量,时间
比如长度用mm,力用N,质量用Kg,而时间用s
以上单位就错了,因为由牛顿定律:
F=ma
所以均按标准单位时:
N=kg*m/(s*s)
所以若长度为mm,质量为Kg,时间用s则有
N*e-3=kg*mm/(s*s)
所以,正确的基本单位组合应该是:
mN(毫牛,即N*e-3), mm, Kg, s
所以,如果你要让ANSYS的单位为国际单位制,你在输入物理量之前,先
将所有的物理量转换为国际单位制,如:
原先你的图纸上均为毫米,比如一个矩形截面尺寸是400mm*500mm,
那么,你在建模之前先转化为0.4m*0.5m
然后输入的长度为0.4和0.5,ANSYS只知道你输入的是0.4和0.5,它不知道
你的单位是什么。
附上一句:ANSYS中有一个只能从命令行输入的命令:/UNITS, 它的作用仅
仅是标记作用,让用户有个地方做标记,它没有任何单位转换的功能。
不要被他迷惑。英文原文如下:
The units label and conversion factors on this command are for user
convenienc
e only and have no effect on the analysis or data. That is, /UNITS
will not co
nvert database items from one system to another (e.g., from British
to SI, etc
四、在ANSYS中没有规定单位,它值进行代数值的运算,需要用户自己去定义自己的单位制,很多初学者对于单位的问题很不解。在使用的时候只需要记住一点就可以了:使用统一的单位制。
由于处理实际问题时分析问题的需要或者个人习惯不同,不同人对不同物理量的单位有不同选择。例如对于长度单位,机械设计人员喜欢使用mm,而工程设计人员经常使用m。再如力的单位,国际单位为N,但是在很多地方使用kN作为力的单位。选用什么单位并无对错之分,只需推算出其他物理量的对应单位即可。下面举个例子进行说明:
一个实体模型质量为1kg,长度为4X10-3m,弹性模量为2.1X1011Pa,时间为7s。这几个量的单位都是国际单位,但是物理量之间的数量级差别很大,容易引起计算收敛困难或计算误差太大。将质量和长度单位改变一下,变成非国际单位制,质量为1X10-3t,长度为4mm,时间为7s。这时候弹性模量为2.1X106MPa了,那么物理量之间的数量级差别就小了。但同时需注意的是,很多其他物理量的单位也不再是国际单位制了,比如速度单位由m/s变为mm/s。
由上面的分析可知,可按下面的方法选用单位制:
1、所有的单位都统一使用国际单位制,那么计算的所有结果也为国际单位制。
2、使用非国际单位制,需要先确定几个基本物理量的单位,然后根据基本物理量推导出其它物理量的单位。
基本物理量及其量纲:
质量m;
长度L;
时间t;
温度T。
导出物理量及其量纲:
速度:v=L/t;
加速度:a=L/t2;
面积:A=L2;
体积:V=L3;
密度:ρ=m/L3;
力:f=m·a=m·L/t2;
力矩、能量、热量、焓等:e=f·L=m·L2/t2;
压力、应力、弹性模量等:p=f/A=m/(t2·L);
热流量、功率:ψ=e/t=m·L2/t3;
导热率:k=ψ/(L·T)=m·L/(t3·T);
比热:c=e/(m·T)=L2/(t2·T);
热交换系数:Cv=e/(L2·T·t)=m/(t3·T)
粘性系数:Kv=p·t=m/(t·L);
熵:S=e/T=m·l2/(t2·T);
质量熵、比熵:s=S/m=l2/(t2·T);
量纲的选用原则
选择合适的量纲,需要注意以下原则:
1、确定分析中使用的物理量的数量级大小,避免使用数量级太大或太小的量纲。
2、同一问题中所有物理量的量纲要保持一致,否则计算结果中的某些物理量的量纲就不明确,容易导致错误的结果。
3、一般情况,为了分析方便,可先选定基本物理量的量纲,再由基本物理量的量纲推导其它物理量的量纲。当然,也可以先确定部分导出物理量的量纲,然后根据基本物理量与导出物理量的关系,推导基本物理量的量纲。
下面举两个常用的例子。
1基本物理量采用如下单位制:
质量m–kg;(应该采用Mg单位才统一,具体可以参考MSC.MARC中的材料库统一单位,推导)
长度L–mm;
时间–S;
温度–K(温度K与C等价)。
