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又见面了,我是你们的朋友全栈君。如果您正在找激活码,请点击查看最新教程,关注关注公众号 “全栈程序员社区” 获取激活教程,可能之前旧版本教程已经失效.最新Idea2022.1教程亲测有效,一键激活。
Jetbrains全家桶1年46,售后保障稳定
首先附上自己写的一个MVP的demo,这是一个很标准的MVP,Github地址如下:
https://github.com/SilasGao/MVPDemo
首先MVP 是从经典的MVC架构演变而来,那我们是不是要先说下何为MVC模式?
系统C/S(Client/Server)三层架构模型:
1)视图层(View):一般采用XML文件对应用的界面进行描述,使用的时候可以直接引入,极为方便,可以的大大缩短开发时间,也可以使用JavaScript+HTML等的方式作为View层,当然这里需要进行Java和JavaScript之间的通信,幸运的是,Android提供了非常方便的通信实现。业务逻辑层(BLL):它的关注点主要集中在业务规则的制定、业务流程的实现等与业务需求有关的系统设计,也即是说它是与系统所应对的领域(Domain)逻辑有关,很多时候,也将业务逻辑层称为领域层。
2)控制层(Controller):Android的控制层的重任通常落在了众多的Acitvity的肩上,这句话也就暗含了不要在Acitivity中写代码,要通过Activity交割Model业务逻辑层处理。
3)模型层(Model):对数据库的操作、以及其他和数据有关的的操作都应该在Model里面处理,当然对业务计算等操作也是必须放在的该层的。就是应用程序中二进制的数据。
三层结构架构三层间的交互及作用如下图所示:
传统的MVC模式是很不错,我们也很熟悉,毕竟用了这么多年了。(突然想到之前去一家公司面试他问个HelloWord的Android项目是不是MVC,我说不是,他说回答错误,阿西吧!)
在Android项目上你会发现Activity的责任太重,什么东西都要放在Activity中,最终导致了Activity太过臃肿。虽然能抽的都抽出来了,但是会发现代码还是很多,试想下上千行代码还没有注释,能不晕?即使是自己写的,过些日子去看也有些晕晕的吧?
尤其代码敲完,一个月后需求又改了,从600、700行代码中找到要修改的地方也是要一点功夫的。
为了给Activity减轻压力,这时候MVP出现了!
MVP有什么好处,为什么要用MVP呢?
网上搜下一大堆MVP的各种好处,本人总结下主要有以下几点:
- 代码解耦
- 结构清晰
- 可复用
- 扩展性高
- 方便进行单元测试
在MVP中View并不直接使用Model,它们之间的通信是通过Presenter (MVC中的Controller)来进行的,所有的交互都发生在Presenter内部,而在MVC中View会从直接Model中读取数据而不是通过 Controller。
在MVP里,Presenter完全把Model和View进行了分离,主要的程序逻辑在Presenter里实现。而且,Presenter与具体的View是没有直接关联的,而是通过接口进行交互,从而使得在变更View时候可以保持Presenter的不变,可以多次复用。
在MVP里,应用程序的逻辑主要在Presenter来实现,其中的View是很薄的一层,只应该有简单的Set/Get的方法,用户输入和设置界面显示的内容,除此就不应该有更多的内容,绝不容许直接访问Model。
MVP主要解决就是把逻辑层抽出来成P层,要是遇到需求逻辑上的更改就可以只需要修改P层了或者遇到逻辑上的大改我们可以直接重写一个P也可以,很多开发人员把所有的东西都写在了Activity/Fragment里面这样一来遇到频繁改需求或者逻辑越来越复杂的时候,Activity /Fragment里面就会出现过多的混杂逻辑导致出错,所以MVP模式对于APP来对控制逻辑和UI的解耦来说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上面说逻辑是在Presenter中处理的,假设这是一个登陆界面,如要输入账号密码,那么对账号密码的是否为空判断以及正则表达式判断等也要放在Presenter中,毕竟这些都是逻辑。
然后判断都成功的话(下面的操作都是在Presenter中进行的),先调用view层的方法,让ProgressDialog显示出来,然后调用model层的网络请求,结果的话在presenter中回调。在回调里面分别做ProgressDialog消失的处理,然后成功的话调用view层的方法,进入主界面。失败的话调用view层的方法,提示失败Toast之类的。
这就是最简单的一个流程了。
MVP是什么?怎么实现?
