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ctivity Result API详解,是时候放弃startActivityForResult了「建议收藏」

Activity Result API详解,是时候放弃startActivityForResult了「建议收藏」如果你将项目中的appcompat库升级到1.3.0或更高的版本,你会发现startActivityForResult()方法已经被废弃了。这个方法相信所有做过Android的开发者都用过,它主要是用于在两个Activity之间交换数据的。那么为什么这个如此常用的方法会被废弃呢?官方给出的说法是,现在更加建议使用ActivityResultAPI来实现在两个Activity之间交换数据的功能。我个人的观点是,startActivityForResult()方法并没有什么致命的问题,只是

大家好,又见面了,我是你们的朋友全栈君。

本文同步发表于我的微信公众号,扫一扫文章底部的二维码或在微信搜索 郭霖 即可关注,每个工作日都有文章更新。

如果你将项目中的appcompat库升级到1.3.0或更高的版本,你会发现startActivityForResult()方法已经被废弃了。


Activity Result API详解,是时候放弃startActivityForResult了「建议收藏」

这个方法相信所有做过Android的开发者都用过,它主要是用于在两个Activity之间交换数据的。

那么为什么这个如此常用的方法会被废弃呢?官方给出的说法是,现在更加建议使用Activity Result API来实现在两个Activity之间交换数据的功能。


Activity Result API详解,是时候放弃startActivityForResult了「建议收藏」

我个人的观点是,startActivityForResult()方法并没有什么致命的问题,只是Activity Result API在易用性和接口统一性方面都做得更好。既然有更好的API,那么就不再建议去使用过去老旧的API,所以才把startActivityForResult()方法标为了废弃。

其实除了startActivityForResult()方法之外,还有像requestPermissions()方法也被标为了废弃。看起来它们两者之间好像并没有什么关联,但是到了Activity Result API中,它们就被归属到了统一的API模板当中。因此,我们可以使用非常类似的代码去实现在两个Activity之间交换数据,以及请求运行时权限的功能。

另外,Activity Result API的用法非常简单,一学就会。相信你看完本篇文章之后,就可以将自己项目中所有相关的代码都升级成Activity Result API的用法。

那么我们开始吧。

在两个Activity之间交换数据

如果想要在两个Activity之间交换数据,我们先回顾一下传统的写法:

class FirstActivity : AppCompatActivity() { 
   
    
    override fun onCreate(savedInstanceState: Bundle?) { 
   
        super.onCreate(savedInstanceState)
        setContentView(R.layout.activity_first)
        val firstButton = findViewById<Button>(R.id.first_button)
        firstButton.setOnClickListener { 
   
            val intent = Intent(this, SecondActivity::class.java)
            startActivityForResult(intent, 1)
        }
    }

    override fun onActivityResult(requestCode: Int, resultCode: Int, data: Intent?) { 
   
        super.onActivityResult(requestCode, resultCode, data)
        when (requestCode) { 
   
            1 -> { 
   
                if (resultCode == RESULT_OK) { 
   
                    val data = data?.getStringExtra("data")
                    // Handle data from SecondActivity
                }
            }
        }
    }
    
}

这里调用了startActivityForResult()方法去向SecondActivity请求数据,然后在onActivityResult()方法中去解析SecondActivity返回的结果。

那么SecondActivity中的代码是什么样的呢?这里我们就简单模拟一下,随便返回一个数据即可:

class SecondActivity : AppCompatActivity() { 
   

    override fun onCreate(savedInstanceState: Bundle?) { 
   
        super.onCreate(savedInstanceState)
        setContentView(R.layout.activity_second)
        val secondButton = findViewById<Button>(R.id.second_button)
        secondButton.setOnClickListener { 
   
            val intent = Intent()
            intent.putExtra("data", "data from SecondActivity")
            setResult(RESULT_OK, intent)
            finish()
        }
    }

}

如此一来,FirstActivity向SecondActivity请求数据的功能就通了,是不是感觉也挺简单的?所以我刚才说了,startActivityForResult()方法并没有什么致命的问题。

