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又见面了,我是你们的朋友全栈君。如果您正在找激活码,请点击查看最新教程,关注关注公众号 “全栈程序员社区” 获取激活教程,可能之前旧版本教程已经失效.最新Idea2022.1教程亲测有效,一键激活。
Jetbrains全系列IDE使用 1年只要46元 售后保障 童叟无欺
该篇例子几乎涵盖了目前所有能解决的类型,以一种通俗的语言讲解出来。当然如果JVM内存基本问题不太会可以看这里:JVM内存的基本问题
目录
String类和常量池内存分析
1 String 对象的两种创建方式
String str1 = “abcd”;
String str2 = new String(“abcd”);
System.out.println(str1==str2); // false
记住:只要使用 new 方法,便需要创建新的对象。
2 String 类型的常量池比较特殊。它的主要使用方法有两种:
- 直接使用双引号声明出来的 String 对象会直接使用或创建常量池中对应的字符串。
- 如果不是用双引号声明的 String 对象,可以使用 String 提供的 intern 方法。
说说String.intern()
String.intern() 是一个 Native 方法,它的作用(在JDK1.6和1.7操作不同)是:
如果运行时常量池中已经包含一个等于此 String 对象内容的字符串,则直接返回常量池中该字符串的引用;
如果没有, 那么
在jdk1.6中,将此String对象添加到常量池中,然后返回这个String对象的引用(此时引用的串在常量池)。
在jdk1.7中,放入一个引用,指向堆中的String对象的地址,返回这个引用地址(此时引用的串在堆)。根据《java虚拟机规范 Java SE 8版》记录,如果某String实例所包含的Unicode码点序列与CONSTANT——String_info结构所给出的序列相同,而之前又曾在该实例上面调用过String.intern方法,那么此次字符串常量获取的结果将是一个指向相同String实例的引用。这是什么意思呢?如果看不懂这个例子没关系,跟着后面从问题一到问题八看一遍你就一定能明白的!!
String a1 = new String(“a”); // 创建”a”,并把”a”缓存到常量池,占用2块内存空间
String a2 = new String(“b”); // 创建”b”,并把”b”缓存到常量池,占用2块内存空间
String a3 = new String(“c”); // 创建”c”,并把”c”缓存到常量池,占用2块内存空间
System.out.println((a1+a2+a3).intern() == “abc”); // true,在堆中连接生成了”abc”,调用intern()后发现常量池没有”abc”,那么就把指向堆中的”abc”的引用放入常量池,返回值为这个引用。当执行这个表达式的时候,从左到右执行,左边是常量池指向堆中的引用,右边也是直接使用常量池的”abc”(其实就是指向堆中”abc”的引用),直接返回这个引用,两边引用都是堆里面连接生成的”abc”的地址,所以打印出true。
Unicode码点序列的直接理解:这玩意不就是字符连起来看equals是否相同不就完了吗!咋这么墨迹~
关于String的intern()问题,可参考这篇文章Java技术——你真的了解String类的intern()方法吗
关于运行时常量池:java虚拟机为每个类型都维护着一个常量池。该常量池是java虚拟机中的运行时数据结构,像传统编程语言实现中的符号表一样有很多用途。当类或接口创建时,它的二进制表示中的常量池表被用来构造运行时常量池,运行时常量池中的所有引用最初都是符号引用。
以下所说常量池为字符串常量池。
接下来我们均以示例的方式来解释问题,也是我在某篇文章底下解决的别人问题的笔记。
可能最颠覆你认知的是问题八,所以既然来看了,还是建议看到最后吧!
问题一:
String h = new String("cc");
String intern = h.intern();
System.out.println(intern == h); // 返回false
这里为什么不返回true,而是返回false呢?
