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在读研究生&未来要读研同学们的一封受益匪浅的信

给在读研究生&未来要读研同学们的一封受益匪浅的信读研首先要改变的是自己的心理状态,说起来简单,但实际上很困难。不过既然已经上了研,就不要抱怨了,努力想想自己该干啥才是王道。首先需要明确几种好的心态。(仅以此文使自己进步,时时规范自己的行为。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当你上课感觉就像打酱油时,当你对研究生很迷茫时,当你坐在电脑前孜孜不倦时,请看下面的文章,很受用,至少我心里现在没有以前浮躁。好的文章有时能改变一个人的精神状态,下面就是…

大家好,又见面了,我是你们的朋友全栈君。

读研首先要改变的是自己的心理状态,说起来简单,但实际上很困难。不过既然已经上了研,就不要抱怨了,努力想想自己该干啥才是王道。首先需要明确几种好的心态。

(仅以此文使自己进步,时时规范自己的行为。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当你上课感觉就像打酱油时,当你对研究生很迷茫时,当你坐在电脑前孜孜不倦时,请看下面的文章,很受用,至少我心里现在没有以前浮躁。好的文章有时能改变一个人的精神状态,下面就是其中之一。 

上海大学一位老师说:“不可否认的是,研究生面临着比较大的生存压力,但是要平衡自己的方向,在没有生存威胁的情况下,要专注于学习。”他表示,在社会心理普遍比较浮躁的情况下,就要求研究生要拿出宽广的视野来,权衡自己眼前的利益和长远发展的基础,“疯狂做兼职是没有自信的表现。”他认为,研究生要从长远来看,看到社会整体的发展趋势,坚定发展的信念,不为暂时的困难所束缚,尤其是不要被眼前一时的较小的物质利益所蒙蔽。“在校研究生100万,在我国整个人口结构中占的比例是非常低的。研究生仍然是社会的精英群体,既然是精英群体,就要有责任感和使命感。” 

读研首先要改变的是自己的心理状态,说起来简单,但实际上很困难。不过既然已经上了研,就不要抱怨了,努力想想自己该干啥才是王道。首先需要明确几种好的心态。 
1. 无论做研究还是做工程,不要期待导师给你太多的指导,这点全世界都一样,不要抱怨,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就是这样锻炼出来的。好的导师能够在大方向上给一些意见,但具体的工作是需要自己去做的。
2. 别人没有义务来帮助你,不管是师兄或同学,最可靠的人永远是自己。别人帮助你,要表示感谢,并努力帮助别人。别人不帮助你,也不要抱怨。
3. 不要抱怨课程无聊,老师讲的不好。读到研究生,自学能力没有的话不如退学。
4. 研究生毕业不见得能找到好工作,好工作是给能力强的人,不是给学历高的人,见到nb的本科生,也要虚心学习。

研究生期间应该做的事情: 

1. 养成锻炼身体的习惯,30以前你找病,30以后病找你。
2. 如果你学的专业,中国不是最好的,那么请好好学英语,请不要说什么英语教育是毒瘤的狗屁话,研究生毕业前,至少也要达到能够进行英语面试的准备。
3. 努力做一个善良的人,学着改变自己,控制自己的欲望。善待你周围的人。
4. 学习时间管理的方法,订计划,执行计划。这个习惯会让你终身受益。
5. 学习怎么使用google scholar,包括各类搜索方法
6. 争取每一个能让自己能力增强的机会(实习,比赛之类的),个人建议大家要努力争取实习机会,和导师好好商量,3个月的相关领域的实习会对能力的帮助很大。对找好的工作也是一个有利的筹码。
7. 每天看书。除本专业的相关书籍外,看半个小时其它方面的书:经济学,管理学,各类励志书籍。 还可以看看一些牛人的blog。
8. 养成写东西的习惯。定期写blog是一个好办法,写作是一个锻炼自己逻辑思维能力的好办法。
9. 多动手,对cs的同学来说,多写程序,多看程序。自己去找英文论文看。
10. 培养游戏之外的一些爱好。
11. 和别人讨论的时候,先理解别人的观点,学会聆听。

 

研究生毕业前应该具备的能力: 

1. 能把自己的观点说清楚。口头+书面
2. 能够顺利的专业英语论文,基本不要翻译软件
3. 对自己的职业有初步的规划和想法。
4. 知识面扩大,做好踏入社会的准备。
5. 身体健康,还能打打球。
6. 有一帮不错的朋友,能够互相帮助。

book list: 
1.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 (建议多读几遍)
2. 要事第一 (学学定计划,规划时间)
3. 聪明人的训练 (励志的看以上三本就可以了)
4. 经济学 (第17版)
5. 什么是数学 理工科强烈推荐
6. 人性的弱点

如何充实地度过研究生生活: 

笛卡尔说过:“最有价值的知识是方法的知识。” 

一、研究生期间我们应该做什么 

1)建立合理的知识结构:尽量广地涉猎学科基本知识,尽量深地了解研究领域方方面面、过去和现在
2)掌握独立研究的方法和技能:尽量多的学习各种研究方法,熟练掌握研究过程和步骤
3)学会写论文:写论文不仅是训练表达能力,更是训练思维的逻辑性,论文体例虽是八股,但却是整理思路、与他人沟通的有效结构,不可不尊重

就个人而言,个人心理管理就是经常自我心态调整。知足长乐、量力而行

1、研究和娱乐要相结合
2、凡事都是都有它存在的理由,不要经常有抱怨
3、不要随随便便拿两个人来比,只看到他所得到的,却看不到他所失去的,这有什么意义?
4、正确面对困境,用辩证的眼光去看问题。

二、如何确定适合自己的研究领域? 

(小故事)有一个草坪铺路的故事可以用来回答这个问题。保护草坪是很难的,因为草坪上的路往往并不是按人的方便性来修的。有一次一个设计师承接了一个项目,交付使用后在这个建筑物的周围全部铺上了草坪,没有路,任人去踩,几个月后,草坪上就分明出现了几条道:有粗有细,然后他就此基础上修路,也有粗有细,结果可想而知。
在开始的时候,你可以没有明确的目标,只要张开你的所有触角,去看,去读,去感受,你会不自觉地爱看一些东西,那是你的兴趣,也是你的知识结构决定的,日子久了,也会出现几条路,这些路也都可以通向你要追求的目标。学会倾听心音,让心来告诉你如何走,就不会被别人的价值观、流行的热点牵着跑。

三、如何进入一个研究领域? 