那么接下来我们学习一下如何使用Activity Result API来实现同样的功能。

首先,SecondActivity中的代码是不需要修改的。这部分代码并没有被废弃,Activity Result API也与它无关。

FirstActivity中的代码,我们需要使用Activity Result API来替代startActivityForResult()的写法,如下所示:

class FirstActivity : AppCompatActivity() { 
   

    private val requestDataLauncher = registerForActivityResult(ActivityResultContracts.StartActivityForResult()) { 
    result ->
        if (result.resultCode == RESULT_OK) { 
   
            val data = result.data?.getStringExtra("data")
            // Handle data from SecondActivity
        }
    }
    
    override fun onCreate(savedInstanceState: Bundle?) { 
   
        super.onCreate(savedInstanceState)
        setContentView(R.layout.activity_first)
        val firstButton = findViewById<Button>(R.id.first_button)
        firstButton.setOnClickListener { 
   
            val intent = Intent(this, SecondActivity::class.java)
            requestDataLauncher.launch(intent)
        }
    }
    
}

注意这里的代码变更。我们完全移除了对onActivityResult()方法的重写,而是调用registerForActivityResult()方法来注册一个对Activity结果的监听。

registerForActivityResult()方法接收两个参数,第一个参数是一种Contract类型,由于我们是希望从另外一个Activity中请求数据,因此这里使用了StartActivityForResult这种Contract。第二个参数是一个Lambda表达式,当有结果返回时则会回调到这里,然后我们在这里获取并处理数据即可。

registerForActivityResult()方法的返回值是一个ActivityResultLauncher对象,这个对象当中有一个launch()方法可以用于去启用Intent。这样我们就不需要再调用startActivityForResult()方法了,而是直接调用launch()方法,并把Intent传入即可。

这两种写法到底孰优孰劣呢?我个人感觉还是Activity Result API的写法更简单一点,不过总体优势并没有那么大。Activity Result API真正的优势在于我们接下来要讲的内容。

请求运行时权限

除了startActivityForResult()方法之外,requestPermissions()方法也被废弃了。至于理由都是一样的,推荐使用Activity Result API。


Activity Result API详解,是时候放弃startActivityForResult了「建议收藏」

那么要如何使用Activity Result API来请求运行时权限呢?不要惊讶,它将会出奇得简单:

class FirstActivity : AppCompatActivity() { 
   
    
    private val requestPermissionLauncher = registerForActivityResult(ActivityResultContracts.RequestPermission()) { 
    granted ->
        if (granted) { 
   
            // User allow the permission.
        } else { 
   
            // User deny the permission.
        }
    }
    
    override fun onCreate(savedInstanceState: Bundle?) { 
   
        super.onCreate(savedInstanceState)
        setContentView(R.layout.activity_first)
        val firstButton = findViewById<Button>(R.id.first_button)
        firstButton.setOnClickListener { 
   
            requestPermissionLauncher.launch(Manifest.permission.READ_EXTERNAL_STORAGE)
        }
    }
    
}

我们只需关注代码变更的部分。

由于这次是请求运行时权限,因此不能再使用刚才的StartActivityForResult来作为Contract了,而是要使用RequestPermission这种Contract。

另外由于指定了不同的Contract类似,Lambda表达式的参数也会发生变化。现在Lambda表达式会传入一个布尔型的参数,用于告诉我们用户是否允许了我们请求的权限。

最后,launch()方法的参数也发生了变化,现在只需传入要请求的权限名即可。

有没有发现,这两段代码的模板出奇得一致。我们使用了两段差不多的代码,实现了之前几乎并没有太大联系的两个功能。这就是Activity Result API的好处,它将一些API的接口统一化,使得我们在实现特定功能的时候能够变得非常简单。

内置Contract

刚才我们体验了StartActivityForResult和RequestPermission这两种Contract,分别用于在两个Activity之间交换数据,以及请求运行时权限。它们都是Activity Result API中内置的Contract。

那么除此之外,我们还有哪些内置Contract可以使用呢?