解释:
当new String(“cc”)后,堆中创建了”cc”,”cc”也会缓存到常量池,可以认为占用了2个字符串对象内存(因为你创建了一个“cc”字符串对象,但是放到了2个地方占用了2块内存)!当你String intern = h.intern();其中h.intern()会去常量池检查是否有了”cc”,结果发现有了,那么此时返回常量池的引用地址给intern,用常量池的引用intern和堆中的h引用去比较肯定不相等。所以返回false。
在JDK中String也是类似于消息池,就是典型的享元模式,一个String被定义后就被缓存到常量池,当其他地方要使用同样的字符串时,就直接使用缓存而不是重复创建。
问题二:
我对以下代码的操作过程有疑问
String str2 = new String("str") + new String("01");
String str1 = "str01";
str2.intern();
System.out.println(str2 == str1); // false
解释:
第一句new String(“str”) + new String(“01”);现在在堆中创建了”str”,同时”str”缓存到常量池,创建了”01″,同时”01″也缓存到常量池,再进行连接,堆中出现了”str01″。此时常量池中有:”str”,”01″,此时堆中有”str”,”01″,”str01″。str2引用指向堆中的”str01″。
接着第二句String str1 = “str01″; 发现常量池没有”str01″,那么直接在常量池创建”str01″。此时常量池中有:”str”,”01″,”str01″,此时堆中有”str”,”01″,”str01″。str1指向常量池中的”str01″。
接着第三句str2.intern();检查常量池是否有”str01″,结果发现有了,返回常量池”str01″的地址,很可惜,没有变量去接收,所以这一句没什么用,str2指向也不会改变,还是指向堆中”str01″。
第四句去打印str2==str1,一个堆中的”str01″地址和一个常量池中的”str01″地址比较,返回false。
问题三:
那这一段代码呢?
String str2 = new String("str") + new String("01");
String str1 = "str01";
String str3 = str2.intern();
System.out.println(str3 == str1); // true
解释:
比问题二多了一个str3引用保存了常量池”str01″,str3和str1均指向常量池的”str01″,所以返回true
问题四:
String str2 = new String("str") + new String("01");
str2.intern();
String str1 = "str01";
System.out.println(str2 == str1);
String str3 = new String("str01");
str3.intern();
String str4 = "str01";
System.out.println(str3 == str4);
这个代码的过程晕乎了,到底这些串在堆还是在常量池呢?
解释:
第一句new String(“str”) + new String(“01”);现在在堆中创建了”str”,同时”str”缓存到常量池,创建了”01″,同时”01″缓存到常量池,再进行连接,堆中出现了”str01″。此时常量池中有:”str”,”01″,此时堆中有”str”,”01″,”str01″。str2引用指向堆中的”str01″。
第二句,str2.intern();检查到常量池不存在”str01″,如果在jdk1.6,那么就将堆中的”str01″添加到常量池中,如果是jdk1.7,那么就在常量池保存指向堆中”str01″的地址,即保存堆中”str01″的引用。接下来的讲解以jdk1.7为准!!所以这里是在常量池保存了堆中”str01″的引用。
第三句,String str1 = “str01”;检查到常量池有一个引用保存了这个串,str1就直接指向这个地址,即还是堆中的”str01″。
第四句,str2==str1是否相等,str2指向堆中的”str01″,str1指向常量池的某个地址,这个地址恰好是指向堆中的”str01″,所以仍然是true。
第五句,String str3 = new String(“str01”);又在堆中创建了”str01″,现在堆中有了2个”str01″,而常量池已经有”str01″引用,不再缓存进去。(结论是常量池有equals相同的串或者引用指向equals相同的串就不再缓存)
第六句,str3.intern(); 去检查一下常量池到底有没有”str01″呢?检查发现常量池有个引用指向堆中的”str01″,JVM认为常量池是有”str01″的,那么直接返回指向堆中的”str01″地址,很可惜,没有变量去接收,这一句在这里没有什么用。
第七句,String str4 = “str01”;检查到常量池有个引用指向堆中的”str01″,那么str4也保存这个引用,所以这个”str01″还是堆中的第一个”str01″。
第八句,打印str3==str4,str3是堆中新建的第二个”str01″,str4保存引用指向第一个堆中的”str01″,两块堆的地址,所以返回false。
问题五:
String str2 = new String(“str”) + new String(“01”);
为什么不String str2 = new String(“str01”);呢? 区别在哪里呢?