各导出物理量的单位可推导如下,同时还列出了与kg-m-S单位制或一些常用单位的关系:
速度:v=L/t=mm/S=10-3m/S;
加速度:a=L/t2=mm/S2=10-3m/S2;
面积:A=L2=mm2=10-6m2;
体积:V=L3=mm3=10-9m3;
密度:ρ=m/L3=kg/mm3=10-9kg/m3=10-6g/cm3;
力:f=m·L/t2=kg·mm/S2=10–3kg·m/S2=mN(牛);
力矩、能量、热量、焓等:e=m·L2/t2=kg·mm2/S2=10–6kg·m2/S2=µJ(焦耳);
压力、应力、弹性模量等:p=m/(t2·L)=kg/(S2·mm)=103kg/(S2·m)=kPa(帕);
热流量、功率:ψ=m·L2/t3=kg·mm2/S3=10–6kg·m2/S3=µw(瓦);
导热率:k=m·L/(t3·T)=kg·mm/(S3·K)=10–3kg·m/(S3·K);
比热:c=L2/(t2·T)=mm2/(S2·K)=10–6m2/(S2·K);
热交换系数:Cv=m/(t3·T)=kg/(S3·K);
粘性系数:Kv=m/(t·L)=kg/(S·mm)=103kg/(S·mm);
熵:S=m·L2/(t2·T)=kg·mm2/(S2·K)=10-6kg·m2/(S2·K);
质量熵、比熵:s=L2/(t2·T)=mm2/(S2·K)=10-6m2/(S2·K);
2基本物理量采用如下单位制:
质量m–g;
长度L–µm(106m);
时间–mS(10–3S);
温度–K(K与C等价)。
各导出物理量的单位可推导如下,同时还列出了与kg-m-S单位制或一些常用单位的关系:
速度:v=L/t=µm/mS=10-3m/S;
加速度:a=L/t2=µm/mS2=m/S2;
面积:A=L2=µm2=10-12m2;
体积:V=L3=µm3=10-18m3;
密度:ρ=m/L3=g/µm3=10-21kg/m3=10-12g/cm3;
力:f=m·L/t2=g·µm/mS2=10–3kg·m/S2=mN(牛);
力矩、能量、热量、焓等:e=m·L2/t2=g·µm2/mS2=10–9kg·m2/S2=10–9J(焦耳);
压力、应力、弹性模量等:p=m/(t2·L)=g/(mS2·µm)=109kg/(S2·m)=109Pa(帕)=GPa;
热流量、功率:ψ=m·L2/t3=g·µm2/mS3=10–6kg·m2/S3=10–6w(瓦);
导热率:k=m·L/(t3·T)=g·µm/(mS3·K)=kg·m/(S3·K);
比热:c=L2/(t2·T)=µm2/(mS2·K)=10–6m2/(S2·K);
热交换系数:Cv=m/(t3·T)=g/(mS3·K)=103kg/(S3·K);
粘性系数:Kv=m/(t·L)=g/(mS·µm)=106kg/(S·mm);
熵:S=m·L2/(t2·T)=g·µm2/(mS2·K)=10-9kg·m2/(S2·K);
质量熵、比熵:s=L2/(t2·T)=µm2/(mS2·K)=10-6m2/(S2·K);
由此可见,掌握了单位之间变换的方法,就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来选择合适的单位制。
更多的例子见表1。表2给出了几种单位制与kg-m-S单位制之间的换算因子。
表1 不同单位制的物理量单位
序号
参数名
单位量纲
Kg-m-s单 位 制
Kg-mm-s单 位 制
T-mm-s-Mpa单 位 制
g-mm-s单 位 制
1
长度L
L
m
Mm(10 -3 m)
Mm(10 -3 m)
Mm(10 -3 m)
2
质量M
M
Kg
Kg
T(10 3 Kg)
g(10 -3 Kg)
3
时间t
t
s
s
s
s
4
温度T
T
K
K
K
K
5
面积A
L 2
m 2
mm 2(10 -6 m 2)
mm 2(10 -6 m 2)
mm 2(10 -6 m 2)
6
体积V
L 3
m 3
mm 3(10 -9 m 3)
mm 3(10 -9 m 3)
mm 3(10 -9 m 3)
7
力F
M · L / t 2
N (牛) =Kg · m / s 2
Kg · mm / s 2(10 -3 N)
T · mm / s 2(N)
g · mm / s 2(10 -6 N)
8
密度r
M / L 3