进入一个领域最简单也是最有效的办法是找一本这个领域最早的论述专著或教材,比如协作学习,可以看Robert E. Slavin《Cooperative Learning》。当你把这个领域的基本概念的内涵以及相互之间的关系搞清楚了之后,再去读这个领域的论文,你就会因为心中有数而能够很好地把握了。这种工作必须要先做,不可以在网上乱搜论文,否则,你会感到:看了20篇文章,对这个领域的认识还没有形成,这些概念自相矛盾。有此认识还算幸运,有的人恐怕被偏见所引导,还不知道,这是最可怕的。

四、如何选定一个研究课题 

对于现在我们研一的学生,在学习基础课程的同时不妨多做一些泛读:

1。浏览各有关协会的网站,看看最近召开的学术会议的议题
2。翻翻国内有关的期刊,看看最近这些年大家都在忙什么
根据你自己的知识结构,你会很自然地有所倾向,再多看看你感兴趣的话题,比较之后,也许就形成了你的论文选题了。
PS:听过一句话,不管现在的专业是不是热门,或者多么地不堪,但是,一旦不爱自己的专业,自甘平庸,那毕业的时候真的死定了。不管多烂的专业,先爱她,然后学好她

part2 

1 从来就没有太晚的时候 

很多人老是说自己基础如何如何差,担心搞不定。有这种心态是很自然的,但是不要因此而否定自己的能力。人都是逼出来的。我当年本科 也是烂的一塌糊涂,但是上了研究生后我说要用三年的时间做一点事情证明给自己。事在人为,才坐了三年的冷板凳,到了毕业的时候论文专利什么都有了(SCI 6篇,1作四篇,IF总和超过16,专利一项现在公示)。

2定位决定地位 

我当初上研究生的时候,老听博士师兄们讨论SCI,一问才知道就是发表的文章被一个叫web of science的搜索引擎收录的文章。虽然中文杂志有一些被收录,但是英文杂志几乎全部收录。于是我就想既然如此直接发英文文章岂不省事。中文文章审稿 慢,周期长。另外再考虑到中国的国情,和自己以后想走的路。还是直接走国际路线比较好。我毕业的时候所有的文章都是英文的,现在回过头来看,也觉得英文文章不是太难。

03 导师的层次决定你的层次 

如果你是一个勤于努力的人,想要飞的更高的话,导师的层次决定了你的层次。以我导师为例,他在我们这个这个方向研究搞了几十年, 是国际公认的牛人之一。所以他接触的都是我们这个方向一流的人物。他也经常邀请一些大牛来所以做报告。这些都是很好的交流和学习的机会,而一般导师的学生是不能有这个机会的。他看问题和做事的方法给了我很多启发,所以选择导师很重要,站的高才能看的远。

04 交流很重要 

通俗的说法就是多和牛人聊天。什么是牛人,我的看法是比你自己强的都是牛人。所以不$2教授博导,副教讲师,还是前辈师兄,只要能就某一个问 题和你讨论,都是学习的好机会。我这三年聊的最多的就是和我的副导师也是我导师的在读博士,刚开始聊很具体的问题,后来讨论的面就比较广了。三年下来,感 觉就不一样。当然为了准备讨论的题目而翻看资料论文,也是一个积累的过程。

05 文献要多看 

刚开始看文献的时候,什么杂志都看。到后来就发现了本专业的主流杂志,所以这几个杂志几乎是每期浏览,重点阅读。一个杂志一旦成为了本专业的 主流,那一个定有很多年的积累,对于一个初入此到的新人来说,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另外web of scienc提供文章的引用报告,对于一篇文章可以查到其引用的详细相信,通过引用可以到了解导这篇文章的分量。当文章看到一定数量之后,你也会发现其实 一个方向,做的最好的往往就是那几个到十几个小组。这样的话就可以对这些小组的文章进行系统阅读和跟踪研究。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学术界也是另外一个江湖,不了解江湖的形势怎么能混的下去呢?。

06 水平是慢慢提高的 

大家都想发IF高的杂志,但是水平的提高是一步一步来的。 像我刚开始的论文投在IF一点几的杂志上,到了研二就投到了IF四点几的杂志上。所以从无到有是一个过程,从良到优还是一个过程。欲速则不达。

07 活要干的漂亮 

很过国际一流的杂志,文章的组织,图表的设计都很漂亮,还有老外的ppt一般也做的比我们要好。有人说有了好的结果才是最重要的,但是如果 不会完美的表达自己的结果也算是为山九仞,功亏一篑。一个好的研究人员,不光需要做出好的工作,还需要将此工作介绍给同行的能力。一篇好的论文不光是一篇 好的报告,应该是一件完整的艺术品。回过头来看,现在自己对当年发表的论文在构图方面还觉得的有很多地方做的不是太好。当然了现在的眼光也很当年不一样 了。像Latex这样的软件学会了还是很有用的。

08 要有一点历史知 识 
对于本学科的发展历程要有一个大致的认识,最好做一番横向和纵向的比较。横向的就是和其它的学科发展相比较,认识到本学科现在所处的地位。纵向就是比 较它的发展过程,如果该学科现在热,为什么热,如果冷,为什么冷。一两年看不出来,放到十年二十年,甚至五十年这样一个范围,就可以看得比较清楚了。很多国外专业的经典书籍一般第一章都是介绍学科发展历史的。

09 如何找牛人 
下面几个办法我觉得还不错,大家试试如何。

一个是本专业的主流期刊,里面的编委都是在本领域成名的人物。
第二就看本专业的会议的顾问名单,再 烂的会议也能找几个牛人来充充场面。至于他们来不来开会就另当别论了。
第三一般一个成熟的学科都会有国际的学术团体,学会。像APS,ACersS, IEEE等。
这些学会一般每年都会有年会,会上一般都会发几个大奖来肯定牛人鼓励后进。找到这样的获奖名单,一个一个的看,也会找到不少已经是牛人或者快 要成为牛人的人。对于本专业的牛人,尤其是国际上认可的那些人,要知道他们的名字,更要知道他们为什么成名。用web of science,很容易找到某个人最高引的文章。不管懂不懂下载下来看看,如果你能从文章里面看出来该文为何高引,你的水平也就很不错了。

研究生阶段的学习是从事科学研究的开端,是人生中的关键一步。回顾自己的基础研究学习生活,主要体会有以下几点: 

1. 持之以恒的精神。基础研究工作是非常艰难的事情,一旦我们确定一个研究方向以后,尤其是对于进入一个新的研究领域而言,没有近似的研究成果可以借 鉴。这个的研究过程是一件非常艰难和困苦的事情,这个过程有可能需要几个月甚至几年,这期间最重要的就是需要坚持。记得2004年8月在交大的一个高级力 学培训班上,一个交大的教授讲他研究的一个项目已经有1年多了,但是毫无进展。哈佛大学的锁志刚教授说再坚持一下,很快就会好起来的。坚持是我们最终解决问题的心态,具有这个心态是进行科学研究的基础。
2. 开放合作交流的意识。在进行研究的过程中,会遇到很多问题,由于自己知识积累有限。因此要经常与自己的导师以及领域内的教授进行讨论交流,他们的一 句话往往会一针见血的指出问题的关键。这个过程往往是判断你的观点正确与否的一个途径。这个过程也是培养自己具有团队意识的过程。另外对于一流的大师我们 也不要惧怕,要敢于表达自己点观点,有时候哪怕即使是错误的。
3. 保持一个好奇心。学科之间的交叉越来越多,了解其它学科的知识对于启发自己的思维以及解决自己领域的问题有时会起到柳暗花明的作用。对于新的科技报 道以及进展,要了解要思考。对于新鲜的事物要具有想了解的想法。一个广泛的兴趣爱好和好奇心是培养自己具有丰富想象力的前提,也是使自己进行创新的原动力。
总之,做研究要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进行,不能为求一时的结果或成绩而违反科学道德,要有耐心、恒心和自信心。用钟万勰院士的一句话就是:“ 科学研究,要独立自主,要走自己的路;人生不会一帆风顺,难免有不如意事。把握住自己的方向,毋为一时得失所惑,切要,切要。”

