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又见面了,我是你们的朋友全栈君。
本系列其他文章见:《响应式Spring的道法术器》。
前情提要:响应式流 | lambda与函数式 | Reactor快速上手
1.3.3 Spring WebFlux
Spring WebFlux是随Spring 5推出的响应式Web框架。
1)服务端技术栈
Spring提供了完整的支持响应式的服务端技术栈。
如上图所示,左侧为基于spring-webmvc的技术栈,右侧为基于spring-webflux的技术栈,
- Spring WebFlux是基于响应式流的,因此可以用来建立异步的、非阻塞的、事件驱动的服务。它采用Reactor作为首选的响应式流的实现库,不过也提供了对RxJava的支持。
- 由于响应式编程的特性,Spring WebFlux和Reactor底层需要支持异步的运行环境,比如Netty和Undertow;也可以运行在支持异步I/O的Servlet 3.1的容器之上,比如Tomcat(8.0.23及以上)和Jetty(9.0.4及以上)。
- 从图的纵向上看,spring-webflux上层支持两种开发模式:
- 类似于Spring WebMVC的基于注解(
@Controller
、@RequestMapping
)的开发模式; - Java 8 lambda 风格的函数式开发模式。
- 类似于Spring WebMVC的基于注解(
- Spring WebFlux也支持响应式的Websocket服务端开发。
由此看来,Spring WebFlux与Vert.x有一些相通之处,都是建立在非阻塞的异步I/O和事件驱动的基础之上的。
2)响应式Http客户端
此外,Spring WebFlux也提供了一个响应式的Http客户端API WebClient
。它可以用函数式的方式异步非阻塞地发起Http请求并处理响应。其底层也是由Netty提供的异步支持。
我们可以把WebClient
看做是响应式的RestTemplate
,与后者相比,前者:
- 是非阻塞的,可以基于少量的线程处理更高的并发;
- 可以使用Java 8 lambda表达式;
- 支持异步的同时也可以支持同步的使用方式;
- 可以通过数据流的方式与服务端进行双向通信。
当然,与服务端对应的,Spring WebFlux也提供了响应式的Websocket客户端API。
简单介绍这些,让我们来Coding吧(本文源码)~
本节,我们仍然是本着“Hello,world!”的精神来上手熟悉WebFlux,因此暂时不会像手册一样面面俱到地谈到WebFlux的各个细节,我们通过以下几个例子来了解它:
- 先介绍一下使用Spring WebMVC风格的基于注解的方式如何编写响应式的Web服务,这几乎没有学习成本,非常赞。虽然这种方式在开发上与Spring WebMVC变化不大,但是框架底层已经是完全的响应式技术栈了;
- 再进一步介绍函数式的开发模式;
- 简单几行代码实现服务端推送(Server Send Event,SSE);
- 然后我们再加入响应式数据库的支持(使用Reactive Spring Data for MongoDB);
- 使用
WebClient
与前几步做好的服务端进行通信; - 最后我们看一下如何通过“流”的方式在Http上进行通信。
Spring Boot 2是基于Spring 5的,其中一个比较大的更新就在于支持包括spring-webflux和响应式的spring-data在内的响应式模块。Spring Boot 2即将发布正式版,不过目前的版本从功能上已经完备,下边的例子我们就用Spring Boot 2在进行搭建。
1.3.3.1 基于WebMVC注解的方式
我们首先用Spring WebMVC开发一个只有Controller层的简单的Web服务,然后仅仅做一点点调整就可切换为基于Spring WebFlux的具有同样功能的Web服务。
我们使用Spring Boot 2搭建项目框架。
以下截图来自IntelliJ IDEA,不过其他IDE也都是类似的。
1)基于Spring Initializr创建项目
本节的例子很简单,不涉及Service层和Dao层,因此只选择spring-webmvc即可,也就是“Web”的starter。
也可以使用网页版的https://start.spring.io来创建项目:
创建后的项目POM中,包含下边的依赖,即表示基于Spring WebMVC:
<dependency>
<groupId>org.springframework.boot</groupId>
<artifactId>spring-boot-starter-web</artifactId>
</dependency>
2)创建Controller和Endpoint
创建Controller类HelloController
,仅提供一个Endpoint:/hello
:
@RestController
public class HelloController {
@GetMapping("/hello")
public String hello() {
return "Welcome to reactive world ~";
}
}
3)启动应用
OK了,一个简单的基于Spring WebMVC的Web服务。我们新增了HelloController.java
,修改了application.properties
。
使用IDE启动应用,或使用maven命令:
mvn spring-boot:run
通过打印的log可以看到,服务运行于Tomcat的8080端口:
测试Endpoint。在浏览器中访问http://localhost:8080/hello
,或运行命令:
curl http://localhost:8080/hello
返回Welcome to reactive world ~
。
基于Spring WebFlux的项目与上边的步骤一致,仅有两点不同。我们这次偷个懒,就不从新建项目了,修改一下上边的项目:
4)依赖“Reactive Web”的starter而不是“Web”
