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粘包?_网络粘包

什么是粘包?_网络粘包TCP/IP协议簇建立了互联网中通信协议的概念模型,该协议簇中的两个主要协议就是TCP和IP协议。TCP/IP协议簇中的TCP协议能够保证数据段(Segment)的可靠性和顺序,有了可靠的传输层协议之后,应用层协议就可以直接使用TCP协议传输数据,不在需要关心数据段的丢失和重复问题。图1-TCP协议与应用层协议IP协议解决了数据包(Packet)的路由和传输,上层的TCP协议不再关注路由和寻址,那么TCP协议解决的是传输的可靠性和顺序问题,上层不需要.

大家好,又见面了,我是你们的朋友全栈君。如果您正在找激活码,请点击查看最新教程,关注关注公众号 “全栈程序员社区” 获取激活教程,可能之前旧版本教程已经失效.最新Idea2022.1教程亲测有效,一键激活。

Jetbrains全系列IDE使用 1年只要46元 售后保障 童叟无欺

TCP/IP 协议簇建立了互联网中通信协议的概念模型,该协议簇中的两个主要协议就是 TCP 和 IP 协议。TCP/ IP 协议簇中的 TCP 协议能够保证数据段(Segment)的可靠性和顺序,有了可靠的传输层协议之后,应用层协议就可以直接使用 TCP 协议传输数据,不在需要关心数据段的丢失和重复问题。

tcp-and-application-protocols

图 1 – TCP 协议与应用层协议

IP 协议解决了数据包(Packet)的路由和传输,上层的 TCP 协议不再关注路由和寻址,那么 TCP 协议解决的是传输的可靠性和顺序问题,上层不需要关心数据能否传输到目标进程,只要写入 TCP 协议的缓冲区的数据,协议栈几乎都能保证数据的送达。

当应用层协议使用 TCP 协议传输数据时,TCP 协议可能会将应用层发送的数据分成多个包依次发送,而数据的接收方收到的数据段可能有多个『应用层数据包』组成,所以当应用层从 TCP 缓冲区中读取数据时发现粘连的数据包时,需要对收到的数据进行拆分。

所以, 什么是粘包?

粘包:多个数据包被连续存储于连续的缓存中,在对数据包进行读取时由于无法确定发生方的发送边界,而采用某一估测值大小来进行数据读出,若双方的size不一致时就会使指发送方发送的若干包数据到接收方接收时粘成一包,从接收缓冲区看,后一包数据的头紧接着前一包数据的尾。

出现粘包的原因?

出现粘包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它既可能由发送方造成,也可能由接收方造成。

先说简单的接收方原因, 接收方引起的粘包是由于接收方用户进程不及时接收数据,从而导致粘包现象。这是因为接收方先把收到的数据放在系统接收缓冲区,用户进程从该缓冲区取数据,若下一包数据到达时前一包数据尚未被用户进程取走,则下一包数据放到系统接收缓冲区时就接到前一包数据之后,而用户进程根据预先设定的缓冲区大小从系统接收缓冲区取数据,这样就一次取到了多包数据。

再说由发送导致的粘包, 这个比较有意思.

粘包并不是 TCP 协议造成的,它的出现是因为应用层协议设计者对 TCP 协议的错误理解,忽略了 TCP 协议的定义并且缺乏设计应用层协议的经验。我们将从 TCP 协议以及应用层协议出发,分析我们经常提到的 TCP 协议中的粘包是如何发生的:

  • TCP 协议是面向字节流的协议,它可能会组合或者拆分应用层协议的数据;
  • 应用层协议的没有定义消息的边界导致数据的接收方无法拼接数据;

TCP 协议是面向连接的、可靠的、基于字节流的传输层通信协议,应用层交给 TCP 协议的数据并不会以消息为单位向目的主机传输,这些数据在某些情况下会被组合成一个数据段发送给目标的主机。

Nagle 算法是一种通过减少数据包的方式提高 TCP 传输性能的算法。因为网络 带宽有限,它不会将小的数据块直接发送到目的主机,而是会在本地缓冲区中等待更多待发送的数据,这种批量发送数据的策略虽然会影响实时性和网络延迟,但是能够降低网络拥堵的可能性并减少额外开销。

