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又见面了,我是你们的朋友全栈君。如果您正在找激活码,请点击查看最新教程,关注关注公众号 “全栈程序员社区” 获取激活教程,可能之前旧版本教程已经失效.最新Idea2022.1教程亲测有效,一键激活。
Jetbrains全系列IDE稳定放心使用
建议复制后观看
古语有云:“世事如棋。”生活中的每个人如同棋手,其每一个行为如同在一张看不见的棋盘上布一个子,精明慎重的棋手们相互揣摩、相互牵制,人人争赢,下出诸多精彩纷呈现出来。博弈论的伟大之处正在于其通过规则、身份、信息、行动、效用、平衡等各种量化概念对人情世事进行了精妙的分析,清晰地揭示了当下社会中们的各种互动行为、互动关系,为人们正确决策提供了指导。
第一章 博弈论入门
1.囚徒困境。缺乏信息交流,都是选对己优势策略,结果并不是系统最优。
2.博弈四要素:
1)至少两个参与者。 制定决策与对方的决策抗衡,并为自己争取最大利益
2)利益。 必须是决策主体在意的东西才能称之为利益
3)策略。 没有选择也就没有策略
4)信息。 利益是博弈的目的,策略是获得利益的手段,而信息就是制定策略的依据
3.假定前提:博弈的所有参与者都是“理性人”。即每个参与者的基本出发点是为自己争取最大利益,每个人在制定决策的时候,都会选择能给自己带来最大利益的那个决策。
4.博弈的分类:
根据博弈的参与者之间是否有一个具有约束力的协议,博弈分为合作博弈和非合作博弈。
合作博弈:并不是指参与者之间有合作的意向,或者合作态度;而是参与者之间有具有约束力的协议、约定或者契约,参与者必须在这些协议的范围内进行博弈。
非合作博弈:指参与者在博弈的时候,无法达成一个对各方都有约束力的协议。
合作博弈是研究合作中如何分配利益的问题,目的是使得协议框架内所有参与者都满意。
非合作博弈的目的是如何为自己争取最大化的利益,并不考虑其他参与者的利益。
按照参与者选择策略、做出决定的先后顺序,博弈可以分为静态博弈与动态博弈。
静态博弈:如果参与者们同时选择策略,或者虽然有先后,但是后做出策略的参与者并不知道其他参与者的策略的博弈
动态博弈:如果参与者的行动有先后顺序,并且后者是在了解前者策略的前提下制定自己的策略的博弈
基于对其他参与者的信息掌握程度,博弈可以分为完全信息博弈和不完全信息博弈。
完全信息博弈:指博弈中对其他参与者特征、利益、可能选择的策略等信息都有一个准确的了解。
不完全信息博弈:对其他参与者特征、利益、可能选择的策略等信息没有一个准确的了解,或者有多个参与者的情况下,只对个别参与者的信息了解。
按照博弈的结果来分,博弈分为负和博弈、零和博弈与正和博弈。
负和博弈是指博弈的参与者最后得到的收获都小于付出,都没有占到便宜,是一种两败俱伤的博弈。
零和博弈是指参与者中一方获益,另一方损失,并且参与者之间获得的利益与损失之和为零。
正和博弈又被称为双赢博弈、合作博弈,是指参与者都能获益,或者一方的收益增加并不影响其他参与者的利益。
第二章 纳什均衡
“纳什均衡”的定义
“纳什均衡”,简单地说就是多人参加的博弈中,每个人根据他人的策略制定自己的最优策略。所有人的这些策略组成一个策略组合,在这个策略组合中,没有人会主动改变自己的策略,那样会降低他的收益。只要没有人做出策略调整,任何一个理性的参与者都不会主动改变自己的策略。这个时候,所有参与者的策略便达成了一种平衡,这种平衡便是“纳什均衡”。
“纳什均衡”的目的
“纳什均衡”主要用来研究非合作博弈中的均衡,因此也被称为非合作博弈均衡。
“纳什均衡”的特性
1.“纳什均衡”中,一方会根据对方的策略制定自己的最优策略。
2.根据“纳什均衡”的定义我们可以知道,一场博弈中并不一定只有一个“纳什均衡”,但是均衡之间有好坏之分。
3.好均衡与坏均衡之间有时候可以转换。
纳什挑战亚当·斯密
1.亚当·斯密认为追求自己利益最大化的同时会给社会带来收益,通俗一点说就是每个人把自己的事情做好了,社会便好了。
2.纳什反驳点:并不是每个人的个体利益相加便会得到社会总体的整体利益。
3.当时社会经济的重点是建立和保障有一个公平的机制。但“纳什均衡”告诉大家,每一个人都是理性的,得到的结果未必就是理性的。
4.“纳什均衡”给了我们一个启示:个体的最优决策不一定能带来最大化的社会利益,唯有找出这些决策之间的均衡才可以做到。
身边的“纳什均衡”
1.商场价格战中的“纳什均衡”。降价
2.污染博弈中的“纳什均衡”。不安装处理设备
3.销售的“纳什均衡”。采用垃圾邮件销售
如何面对要求加薪的员工?