修改项目POM,调整依赖使其基于Spring WebFlux:
<dependency>
<groupId>org.springframework.boot</groupId>
<artifactId>spring-boot-starter-webflux</artifactId> <!--【改】增加“flux”四个字符-->
</dependency>
5)Controller中处理请求的返回类型采用响应式类型
@RestController
public class HelloController {
@GetMapping("/hello")
public Mono<String> hello() {
// 【改】返回类型为Mono<String>
return Mono.just("Welcome to reactive world ~"); // 【改】使用Mono.just生成响应式数据
}
}
6)启动应用
仅需要上边两步就改完了,是不是很简单,同样的方法启动应用。启动后发现应用运行于Netty上:
访问http://localhost:8080/hello
,结果与Spring WebMVC的相同。
7)总结
从上边这个非常非常简单的例子中可以看出,Spring真是用心良苦,WebFlux提供了与之前WebMVC相同的一套注解来定义请求的处理,使得Spring使用者迁移到响应式开发方式的过程变得异常轻松。
虽然我们只修改了少量的代码,但是其实这个简单的项目已经脱胎换骨了。整个技术栈从命令式的、同步阻塞的【spring-webmvc + servlet + Tomcat】变成了响应式的、异步非阻塞的【spring-webflux + Reactor + Netty】。
Netty是一套异步的、事件驱动的网络应用程序框架和工具,能够开发高性能、高可靠性的网络服务器和客户端程序,因此与同样是异步的、事件驱动的响应式编程范式一拍即合。
下边的内容了解即可,就不实战了。
在Java 7推出异步I/O库,以及Servlet3.1增加了对异步I/O的支持之后,Tomcat等Servlet容器也随后开始支持异步I/O,然后Spring WebMVC也增加了对Reactor库的支持,所以上边第4)步如果不是将spring-boot-starter-web
替换为spring-boot-starter-WebFlux
,而是增加reactor-core
的依赖的话,仍然可以用注解的方式开发基于Tomcat的响应式应用。
1.3.3.2 WebFlux的函数式开发模式
既然是响应式编程了,有些朋友可能会想统一用函数式的编程风格,WebFlux满足你。WebFlux提供了一套函数式接口,可以用来实现类似MVC的效果。我们先接触两个常用的。
再回头瞧一眼上边例子中我们用Controller
定义定义对Request的处理逻辑的方式,主要有两个点:
- 方法定义处理逻辑;
- 然后用
@RequestMapping
注解定义好这个方法对什么样url进行响应。
在WebFlux的函数式开发模式中,我们用HandlerFunction
和RouterFunction
来实现上边这两点。
HandlerFunction
相当于Controller
中的具体处理方法,输入为请求,输出为装在Mono
中的响应:
Mono<T extends ServerResponse> handle(ServerRequest request);
RouterFunction
,顾名思义,路由,相当于@RequestMapping
,用来判断什么样的url映射到那个具体的HandlerFunction
,输入为请求,输出为装在Mono里边的Handlerfunction
:
Mono<HandlerFunction<T>> route(ServerRequest request);
我们看到,在WebFlux中,请求和响应不再是WebMVC中的ServletRequest
和ServletResponse
,而是ServerRequest
和ServerResponse
。后者是在响应式编程中使用的接口,它们提供了对非阻塞和回压特性的支持,以及Http消息体与响应式类型Mono和Flux的转换方法。
下面我们用函数式的方式开发两个Endpoint:
/time
返回当前的时间;/date
返回当前的日期。
对于这两个需求,HandlerFunction很容易写:
// 返回包含时间字符串的ServerResponse
HandlerFunction<ServerResponse> timeFunction =
request -> ServerResponse.ok().contentType(MediaType.TEXT_PLAIN).body(
Mono.just("Now is " + new SimpleDateFormat("HH:mm:ss").format(new Date())), String.class);
// 返回包含日期字符串的ServerResponse
HandlerFunction<ServerResponse> dateFunction =
request -> ServerResponse.ok().contentType(MediaType.TEXT_PLAIN).body(
Mono.just("Today is " + new SimpleDateFormat("yyyy-MM-dd").format(new Date())), String.class);
那么RouterFunction为:
RouterFunction<ServerResponse> router =
RouterFunctions.route(GET("/time"), timeFunction)
.andRoute(GET("/date"), dateFunction);
按照常见的套路,
RouterFunctions
是工具类。
不过这么写在业务逻辑复杂的时候不太好组织,我们通常采用跟MVC类似的代码组织方式,将同类业务的HandlerFunction放在一个类中,然后在Java Config中将RouterFunction配置为Spring容器的Bean。我们继续在第一个例子的代码上开发:
1)创建统一存放处理时间的Handler类
创建TimeHandler.java
:
import static org.springframework.web.reactive.function.server.ServerResponse.ok;
@Component
public class TimeHandler {
public Mono<ServerResponse> getTime(ServerRequest serverRequest) {
return ok().contentType(MediaType.TEXT_PLAIN).body(Mono.just("Now is " + new SimpleDateFormat("HH:mm:ss").format(new Date())), String.class);
}
public Mono<ServerResponse> getDate(ServerRequest serverRequest) {
return ok().contentType(MediaType.TEXT_PLAIN).body(Mono.just("Today is " + new SimpleDateFormat("yyyy-MM-dd").format(new Date())), String.class);
}
}
由于出现次数通常比较多,这里静态引入
ServerResponse.ok()
方法。
2)在Spring容器配置RouterFunction
我们采用Spring现在比较推荐的Java Config的配置Bean的方式,创建用于存放Router的配置类RouterConfig.java
:
import static org.springframework.web.reactive.function.server.RequestPredicates.GET;
import static org.springframework.web.reactive.function.server.RouterFunctions.route;
@Configuration
public class RouterConfig {
@Autowired
private TimeHandler timeHandler;
@Bean
public RouterFunction<ServerResponse> timerRouter() {
return route(GET("/time"), req -> timeHandler.getTime(req))
.andRoute(GET("/date"), timeHandler::getDate); // 这种方式相对于上一行更加简洁
}
}
3)重启服务试一试
重启服务测试一下吧:
$ curl http://localhost:8080/date
Today is 2018-02-26
$ curl http://localhost:8080/time
Now is 21:12:53
1.3.3.3 服务器推送
我们可能会遇到一些需要网页与服务器端保持连接(起码看上去是保持连接)的需求,比如类似微信网页版的聊天类应用,比如需要频繁更新页面数据的监控系统页面或股票看盘页面。我们通常采用如下几种技术:
- 短轮询:利用ajax定期向服务器请求,无论数据是否更新立马返回数据,高并发情况下可能会对服务器和带宽造成压力;
- 长轮询:利用comet不断向服务器发起请求,服务器将请求暂时挂起,直到有新的数据的时候才返回,相对短轮询减少了请求次数;
- SSE:服务端推送(Server Send Event),在客户端发起一次请求后会保持该连接,服务器端基于该连接持续向客户端发送数据,从HTML5开始加入。
- Websocket:这是也是一种保持连接的技术,并且是双向的,从HTML5开始加入,并非完全基于HTTP,适合于频繁和较大流量的双向通讯场景。
既然响应式编程是一种基于数据流的编程范式,自然在服务器推送方面得心应手,我们基于函数式方式再增加一个Endpoint /times
,可以每秒推送一次时间。
1)增加Handler方法
TimeHandler.java
:
public Mono<ServerResponse> sendTimePerSec(ServerRequest serverRequest) {
return ok().contentType(MediaType.TEXT_EVENT_STREAM).body( // 1
Flux.interval(Duration.ofSeconds(1)). // 2
map(l -> new SimpleDateFormat("HH:mm:ss").format(new Date())),
String.class);
}
MediaType.TEXT_EVENT_STREAM
表示Content-Type
为text/event-stream
,即SSE;- 利用interval生成每秒一个数据的流。
2)配置router
RouterConfig.java
:
@Bean
public RouterFunction<ServerResponse> timerRouter() {
return route(GET("/time"), timeHandler::getTime)
.andRoute(GET("/date"), timeHandler::getDate)
.andRoute(GET("/times"), timeHandler::sendTimePerSec); // 增加这一行
}
3)重启服务试一下
重启服务后,测试一下:
curl http://localhost:8080/times
data:21:32:22
data:21:32:23
data:21:32:24
data:21:32:25
data:21:32:26
<Ctrl+C>
就酱,访问这个url会收到持续不断的报时数据(时间数据是在data
中的)。