下面是我列出的appcompat 1.3.0版本所支持的所有内置Contract,以后还可能会继续增加新的Contract:

StartActivityForResult()
StartIntentSenderForResult()
RequestMultiplePermissions()
RequestPermission()
TakePicturePreview()
TakePicture()
TakeVideo()
PickContact()
GetContent()
GetMultipleContents()
OpenDocument()
OpenMultipleDocuments()
OpenDocumentTree()
CreateDocument()

每个Contract的命名已经明确表示它们的作用是什么了,也就是说,当我们要实现以上Contract所包含的功能时,都不需要再自己手动费力去写了,Activity Result API已经帮我们支持好了。

比如,我想要调用手机摄像头去拍摄一张图片,并且得到这张图片的Bitmap对象,那么就可以使用TakePicturePreview这个Contract。

实现代码如下:

class FirstActivity : AppCompatActivity() { 
   

    private val takePictureLauncher = registerForActivityResult(ActivityResultContracts.TakePicturePreview()) { 
    bitmap ->
        // bitmap from camera
    }

    override fun onCreate(savedInstanceState: Bundle?) { 
   
        super.onCreate(savedInstanceState)
        setContentView(R.layout.activity_first)
        val firstButton = findViewById<Button>(R.id.first_button)
        firstButton.setOnClickListener { 
   
            takePictureLauncher.launch(null)
        }
    }

}

代码非常简单,就是换了一下Contract类型,然后Lambda表达式的参数会变成bitmap对象。另外由于TakePicturePreview这个Contract不需要输入参数,所以我们调用launch()方法的时候直接传入null就可以了。

看到这里,可能有些读者朋友会比较好奇。我怎么知道每种Contract要求什么输入参数,以及Lambda表达式中返回的参数是什么呢?

这个很简单,只需要看一下这个Contract的源码即可。比如TakePicturePreview的源码如下:

/** * An {@link ActivityResultContract} to * {@link MediaStore#ACTION_IMAGE_CAPTURE take small a picture} preview, returning it as a * {@link Bitmap}. * <p> * This can be extended to override {@link #createIntent} if you wish to pass additional * extras to the Intent created by {@code super.createIntent()}. */
public static class TakePicturePreview extends ActivityResultContract<Void, Bitmap> { 
   
    ...
}

我们暂时不用关心TakePicturePreview内部的具体实现,只要看一下它在继承父类时指定的泛型类型即可。其中第一个参数就是要求的输入参数,而第二个参数就是Lambda表达式返回的输出参数。

只要掌握这个小技巧,每种Contract你就都能轻松运用自如了。那么我就不再多做演示,剩下这些Contract的用法等待你自己去探索。

自定义Contract

除了以上内置Contract之外,我们确实也可以定义自己的Contract类型。

虽然我觉得这个必要性并不是很强,因为内置Contract已经可以帮助我们应对绝大多数场景了。

不过,自定义Contract并不是一件复杂的事情。相反,它非常简单,所以这里还是简略提一下吧。

刚才我们大概看到了TakePicturePreview的源码实现,它必须继承自ActivityResultContract类,并通过泛型来指定当前Conract类型的输入参数和输出参数。

ActivityResultContract是一个抽象类,它的内部定义了两个抽象方法,如下所示:

public abstract class ActivityResultContract<I, O> { 
   

    public abstract @NonNull Intent createIntent(@NonNull Context context, I input);

    public abstract O parseResult(int resultCode, @Nullable Intent intent);
    ...
}

也就是说,任何一个继承自ActivityResultContract的Contract,都需要重写createIntent()和parseResult()这两个方法。

而这两个方法的作用也非常明显。createIntent()就是用于创建一个Intent,后续会使用这个Intent来发起动作,比如启动另外一个Activity去获取数据,或者打开相机去拍照等等。而parseResult()则是用于解析响应的结果,并把解析出来的结果作为输出参数返回到Lambda表达式当中。

每一个内置的Contract都是使用的这种规则来封装的自己的逻辑。

那么我们要自定义一个什么样的Contract来进行演示呢?