下图是本人Demo中的代码,就一个页面而已,然而一个页面竟然有这么多的类,11个,我勒个去,吓死宝宝了,这么多的类,说实话一个类就能解决了。不慌,下面让我们仔细分析为什么这么多类
首先介绍下每个类是干嘛的:
- BuyBooActivity是我们的Activity
- BaseActivity是Activity的基类
- BasePresenter是Presenter的基类
- BuyBookBean是我们的bean,也就是传说中的实体类,几个成员变量,自动生成一堆get、set方法的那个类
- IBuyBookView也就是BuyBooActivity的接口
- BuyBookPresenter也就是这个Actvity的Presenter
- IBuyBookPresenter是BuyBookPresenter的接口
- BuyBookModel是这个Activity的数据层
- IBuyBookModel是BuyBookModel的接口
- BuyBookAdapter是BuyBooActivity里面ListView的适配器
- ValueCallBack,是一个通用的回调接口
这里接口都以I开头,每个model,presenter,还有Activity的view,都对应着一个接口,有些人可能会问了,干嘛写接口,一下多了这么多类,看的都懵逼了(比如以前有一个同事,他一直说项目用MVP,但是他不知道什么是MVP,直接把数据层写在了P中,估计是他以为bean才是model吧。我也不跟他说,毕竟人家工资比较高。说道这里突然想起了他以前的MVVM模式,第一个M是bean,他说这是model,第二个M以及一个V他说这是viewmodel,结果放的是所有的网络请求,最后一个V他放的是Aciivty和Fragment了。好了笑话说到这里,继续我们的主题)
为什么写接口?
问这个问题的童鞋应该去复习设计模式的六大基本原则了,我们要控制项目而不是项目控制我们,我们要进行的是面向接口的编程,用抽象(或者接口)搭建框架,用实现扩展细节。当然接口也不能滥用,都要看具体情况,这里本人是按照最高标准来写的。
Google官方MVP示例项目是把上面的IBuyBookPresenter以及IBuyBookView这2个接口放到了IBuyBookContract这个协议类中,实际上是一样的,这就看个人喜好了,各有各的优缺点。比如把本栗子的代码改成有协议类的这种就如下代码所示,看到了吧,其实是一样的。
public interface IBuyBookContract
{
interface IBuyBookView
{
void showToast(String msg);
void refreshAdapter();
void onEmpty();
}
interface IBuyBookModel
{
List<BuyBookBean> getAdapterData();
}
}
M(Model)
数据层,和MVC中的M一样,用来放数据的处理(比如网络请求,缓存等)。
V(View)
负责UI具体实现展现。比如Presenter派发过来一个动作是showDialog显示进度命令,那么我们这个View就负责实现具体UI。
P(Presenter)
负责处理业务逻辑代码,处理Model数据,然后将处理完的数据分发到View层。
下面开始贴代码讲解
先来讲View IBuyBookView
这里主要是包含了Activity的一系列关于UI操作,然后用我们的Activity是实现,这样Presenter就可以调用了。
public interface IBuyBookView {
/**
* 提示toast
*/
void showToast(String msg);
/**
* 刷新adapter
*/
void refreshAdapter();
void onEmpty();
}
接下来讲Model IBuyBookModel BuyBookModel
主要是写了几个方法供BuyBookModel去实现
public interface IBuyBookModel {
/**
* 获取模拟数据
*/
void getTestData(ValueCallBack<List<BuyBookBean>> callBack);
/**
* 返回本地adapter数据
* @return
*/
List<BuyBookBean> getAdapterData();
}
这里实现了IBuyBookModel,然后模拟了下网络请求,用随机来模拟请求成功与失败,所以如果有童鞋下载Demo发现进去怎么空白一片,那么请退出来多近几次,本人曾连续5次进去都是空白的,这运气也太背了吧。
public class BuyBookModel implements IBuyBookModel {
private List<BuyBookBean> listData;
public BuyBookModel() {
this.listData = new ArrayList<>();
}
@Override
public void getTestData(final ValueCallBack<List<BuyBookBean>> callBack) {
new Handler().postDelayed(new Runnable() {
@Override
public void run() {
List<BuyBookBean> list = new ArrayList<>();
list.add(new BuyBookBean("赵云", 1, "09-27 09:11"));
list.add(new BuyBookBean("赵云、隔壁老王、小王、典韦、貂蝉、林芳、曹操、刘备、关羽、黄忠、张飞、诸葛孔明", 10, "09-27 09:11"));
list.add(new BuyBookBean("黄忠、孙权、大乔", 50, "09-27 09:11"));
list.add(new BuyBookBean("大乔、小乔、貂蝉、孙尚香", 300, "09-27 09:11"));
Random rd = new Random();
int N = rd.nextInt(10);
if (N > 5) {
callBack.onSuccess(list);
} else {
callBack.onFail("拒绝请求");
}
}
}, 1000);
}
@Override
public List<BuyBookBean> getAdapterData() {
return listData;
}
}
这里贴上楼上那个回调接口,这里用了泛型,为什么呢?为了多多复用。
public interface ValueCallBack<T> {
void onSuccess(T t);
void onFail(String code);
}
接下来讲Presenter BasePresenter IBuyBookPresenterBuyBookPresenter
这个是所有Presenter的基类,里面有个initData()方法,基本每个Presenter都要处理网络请求吧,所以我就弄了这么一个基类,至于为什么是抽象的而不是接口,这是因为抽象方便点吧,如果我们往抽象类中添加新的方法(该方法不是抽象的),可以给他提供默认的实现,而且不要修改现有的代码,但是如果是接口的话,就要修改现有的代码了。指不定我们以后要往这里加什么呢。
这里为什么用了个泛型?为了让人一看这个Presenter就知道这对应着哪个Activity,实际上这可以不加的,但是我觉得加上去更好。便于后来人也便于自己以后再来修改这个类。