解释:
我们来单独执行比较,前者new String(“str”)堆中创建”str”,同时”str”缓存到常量池,new String(“01”)在堆中创建”01″,同时”01″缓存到常量池,相加操作只会在堆中创建”str01″,所以前者执行以后,内存:堆中有”str”,”01″,”str01″,常量池中”str”,”01″。str2引用指向堆中的”str01″。
现在来看后者String str2 = new String(“str01”);这个就是在堆中创建”str01″同时”str01″缓存到常量池,str2引用指向堆中的”str01″,内存:堆中有”str01″,常量池中有”str01″。
综上所述,区别就在于这些串处于不同的位置,前者在常量池是没有”str01″的。
问题六:
String s = new String("abc");
String s1 = "abc";
String s2 = new String("abc");
System.out.println(s == s1);// 堆内存"abc"和常量池"abc"相比,false
System.out.println(s == s2);// 堆内存s和堆内存s2相比,false
System.out.println(s == s1.intern());// 堆内存"abc"和常量池"abc"相比,false
System.out.println(s == s2.intern());// 堆内存"abc"和常量池"abc"相比,false
System.out.println(s1 == s2.intern());// 常量池"abc"和常量池"abc"相比,true
System.out.println(s.intern() == s2.intern());// 常量池"abc"和常量池"abc"相比,true
解释:有注释,无需多余解释,上面的问题看懂了这个一看就懂。
问题七:
String s1 = "abc";
String s2 = "a";
String s3 = "bc";
String s4 = s2 + s3;
System.out.println(s1 == s4);//false,因为s2+s3实际上是使用StringBuilder.append来完成,会生成不同的对象。
// s1指向常量池"abc",s4指向堆中"abc"(append连接而来)
String S1 = "abc";
final String S2 = "a";
final String S3 = "bc";
String S4 = S2 + S3;
System.out.println(S1 == S4);//true,因为final变量在编译后会直接替换成对应的值
// 所以实际上等于s4="a"+"bc",而这种情况下,编译器会直接合并为s4="abc",所以最终s1==s4为true。
问题八:
String str1 = "abcd"; // 常量池创建"abcd"
String str2 = "abcd"; // str2还是上一步的"abcd"
String str3 = "ab" + "cd"; // 常量池创建"ab"和"cd",连接过程编译器直接优化成"abcd",而常量池已经有了"abcd",所以str3和str1都指向"abcd"
String str4 = "ab"; // 常量池已经有了"ab"
str4 += "cd"; // str4+"cd"连接的字符串编译器不能优化,所以此时str4指向堆中的"abcd"
// 因为"ab"是str4引用的,如果是两个变量s1="ab", s2="cd",s1+s2连接,那么只有用final修饰的指向"ab"的s1和final修饰的指向"cd"的s2相连接才能优化成"abcd"
// 如果只有一个变量s1和常量池的常量连接s1+"cd",这个变量s1也需要final修饰才会优化成"abcd"
System.out.println(str1 == str2); // true
System.out.println(str1 == str3); // true
System.out.println(str1 == str4); // false
System.out.println("================");
String s1 = "a";
String s2 = "b";
String s3 = "ab";
final String ss1 = "a";
final String ss2 = "b";
System.out.println(s1 + s2 == s3); // false, 有变量引用的字符串是不能优化的,除非变量是final修饰或者直接"a"+"b"的常量形式,这一行就是s1+s2生成堆里的"ab"和常量池的"ab"在比较
System.out.println(ss1 + ss2 == s3); // true,原因见上一行,原理和下一行相同,都是常量连接
System.out.println("a" + "b" == s3); // true,常量池的"a"和"b"连接,根据Copy On Write机制, 副本连接生成"ab",发现已存在,直接指向"ab",所以和s3相等
验证一下确实生成了副本才进行连接:
String s = "ab"; // 常量池创建"ab"
String s1 = new String("ab"); // 堆里面创建"ab",因为常量池已有"ab",不会在常量池再缓存一次
String str3 = "ab" + "cd"; // 连接之后常量池是否还有"ab"??在常量池连接成"abcd"后"ab"和"cd"是否还存在?