1.问题:薪酬太低,员工可能会跳槽到其他企业,薪酬太高,企业利润便会下降。
2.分析:如果从企业利润最大化的目的出发,两家企业应该协商同时维持原有薪酬水平,这样才不会增加企业在薪酬方面的成本支出,同时也会遏制员工的跳槽,因为他们得知对方企业的薪酬也不会涨的话,便不会再跳槽。这样虽然符合企业的利润最大化要求,但是是一种损人利己和目光短浅的表现。损人利己是指为了自己的利益损害员工的利益;目光短浅只会取得短期效益,而工人会因此而消极工作,或者不在两家企业之间选择,辞职去其他城市工作,导致两家企业的员工人数同时向外输出,最终将会显现出其中的弊端,长远来看不是一种优势选择。
3.措施:最根本的是转变观念,从根本上消除这种矛盾。下面便是三点建议:
1)一、转变旧观念,不再把工人当作是企业的成本,而是一种投资,是企业未来发展的根本,要用长远发展的眼光来看待这个问题,做到可持续发展。
2)二、同行照样可以合作,可以与同一地区的同行企业合作,联合去外地招聘人才,不再相互挖墙脚。这个要求有点高,因为现在员工薪酬水平是同行企业间的商业秘密,很多员工都只知道自己的薪酬,不知道同事的薪酬,更不用说其他企业的薪酬水平了。
3)三、制定灵活的薪酬机制和合理的奖励机制,做到多劳多得,少劳少得,没有人搭便车,占别人便宜;也没有人被别人抢走劳动果实,积极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第三章:囚徒博弈
启示:
一是,人际交往的博弈中,单纯的利己主义者并不是总会成功,有时候也会失败,并且重复博弈次数越多,失败的可能性就越大。
二是,当今的社会环境下,遵循规则和合作比单纯的利己主义更能获得成功。
将对手拖入困境
1.斥候被伍子胥拖入了一个困境。类似于你陷入沼泽的时候紧紧抱住敌人的大腿,迫使他与你采取合作,帮助你成功逃脱困境。
2.有意地制造信息不平等,使得原本主事僧们之间的合作关系不存在,每个人都不知道别人是怎么想的。
反垄断的法宝
囚徒困境”的市场规律加上政府的干预是消除垄断的重要手段
对于消费者来说,垄断是被动的;但是对于企业来说,竞争是不可避免要伴随着“疼痛”的。改革初始,竞争肯定会使一些原本垄断性的企业有所不适,利润下降。但是只有鼓励竞争,才能使企业改善体制,努力研发新技术,提高竞争力。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只有竞争力,才是生存下去的最有利的保证。
员工业绩考核
第一种情况:评定为优,这样做的缺陷是工作时间短的人原本可以做得更好,但是他们认为自己每周只需要工作4天就能获得优的评价,因此就失去了上进心。
第二种情况:评定为差,这样做的缺陷是员工觉得每周工作5天和4天没什么区别,同样得到差的评价,这样便使得员工失去了工作的积极性。
第三种情况:评定为中,这个时候,每周工作4天的人会想,我如果每周工作5天的话,肯定会得到优,这样就能得到奖励;而每周工作5天的人也会想到这一点,就会付出更多的时间在工作上,以免被别人超越。
上所述,第三种方案是最优策略。总之,公司针对员工应用“囚徒困境”的核心便是使员工之间相互竞争,提高工作效率。达到了这样的效果,公司效益也就随之而增。
第四章 走出“囚徒困境”
最有效的手段是合作
将非合作性博弈转化为合作性博弈,便消除了“囚徒困境”.