10 文章多多益善 
这是一个人心浮动的年代,也是一个没有英雄的年代。像爱因斯坦那样靠两三篇文章就可以惊动世界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因此搞研究的人如果 这一辈子只有几篇文章也是不正常的。而文章往往是对科研工作的提炼和总结。因此只要做研究,尤其是基础研究,论文应该是必须的。现在很多人是大同行,而不 是小同行。具体到某一个点上,可能与你相同的组全世界也没有几个。 因此通过发表在国际公认的学术期刊上的文章作为一个评价体系,也是有一定道理的。考虑的中国的国情,如果只靠同行的评价,碍于人情世故,很难得到一个公正 的评价。既然国内现在以SCI为标准,那这个参数的值当然是越大越好了。有人说不能为了文章而文章,不能灌水。但是如果一个人可以在本行业的主流国际期刊 发表文章,只要不造假抄袭,就算灌水也总比在国内那些杂志上灌水强。在不能得到一个更加合理科学的评价体系前,多发SCI也是一个合理的选择。与其抱怨论 文,还不如趁早研究论文是个什么东西。很多事情外面看很难,走进去了也就是那么一回事情了。

1、先看综述,后看论著。 

看综述搞清概念,看论著掌握方法。 

2、早动手。 

在师兄师姐离开之前学会关键技术。 

3、多数文章看摘要,少数文章看全文。 

掌握了一点查全文的技巧,往往会以搞到全文为乐,以至于没有时间看文章的内容,更不屑于看摘要。真正有用的全文并不多,过分追求全文是浪费,不可走极端。当然只看摘要也是不对的。 

4、集中时间看文献。 

看过总会遗忘,看文献的时间越分散,浪费时间越多。集中时间看更容易联系起来,形成整体印象。 

5、做好记录和标记。 

复印或打印的文献,直接用笔标记或批注。pdf或html格式的文献,可以用编辑器标亮或改变文字颜色。这是避免时间浪费的又一重要手段。否则等于没看。 

6、准备引用的文章要亲自看过。 

转引造成的以讹传讹不胜枚举。 

7、注意文章的参考价值。 

刊物的影响因子、文章的被引次数能反映文章的参考价值。但要注意引用这篇文章的其它文章是如何评价这篇文章的:支持还是反对,补充还是纠错。 

8、交流是最好的老师。 

做实验遇到困难是家常便饭,你的第一反应是什么?反复尝试?放弃?看书?这些做法都有道理,但首先应该想到的是交流。对有身份的人,私下的请教体现你对他的尊重;对同年资的人,公开的讨论可以使大家畅所欲言,而且出言谨慎。千万不能闭门造车。一个实验折腾半年,后来别人告诉你那是死路,岂不冤大头? 

9、最高层次的能力是表达。 

能力再好的工作最终都要靠别人认可。表达能力,体现为写和说的能力,是需要长期培养的素质。比如发现一个罕见病例,写好了发一篇论著;写不好只能发一个病例报道。比如做一个课题,写好了发一篇或数篇论著;写不好只能发一个论著摘要或被枪毙。一张图,一张表,无不是表达能力的体现。寥寥几百上千字的标书,可以赢得大笔基金;虽然关系很重要,但写得太差也不行。 

有人说,我不学PCR,不学spss,只要学会ppt(powerpoint)就可以了。此话有一点道理,实验室的boss们表面上就是靠一串串ppt行走江湖的。经常有研究生因思维敏捷条例清楚而令人肃然起敬。也经常有研究生不理解“为什么我做了大部分工作,而老板却让另一个没怎么干活的人写了文章?让他去大会发言?”你没有看到人家有张口就来的本事吗? 

10、学好英语,不学二外。 

如今不论去日本还是欧洲,学术交流早已是英语的天下。你不必为看不懂一篇法语的文章而遗憾,写那篇文章的人正在为没学好英语而犯愁。如果英文尚未精通,暂且不要去学二外。 

英文文章写作 

1、阅读10篇文献,总结100个常用句型和常用短语。 

经常复习。注意,文献作者必须是以英文为母语者,文献内容要与你的专业有关。这属于平时看文献的副产品。 

2、找3-5篇技术路线和统计方法与你的课题接近的文章,精读。 

写出论文的草稿。要按照标题、作者、摘要、背景、目的、材料、方法、结果、讨论、致谢、参考文献、图例、图、表、照片和说明的统一格式来写。这样做的好处是从它可以方便地改成任何杂志的格式。 

3、针对论文的每一部分,尤其是某种具体方法、要讨论的某一具体方面,各找5-8篇文献阅读,充实完善。 

这里讨论的只涉及英文表达,也只推荐给缺乏英文写作经验的人。 

4、找到你想投的杂志的稿约,再找2-3篇该杂志的article,按它的格式改写。 

注意,每次改写都要先另存为不同的文件名,以免出了问题不能恢复。 

5、找英文高手改。 

找不到合适的人,就去找提供英语论文编辑服务(English correction and improvement,not translation)的公司,在此向有钱没时间的人强烈推荐。 

文献管理 

1、下载电子版文献时(caj,pdf,html),把文章题目粘贴为文件名。 

注意,文件名不能有特殊符号,要把 \ / : * ? | 以及换行符删掉。 每次按照同样的习惯设置文件名,可以防止重复下载。 

2、不同主题存入不同文件夹。 

文件夹的题目要简短,如:PD,LTP,PKC,NO。 

3、看过的文献归入子文件夹,最起码要把有用的和没用的分开。 

4、重要文献根据重要程度在文件名前加001,002,003编号,然后按名称排列图标,最重要的文献就排在最前了。 

5、复印或打印的文献,用打孔器打孔,装入硬质文件夹。 

我们经常会在参考文献的引用上耍一些小聪明,殊不知这些都会降低论文质量。 

投稿 

1、知而不引 

明明借鉴了同行的类似工作,却故意不引用同行的类似工作,使自己工作看上去“新颖”“领先”。实际上审稿的可能就是同行。 

2、断章取义 

故意截取作者试图否定的部分来烘托自己的观点。 

3、引而不确 

没有认真看原文,引文错漏。 

4、来源不实 

某些字句来源不可靠(比如非正式的或非学术的出版物),且不注明来源。常见于一些统计数字。 

5、盲目自引 

不是为了说明自己的工作与前期工作之间的关系,而是单纯为提高自己文章被引用次数而自引。 

写毕业论文 

1、先列提纲 

不列提纲,上来就写,是坏习惯。几百字没问题,几千字勉强,几万字就难了。必须列出写作提纲,再充实完善,以保证思路的连贯和字数的均衡。 

2、平时多写 

及时总结阶段性的工作,多写文章多投稿。到最后阶段,把这些文字有机地组合起来,就是一篇很好的毕业论文。 

3、不要罗列所有数据 

为了保证毕业论文的分量,研究生往往会观测较多的指标。但毕业论文并非数据越多越好。一定要舍弃那些与主旨关系不大的数据。否则,要么显得累赘松散,要么成为破绽。 

4、打印修改 

在电脑上直接修改,会遗漏很多错误。要尽可能地减少任何错误,一定要打印出来修改。 

5、让别人指出错误 

自己修改,仍然受个人习惯的局限。错误摆在那里,却熟视无睹。让别人给你指出错误吧,不管他与你是不是同一专业。 

怎样读文献 

1、目标: 