public abstract class BasePresenter<T extends BaseActivity> {
abstract void initData();
}
这里主要写了个方法,以供BuyBookPresenter实现
public interface IBuyBookPresenter {
List<BuyBookBean> getAdapterData();
}
这里首先实现现了IBuyBookPresenter继承了BasePresenter,然后重写一些方法。这里的构造方法是重点,在构造方法中,我们需要传入一个IBookView,实际上我们的Activity已经实现IBookView了,所以这里实际上传的是具体的Activity,也就是this就行了。然后model我们可以直接new出来用,这里就new了。
在initData中我们是进行了具体的网络请求,网络请求我们是不是要弹一个Dialog出来,直接在这mView.loading();调用就行了。然后请求成功onSuccess()里面让Dialog消失,提醒适配器刷新。失败的话onFail()里面提示Dialog消失,然后ListView设置失败页面什么的。
public class BuyBookPresenter extends BasePresenter<BuyBookActivity> implements IBuyBookPresenter {
private IBuyBookView mView;
private IBuyBookModel mModel;
public BuyBookPresenter(IBuyBookView iBuyBookView) {
this.mView = iBuyBookView;
this.mModel = new BuyBookModel();
}
@Override
public List<BuyBookBean> getAdapterData() {
return mModel.getAdapterData();
}
@Override
public void initData() {
//在这里弹出loading
mModel.getTestData(new ValueCallBack<List<BuyBookBean>>() {
@Override
public void onSuccess(List<BuyBookBean> buyBookBeen) {
//在这里取消loading
//简单数据操作可以在presenter里完成
mModel.getAdapterData().addAll(buyBookBeen);
mView.refreshAdapter();
}
@Override
public void onFail(String code) {
//在这里取消loading
mView.showToast(code);
mView.onEmpty();
}
});
}
}
接下来讲我们的Activity BuyBookActivity BaseActivity
这是我们Acticity的基类,可以看到这里有个泛型,注意了,前方高能。这个泛型还必须继承BasePresenter,这个首先为了让人一看到这个Activity就知道对应着那个Presenter;其次最重要的就是为了下面那个成员变量basepresenter,我们写一个抽象的方法要求返回泛型T,而这个泛型T又继承了BasePresenter,那么我们就得到了具体Presenter的成员变量,可以直接用这个成员变量来调用Presenter中的方法了。
public abstract class BaseActivity<T extends BasePresenter> extends Activity {
protected T basepresenter;
@Override
protected void onCreate(Bundle savedInstanceState) {
super.onCreate(savedInstanceState);
setContentView(getLayout());
initView();
basepresenter = initPresent();
onPrepare();
}
abstract T initPresent();
abstract int getLayout();
abstract void initView();
abstract void onPrepare();
}
这个就是最终具体的Activity了,可以看到这里都没什么逻辑,基本都是一些重写的方法。
public class BuyBookActivity extends BaseActivity<BuyBookPresenter> implements IBuyBookView
{
private ListView mListView;
private BuyBookAdapter mAdapter;
@Override
BuyBookPresenter initPresent()
{
return new BuyBookPresenter(this);
}
@Override
int getLayout()
{
return R.layout.activity_main;
}
@Override
void initView()
{
mListView = (ListView) findViewById(R.id.listview);
}
@Override
void onPrepare()
{
mAdapter = new BuyBookAdapter(this, basepresenter.getAdapterData());
mListView.setAdapter(mAdapter);
basepresenter.initData();
}
@Override
public void showToast(String msg)
{
Toast.makeText(this, msg, Toast.LENGTH_SHORT).show();
}
@Override
public void refreshAdapter()
{
mAdapter.notifyDataSetChanged();
}
public void onEmpty()
{
mListView.setEmptyView(null);
}
}
最后虽然MVP模式有许多好处,但是有一个致命的缺点就是类太多,本来一个类最多变成了7个类,最少变成6个类(使用Contract协议类)。所以并不是所有的页面都要用MVP模式的,很简单的页面就没必要了,浪费时间是不是。
为什么MVP模式利于单元测试?
Presenter将逻辑和UI分开了,里面没有Android代码,都是纯纯的java代码。我们可以直接对Presenter写Junit测试
最后:这个MVP模式是非常基础了,只是给大家提供一下这个思路。
因为博客平时不是经常上,所以有问题需要及时回答的大佬们可以扫下这个。
发布者:全栈程序员-用户IM,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javaforall.cn/226890.html原文链接:https://javaforall.cn
【正版授权,激活自己账号】: Jetbrains全家桶Ide使用,1年售后保障,每天仅需1毛
【官方授权 正版激活】: 官方授权 正版激活 支持Jetbrains家族下所有IDE 使用个人JB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