那么用注解的方式如何进行服务端推送呢,这个演示就融到下一个例子中吧~
1.3.3.3 响应式Spring Data
开发基于响应式流的应用,就像是在搭建数据流流动的管道,从而异步的数据能够顺畅流过每个环节。前边的例子主要聚焦于应用层,然而绝大多数系统免不了要与数据库进行交互,所以我们也需要响应式的持久层API和支持异步的数据库驱动。就像从自来水厂到家里水龙头这个管道中,如果任何一个环节发生了阻塞,那就可能造成整体吞吐量的下降。
各个数据库都开始陆续推出异步驱动,目前Spring Data支持的可以进行响应式数据访问的数据库有MongoDB、Redis、Apache Cassandra和CouchDB。今天我们用MongoDB来写一个响应式demo。
我们这个例子很简单,就是关于User
的增删改查,以及基于注解的服务端推送。
1)编写User
既然是举例,我们随便定义几个属性吧~
public class User {
private String id;
private String username;
private String phone;
private String email;
private String name;
private Date birthday;
}
然后为了方便开发,我们引入lombok库,它能够通过注解的方式为我们添加必要的Getter/Setter/hashCode()/equals()/toString()/构造方法等,添加依赖(版本可自行到http://search.maven.org搜索最新):
<dependency>
<groupId>org.projectlombok</groupId>
<artifactId>lombok</artifactId>
<version>1.16.20</version>
</dependency>
然后为User
添加注解:
@Data // 生成无参构造方法/getter/setter/hashCode/equals/toString
@AllArgsConstructor // 生成所有参数构造方法
@NoArgsConstructor // @AllArgsConstructor会导致@Data不生成无参构造方法,需要手动添加@NoArgsConstructor,如果没有无参构造方法,可能会导致比如com.fasterxml.jackson在序列化处理时报错
public class User {
...
我们可以利用IDE看一下生成的方法(如下图黄框所示):
可能需要先在IDE中进行少量配置以便支持lombok的注解,比如IntelliJ IDEA:
- 安装“lombok plugin”:
- 开启对注解编译的支持:
lombok对于Java开发者来说绝对算是个福音了,希望使用Kotlin的朋友不要笑话我们土哦~
2)增加Spring Data的依赖
在POM中增加Spring Data Reactive Mongo的依赖:
<dependency>
<groupId>org.springframework.boot</groupId>
<artifactId>spring-boot-starter-data-mongodb-reactive</artifactId>
</dependency>
MongoDB是文档型的NoSQL数据库,因此,我们使用@Document
注解User
类:
@Data
@AllArgsConstructor
@Document
public class User {
@Id
private String id; // 注解属性id为ID
@Indexed(unique = true) // 注解属性username为索引,并且不能重复
private String username;
private String name;
private String phone;
private Date birthday;
}
OK,这样我们的模型就准备好了。MongoDB会自动创建collection,默认为类名首字母小写,也就是user
。
3)配置数据源
Spring Boot为我们搞定了几乎所有的配置,太赞了,下边是MongoDB的默认配置:
# MONGODB (MongoProperties)
spring.data.mongodb.authentication-database= # Authentication database name.
spring.data.mongodb.database=test # Database name.
spring.data.mongodb.field-naming-strategy= # Fully qualified name of the FieldNamingStrategy to use.
spring.data.mongodb.grid-fs-database= # GridFS database name.
spring.data.mongodb.host=localhost # Mongo server host. Cannot be set with uri.
spring.data.mongodb.password= # Login password of the mongo server. Cannot be set with uri.
spring.data.mongodb.port=27017 # Mongo server port. Cannot be set with uri.
spring.data.mongodb.repositories.enabled=true # Enable Mongo repositories.
spring.data.mongodb.uri=mongodb://localhost/test # Mongo database URI. Cannot be set with host, port and credentials.
spring.data.mongodb.username= # Login user of the mongo server. Cannot be set with uri.