漫无目的则毫无效率,抓不住重点才效率低下。选题之前可能会有一段时间处于迷茫状态,不知从哪入手。胡乱看了大量文献,却不知所以然。在导师的指导下,在同行的启发下,有些人可以迅速明确目标,有的放矢,入门就从这里开始。即使导师不导,没有定题,自己也要先设定一个具体的问题看文献。不管你将来做不做这些东西,总比没有目标好得多,保证有收获。科研的一般法则是共通的。 

2、层次: 

对于一个具体的课题来说,相关文献分属于三个层次:研究方向、研究领域、研究课题。例如有人研究干细胞定向分化治疗帕金森病,对他来说,研究方向就是帕金森病,研究领域是帕金森病的干细胞治疗,研究课题是某种物质诱导干细胞定向分化为分泌多巴胺的神经细胞。看文献时要分清手上的文献是属于那个层次,这决定你对它要掌握到什么程度。 

研究方向层次的文献:一般涉及,基础知识,学科水准,了解当前重大进展与趋势,达到专业人员水平;研究领域层次的文献:了解焦点与热点,已/正/将进行的课题,达到专家水平;研究课题层次的文献:要全面,了解历史、现状、展望、主要方法、手段,达到No1专家水平。正确分辨文章的层次,才能把精力用到点子上。 

3、形式: 

广义的文献包括可以阅读的所有出版形式。教科书、专著、会议摘要汇编、期刊、网页、甚至ppt文件。比如要了解免疫应答的基本形式,最好是看教科书;要参考大鼠脑立体定位图谱,最好是看专著;要知道最新进展,最好是查阅期刊;要了解别人的研究动向,最好是参会或看会议论文汇编。不要找错信息源。 

4、程度: 

对文献的熟悉程度不同,阅读文献的方式大不相同。新手学习式阅读,逐字逐句,搞清细节,掌握最基本的知识点。最初的十几、几十篇要精读,精华的几篇甚至要背诵。老手搜索式阅读,已熟悉各种研究的常见模式和一般套路,能够迅速提取关键信息,把握思路,经常不按常规顺序阅读。有人看图说话,有人辨数识字。高手批判式阅读,一针见血,直指问题所在。 

实际上没有一篇论文是无懈可击的。新手要稳,老手要准,高手要狠。新手、老手、高手的代表人物分别是研究生、导师和审稿人,但认真钻研的研究生完全可以在3年中实现从新手到高手的嬗变。对自己有清醒的定位,才能选择正确的阅读方式。 

5、矛盾: 

文献读的多了,脑子里塞满了信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反而无所适从?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循证医学划分临床试验证据的等级;同理,我们看文献也要重视实验证据的强度。 

发现矛盾,是第一步;找出异同,是第二步;思考解决,是第三步。从相互矛盾的结论推导中发现矛盾的根源,此时如能跳出圈外,不走思维定势,从原始的科学问题出发,“无招胜有招”,真正是到达另外一种境界了。何必翻译外国人的综述谎称自己的综述?何必重复别人做过的实验谎称自己的思路?

 

 

麻省理工学院(MIT)研究生学习指导

 

怎样做研究生

 

本文的主旨是解释如何做研究。我们提供的这些建议,对于研究本身(阅读、写作和程序设计)、理解研究过程以及开始研究(方法论、选题、选导师和情感因素),都是极具价值的。

 

1. 简介

 

这是什么?

 

并没有什么神丹妙药可以保证在研究中取得成功,本文只是列举了一些可能会对研究有所帮助的非正式意见。

 

目标读者是谁?

 

本文主要是为新入学的研究生而写。

 

如何使用?

 

要精读完本文,太长了一些,最好是采用浏览的方式。很多人觉得下面的方法很有效:先快速通读一遍,然后选取其中与自己当前研究项目有关的部分仔细研究。

 

本文被粗略地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涉及研究者所需具备的各种技能:如阅读,写作和程序设计等等。第二部分讨论研究过程本身:即研究究竟是怎么回事,如何做研究,如何选题和选导师,如何考虑研究中的情感因素。很多读者反映,从长远看,第二部分比第一部分更有价值,也更让人感兴趣。

 

本文的主要内容包括:

 

一、掌握一些阅读的诀窍。

 

二、如何成为研究领域的一员:与相关人员保持联系,他们可以使你保持对研究前沿的跟踪,知道应该读什么材料。

 

三、学习相关领域的知识:对几个领域都有基本的理解,对于一个或者两个领域要精通。

 

四、如何做研究笔记。

 

五、如何写期刊论文和毕业论文。如何为草稿写评审意见,如何利用别人的评审意见。如何发表论文。

 

六、如何做研究报告及演讲。

 

七、掌握和自己相关领域的程序设计。

 

八、有关研究生涯最重要的问题,如何选导师。不同的导师具有不同的风格,导师是你必须了解如何利用的资源。

 

九、关于毕业论文。毕业论文将占据研究生生涯的大部分时间,本部分涉及如何选题,以及如何避免浪费时间。

 

十、研究方法论。

 

十一、或许是最重要的一节:涉及研究过程中的情感因素,包括如何面对失败,如何设定目标,如何避免不安全感,保持自信,享受快乐。

一、阅读

很多研究人员花一半的时间阅读文献,可以很快地从别人的工作中学到很多东西。阅读文献,始于今日。一旦你开始写作论文,就没有多少时间了,那时的阅读主要集中于论文主题相关的文献。在研究生的头两年,大部分的时间要用于做课程作业和打基础。此时,阅读课本和出版的期刊文章就可以了。

在自己研究领域打下坚实的基础所需要的阅读量,是令人望而止步的。

一个有用的小技巧是:首先找出那些最本质的论文。此时可以参考一些有用的书目:例如研究生课程表,其他学校(主要是斯坦福大学)研究生录取程序的建议阅读列表,这些可以让你有一些初步的印象。如果你对自己研究的某个子领域感兴趣,向该领域的高年级研究生请教本领域最重要的十篇论文是什么,如果可以,借过来复印。

回顾最近几年的出版物,将那些非常感兴趣的复制下来。这不仅是由于其中很多都是意义重大的论文,对于了解实验室成员的工作进展也是很重要的。每年都应该去所在学校的计算机科学图书馆,翻阅其他院校出版的和自己相关领域技术报告,并选出自己感兴趣的仔细加以阅读。

阅读论文是需要练习的技能。不可能完整地阅读所有的论文。阅读论文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看论文中是否有感兴趣的东西。论文可能含有摘要,其中可能有内容的介绍,但是也有可能没有或者总结得不好,因此需要你跳读,这看一点那看一点,了解作者究竟做了些什么。内容目录(the table of contents)、结论部分(conclusion)和简介(introduction)是三个重点。如果这些方法都不行,就只好顺序快速浏览了。一旦搞清楚了论文的大概和创新点,就可以决定是否需要进行第二阶段了。