在早期的互联网中,Telnet 是被广泛使用的应用程序,然而使用 Telnet 会产生大量只有 1 字节负载的有效数据,每个数据包都会有 40 字节的额外开销,带宽的利用率只有 ~2.44%,Nagle 算法就是在当时的这种场景下设计的。

当应用层协议通过 TCP 协议传输数据时,实际上待发送的数据先被写入了 TCP 协议的缓冲区,如果用户开启了 Nagle 算法,那么 TCP 协议可能不会立刻发送写入的数据,它会等待缓冲区中数据超过最大数据段(MSS)或者上一个数据段被 ACK 时才会发送缓冲区中的数据。

nagle-algorithm

图 2 – Nagle 算法

几十年前还会发生网络拥塞的问题,但是今天的网络带宽资源不再像过去那么紧张,在默认情况下,Linux 内核都会使用如下的方式默认关闭 Nagle 算法:

TCP_NODELAY = 1

Linux 内核中使用如下所示的 tcp_nagle_test 函数测试我们是否应该发送当前的 TCP 数据段,感兴趣的读者可以以这段代码为入口详细了解 Nagle 算法在今天的实现:

static inline bool tcp_nagle_test(const struct tcp_sock *tp, const struct sk_buff *skb,
				  unsigned int cur_mss, int nonagle)
{
	if (nonagle & TCP_NAGLE_PUSH)
		return true;

	if (tcp_urg_mode(tp) || (TCP_SKB_CB(skb)->tcp_flags & TCPHDR_FIN))
		return true;

	if (!tcp_nagle_check(skb->len < cur_mss, tp, nonagle))
		return true;

	return false;
}

Nagle 算法确实能够在数据包较小时提高网络带宽的利用率并减少 TCP 和 IP 协议头带来的额外开销,但是使用该算法也可能会导致应用层协议多次写入的数据被合并或者拆分发送,当接收方从 TCP 协议栈中读取数据时会发现不相关的数据出现在了同一个数据段中,应用层协议可能没有办法对它们进行拆分和重组。

除了 Nagle 算法之外,TCP 协议栈中还有另一个用于延迟发送数据的选项 TCP_CORK,如果我们开启该选项,那么当发送的数据小于 MSS 时,TCP 协议就会延迟 200ms 发送该数据或者等待缓冲区中的数据超过 MSS。

无论是 TCP_NODELAY 还是 TCP_CORK,它们都会通过延迟发送数据来提高带宽的利用率,它们会对应用层协议写入的数据进行拆分和重组,而这些机制和配置能够出现的最重要原因是 — TCP 协议是基于字节流的协议,其本身没有数据包的概念,不会按照数据包发送数据。

如何解决粘包?

如果我们系统性地学习过 TCP 协议以及基于 TCP 的应用层协议设计,那么设计一个能够被 TCP 协议栈任意拆分和组装数据包的应用层协议就不会有什么问题。既然 TCP 协议是基于字节流的,这其实就意味着应用层协议要自己划分消息的边界。

如果我们能在应用层协议中定义消息的边界,那么无论 TCP 协议如何对应用层协议的数据包进程拆分和重组,接收方都能根据协议的规则恢复对应的消息。在应用层协议中,最常见的两种解决方案就是基于长度或者基于终结符(Delimiter)。

message-framing

图 3 – 实现消息边界的方法

基于长度的实现有两种方式,一种是使用固定长度,所有的应用层消息都使用统一的大小,另一种方式是使用不固定长度,但是需要在应用层协议的协议头中增加表示负载长度的字段,这样接收方才可以从字节流中分离出不同的消息,HTTP 协议的消息边界就是 基于长度+负载长度 实现的:

HTTP/1.1 200 OK
Content-Type: text/html; charset=UTF-8
Content-Length: 138
...
Connection: close

<html>
  <head>
    <title>An Example Page</title>
  </head>
  <body>
    <p>Hello World, this is a very simple HTML document.</p>
  </body>
</html>

在上述 HTTP 消息中,我们使用 Content-Length 头表示 HTTP 消息的负载大小,当应用层协议解析到足够的字节数后,就能从中分离出完整的 HTTP 消息,无论发送方如何处理对应的数据包,我们都可以遵循这一规则完成 HTTP 消息的重组。

虽然知道http-header中有Content-Length,以为只是一个简单的标记左右,现在才知道是为了解决粘包问题.