请根据需要添加自定义的配置,比如我的MongoDB是跑在IP为192.168.0.101的虚拟机的Docker中的,就可在application.properties
中增加一条:
spring.data.mongodb.host=192.168.0.101
4)增加DAO层repository
与非响应式Spring Data的CrudReposity
对应的,响应式的Spring Data也提供了相应的Repository库:ReactiveCrudReposity
,当然,我们也可以使用它的子接口ReactiveMongoRepository
。
我们增加UserRepository
:
public interface UserRepository extends ReactiveCrudRepository<User, String> {
// 1
Mono<User> findByUsername(String username); // 2
Mono<Long> deleteByUsername(String username);
}
- 同样的,
ReactiveCrudRepository
的泛型分别是User
和ID
的类型; ReactiveCrudRepository
已经提供了基本的增删改查的方法,根据业务需要,我们增加四个方法(在此膜拜一下Spring团队的牛人们,使得我们仅需按照规则定义接口方法名即可完成DAO层逻辑的开发,牛~)
5)Service层
由于业务逻辑几乎为零,只是简单调用了DAO层,直接贴代码:
@Service
public class UserService {
@Autowired
private UserRepository userRepository;
/** * 保存或更新。 * 如果传入的user没有id属性,由于username是unique的,在重复的情况下有可能报错, * 这时找到以保存的user记录用传入的user更新它。 */
public Mono<User> save(User user) {
return userRepository.save(user)
.onErrorResume(e -> // 1
userRepository.findByUsername(user.getUsername()) // 2
.flatMap(originalUser -> {
// 4
user.setId(originalUser.getId());
return userRepository.save(user); // 3
}));
}
public Mono<Long> deleteByUsername(String username) {
return userRepository.deleteByUsername(username);
}
public Mono<User> findByUsername(String username) {
return userRepository.findByUsername(username);
}
public Flux<User> findAll() {
return userRepository.findAll();
}
}
onErrorResume
进行错误处理;- 找到username重复的记录;
- 拿到ID从而进行更新而不是创建;
- 由于函数式为
User -> Publisher
,所以用flatMap
。
6)Controller层
直接贴代码:
@RestController
@RequestMapping("/user")
public class UserController {
@Autowired
private UserService userService;
@PostMapping("")
public Mono<User> save(User user) {
return this.userService.save(user);
}
@DeleteMapping("/{username}")
public Mono<Long> deleteByUsername(@PathVariable String username) {
return this.userService.deleteByUsername(username);
}
@GetMapping("/{username}")
public Mono<User> findByUsername(@PathVariable String username) {
return this.userService.findByUsername(username);
}
@GetMapping("")
public Flux<User> findAll() {
return this.userService.findAll();
}
}
7)启动应用测试一下
由于涉及到POST和DELETE方法的请求,建议用支持RESTful的client来测试,比如“Restlet client”:
如图,增加操作是成功的,只要username不变,再次发送请求会更新该记录。
图中birthday的时间差8小时,不去管它。
用同样的方法增加一个李四,之后我们再来测试一下查询。
-
根据用户名查询(METHOD:GET URL:http://localhost:8080/user/zhangsan),下边输出是格式化的JSON:
{
“id”: “5a9504a167646d057051e229”,
“username”: “zhangsan”,
“name”: “张三”,
“phone”: “18610861861”,
“birthday”: “1989-12-31T16:00:00.000+0000”
} -
查询全部(METHOD:GET URL:http://localhost:8080/user)
[{“id”:“5a9504a167646d057051e229”,“username”:“zhangsan”,“name”:“张三”,“phone”:“18610861861”,“birthday”:“1989-12-31T16:00:00.000+0000”},{“id”:“5a9511db67646d3c782f2e7f”,“username”:“lisi”,“name”:“李四”,“phone”:“18610861862”,“birthday”:“1992-02-01T16:00:00.000+0000”}]
测试一下删除(METHOD:DELETE URL:http://localhost:8080/user/zhangsan),返回值为1,再查询全部,发现张三已经被删除了,OK。
8)stream+json
看到这里细心的朋友可能会有点嘀咕,怎么看是不是异步的呢?毕竟查询全部的时候,结果都用中括号括起来了,这和原来返回List<User>
的效果似乎没多大区别。假设一下查询100个数据,如果是异步的话,以我们对“异步响应式流”的印象似乎应该是一个一个至少是一批一批的到达客户端的嘛。我们加个延迟验证一下:
@GetMapping("")
public Flux<User> findAll() {
return this.userService.findAll().delayElements(Duration.ofSeconds(1));
}
每个元素都延迟1秒,现在我们在数据库里弄三条记录,然后请求查询全部的那个URL,发现并不是像/times
一样一秒一个地出来,而是3秒之后一块儿出来的。果然如此,这一点都不响应式啊!