 在第二阶段,要找出论文真正具有内容的部分。很多15页的论文可以重写为一页左右的篇幅;因此需要你寻找那些真正激动人心的地方,这经常隐藏于某个地方。论文作者从其工作中所发现的感兴趣的地方,未必是你感兴趣的,反之亦然。最后,如果觉得该论文确实有价值,返回去通篇精读。读论文时要牢记一个问题,“我应该如何利用该论文?”“真的像作者宣称的那样么?”“如果..会发生什么?”。理解论文得到了什么结论并不等同于理解了该论文。理解论文,就要了解论文的目的,作者所作的选择(很多都是隐含的),假设和形式化是否可行,论文指出了怎样的方向,论文所涉及领域都有哪些问题,作者的研究中持续出现的难点模式是什么,论文所表达的策略观点是什么,诸如此类。将阅读与程序设计联系在一起是很有帮助的。如果读者对某个领域感兴趣,在阅读了一些论文后,试试实现论文中所描述程序的“玩具”版本。这无疑会加深理解。要知道,其他的机构具有不同的思考问题的方式,值得去阅读,严肃对待,并引用它们的工作,即使你认为自己明晓他们的错误所在。

在第三阶段,经常会有人递给你一本书或者一篇论文并告诉你应该读读,因为其中有闪光的地方或可以应用到你的研究工作中。但等你阅读完了,你发现没什么特别闪光的地方,仅仅是勉强可用而已。于是,困惑就来了,“我哪不对啊?我漏掉什么了吗?”实际上,这是因为你的朋友在阅读书或论文时,在头脑中早已形成的一些想法的催化下,看出了其中对你的研究课题有价值的地方。

 

二、建立关系

研究生一两年后,对自己准备从事的子领域已经有了一些想法。一般而言,引导所在领域潮流的工作最终会变成正式发表的论文,但至少在领域高手(领先者)完全明白一年之后,也就是说,高手的工作至少领先一年。

高手是如何发现新思路的?可能是来自某次会议,也可能来自于与别人的交流。下面是从新思路产生到发表的一般流程。Jo Cool有了一个好想法,她将尚不完整的实现与其他一些工作融合在一起,写了一份草稿论文。她想知道这个想法究竟怎么样,因此她将论文的拷贝发送给十位朋友并请他们进行评论。朋友们觉得这个想法很棒,同时也指出了其中的错误之处,然后这些朋友又把论文拷贝给他们各自的一些朋友,如此继续。几个月后,Jo对之进行了大量修订,并送交给AAAI(the Association for the Advancement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六个月后,该论文以五页的篇幅正式发表(这是AAAI会议录允许的最大篇幅)。最后Jo开始整理相关的程序,并写了一个更长的论文(基于在AAAI发表论文得到的反馈),然后送交给某某期刊。某某刊要花大约两年的时间,包括对论文进行评审,作者对论文修改所花费的时间,以及相应的出版延迟。因此,理想情况下,Jo的思想最终发表在期刊上需要大约三年时间。所以潮人很少能从本领域出版的期刊文章中学到什么东西,来得太迟了。

你,也可以成为一个高手。下面是建立学术关系网的一些诀窍:有很多讨论某个自己研究的子领域(如机器视觉)的邮件列表,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列表加入。 当与很熟悉本领域的人讨论自己的思想时,他们很可能不直接评价你的想法,而是说:“你读过某某吗?”这并不是一个设问,而是建议你去阅读某份文献,它很可能与你的想法有关。如果你还没有读过该文献,从跟你交谈的高手那里得到该文献的详细信息,或者直接从他那里借一份拷贝下来。当你读到某份让你感到很兴奋的论文,复印五份送交给对之感兴趣的其他五个人,他们可能会反馈回来很好的建议。

有的实验室每星期或每两星期聚会一次,对大家阅读完的论文进行讨论。有些人并不介意别人去翻看他们的书桌,也就是说,去翻阅他们堆在书桌上的不久要阅读或者经常翻阅的论文。你可以去翻翻看,有没有自己感兴趣的。当然了,首先要得到主人的许可,要知道有些人确实反感别人翻自己的东西。去试试那些平易近人的人。同样,有些人也并不介意你翻看他们的文件柜。实验室中可是有很多学问精深的人,他们的文件柜里也是有好多宝贝。与利用学校图书馆相比,这通常是更快更可靠的寻找论文的方式。把自己写出的草稿的拷贝分发给那些可能感兴趣的人(这也有一个潜在的问题:虽然所在领域的剽窃很少,但也确实有。你可以在第一页写上“请不要影印或者引用”的字样以做部分防范)。大部分人不会阅读自己收到的大部分论文,因此如果只有少数人返回评论给你,也不用太在意。你可以如此反复几次——这是期刊论文所必需的。注意,除了自己的导师,一般很少将两次以上的草稿送给同一个人。

当你写完一篇论文后,将论文的拷贝送给那些可能感兴趣的人。别以为人家自然而然地就会去阅读发表论文的期刊或者会议录。如果是内部的出版物(备忘录和技术报告)就更不容易读到了。

你保持联系的人越是各式各样,效果就越好。尝试与不同研究组、实验室人员、不同学术领域的人交换论文,使自己成为没有联系的两个科研组交流的桥梁,这样,很快的,你的桌子上就会冒出一大摞相关的论文。

如果某篇论文引用了自己感兴趣的某些东西,做好笔记。维护一份自己感兴趣参考文献的日志。到图书馆去看看能不能找到这些论文。如果要了解某个主题的发展轨迹,可以有意地去做一张引用的“参考文献”图。所谓的参考文献图,是指引用文献组成的网:论文A引用B和C,B引用C和D,C引用D,等等。注意那些被经常引用的论文,这通常是值得阅读的。参考文献图有奇妙的性质,由于经常研究同一主题的研究组可能相互并不了解,当你搜索该图时,会突然发现进入另一部分的方式,这通常出现于不同学校或者采用不同方法的研究组。尽可能了解多种方法是很有价值的,这比非常深入的了解某一种方法更好。

跟别人交谈,告诉他们你在做什么,并询问人家在做什么。(如果你对与别的学生讨论自己的想法感到害羞,也要坚持交谈,即使自己没有什么想法,与他们讨论自己认为确实优秀的论文。这将很自然地引导到下一步做什么的讨论。)当然也可以参加一些非正式的讨论会,比如在午餐时。

从某个时间开始,你将会开始参加学术会议。如果你确实参加了,你会发现一个事实,几乎所有的会议论文都令人生厌或者愚蠢透顶(这其中的理由很有意思,但与本文无关,不做讨论)。那还去参加会议干吗?主要是为了结识实验室之外的人。外面的人会传播有关你的工作的新闻,邀请你作报告,告知你某地的学术风气和研究者的特点,把你介绍给其他人,帮助你找到一份暑期工作,获得到别的实验室工作的机会,诸如此类。如何与别人结识呢?如果觉得某人的论文有价值,就跑上去,说:“我非常欣赏您的论文”,并提问一个问题。这样你会结识另外一群人,或许还会学到另外一种看待事物的方式。可以去问高年级同学如何获取这样的机会,他们或许已经在你想去的地方工作过了,能帮你联系。