组织者很关键
“囚徒困境”还有一个缺陷就是只看到眼前利益,看不到长远利益。这个时候,就需要有一个高瞻远瞩,有长远眼光的组织者。
重复性博弈
1> 一次性博弈中不可能产生合作,合作的前提是重复性博弈。
2> 一次性博弈对参与者来说只有眼前利益,背叛对方对自己来说是最优策略;而重复性博弈中,参与者会考虑到长远利益,合作便变得可能。
3> 并不是只要博弈次数多于1,就会产生合作,博弈论专家已经用数学方式证明,在无限次的重复博弈情况下,合作才是稳定的。也就是说,要想双方合作稳定,博弈必须永远进行下去,不能停止。原因有两点:一是能带来长久利益;二是能避免受到报复。
未来决定现在
未来的预期收益和预期风险是影响我们现在决策的重要因素。
不要让对手看到尽头
将一次性博弈转化为重复性博弈,因为重复性博弈是合作产生的保障;其次是让对方看到未来收益。
讨价还价的时候我们经常会说“下次我们还来买你的东西”,或者“我们回去用得好的话,会让同学朋友都来买你的”。虽然这种话大都是随口说出来的,但是其中包含的道理是博弈论中重复性博弈和预期收益。
第五章 智猪博弈
商战中的智猪博弈
1.“大猪”和“小猪”同时存在是智猪博弈模式存在的前提,即小猪虽然与大猪同时进食,却不曾对大猪所吃到食物份额造成严重的威胁。
2.当竞争对手间存在较大差异的时候,实力弱小的竞争者要对实力强劲者先观察,了解对手产品在市场中的定位以及市场占有率。
3.与此同时,要对自己情况和产品有清楚的认识,并制定出合理的经营理念,把自己产品的市场定位与对手错开,避免自己与强大对手的直接对抗,转而借助对手创造的市场为自己寻找机会。
4.另一方面,自身实力雄厚的竞争者,如果确定竞争对手的实力与自己相差很多,那么就不必在竞争之初便耗费过多的资源和精力压制对方,只要时刻关注对方的发展,不对自己构成威胁即可。
富人就应该多纳税
占有资源越多,承担的义务越多”
学会“抱大腿” “搭便车”
第六章 猎鹿博弈
只有合作才能够使双方得到利益最大化
帕累托效率
帕累托效率准则:经济的效率体现于配置社会资源以改善人们的境况,特别要看资源是否已经被充分利用。如果资源已经被充分利用,要想再改善我就必须损害你,或者改善你就必须损害我。一句话,如果要想再改善任何人都必须损害别人,这时候就说一个经济已经实现了帕累托效率最优。相反,如果还可以在不损害别人的情况下改善任何一个人,就认为经济资源尚未充分利用,就不能说已经达到帕累托效率最优。
如果德行善举得不到报偿,那么大多数人就不会去行善,只有少数有钱的人才会把行善当成一种做不做两可的事情,因此行善就不会成为一种风气,一种社会公德。善举得到回报会激励更多的人去做好事,将会使更多的人得到别人的帮助。如果一个国家的人都这么做,那么这个国家的生存环境将会得到明显的改善。
从博弈论的角度来说,做好事得到回报才是帕累托效率最优,对行善者和社会大众来说才是最佳选择,社会福利才能得到最大的改善。这正是经济学家们坚持做好事要有回报的观点的来源。
夏普里值方法
以每个局中人对联盟的边际贡献大小来分配联盟的总收益,它的目标是构造一种综合考虑冲突各方要求的折中的效用分配方案,从而保证分配的公平性。
需要满足以下两个条件:第一,局中人之间地位平等;第二,所有局中人所得到的利益之和是联盟的总财富。
它的核心是付出与收益成比例。
哈丁悲剧
群体行动悲剧,顾名思义,与个人无关,是指群体在行动过程中所遭受的不可避免的集体性灾难
在共享公有物的社会中,每个人也就是所有人都追求各自利益的最大化。这就是悲剧发生的原因。每个人都被锁定在一个迫使他在有限范围内无节制地增加牲畜的制度中。人们这样做的结果必然是毁灭。因为在信奉公有物自由的社会里,每个人都在追求自己的最大利益。
哈丁讨论了污染、生态平衡、人口爆炸、过度捕捞和不可再生资源的消耗等一系列问题
防止公共资源悲剧的出现有两种办法:一种是从制度入手,建立中心化的权力机构,无论这种权力机构是公共的还是私人的——私人对公共地的拥有即处置便是在使用权力;第二种办法是道德约束,道德约束与非中心化的奖惩联系在一起。
印第安纳大学政治科学家埃莉诺·奥斯特罗姆对解决哈丁悲剧做出了不懈的努力与尝试。他们的研究得到了达成合作的某些前提条件。这些前提条件有以下5个方面:
1)第一,必须将博弈参与者群体中的每一个人(那些拥有资源使用权的人)用清晰的规则界定出来。
2)第二,必须制定清晰的规则,明确规定允许和禁止的行为。
3)第三,必须制定一个各方都了解的惩罚机制,对违反上述规则的行为进行严厉的惩处。
4)第四,建立一个预防欺骗的有效机制。
5)第五,上面提到的几项规则和执行机制设计好以后,具有前瞻眼光的使用者可以轻松获得的信息就显得特别重要。
奥斯特罗姆说道:“困境永远不会彻底消失,即使在最佳的运作机制中,监督和制裁无论怎样也不能将诱惑降低至零。不要只想着如何克服或征服公共悲剧,有效的管理机制比什么都管用。”
第七章 枪手博弈
谁能活下来?