与/times
类似,我们也加一个MediaType,不过由于这里返回的是JSON,因此不能使用TEXT_EVENT_STREAM
,而是使用APPLICATION_STREAM_JSON
,即application/stream+json
格式。
@GetMapping(value = "", produces = MediaType.APPLICATION_STREAM_JSON_VALUE)
public Flux<User> findAll() {
return this.userService.findAll().delayElements(Duration.ofSeconds(2));
}
produces
后边的值应该是application/stream+json
字符串,因此用APPLICATION_STREAM_JSON_VALUE
。
重启服务再次请求,发现三个user是一秒一个的速度出来的,中括号也没有了,而是一个一个独立的JSON值构成的json stream:
{"id":"5a9504a167646d057051e229","username":"zhangsan","name":"张三","phone":"18610861861","birthday":"1989-12-31T16:00:00.000+0000"}
{"id":"5a9511db67646d3c782f2e7f","username":"lisi","name":"李四","phone":"18610861862","birthday":"1992-02-01T16:00:00.000+0000"}
{"id":"5a955f08fa10b93ec48df37f","username":"wangwu","name":"王五","phone":"18610861865","birthday":"1995-05-04T16:00:00.000+0000"}
9)总结
如果有Spring Data开发经验的话,切换到Spring Data Reactive的难度并不高。跟Spring WebFlux类似:原来返回User
的话,那现在就返回Mono<User>
;原来返回List<User>
的话,那现在就返回Flux<User>
。
对于稍微复杂的业务逻辑或一些必要的异常处理,比如上边的save方法,请一定采用响应式的编程方式来定义,从而一切都是异步非阻塞的。如下图所示,从HttpServer(如Netty或Servlet3.1以上的Servlet容器)到ServerAdapter(Spring WebFlux框架提供的针对不同server的适配器),到我们编写的Controller和DAO,以及异步数据库驱动,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异步非阻塞的管道,里边流动的就是响应式流。
1.3.3.4 使用WebClient
开发响应式Http客户端
下面,我们用WebClient测试一下前边几个例子的成果。
1) /hello,返回Mono
@Test
public void webClientTest1() throws InterruptedException {
WebClient webClient = WebClient.create("http://localhost:8080"); // 1
Mono<String> resp = webClient
.get().uri("/hello") // 2
.retrieve() // 3
.bodyToMono(String.class); // 4
resp.subscribe(System.out::println); // 5
TimeUnit.SECONDS.sleep(1); // 6
}
- 创建
WebClient
对象并指定baseUrl; - HTTP GET;
- 异步地获取response信息;
- 将response body解析为字符串;
- 打印出来;
- 由于是异步的,我们将测试线程sleep 1秒确保拿到response,也可以像前边的例子一样用
CountDownLatch
。
运行效果如下:
2) /user,返回Flux
为了多演示一些不同的实现方式,下边的例子我们调整几个地方,但是效果跟上边是一样的:
@Test
public void webClientTest2() throws InterruptedException {
WebClient webClient = WebClient.builder().baseUrl("http://localhost:8080").build(); // 1
webClient
.get().uri("/user")
.accept(MediaType.APPLICATION_STREAM_JSON) // 2
.exchange() // 3
.flatMapMany(response -> response.bodyToFlux(User.class)) // 4
.doOnNext(System.out::println) // 5
.blockLast(); // 6
}
- 这次我们使用WebClientBuilder来构建WebClient对象;
- 配置请求Header:
Content-Type: application/stream+json
; - 获取response信息,返回值为
ClientResponse
,retrive()
可以看做是exchange()
方法的“快捷版”; - 使用
flatMap
来将ClientResponse映射为Flux; - 只读地peek每个元素,然后打印出来,它并不是subscribe,所以不会触发流;
- 上个例子中sleep的方式有点low,
blockLast
方法,顾名思义,在收到最后一个元素前会阻塞,响应式业务场景中慎用。
运行效果如下:
[外链图片转存失败,源站可能有防盗链机制,建议将图片保存下来直接上传(img-dnZqusDX-1615630172707)(https://leanote.com/api/file/getImage?fileId=5a9570d6ab64415d3400b4f0)]
3) /times,服务端推送
@Test
public void webClientTest3() throws InterruptedException {