三、学习其他领域

通常的情况,你只能做自己研究领域的事情,对自己研究领域之外的事情一无所知,好像有些人现在也仍然这么认为。但是,现在要求好的研究者对几个相关的领域都了解颇深。计算的可行性本身并没有对什么是智能提供足够的约束,其他的领域给出了其他形式的约束,例如心理学获得的经验数据。更重要的是,其他的研究领域给了你思考的新工具,看待智能的新方法。学习其他领域的另外一个原因是自己研究的领域本身并没有评价研究价值的标准,全是借自于其他领域。数学将定理作为进展;工程会问某个对象是否工作可靠;心理学要求可重复的试验;哲学有严格的思辨;等等。所有这些标准有时都在自己研究领域中起作用,熟悉这些标准有助于你评价他人的工作,深入自己的工作以及保护自己的工作。

下面是如何学习自己所知甚少领域的一些方法:

选修一门研究生课程,这很牢靠,但通常不是最有效的方法。

阅读课本。这方法还算不错,不过课本的知识经常是过时的,一般还有很高比例的与内容无关的修辞。

找出该领域最棒的期刊是什么,向该领域的高人请教。然后找出最近几年值得阅读的文章,并跟踪相关参考文献。这是最快的感受该领域的方法,但有时候你也许会有错误的理解。

找出该领域最著名的学者,阅读他们所著的书籍。

跟该领域的研究生泡在一起。

参看外校研究该领域的系的课程表。拜访那里的研究生院办公室,挑选有用的文献。

下面是一些需要了解的我们研究领域相关的科目(可能与我们的研究方向有出入,供大家参考):

计算机科学是我们所使用的技术。你需要选修的初级研究生课程肯定不能让你对计算机科学有足够的了解,因此你必须通过阅读学习更多的知识。计算机科学所有的领域——理论体系结构,系统,语言等等——都是必须学习的。

数学可能是接下来需要了解的最重要的学科。对于工作在视觉或者医学图像处理的人来说更关键。对于以系统为中心的工作,表面上看,并不相关,但数学会教你有用的思维方式。你需要能阅读定理,如果具有证明定理的能力将会给本领域的大多数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很少有人能自学数学,光做个听众是不够的,还得做习题集。尽可能早地选修尽可能多的数学课,其他领域的课程以后选也很容易。计算机科学是以离散数学为基础的:代数,图论,等等。如果你要从事推理方面的工作,逻辑是很重要的。逻辑是认识思维的主流方法。所以你必须具备足够的逻辑知识,这样你才能保护自己的观点。

每一个人都需要知道认知心理学的某些知识。如果你想做有关学习的工作,那么发展心理学是很重要的。发展心理学从一般意义上讲也是很有用的,它能告诉你对于人类来说,哪些事情难哪些容易。它还给出了有关认知体系结构的认知模型。例如,有关儿童语言学习的工作就对语言处理理论施加了坚实的约束。

心理学中更“软”的部分,例如心理分析和社会心理学,对自己研究领域的影响看似很小,但具有潜在的重大意义。它们会给你非常不同的理解人是什么的方式。像社会学和人类学这样的社会科学可以起相似的作用。具有多种观点是很有用的。上述学科你有可能需要自学,不幸的是,很难区分出这些领域哪些是优秀的成果哪些是垃圾。

物理学对于我们某些研究领域也具有极大的影响。

哲学是某些研究领域看不见的框架。哲学也能帮助你运用或者读懂很多自己研究领域论文中用到的观点。有关思维和语言的哲学与自己研究领域更相关。哲学存在着多种学派,从比较大的范围来分,哲学可分为分析哲学和大陆哲学。大陆哲学则对我们习以为常的很多东西有非常不同的看待方式。

看起来要学习太多的东西,是不是?确实如此。要小心一个陷阱:认为对于所有的X,“只有我对X了解的更多,这个问题才会变得容易”。要知道,与之相关需要进一步了解的东西是永远没完的,但最终你还是要坐下来去解决问题的。

四、笔记 

很多科学家都有做科研笔记的习惯,你也应该这样。可能你曾被告知从五年级开始,对于每一门科学课都应该记笔记,确实如此。不同的记笔记方式适用于不同的人,可以做在线笔记,记在笔记本或者便笺簿上。可能需要在实验室有一个,家里还有一个。在笔记本上记录下自己的想法。只有你自己才会去读它,因此可以记得比较随意。记录下自己的思索,当前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可能的解决方案,对将来可能用到的参考文献作小结。定期翻阅你自己的笔记本,有些人会做月度总结,方便将来的引用。

笔记中记录中的东西经常可以作为一篇论文的骨干。这会使生活变得轻松些。另外,你会发现写粗略的论文——标题,摘要,分标题,以及正文的片段——是一种记录自己当前工作的有效方式,即使你并不准备把它变成一篇真正的论文(过一段时间你或许会改变想法)。你或许会发现Vera Johnson-Steiner的书《Notebooks of the Mind》很有用,该书并不是描写如何做笔记,它描述了随着思想片断的积累,创新思想是如何出现的。

五、写作 

写作的理由有很多。勤于写作不仅仅给你练习的机会。

 在整个读研的过程中,你需要写一到两篇(这取决于你所在系的规定)毕业论文,以获得Ph.D.或者MS。

学术的规则就是要么发表,要么腐烂。在很多领域和学校,这通常只有在你成为一名教师时才会要求。但是我们实验室的很多研究生毕业之前就已经开始发表论文了。鼓励论文发表是促进研究的很好策略。

写下自己的想法是很好的调整思路的方式。你会经常地发现自以为很完美的想法一旦写下来就显得语无伦次。 

如果你工作的目的是不仅为自己还要为他人服务,就必须把它发表。这也是研究的基本责任。如果你写得精彩,会有更多的人来了解你的工作。自己单独完成写作是很难的,你需要经常地从他人那里获得反馈。对你的论文作评论就是最重要的一种形式。任何事情,要做就要做到最好。

阅读有关如何写作的书籍。Strunk和White的《Elements of Style》对写作中基本的应该如何不应该如何做了介绍。Claire的《The MLA’s Line By Line》(Houghton Mifflin)是有关在句子级别如何进行编辑的书籍。Jacques Barzun的《Simple and Direct: A Rhetoric for Writers》(Harper and Row, 1985)是有关如何作文的。

写论文时,读读那些写作高超的书,并思考作者的句法运用。你会发现不知不觉地,你已经吸收了作者的风格。

要成为写作高手,需要付出颇多,历经数年,期间还要忍受和认真对待他人的批评。除此之外,并无捷径可走。

写作有时候是很痛苦的,看起来好像是从“实际的”工作中分心了。但如果你已经掌握了写作技巧,写起来会很快。而且如果你把写作当作一门艺术的话,你能从中得到很多乐趣。

你肯定会遇到思路阻塞的情况,这有很多的可能原因,没有一定可以避免的方法。追求完美可能导致思路阻塞:无论开始写什么,总觉得不够好。要理解写作是一个调试的过程。先写一个草稿,然后返回修订。写草稿有助于理顺思路,如果写不出来正文,那就写个大纲。逐步对之细化,直到已经很容易写出各部分的内容。如果连草稿也写不出来,隐藏掉所有写作窗口,然后随便输入自己脑袋里想到的东西,即使看起来好像是垃圾。当你已经写出了很多文本后,重新打开窗口,将刚才写的东西编辑进去。