有一个模式可以被简单概括为“实力最强,死得最快”。这就是“枪手博弈”。
通过这个博弈模式,我们可以深刻地领悟到,在关系复杂的博弈中,比实力更重要的是如何利用博弈者之间的复杂关系,制定适合自己的策略。只要策略得当,即使是实力最弱的博弈者也能成为最终的胜利者。
另一种枪手博弈
无论是以何种形式出现,枪手博弈所揭示的内容都是:决定博弈结果的不是单个博弈者的实力,而是各方博弈者的策略。
当你拥有优势策略
简单来说,就是“某些时候它胜于其他策略,且任何时候都不会比其他策略差”
出击时机的选择
对于策略博弈来说,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博弈的情况会根据博弈者采取的策略而发生变化。博弈者所采用的策略与策略之间,彼此相互关联,形成“相互影响、相互依存”的情况。
这种策略博弈有两种形式。同时行动博弈、序贯博弈。
总而言之,在策略博弈中,博弈者的首要任务就是寻找属于自己的优势策略。
第八章 警察与小偷博弈
当博弈中一方所得为另一方所失时,对于博弈双方的任何一方来说,这个时候只有混合策略均衡,而不可能有纯策略的占优策略。
混合策略不是瞎出牌
在二人零和博弈中,参与者的利益严格相反(一人所得等于另一人所失),每个参与者都会尽最大努力使对手的最大收益最小化,而他的对手则正相反,他们努力使自己的最小收益最大化。
警察如果采取自己的最佳混合策略,就能成功地限制小偷,使小偷的成功概率与他采用自己的最佳混合策略所能达到的成功概率相同。他们这样做的结果是,最大收益的最小值(最小最大收益)与最小收益的最大值(最大最小收益)完全相等。
随机策略与混合策略都有很强的策略性。但有一点需要特别注意,一定要运用偶然性提防别人发现你的有规则行为,从而使你陷入被动之中。
混合策略也有规律可循
如果能够发现博弈中的某个参与者打算采取一种行动方针,而这种行动方针并非其均衡随机混合策略,那么另一个参与者就可以利用这一点占到便宜。
在混合策略中,还会出现一种现象,就是后者盲目跟随前者。
随机性的惩罚最起效
假如他们的选择瞄准的不止是对手的某一个弱点,而是可以兼顾对方的所有弱点并且加以利用,那么这个选择就是最好的策略。多管齐下的策略实施必须伴随以不可预测性。
有一点必须特别注意,随机策略必须是主动保持的一种策略。除非有一种情况出现,就是当在你面对的是一群非理性的对手时。
概率陷阱
除了出老千外。
1.同样的点数庄家赢。(庄家期望收益大于0)
2.庄家后翻牌,赌徒先翻牌。(庄家有“信息”和“概率”优势)
不仅仅从社会学的角度上不值得提倡赌博,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赌博也是百害而无一利的。理性的人应当避免参加赌博活动。
赌博是典型的“零和博弈”,在某种情况下甚至可以说是“负和博弈”。因此,无论什么形式的赌博活动,根本不会增加任何产出,不能创造任何社会价值。但是,赌博活动却一样耗费赌徒的时间、体力和精力。
赌博活动的最终结果也只是将金钱从输家的手里转移到赢家的手里。这一结果使得赌博活动不利于社会良好治安秩序的形成,也不利于社会的公正。
反对赌博不只是一种道德立场,也是一种明智的策略选择。
第九章 斗鸡博弈
斗鸡博弈:强强对抗
斗鸡博弈描述的是两个强者在对抗冲突的时候,如何能让自己占据优势,获得最大收益,确保损失最小。斗鸡博弈中的参与双方都处在一个力量均等、针锋相对的紧张局势中。
“呆若木鸡”原来是比喻修养达到一定境界从而做到精神内敛的意思。它给人们的启示是:人如果不断强化竞争的心理,就容易树敌,造成关系紧张,彼此仇视;如果消除竞争之心,就能达到“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效果。
“呆若木鸡”的典故包含斗鸡博弈的基本原则:让对手对双方的力量对比进行错误的判断,从而产生畏惧心理,再凭借自己的实力打败对手。
胆小鬼博弈
如果博弈参与者有一方是意气用事,做事不考虑后果的人,而另一方是足够理性的人,那么意气用事的人非常有可能获得这场博弈的胜利。
斗鸡博弈的结局
在斗鸡博弈中,对各自来说,最有利的结局便是对方后退,而自己坚守阵地。
如果不制定这样的制度,必然就会出现斗鸡博弈中两败俱伤的结果。
学会见好就收