WebClient webClient = WebClient.create("http://localhost:8080");
webClient
.get().uri("/times")
.accept(MediaType.TEXT_EVENT_STREAM) // 1
.retrieve()
.bodyToFlux(String.class)
.log() // 2
.take(10) // 3
.blockLast();
}
- 配置请求Header:
Content-Type: text/event-stream
,即SSE; - 这次用
log()
代替doOnNext(System.out::println)
来查看每个元素; - 由于
/times
是一个无限流,这里取前10个,会导致流被取消;
运行效果如下:
1.3.3.5 让数据在Http上双向无限流动起来
许多朋友看到这个题目会想到Websocket,的确,Websocket确实可以实现全双工通信,但它的数据传输并非是完全基于HTTP协议的,关于Websocket我们后边再聊。
下面我们实现一个这样两个Endpoint:
- POST方法的
/events
,“源源不断”地收集数据,并存入数据库; - GET方法的
/events
,“源源不断”将数据库中的记录发出来。
0)准备
一、数据模型MyEvent
:
@Data
@AllArgsConstructor
@NoArgsConstructor
@Document(collection = "event") // 1
public class MyEvent {
@Id
private Long id; // 2
private String message;
}
- 指定collection名为
event
; - 这次我们使用表示时间的long型数据作为ID。
二、DAO层:
public interface MyEventRepository extends ReactiveMongoRepository<MyEvent, Long> {
// 1
}
- 下边用到了可以保存Flux的
insert(Flux)
方法,这个方法是在ReactiveMongoRepository
中定义的。
三、简单起见就不要Service层了,直接Controller:
@RestController
@RequestMapping("/events")
public class MyEventController {
@Autowired
private MyEventRepository myEventRepository;
@PostMapping(path = "")
public Mono<Void> loadEvents(@RequestBody Flux<MyEvent> events) {
// 1
// TODO
return null;
}
@GetMapping(path = "", produces = MediaType.APPLICATION_STREAM_JSON_VALUE)
public Flux<MyEvent> getEvents() {
// 2
// TODO
return null;
}
}
- POST方法的接收数据流的Endpoint,所以传入的参数是一个Flux,返回结果其实就看需要了,我们用一个
Mono<Void>
作为方法返回值,表示如果传输完的话只给一个“完成信号”就OK了; - GET方法的无限发出数据流的Endpoint,所以返回结果是一个
Flux<MyEvent>
,不要忘了注解上produces = MediaType.APPLICATION_STREAM_JSON_VALUE
。
准备到此为止,类如下。我们来完成上边的两个TODO吧。
1)接收数据流的Endpoint
在客户端,WebClient
可以接收text/event-stream
和application/stream+json
格式的数据流,也可以在请求的时候上传一个数据流到服务器;
在服务端,WebFlux也支持接收一个数据流作为请求参数,从而实现一个接收数据流的Endpoint。
我们先看服务端。Controller中的loadEvents
方法:
@PostMapping(path = "", consumes = MediaType.APPLICATION_STREAM_JSON_VALUE) // 1
public Mono<Void> loadEvents(@RequestBody Flux<MyEvent> events) {
return this.myEventRepository.insert(events).then(); // 2
}
- 指定传入的数据是
application/stream+json
,与getEvents
方法的区别在于这个方法是consume
这个数据流; insert
返回的是保存成功的记录的Flux,但我们不需要,使用then
方法表示“忽略数据元素,只返回一个完成信号”。
服务端写好后,启动之,再看一下客户端怎么写(还是放在src/test
下):
@Test
public void webClientTest4() {
Flux<MyEvent> eventFlux = Flux.interval(Duration.ofSeconds(1))
.map(l -> new MyEvent(System.currentTimeMillis(), "message-" + l)).take(5); // 1
WebClient webClient = WebClient.create("http://localhost:8080");
webClient
.post().uri("/events")
.contentType(MediaType.APPLICATION_STREAM_JSON) // 2
.body(eventFlux, MyEvent.class) // 3
.retrieve()
.bodyToMono(Void.class)
.block();
}
- 声明速度为每秒一个MyEvent元素的数据流,不加
take
的话表示无限个元素的数据流; - 声明请求体的数据格式为
application/stream+json
; body
方法设置请求体的数据。