我想了一下,刚才在编写两个Activity之间交换数据的时候,我们需要显示地启动SecondActivity,并手动将SecondActivity返回的数据从Intent中解析出来,这就稍微有些麻烦。而借助自定义Contract就可以对此处进行优化。

新建一个叫做GetDataFromSecondActivity的Contract,代码如下所示:

class GetDataFromSecondActivity : ActivityResultContract<Void, String?>() { 
   

    override fun createIntent(context: Context, input: Void?): Intent { 
   
        return Intent(context, SecondActivity::class.java)
    }

    override fun parseResult(resultCode: Int, intent: Intent?): String? { 
   
        if (resultCode == Activity.RESULT_OK) { 
   
            if (intent != null) { 
   
                return intent.getStringExtra("data")
            }
        }
        return null
    }
    
}

我们通过泛型指定,这个Contract的输入参数是Void,输出参数是一个字符串。

然后在createIntent()方法中,我们手动创建了一个Intent,并将它的用途设置为打开SecondActivity。

最后在parseResult()方法中,我们对SecondActivity返回的结果进行解析,并将解析出来的字符串作为输出参数返回。

这样一个自定义的Contract就完成了,而我们使用这个Contract再去实现最开始的在两个Activity之间交换数据的功能,就会变得更加简单:

class FirstActivity : AppCompatActivity() { 
   

    private val getDataLauncher = registerForActivityResult(GetDataFromSecondActivity()) { 
    data ->
        // Handle data from SecondActivity
    }

    override fun onCreate(savedInstanceState: Bundle?) { 
   
        super.onCreate(savedInstanceState)
        setContentView(R.layout.activity_first)
        val firstButton = findViewById<Button>(R.id.first_button)
        firstButton.setOnClickListener { 
   
            getDataLauncher.launch(null)
        }
    }

}

可以看到,借助GetDataFromSecondActivity这个Contract,我们不需要再显式地声明去启动SecondActivity,launch()方法直接传入null即可。另外,我们也不需要再去手动解析SecondActivity返回的数据,lambda表达式上的参数就是解析出来的结果了。

最后一个小问题

到这里,我们基本就将Activity Result API的所有内容都学完了。

在本篇文章的最后,我想再回答一个小问题。因为我自己当初在使用Activity Result API的时候产生过这样的疑惑,所以我猜或许也会有朋友有同样的问题,那么在这里就顺手解答了。

现在你已经知道,Activity Result API是可以完全取代startActivityForResult()方法的。但是我们在调用startActivityForResult()方法时,除了传入Intent之外,还需要再传入一个requestCode,用于在多个任务之间进行区分。比如如下代码:

class FirstActivity : AppCompatActivity() { 
   

    override fun onCreate(savedInstanceState: Bundle?) { 
   
        super.onCreate(savedInstanceState)
        setContentView(R.layout.activity_first)
        val firstButton = findViewById<Button>(R.id.first_button)
        val secondButton = findViewById<Button>(R.id.second_button)
        firstButton.setOnClickListener { 
   
            val intent = Intent(Intent.ACTION_VIEW)
            startActivityForResult(intent, 1)
        }
        secondButton.setOnClickListener { 
   
            val intent = Intent(Intent.ACTION_DIAL)
            startActivityForResult(intent, 2)
        }
    }

    override fun onActivityResult(requestCode: Int, resultCode: Int, data: Intent?) { 
   
        super.onActivityResult(requestCode, resultCode, data)
        when (requestCode) { 
   
            1 -> { 
   
                // Handle result for ACTION_VIEW
            }
            2 -> { 
   
                // Handle result for ACTION_DIAL
            }
        }
    }

}

这里我们分别在两处调用了startActivityForResult()方法,它们各自用于处理不同的任务,因此需要给它们设置不同的requestCode。

在onActivityResult()方法当中,我们为了区分这个结果是来自之前的哪个任务的,所以要在这里再对requestCode进行判断。

这是以前使用startActivityForResult()方法时的传统写法。

而Activity Result API是没有地方让你传入requestCode的。

我在刚接触Activity Result API的时候受思维惯性的影响被这个问题困扰了一下,没有地方传入requestCode该怎么办呢?