在双方势均力敌的情况下,迫使对手让步可能会给人带来无比的愉悦和刺激,但是人外有人、山外有山,有些时候需要见好就收。
对于个人来讲,在竞争日益激烈的现代社会,如果你在某一领域与势均力敌的对手狭路相逢,没有十足的把握获胜,那么,就应该学会见好就收,不要与对手硬拼。
第十章 协和博弈
协和谬误:学会放弃
当人们进行了一项不理性的活动后,为此支付的时间和金钱成本,只要考虑将这项活动进行下去所需要耗费的精力,以及它能够带来的好处,再综合评定它能否给自己带来正效用。像股民对股票进行投资,如果发现这项投资并不能赢利,应该及早停掉,不要去计较已经投入的精力、时间、金钱等各项成本,否则就会陷入困境之中。
不做赔本的事
尽最大努力使对方无法从战争中获得补偿,也就是提高对方的战争成本。尽管这种战略会给自己造成很大的损失,但在某些特殊时刻,这也算得上是一种有效的策略。而且,这一举措也明确地告诉对方,我要和你血拼到底,为此我宁愿做出任何牺牲,你不要指望从我的屈服中获得什么好处。“破釜沉舟”
每一件事情都有成本
羊毛出在羊身上
在经济领域,这种并非由产品质量而是由其他因素引起的排斥现象被称为歧视。当歧视将某些团体的工作努力和人力资本投资激励扭曲的时候,它就会对经济造成极大的伤害。
对于企业而言,建立名牌还有一个重要的益处,就是企业与消费者达到一种伙伴关系,赢得顾客的忠诚,使消费者长久地保持购买的欲望。这已经成为在激烈竞争的市场环境中,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必然选择。
研究资料显示,20%的忠诚顾客创造了一个成功品牌80%的利润,而其他80%的顾客只创造了20%的利润。除了可以带来巨额利润,顾客的忠诚度在降低产品的营销成本方面也有所体现。
主动咬断“尾巴”
“弃卒保车”
“鳄鱼法则”给人的启示是,当你发觉自己的行为离既定方向越来越远时,果断地做出选择,停止你的行动,心里不要存有一丝侥幸。
有一种叫作“蔡戈尼效应”的心态,就是人们落入“鳄鱼法则”陷阱的反映。
人们容易忘记已经完成的工作,原因在于工作已经完成,想要完成的冲动已经被满足;如果工作还在进行中,那么这种冲动因没有得到满足而使人牢牢地将工作记住。这种心态就被称为“蔡戈尼效应”。
“蔡戈尼效应”既能给人带来好处,也会让人陷入麻烦之中。对大多数人来说,蔡戈尼效应可以促进他们完成工作,因为如果不将工作完成,他们会觉得不安。但那些容易走极端的人在这种驱动力的影响下,非得把一件事做完才肯罢休。如果他们所做的事情并非好事的话,那么影响就会更加严重。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天生有一种不做完一件事绝不罢休的驱动力。这种驱动力使人们无法接受自己只把事情做到一半的行为,就像看到一个圆圈没有画完,存在着缺口,就非要把它画成一个完完整整的圆圈不可。这就是“趋合心理”。促使人们完成一件事的内驱力的原因有很多,“趋合心理”便是其中之一。
如果想要获得成功,就必须学会抑制住完成驱动力,运用自己的价值观做出判断,勇敢地放弃那些没有意义的事情,把时间、精力投入到有意义的事情上面。
“正确的道路是什么我们不一定知道,但却不要把时间浪费在错误的道路上,更不要在错误的道路上走得太远。”
学会放弃,学会做出适当的牺牲,避免在错误的道路上走得太远,这就是成功的重要法则。
第十一章 海盗分金博弈
海盗分赃
我们在这里主要是看重这种分析问题的方法,即倒推法,而在博弈学上,我们称其为“海盗分金”博弈模式。
蜈蚣博弈悖论
只要是理性的人,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在某一步时,肯定会采取不合作策略,那么倒推法肯定在这一步要起作用。合作在倒推法起作用的时候便不能进行下去。
在现实中,这个悖论的对应情形:参与者不会在开始时确定他的策略为“不合作”,但是,他不能确定在哪一处采取“不合作”策略。
在逻辑和现实性方面,倒推法都是有成立条件的,因此,它的分析预测能力就有局限性。倒推法不可能适用于分析所有的动态博弈,如果在不能用的地方用了倒推法,就会造成矛盾和悖论,就会出现上述“借钱”的笑话。只要分析的问题符合倒推法能够成立的条件和要求,它仍然是一种分析动态博弈的有效方法。不能因为倒推法的预测与实际有一些不符,就否定它在分析和预测行为中的可行性。