String s2 = s1.intern(); // 如果常量池还有"ab",s2指向常量池"ab",如果没有,则放入s1地址,s2就指向s1,即s2指向堆里的"ab"
System.out.println(s2 == s1); // 如果true,则s2是堆里的"ab".说明"ab"+"cd"连接后,常量池只有"abcd","ab"和"cd"被回收了
// 结果运行出来是false,说明"ab"+"cd"连接之后,不仅存在"ab","cd", 还存在"abcd"
关于Java的String类这种在修改享元对象时,先将原有对象复制一份,然后在新对象上再实施修改操作的机制称为“Copy On Write”,大家可以自行查询相关资料来进一步了解和学习“Copy On Write”机制,在此不作详细说明。
上面”ab”+”cd”就是”ab”生成“副本ab”, “cd”生成“副本cd”,”副本ab” + “副本cd”被编译器优化成了”abcd”,此时优化的副本不再存在,常量池就是”ab”, “cd”, “abcd”
(“a”+”b”+”c”).intern() == “abc”; //true
“a”+”b”+”c” == “abc”; //true
看看大家有没有理解?不妨再回到文章开头的例子看看自己能不能分析出来了。
8种基本类型的包装类和常量池
- Java 基本类型的包装类的大部分都实现了常量池技术,即 Byte、Short、Integer、Long、Character、Boolean;这6种包装类会有相应类型的缓存数据,但是超出此范围仍然会去创建新的对象。Byte、Short、Integer、Long缓存[-128, 127]区间的数据,Character缓存[0, 127]区间的数据,Boolean缓存true和false这两个Boolean对象。
- 两种浮点数类型的包装类 Float、Double 并没有实现常量池技术。
首先大家要知道自动装箱直接赋值就可以,比如 Integer a = 20;
手动装箱有2种方式,一个是调用构造方法Integer a = new Integer(20);另一个是valueOf方法,Integer a = Integer.valueOf(20);
为什么给大家强调手动装箱?知道调用valueOf,不就可以去看源码在做什么了吗?
Integer i1 = 33;
Integer i2 = 33;
System.out.println(i1 == i2);// 输出true
Integer i11 = 333;
Integer i22 = 333;
System.out.println(i11 == i22);// 输出false
Double i3 = 1.2;
Double i4 = 1.2;
System.out.println(i3 == i4);// 输出false
Double i5 = Double.valueOf(100);
Double i6 = Double.valueOf(100);
System.out.println(i5 == i6);// 输出false
在[-128,127]区间内的利用cache数组的值,否则new一个新的Integer对象。这里2个333不等因为是2块不同的堆内存。2个33相等是因为利用了同一个cache数组,是值的比较,这里i1==33,打印出来也是true。
Integer 缓存源代码:
public static Integer valueOf(int i) {
if (i >= IntegerCache.low && i <= IntegerCache.high) // Integer里面的high值可以配置,默认127,具体见源码
return IntegerCache.cache[i + (-IntegerCache.low)];
return new Integer(i);
}
看源码可以知道除了Float、Double,其他基本类型的包装类都有对应的对象常量池缓存(就是cache数组缓存-128~127),Float、Double不管自动还是手动装箱,一定不相等,里面都是调用构造new出来的,比较2块堆内存,请自行查看valueOf源码验证。
public static Double valueOf(double d) {
return new Double(d);
}
应用场景:
- Integer i1=40;Java 在编译的时候会直接将代码封装成 Integer i1=Integer.valueOf(40); 从而使用常量池中的对象。
- Integer i1 = new Integer(40) ;这种情况下会创建新的对象。
Integer i1 = 40;
Integer i2 = new Integer(40);
System.out.println(i1==i2); //输出false
Integer 比较(==)更丰富的一个例子:
Integer i1 = 40;
Integer i2 = 40;
Integer i3 = 0;
Integer i4 = new Integer(40);
Integer i5 = new Integer(40);
Integer i6 = new Integer(0);
System.out.println("i1=i2 " + (i1 == i2));
System.out.println("i1=i2+i3 " + (i1 == i2 + i3));
System.out.println("i1=i4 " + (i1 == i4));
System.out.println("i4=i5 " + (i4 == i5));
System.out.println("i4=i5+i6 " + (i4 == i5 + i6));
System.out.println("40=i5+i6 " + (40 == i5 + i6));
结果:
i1=i2 true
i1=i2+i3 true
i1=i4 false
i4=i5 false
i4=i5+i6 true
40=i5+i6 true
解释:
语句 i4 == i5 + i6,因为 + 这个操作符不适用于 Integer 对象,首先 i5 和 i6 进行自动拆箱操作,进行数值相加,即 i4 == 40。然后Integer对象无法与数值进行直接比较,所以i4自动拆箱转为int值40,最终这条语句转为40 == 40进行数值比较。
关注、留言,我们一起学习。
===============Talk is cheap, show me the code================
发布者:全栈程序员-用户IM,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javaforall.cn/195623.html原文链接:https://javaforall.cn
【正版授权,激活自己账号】: Jetbrains全家桶Ide使用,1年售后保障,每天仅需1毛
【官方授权 正版激活】: 官方授权 正版激活 支持Jetbrains家族下所有IDE 使用个人JB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