另外写作中一个常见错误是以为可以将所有的内容依次写出。通常你应该将论文的核心内容写出来,最后才是介绍部分。引起作者思路阻塞的另一个原因是不切实际的以为写作是很容易的事情。写作是耗时耗力的,如果发现自己每天只能写一页,也不要放弃。

完美主义可能会导致对本来已经足够好的论文还在不停地打磨。这是浪费时间(这也是一种有意无意之间逃避做研究的表现)。将论文看作你与本领域其他人交谈时的谈话。在交谈中,并不是每一句话都是完美的。很少有人会期待自己的某次谈话就是全部的故事,是与对方的最后一次交流。

写信是一种很好的练习。很多技术论文,如果其风格更类似于给朋友的信,那么会有很大的提高。坚持记日记也是练习写作的方法(也会使你试验更多的文体,不仅仅是技术论文)。这两种方法还有其它的实质作用。

一个常见的陷阱是花很多时间去追求修辞而不是内容。要避免这样。LaTeX并非完美,但是它有很多你所需的修饰语。如果这还不够,还可从其他从事这一研究的人那里借用一些词语用法。很多站点(例如MIT)都提供一个写作修辞的数据库。

清楚自己要表达什么。这是清楚的写作中最难最重要的因素。如果你写了拙劣的东西,且不知道如何修改,这很有可能是因为你不知道自己要说什么。一旦搞清楚了自己要说什么,说就行了。

论文的写作要有利于读者查找到你所做的工作。无论是段落的组织还是通篇的组织,都要将最核心的部分放在前面。要精心写作摘要。确保摘要已经反映出你的好思路是什么。确保自己明白自己的创新点是什么,然后用几句话表达出来。太多的论文摘要只是一般性地介绍论文,只说有一个好思路,却不说是什么。

不要用大话来贩卖你的工作。你的读者都是很优秀的人,正直且自尊。与之相反,也不要为自己的工作道歉或者进行消减。

确保自己的论文有中心思想。如果你的程序在10毫秒内解决了问题X,告诉读者你是如何办到的。不要只是解释你的系统是如何构建的,是做什么的,还要解释其工作原理和价值所在。

写作是给人看的,而不是机器。因此仅观点正确是不行的,还要易懂。不要靠读者自己去推理,除非是最明显的推论。如果你在第七页的脚注上解释了某个小玩意的工作原理,接着在第二十三页没有进一步解释就引用了它,此时如果读者感到困惑一点都不值得奇怪。正式的论文要写清楚是很难的。不要模仿数学领域的文献,它们的标准是尽可能少的解释,使读者感到越困难越好。

如果你等做完所有的工作后才开始写作,会失去很多。一旦开始了某个科研项目,建议养成这样的习惯:每隔几个月,就写一篇解释当前工作进展或者学习所得的非正式论文。从你研究笔记中的记载开始,花两天的时间写下来——如果你花的时间更长,说明你是一个完美主义者。写的只是草稿——不是为了被引用的那种。将论文复制数十份,送给你的朋友和那些感兴趣的人(包括你的导师)。与写正式论文相比,这样做也有很多好处(评论,理清思路,写作练习等等),而且从某种意义上讲,付出无需那么多。如果你做得不错,这些非正式论文以后可以作为正式论文的骨干内容,也就是从自己实验室的Working Paper成为一篇期刊文章。一旦你成为Secret Paper Passing Network的成员,会有很多人给你寄论文拷贝要求评论。获得他人对自己的论文的评论是很有价值的。因此你评论的论文越多,你获得支持就越多,也会收到更多人对你论文的评论。不仅如此,学习评价别人的论文也有助你的选择。为论文写有用的评论是一门艺术。

要写出有用的评论,需要读两遍论文。第一遍了解其思想,第二遍开始作评论。如果某人在论文中屡次犯同一错误,不要每次都标记出来。而是要弄清楚模式是什么,他为什么这样做,对此还可以做什么,然后在第一页清晰地指出或者私下交流。

不要在论文写毁灭性的批评如“垃圾”,这对于作者毫无帮助。花时间提出建设性的建议,要设身处地地为作者着想。评论有很多种,有对表达的评论,有对内容的评论。对表达的评论包括校对打字稿、标点、拼写错误、字词丢失等;还可以是校正语法,修辞,以及混乱不清楚的段落。通常人们会持续地犯同一语法错误,因此需要花时间明确指出。接下来是对组织结构的评论:不同程度(子句,句子,段落,小节乃至一章)的次序混乱,冗余,无关的内容,以及论点是否丢失。你可以建议作者扩展自己的想法,考虑某个问题或错误,论文存在的潜在问题,表达赞美等。“因为Y,你应该读X”是一种总是有用的评论。当被要求对论文作评论时,你首先要弄清楚哪种评论更有用。对于早期的论文草稿,主要需要你对内容和论文的组织结构作评论;对于最终的草稿,主要需要你评论表达的细节。

注意,作为一种礼貌,在要求别人评论之前,应首先用拼写检查器对自己的论文进行检查。你无须接受所有的意见,但是必须都认真对待。将论文的部分内容裁掉是挺令人痛心的,但往往也提高了论文的水平。你经常会发现某个意见确实指出了问题,但是解决方法你觉得不可接受,那么就去寻找第三条道路。要多发表论文,这其实比想象中的容易。

确保论文可读性比较好。论文被拒绝的原因,除了没有意义之外,就是无法理解或者组织糟糕。

通常是先向会议投交一篇篇幅比较短的有关工作内容的早期报告,然后再往期刊投交一份篇幅较长的最终正式论文。看看IJCAI(International Joint Conferences on Artificial Intelligence)的会议录,你会发现会议论文录取的标准相当低。而且由于会议评审过程本身固有的随机性,录取的标准变化更大,所以一个发表论文的诀窍是不停地试。主要的会议都会在被接收的论文中评出内容和表达俱佳的获奖论文,仔细研究研究。

论文在投往期刊之前,应该交流一段时间,并根据反馈的评论进行适当的修订。要抵制那种急匆匆地把结果投往期刊的做法。在自己的研究领域,没有竞赛,而且不管怎么说,出版周期的延迟要大大超过对草稿进行评论的时间。另外,读一读你想投稿的期刊或者会议的过刊,确保自己论文的风格和内容是适合的。很多出版物都有一页左右的“作者投稿须知”,仔细看看。