在动态博弈每一步的决策中,博弈参与人既要向前看,又要向后看。向前看的目的是预测博弈的可能结果,向后看的目的是从既成事实中确定有用信息。
大甩卖的秘密(“薄利多销”)
商家打折的秘密是什么呢?有的商品,不管你是只生产一件,还是要生产一万件,其中有一些投资是必须做的。也就是说,生产一万件商品用到的钱,并不是生产一件商品的一万倍,而要远远小于这个数字。有些东西不管你生产多少件,其一些投入都是不变的,像厂房建筑和机器设备等。而且在短期内,这些投资是固定的。在短期内,这种在数量上不能改变的投资成本,我们称之为“不变成本”。而相对来说,一些随时可以改变。
我们先做这样一个假设,在一段时间内,把商家生产出来的一些产品看作一个整体。再看看生产这些产品所耗费的成本,它包括不变成本和可变成本,我们把它平均分摊到每一件产品上,那么,每一件产品中包含了多少的可变成本和不变成本就是可以知道的了。我们由此还可以得到“平均可变成本”和“平均不变成本”的两个概念,它们相加就等于每个商品的“平均总成本”。那么商家从每一件商品中获得的收益是多少呢?通过比较价格,以及以上几个方面的平均成本的大小关系,就可以知道商家每件商品的最低价格。
由此,我们可以把商品的价格从下面3种情况来解释:
第一,商品价格比平均总成本高。这就意味着厂商从每件商品中都能获得一定的利润。在这种情况下,商家因为可以赚到钱,就会扩大生产。在短期内,他们根本不能预计商品价格会发生变化。但随着商品供给的不断扩大,商品价格自然会慢慢走低。
第二,商品价格高于平均可变成本,但却低于平均总成本。厂商这时的销售收入已经不能弥补所耗费的所有成本了,但是,总收益还可以弥补不变的机器和厂房折旧成本,剩余的还可以补偿工人工资、自己的劳动投入等这些可变成本。由于这些折旧成本是必然的,即使你不生产,它也会发生折旧。所以,对厂商来说,这时候生产比不生产好。因为生产了,至少还有一部分收入来弥补机器的折旧损失。于是,他会继续扩大生产。随着商品供给的进一步扩大,商品价格也会继续下降。
第三,商品价格不仅远远低于商品生产的平均总成本,还低于可变成本。这时候商品的销售收入连弥补机器的折旧费用都不够,更不要说工人的工资了。这时候厂商卖产品是赔本的,他们会停止生产。
理性与非理性
尽管有各种非理性行为存在,但不可否认的是,理性的假设还是很有用的。总的来说,人们还是懂得权衡利弊的,并做出有利于自己的选择。生活中有大量理性选择的例子,所以我们也不必把理性看得太理想化,也不要以为它是如何的高深莫测。中国的一些谚语中都能体现出理性,如我们常说的“人在屋檐下,不能不低头”“胳膊拧不过大腿”“莫生气”等等。很显然,非理性有时候其存在是合理的,但也有不合理的时候。实际上,人类的非理性是体现在对客观事物的错误认识上,而并不集中体现在利益分配上。有时候,知识的缺乏会导致非理性困境的出现。
第十二章 路径依赖博弈
马屁股与铁轨
1993年,诺贝尔经济学奖的获得者诺思提出了“路径依赖”这个概念,即:在经济生活中,有一种惯性类似物理学中的惯性,一旦选择进入某一路径(不管是好还是坏)就可能对这种路径产生依赖。在以后的发展中,某一路径的既定方向会得到自我强化。过去的人做出的选择,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现在及未来的人的选择。
在稳定策略中,存在着一种可以称为惯例的共同认识:大众是怎么做的,你也会怎么做,有时你也许不想这么做,但最后还是和大家的做法一样。而且,在大家都这样做的前提下,我也这样做可能是最稳妥的。因此,稳定策略几乎就是社会运行的一种纽带、一种保障机制、一种润滑剂,从某种意义上说,它就是社会正常运转的基础。
香蕉从哪头吃
稳定策略能提供给博弈参与者一些确定的信息,所以在社会活动中,它就能起到节省人们交易费用的作用,例如格式合同。
逆向思维
之所以会出现“路径依赖”,是因为人们对利益和所能付出的成本的考虑。对集体或者组织来说,一种制度形成以后,会形成某个既得利益集团,他们对现在的制度有强烈的依赖感,为了保障他们能够继续获得利益,只好去巩固和强化现有制度。就算出现一种对全局更有利的新制度,他们也会想方设法阻止这种制度发生作用。