Kg / m 3(10 -3 g / cm 3)
Kg / mm 3(10 6 g / cm 3)
T / mm 3(10 9 g / cm 3)
g / mm 3(10 3 g / cm 3)
9
能量、焓、热量
M · L 2 / t 2
J (焦耳) = N · m= Kg · m 2 / S 2
Kg · mm 2 / S 2(10 -6 J)
T · mm 2 / S 2(10 -3 J)
g · mm 2 / S 2(10 -9 J)
10
功率、热流量
m · L 2 / t 3
w (瓦) = J / S= kg · m 2 / S 3
kg · mm 2 / S 3(10 –6 w)
T · mm 2 / S 3(10 –3 w)
g · mm 2 / S 3(10 –9 w)
11
压力、应力、模量
M / (t 2 · L)
Pa = N / m 2= Kg / (s 2 · m)
Kg / (s 2 · mm)(kPa)
T / (s 2 · mm) (MPa)
g / (s 2 · mm) (Pa)
12
导热率k
M · L / (t 3 · K)
J / (m · s · K) =(Kg · m / (s 3 · K))
Kg · mm / (s 3 · K)(10 -3 Kg · m / (s 3 · K))
T · mm / (s 3 · K)(Kg · m / (s 3 · K))
g · mm / (s 3 · K)(10 -6 Kg · m / (s 3 · K))
13
比热c
L 2 / (t 2 · K)
J / (Kg · K) =(m 2 / (s 2 · K))
mm 2 / (s 2 · K )(10 -6 m 2 / (s 2 · K ) )
mm 2 / (s 2 · K )(10 -6 m 2 / (s 2 · K ) )
mm 2 / (s 2 · K )(10 -6 m 2 / (s 2 · K ) )
14
体热源h
M / (t 2 · L)
J / m 3 =(Kg / (s 2 · m))
Kg / (s 2 · mm)(10 3 Kg / (s 2 · m) )
T / (s 2 · mm)(10 6 Kg / (s 2 · m) )
g / (s 2 · mm)(1.0 Kg / (s 2 · m) )
15
换热系数Cv
M / (t 3 · K)
J / (m 2 · s · K) =(Kg / (s 3 · K))
Kg / (s 3 · K)(Kg / (s 3 · K))
T / (s 3 · K)(10 3 Kg / (s 3 · K))
g / (s 3 · K)(10 -3 Kg / (s 3 · K))
16
粘性系数Kv
M / (L · t)
Kg / (m · s)
Kg/(mm · s)(10 3 Kg /(m · s) )
T / (mm · s)(10 6 g / (m · s) )
g / (mm · s)(1.0 g / (m · s) )
17
熵S
M · L 2 / (t 2 · K)
J / K = (Kg · m 2 / S 2 · K)
Kg · mm 2 / S 2 · K(10 -6 Kg · m 2/ S 2 · K)
T · mm 2 / S 2 · K(10 -3 Kg · m 2/ S 2 · K)
g · mm 2/S 2 · K(10 -9 Kg · m 2/ S 2 · K)
18
比熵s质量熵
L 2 / (t 2 · K)
J / (Kg · K )= (m 2 / S 2 · K)
mm 2 / S 2 · K(10 -6 m 2 / S 2 · K)
mm 2 / S 2 · K(10 -6 m 2 / S 2 · K)
mm 2 / S 2 · K(10 -6 m 2 / S 2 · K)
表2 不同单位制的物理量与Kg-m-s单位制的换算因子[注]
序号
参数名
公制单位(Kg-m-s单位)
其它单位转换到Kg-m-s 单位制
kg-m-s单位转换到Kg-mm-s单位制
kg-m-s单位转换到T-mm-s-Mpa单位制
kg-m-s单位转换到g-mm-s单位制
1
长度
Lm
Kg-mm-s数值· 10 -3
Kg-m-s数值· 10 3
Kg-m-s数值· 10 3
Kg-m-s数值· 10 3
2
质量
MKg
g-cm-s数值· 10 3