后来思维转过来弯之后发现,原来Activity Result API根本就不需要requestCode这种东西,我们可以使用如下写法来实现和刚才完全一样的功能:

class FirstActivity : AppCompatActivity() { 
   

    private val actionViewLauncher = registerForActivityResult(ActivityResultContracts.StartActivityForResult()) { 
    result ->
        // Handle result for ACTION_VIEW
    }

    private val actionDialLauncher = registerForActivityResult(ActivityResultContracts.StartActivityForResult()) { 
    result ->
        // Handle result for ACTION_DIAL
    }

    override fun onCreate(savedInstanceState: Bundle?) { 
   
        super.onCreate(savedInstanceState)
        setContentView(R.layout.activity_first)
        val firstButton = findViewById<Button>(R.id.first_button)
        val secondButton = findViewById<Button>(R.id.second_button)
        firstButton.setOnClickListener { 
   
            val intent = Intent(Intent.ACTION_VIEW)
            actionViewLauncher.launch(intent)
        }
        secondButton.setOnClickListener { 
   
            val intent = Intent(Intent.ACTION_DIAL)
            actionDialLauncher.launch(intent)
        }
    }

}

由此也可以看出,Activity Result API的设计更加合理,不需要借助requestCode这种魔术数字也能对多个任务进行区分。

一切都更加简单和清晰。

如果想要学习Kotlin和最新的Android知识,可以参考我的新书 《第一行代码 第3版》点击此处查看详情

关注我的技术公众号,每天都有优质技术文章推送。

微信扫一扫下方二维码即可关注:

Activity Result API详解,是时候放弃startActivityForResult了「建议收藏」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发布者:全栈程序员-用户IM,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javaforall.cn/157198.html原文链接:https://javaforall.cn

【正版授权,激活自己账号】: Jetbrains全家桶Ide使用,1年售后保障,每天仅需1毛

【官方授权 正版激活】: 官方授权 正版激活 支持Jetbrains家族下所有IDE 使用个人JB账号...

(0)
blank

相关推荐

  • docker 常用命令大全

    docker 常用命令大全Docker常用命令大全

  • 教你搭建你自己的Git服务器

    教你搭建你自己的Git服务器

  • madvrhdrmeasure 设置_ime3d安装教程

    madvrhdrmeasure 设置_ime3d安装教程目前网络上广泛传播的127.0.0.1版本madVR,在HDR转SDR这方面差强人意。为了追求更好的显示效果,可以下载madVR针对HDR的更新包,即madVRhdrMeasure。时至2021-10-27,madVRhdrMeasure最新版本为141。官网下载地址:http://madshi.net/madVRhdrMeasure141.ziphttp://madshi.net/madVRhdrMeasure141.zip……

  • 数据结构——查分数组

    数据结构——查分数组介绍查分数组是一个数据结构。相当于前缀和的逆运算。查分数组的功能是修改区间,查询点。修改区间的时间复杂度是O(1).查询点的时间复杂度是O(n)。若配合树状数组时间复杂度可达到O(logn)。修改区间操作x位置加上修改量,y+1位置减去修改量。这样就相当于整个区间的元素都修改了。staticvoidupdate(intx,inty,intz){ b[x]+=z; b[y+1]-=z;}查询刚刚修改方便了,但是查询的时候就需要全部都加一遍了。staticint

  • 08_运行hadoop提供的示例程序

    08_运行hadoop提供的示例程序

  • VC断点失败的原因之一

    VC断点失败的原因之一VC断点失败的原因之一flyfish2014-10-23情景再debug状态下只有一个cpp文件,命中不了断点。提示可以允许源代码与原始版本不同不采用,防止出现未知的隐患问题分析1头文件(.h)和实现文件(.cpp),经过编译生成OBJ文件,OBJ文件通过连接(Link)生成EXE文件简化:.h+.cpp->obj->exe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关注全栈程序员社区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