对个人来说,一旦人们做出选择以后,就会不断地为这个选择投入大量时间、精力、金钱等,就算他们有一天发现自己的选择并非正确的,也不会轻易做出改变,因为那样会使他们的前期投入变成过眼烟云。在经济学上,这种现象被称为“沉没成本”。正是沉没成本造成了路径依赖。
路径依赖会让人陷入惯性思维的模式之中,从而故步自封,失去创造力,不利于个人的发展。对于企业而言,企业会因循守旧,失去开拓能力,从而在激烈的竞争中陷入被动地位。如果能够把握路径依赖的规律性,从而打破惯性思维,那就会更容易取得成功。
马太效应
1973年,美国科学史研究者歌顿用“马太效应”一词来概括一种社会心理现象:“一些未出名的科学家,无论他们做出怎样的成绩,都不会有人承认或关注;而那些已经有相当声誉的科学家,他们很容易被人承认,他们做出的科学贡献会被人给予更多的关注和荣誉。”
概括起来说,“马太效应”就是“强者恒强,弱者恒弱”;任何个体、群体或地区,一旦在某一方面(如金钱、名誉、地位等)获得成功和进步,就会产生一种积累优势,就有更多的机会取得更大的成功和进步。
“马太效应”是在路径依赖的作用机制下形成的一种现象。
“马太效应”在学校教育中的作用是消极的。必然造成学生之间严重的两极分化,形成少数和多数的分化与对立。不仅如此,“马太效应”还会对一些学生带来心理危害,它会在教育中使学生产生两类性格:“自傲”和“自卑”。所以“马太效应”影响下的学校,里面的学生会出现这样的问题:一部分人狂妄自大,非常自负;而另一部分人很自卑,自暴自弃,缺乏上进心。为防止这一教育的负作用,我们可以以反“马太效应”的方法,为每个学生的健康成长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那么这就需要各个方面的努力:
第一,在量和质两方面,政府作为义务教育的责任者,要承担起为公民提供平等教育的责任和义务。在基本实现“义务”教育阶段免费之后,应把重点放到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享受到质量相差不大的教育上。为使义务教育的学校均衡发展,就不能再人为加大两类学校间的差距,就不能再厚此薄彼。
第二,要求学校工作部门,调动和促使所有学生不断积极进取,并设立相应的奖项。更多地为后进生考虑,不能只把希望寄托在优秀学生、优秀班干部身上。学校的一切工作都是用来培养人、教育人、改造人的,所以学校一定要做到公平和公正。
最后,教师要对学生一视同仁,不能以两个标准对好学生和后进生,要给后进生更多的帮助和激励,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老师的关怀。在教育管理上,不能只培养“尖子生”,要让两类学生感受到一致的教育。
群体效应
路径博弈要求我们要“从众”,而在现实生活中,个体在群体压力下,在认知、判断、信念与行为等方面,也确实自愿与群体中的多数人保持一致。以个体的角度来看,这种现象是有一定原因的:
(1)寻求行为准则。
(2)避免孤独感。
(3)群体凝聚力。
用博弈论解决环境问题
只要你一个人形成了一个保护环境的习惯(生活垃圾分类处理、旧电池不要和普通垃圾放在一起等习惯)就可能影响到一个小集体,一个小集体有可能影响到另一个集体……最后保护环境的越来越多,不保护环境的最终只能被“路径博弈”淘汰。不保护环境:任其发展下去,那么可想而知,环境污染越来越严重,我们的生存也会受到越来越大的威胁,越来越多的人会因环境污染问题生病甚至死去。毋庸置疑,两个策略你一定会选择前者。
第十三章 营销中的博弈
降价并非唯一选择
一件商品价格的决定因素是什么?大多数人可能会说是产品的成本。这只是其中的一部分,但不是最重要的一部分。一件商品的价格取决于消费者想花多少钱来买它。商品的生产目的是赢利,而赢利的手段便是将它出售出去,所以,产品的价格取决于是否能为消费者带来利益,是否让消费者满意。
这个故事的关键在于告诉人们,解决企业营销方面的难题要先诊断,然后对症下药。降价策略并不是每次都会管用,有时使用不当甚至还会弄巧成拙,不但解决不了问题,还会被人说成便宜无好货。