运行一下这个测试,根据控制台数据可以看到是一条一条将数据发到/events
的,看一下MongoDB中的数据:
2)发出无限流的Endpoint
回想一下前边/user
的例子,当数据库中所有的内容都查询出来之后,这个流就结束了,因为其后跟了一个“完成信号”,我们可以通过在UserService
的findAll()
方法的流上增加log()
操作符来观察更详细的日志:
我们可以看到在三个onNext
信号后是一个onComplete
信号。
这样的流是有限流,这个时候如果在数据库中再新增一个User的话,已经结束的请求也不会再有新的内容出现了。
反观/times
请求,它会无限地发出SSE,而不会有“完成信号”出现,这是无限流。
我们希望的情况是无论是请求GET的/events
之后,当所有数据都发完之后,不要结束,而是挂起等待新的数据。如果我们用上边的POST的/events
传入新的数据到数据库后,新的数据会自动地流到客户端。
这可以在DAO层配置实现:
public interface MyEventRepository extends ReactiveMongoRepository<MyEvent, Long> {
@Tailable // 1
Flux<MyEvent> findBy(); // 2
}
@Tailable
注解的作用类似于linux的tail
命令,被注解的方法将发送无限流,需要注解在返回值为Flux这样的多个元素的Publisher的方法上;findAll()
是想要的方法,但是在ReactiveMongoRepository
中我们够不着,所以使用findBy()
代替。
然后完成Controller中的方法:
@GetMapping(path = "", produces = MediaType.APPLICATION_STREAM_JSON_VALUE)
public Flux<MyEvent> getEvents() {
return this.myEventRepository.findBy();
}
不过,这还不够,@Tailable
仅支持有大小限制的(“capped”)collection,而自动创建的collection是不限制大小的,因此我们需要先手动创建。Spring Boot提供的CommandLineRunner
可以帮助我们实现这一点。
Spring Boot应用程序在启动后,会遍历CommandLineRunner接口的实例并运行它们的run方法。
@Bean // 1
public CommandLineRunner initData(MongoOperations mongo) {
// 2
return (String... args) -> {
// 3
mongo.dropCollection(MyEvent.class); // 4
mongo.createCollection(MyEvent.class, CollectionOptions.empty().size(200).capped()); // 5
};
}
- 对于复杂的Bean只能通过Java Config的方式配置,这也是为什么Spring3之后官方推荐这种配置方式的原因,这段代码可以放到配置类中,本例我们就直接放到启动类
WebFluxDemoApplication
了; MongoOperations
提供对MongoDB的操作方法,由Spring注入的mongo实例已经配置好,直接使用即可;CommandLineRunner
也是一个函数式接口,其实例可以用lambda表达;- 如果有,先删除collection,生产环境慎用这种操作;
- 创建一个记录个数为10的capped的collection,容量满了之后,新增的记录会覆盖最旧的。
启动应用,我们检查一下event
collection:
OK,这个时候我们请求一下http://localhost:8080/events
,发现立马返回了,并没有挂起。原因在于collection中一条记录都没有,而@Tailable
起作用的前提是至少有一条记录。
跑一下WebClient测试程序插入5条数据,然后再次请求:
请求是挂起的,这没错,但是只有两条数据,看WebClient测试程序的控制台明明发出了5个请求啊。
原因定义的CollectionOptions.empty().size(200).capped()
中,size
指的是以字节为单位的大小,并且会向上取到256的整倍数,所以我们刚才定义的是256byte大小的collection,所以最多容纳两条记录。我们可以这样改一下:
CollectionOptions.empty().maxDocuments(200).size(100000).capped()
maxDocuments
限制了记录条数,size
限制容量且是必须定义的,因为MongoDB不像关系型数据库有严格的列和字段大小定义,鬼知道会存多大的数据进来,所以容量限制是必要的。
好了,再次启动应用,先插入5条数据,然后请求/events
,收到5条记录后请求仍然挂起,在插入5条数据,curl客户端又会陆续收到新的数据。
我们用代码搭建了图中箭头所表示的“管道”,看效果还是很畅通的嘛。现在再回想我们最初的那个Excel的例子,是不是感觉这个demo很有响应式的“范儿”了呢?
1.3.3.6 总结
这一节,我们对WebFlux做了一个简单的基于实例的介绍,相信你对响应式编程及其在WEB应用中如何发挥作用有了更多的体会,本章的实战是比较基础的,初衷是希望能够通过上手编写代码体会响应式编程的感觉,因为切换到响应式思维方式并非易事。
这一章的核心关键词其实翻来覆去就是:“异步非阻塞的响应式流”。我们了解了异步非阻塞的好处,也知道如何让数据流动起来,下面我们就通过对实例的性能测试,借助实实在在的数据,真切感受一下异步非阻塞的“丝滑”。
发布者:全栈程序员-用户IM,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javaforall.cn/127625.html原文链接:https://javaforall.cn
【正版授权,激活自己账号】: Jetbrains全家桶Ide使用,1年售后保障,每天仅需1毛
【官方授权 正版激活】: 官方授权 正版激活 支持Jetbrains家族下所有IDE 使用个人JB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