Kg-m-s数值· 1.0
Kg-m-s数值· 10 -3
Kg-m-s数值· 10 3
3
时间
ts
Kg-mm-s数值· 1.0
Kg-m-s数值· 1.0
Kg-m-s数值· 1.0
Kg-m-s数值· 1.0
4
温度
TK
Kg-mm-s数值· 1.0
Kg-m-s数值· 1.0
Kg-m-s数值· 1.0
Kg-m-s数值· 1.0
5
面积
L 2m 2
Kg-mm-s数值· 10 -6
Kg-m-s数值· 10 6
Kg-m-s数值· 10 6
Kg-m-s数值· 10 6
6
体积
L 3m 3
Kg-mm-s数值· 10 -9
Kg-m-s数值· 10 9
Kg-m-s数值· 10 9
Kg-m-s数值· 10 9
7
力
M · L / t 2N=Kg · m / s 2
Kg-mm-s数值· 10 -3
Kg-m-s数值· 10 3
Kg-m-s数值· 1.0
Kg-m-s数值· 10 6
8
密度
M / L 3Kg / m 3
g-cm-s数值· 10 3
g-cm-s数值· 10 -6
g-cm-s数值· 10 -9
g-cm-s数值· 10 -3
9
能量、焓热流
M · L 2 / t 2J=Kg · m 2 / s 2
Kg-mm-s数值· 10 -6
Kg-m-s数值· 10 6
Kg-m-s数值· 10 3
Kg-m-s数值· 10 9
10
功率、热流量
m · L 2 / t 3w = kg · m 2 /S 3
Kg-mm-s数值· 10 -6
Kg-m-s数值· 10 6
Kg-m-s数值· 10 3
Kg-m-s数值· 10 9
11
压力、应力、模量
M / (t 2 · L) Pa=Kg/(s 2 · m)
Kg-mm-s数值· 10 6
Kg-m-s数值 · 10
-3
Kg-m-s数值· 10 -6
Kg-m-s数值· 1.0
12
导热率
M · L / (t 3 · K) Kg · m/ (s 3 · K)
Kg-m-s数值· 10 -3
Kg-m-s数值· 10 3
Kg-m-s数值1.0
Kg-m-s数值· 10 6
13
比热
L 2 / (t 2 · K) m 2 / (s 2 · K)
Kg-mm-s数值· 10 -6
Kg-m-s数值· 10 6
Kg-m-s数值· 10 6
Kg-m-s数值· 10 6
14
体热源
M / (t 2 · L)Kg / (s 2 · m)
Kg-mm-s数值· 10 3
Kg-m-s数值· 10 -3
Kg-m-s数值· 10 -6
Kg-m-s数值· 1.0
15
换热系数
M / (t 3 · K)Kg / (s 2 · K)
Kg-mm-s数值· 1.0
Kg-m-s数值· 1.0
Kg-m-s数值· 10 -3
Kg-m-s数值· 10 3
16
粘性系数
M / (L · t)Kg / (m · s)
Kg-mm-s数值· 10 3
Kg-m-s数值· 10 -3
Kg-m-s数值· 10 -6
Kg-m-s数值· 1.0
17
熵
M · L 2 / (K · t 2)Kg·m2 / (K · s 2)
Kg-mm-s数值· 10 -6
Kg-m-s数值· 10 6
Kg-m-s数值· 10 3
Kg-m-s数值· 10 9
18
比熵、质量熵
L 2 / (t 2 · T)m2 / (s2 · K)
Kg-mm-s数值· 10 -6
Kg-m-s数值· 10 6
Kg-m-s数值· 10 6
Kg-m-s数值· 10 6
注:后三列中给出的是将kg-m-S 单位制中的数值转换到其它单位制时 (在准备输入数据时)
所乘的因子;如果需要将其它单位制中的数值转换到kg-m-S 单位制 (在分析计算结果时),则应该除以该因子。
发布者:全栈程序员-用户IM,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javaforall.cn/146599.html原文链接:https://javaforall.cn
【正版授权,激活自己账号】: Jetbrains全家桶Ide使用,1年售后保障,每天仅需1毛
【官方授权 正版激活】: 官方授权 正版激活 支持Jetbrains家族下所有IDE 使用个人JB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