由此可见,降价并不是营销策略中唯一的选择,还有可能是最坏的选择。作为消费者我们是接受甚至欢迎“价格战”的,因为消费者是受益者,相当于“鹬蚌相争,渔翁得利”中的那个渔翁。但是,从长期来看这并不一定是一件好事。现实生活中,恶性的价格大战让一部分企业倒闭,让一些品牌消失。或许我们购买一台降价冰箱的同时,正在加速这家冰箱厂的倒闭脚步,而这里面的工人说不定就有你我的亲戚或者朋友。由此来看,降价并不是一个好的营销策略。而在产品质量和开发上面多下功夫,努力打造高新产品才是企业生存的根本。
松下电器的价格策略
松下幸之助在公司最初发展的时候提出了“自来水哲学”的价格理论,意思是说水可以拿来卖钱,但是如果到处都是水的话,水就不值钱了。同样,家电也是如此,如果能像生产自来水一样去生产家电,虽然价格会很低,但是他们会像水一样充满任何一个空间。这个道理可以理解为薄利多销和用低价占领市场。
总之,一分钱一分货。让消费者感到物有所值的定价策略才是最好的策略。无论是低价策略还是涨价策略,松下电器公司抓住的正是这一点:让消费者觉得物有所值。
定价要懂心理学
归根结底来说,过硬的产品质量,完善的售后服务,强硬的公司品牌这些才是企业经营的根本。
考虑消费者心理的产品定价策略,其中的共同点是重点不在产品的质量上面下功夫,而是在揣摩消费者的心理上下功夫。这对于我们消费者的启示便是购物要理智,切忌冲动。
培养消费者的信任
顾客的信任是指对某种品牌或者某个公司的产品或者服务表示认同,并以此产生某种程度上的依赖。信任是建立在一次次满意的基础之上的,可以说是质变引起量变,满意的次数多了便产生了信任。是一种由感性到理性的转变。同时,顾客对企业的信任度与企业的利润是成正比例关系的。顾客信任某一品牌便会长期重复性购买,并会影响周围人的选择。这同时为公司省去了一部分广告费。企业的发展离不开顾客的信任,要想长久的发展,就不能辜负顾客的信任。
把梳子卖给和尚
将梳子卖给和尚是转换客户的思维,推销保险是转换自己的思维。真正的营销高手懂得如何去转换思维,启发顾客,让他们产生购物的欲望。
第十四章 概率、风险与边缘策略
生活中的概率
“中立原理”这一概念:“如果我们没有证据说明某事的真假,或者说明某事是否存在,就选对等的概率来表明它的真实程度。”但要在事件发生的客观情况是对称的情况下,才适用这一原理。
概率不等于成功率
我们在平时的生活中,要做多种准备,尽量降低失败的风险。多给自己一些机会,多尝试一些不同的方法,增大自己成功的概率。
彩票、投资和赌博
人们在巧合发生时总是容易受到迷惑。他们倾向于用神奇的、超自然的力量来解释事件,而不能接受随机事件的任意性。
赌博和投资也有不同之处:赌博的期望收益小于0,比如买彩票、赌马、赌大小……而投资要求期望收益一定大于0;支撑赌博的是侥幸获胜心理,而支撑投资的是关于未来收益的分析和预测;赌博是找风险,而投资要求回避风险;一种赌博工具不可能使每个赌客获益,而一种投资工具却可以使投资者都获益。
只要你不赌,就不会输。
边缘策略:不按套路出牌
边缘策略的本质在于故意创造风险,因而它是一个充满危险的微妙策略。这个风险很大,甚至大到让你的对手难以承受的地步,迫使对手按照你的意愿行事,进而化解这个风险。那么,是不是存在一条一边安全而另一边危险的边界线呢?实际上,人们只是看见风险以无法控制的速度逐渐增长,而并不存在这么一个精确的边界线。边缘策略的关键在于要意识到这里所说的边缘是一道光滑的斜坡,而不是一座陡峭的悬崖,它是慢慢变得越来越陡峭的。
边缘政策和其他任何策略行动一样,目的都是通过改变对方的期望,来影响其行动。我们普通人也可以加以运用。
边缘策略中的危机可能超越控制,这一点可能导致双方都跌入两败俱伤的深渊。因为对方不退让,就意味着你毫无退路。因此,对于危机我们要有清醒的认识:第一,危机要超越自己的范围才能让对方因害怕而撤退!第二,危机要让对方可以做出事情来弥补,也就是有后路可退。在边缘策略中,行动都是为结果服务,结果最重要。
发布者:全栈程序员-用户IM,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javaforall.cn/183582.html原文链接:https://javaforall.cn
【正版授权,激活自己账号】: Jetbrains全家桶Ide使用,1年售后保障,每天仅需1毛
【官方授权 正版激活】: 官方授权 正版激活 支持Jetbrains家族下所有IDE 使用个人JB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