不过 HTTP 协议除了使用基于长度的方式实现边界,也会使用基于终结符的策略,当 HTTP 使用块传输(Chunked Transfer)机制时,HTTP 头中就不再包含 Content-Length 了,它会使用负载大小为 0 的 HTTP 消息作为终结符表示消息的边界。

还有在使用post进行表单上传文件时, 会有一个boundary字符串(大概张这样, –ZnGpDtePMx0KrHh_G0X99Yef9r8JZsRJSXC), 这个也是作为文件的一个分隔符, 也可以说是基于终结符策略的.

当然除了这两种方式之外,我们可以基于特定的规则实现消息的边界,例如:使用 TCP 协议发送 JSON 数据,接收方可以根据接收到的数据是否能够被解析成合法的 JSON 判断消息是否终结。

总结

TCP 协议粘包问题是因为应用层协议开发者的错误设计导致的,他们忽略了 TCP 协议数据传输的核心机制 — 基于字节流,其本身不包含消息、数据包等概念,所有数据的传输都是流式的,需要应用层协议自己设计消息的边界,即消息帧(Message Framing),我们重新回顾一下粘包问题出现的核心原因:

  1. TCP 协议是基于字节流的传输层协议,其中不存在消息和数据包的概念;
  2. 应用层协议可以使用基于长度或者基于终结符的消息边界,解决多个消息的粘连;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发布者:全栈程序员-用户IM,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javaforall.cn/169716.html原文链接:https://javaforall.cn

【正版授权,激活自己账号】: Jetbrains全家桶Ide使用,1年售后保障,每天仅需1毛

【官方授权 正版激活】: 官方授权 正版激活 支持Jetbrains家族下所有IDE 使用个人JB账号...

(0)
blank

相关推荐

  • 分治算法详解_算法的优劣通常用什么来衡量

    分治算法详解_算法的优劣通常用什么来衡量分治算法详解 一、基本概念  在计算机科学中,分治法是一种很重要的算法。字面上的解释是“分而治之”,就是把一个复杂的问题分成两个或更多的相同或相似的子问题,再把子问题分成更小的子问题……直到最后子问题可以简单的直接求解,原问题的解即子问题的解的合并。这个技巧是很多高效算法的基础,如排序算法(快速排序,归并排序),傅立叶变换(快速傅立叶变换)……   任何一个可以用计算机求解的问

    2022年10月23日
  • sdut 3-7 类的友元函数的应用

    sdut 3-7 类的友元函数的应用

  • Cmake的使用

    Cmake的使用vscodeCmake简介Cmake语法重要指令和CMake常用变量重要指令CMake常用变量CMake编译工程CMake代码实践CMake完整项目调试步骤launch.json和tasks.jsonCmake简介简介CMake是一个跨平台的安装编译工具,可以用简单的语句来描述所有平台的安装(编译过程)。CMake可以说已经成为大部分C++开源项目标配传统的C++文件不通系统对应不通的编译比如 当添加一个文件的时候需要对不通操作系统中的工程进行修改有了Cmake以后,只需要编写

  • 百度推团购导航已失良机,团购搜索正成主流趋势

    百度推团购导航已失良机,团购搜索正成主流趋势

  • cfDNA是什么_cfDNA血清

    cfDNA是什么_cfDNA血清定义CirculatingfreeDNAorCellfreeDNA(cfDNA):循环游离DNA或者细胞游离DNA,释放到血浆中的降解的DNA片段。https://en.wikipe

  • mac android 录屏软件,mac录屏怎么录内置声音?详细的解决方案[通俗易懂]

    mac android 录屏软件,mac录屏怎么录内置声音?详细的解决方案[通俗易懂]原标题:mac录屏怎么录内置声音?详细的解决方案mac录屏怎么录内置声音?大家使用Mac电脑最大的问题就是对操作系统的不熟悉,就像是刚接触Windows系统一样,开始都会有一定的不熟悉,其实并没有那么难。很多人会使用QuickTimePlayer工具来操作,但实际上很多人在实际上操作这个方法来录制屏幕的时候会没有声音,这种情况还挺多的。比如现在拥有一个场景:有一个很萌或者很有用的视频,无法下载到…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关注全栈程序员社区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