论文被拒绝了,千万不要沮丧灰心。

期刊和会议的论文评审过程存在很大的不同。为了节省时间,会议论文的评审必须迅速,没有时间细究或者交流。如果你被拒绝了,你就失败了。但期刊论文则不同,你可以经常地与编辑争辩,通过编辑与评审人争辩。如果你收到了令人生厌的评审报告,应该向大会的程序主席或者编辑投诉。评审人一般都会对你有所帮助,当然不能期望可以从会议论文评审人那里得到多少反馈,但对于期刊论文,往往可以得到非常棒的建议。你不必完全按照评审报告的建议去做,但是,如果你不按照报告去做,那么就必须解释原因,并且要意识到这可能会导致进一步的负面评价。不管怎么样,无论是哪种评审,作为被评审者都要有礼貌。因为在余下的职业生涯中,你将会与评审者在一个学术圈子里。

论文写作所花的时间总是比期望的要高,论文的发表在耗费时间这个问题上则更严重。当你完成了一篇论文,投出去,等待发表。数月后,论文以及评论意见被返回来,你不得不对论文进行修改。然后又是几个月,才返回对你修改的确认。如果你同时发表了该论文的不同形式,如有一篇短的投会议,一篇长的投期刊,这样的过程将反复数个回合。结果有可能是当你已经厌倦了,研究主题也已经令人生厌后数年,你仍然在修改那篇论文。这启示我们:不要去做那些需要热情投入但是很难发表论文的研究,那将苦不堪言。

六、讲演

与同行交流的另外一种方式就是讲演,上面提到的有关论文写作的问题,同样适用于讲演。站在听众面前从容讲演而不会使听众恹恹欲睡的能力,对于你成功地获得别人的承认、尊敬乃至最终的求职都是非常关键的。讲演的能力不是天生的,下面是一些学习和练习讲演的方法:

Patrick Winston有一篇很好的有关如何作讲演的小论文。每年的一月,他都会就此作讲演,演示和描述他的演讲技巧。

如果你觉得自己是一个糟糕的演讲者,或者想成为一名优秀的演讲者,选一门公共演讲课。初级的表演课也很有用。

如果你的导师有定期的研究讨论会,自愿去作演讲。

计算机教研室有一系列的半正式报告座谈会,如果你觉自己的某些观点值得写进研究领域的Memo或者会议论文中,自告奋勇去作一场报告。

深入了解实验室的不同人研究的项目,当你外地的亲朋好友来的时候,你可以领着他们逛一圈,并就自己研究的内容做20分钟的汇报。

由于修改演讲远比修改论文容易,有些人会觉得这是很好的寻找如何表达思想的方式(Nike Brady有一次曾说,他所有最好的论文都来自于演讲)。

在一间空屋子里练习,最好就是你马上要做的报告。这有助于调整报告的技巧:每一张幻灯讲些什么;转换的延迟以及保持衔接;保持解释和幻灯的同步;估计报告的时间长度。你花在调整设备上的时间越少,留下来的与人交流的时间就越长。

用镜子,录音机或者录像机练习是另外一种方法。实验室会提供这三种设备,这也有助于调整自己的发音和肢体语言。

对于比较正式的报告,特别是你的答辩,应该在几个朋友面前练习一遍,请他们批评指正。

观察别人是如何做报告的。有很多访问MIT的人会做报告,参加这样的报告会能够感受自己不熟悉的领域,并且如果报告令人提不起兴趣,你可以暗中分析报告者错在哪里。

一位朋友,将你最近的想法说给他听。这既可以提高交际技巧,又能检验自己的思路。

七、程序设计

并不是所有自己研究领域的论文都包含代码,而且本领域的很多重量级人物从来没有写过一个重要的程序。但是为了掌握自己研究的工作原理,你必须会程序设计。不仅仅是很多计算机研究工作需要编写代码,学会程序设计还能带给你什么是可计算的什么是不可计算的直觉。

当然,学习一门语言并不能等同于学习程序设计;自己的程序设计包含的一些技术与那些在系统程序设计或者应用程序设计中用到的大不相同。开始学的时候,可以先看看Abelson和Sussman的《Structure and Interpretation of Computer Programs》,并做一些练习。这本书与自己所研究的程序设计本质上并不相干,但是包含了一些相同的技术。最后,进行实际的程序设计,而不是阅读,才是最好的学习程序的方法。

学习程序设计有很多传统。有些人习惯一起写代码,这取决于个性。还有的人寻找机会直接向有经验的程序员学习,或者请他对你的代码进行评价。阅读别人的代码也是很有效的方法。如果可以向高年级同学要他们的源代码,他们可能会有些抱怨,说自己的编程风格差极了,程序实际上并不能工作云云。不管怎么样,最后你获得了源代码。然后你要仔细地通篇阅读,这很费时间。通常阅读并完全理解别人代码所花的时间与你自己编程完成的时间是一样多的,因此要计划好在你的头一个或者头两个学期用数周的时间去阅读别人的代码。你将从中学到很多以前不曾想到在课本中也没有的技巧。如果你读到了整篇不可理解没有注释的程序,你就会明白不应该如何写代码了。在软件工程课里学习到的那些知识在自己的程序设计中很有可能依然有用。要给代码加注释,使用正确的数据抽象,将数据和你的代码隔离开,提高可移植性,诸如此类。经过头几年的学习后,就应该写一些自己的标准程序设计模块了。

任何你感兴趣的东西都可以尝试用程序实现。你可以抓住问题的实质,在几天之内完成一个功能版本。修改已有的程序是另外一种有效的方法,前提是你已经写过这样的东西,并且确实了解其工作原理,优缺点以及效率等问题。不像其他通常的程序员相互借阅代码(演示代码例外)。虽然可以对代码进行修改满足自己的需要,但记住理解别人的代码是很耗时的,有时候还不如自己写一个。有时候构建一个标准包的工作本身就可以成为一篇论文。像论文一样,程序也有可能过于追求完美。不停重写代码以求完美,最大化的抽象所有的东西,编写宏和库,与操作系统内核打交道,这都使得很多人偏离了自己的论文,偏离了自己的领域(从另外一方面,或许这正是你需要将来谋生的手段)。

八、导师

 

导师应该有两种类型,教学导师和论文导师,由于一些客观原因,我们科里的导师身兼两职,既是教学导师又是论文导师。

教学导师的作用是作为系方代表,告诉你对你的正式要求是什么,如果你的进度慢了敦促你,批准你的课程计划等。如果一切顺利的话,你每年只需要见教学导师两次,在注册日那天。从另一方面讲,如果你遇到了困难,教学导师替你向系里反映或者提供指导。论文导师是监督你研究的人,选择论文导师是你读研期间最重要的选择,比选题都重要得多。有很多领域的技术方面或者研究过程中的非正式知识,只能从导师那里学到,在任何教科书上都找不到。导师与研究生的关系是非常个性化的,你的个人特点必须与导师的配合得很好,这样你们才能合作成功。不同的导师具有不同的风格。

下面是一些需要值得考虑的因素(对四医大而言,基本上在录取时就确定了导师,下面亦可作为与导师交流及课题选择时的参考):

你需要多大程度的指导?有些导师会给你一个定义良好的适合做论文的问题,对解决方法进行解释,并告诉你如何开展工作。如果你陷在某个地方了,他们会告诉你如何开展下去。有些导师则属于甩手型,他们可能对你的选题毫无帮助,但是一旦你选好题目,他们对于引导你的思路具有非常大的作用。你需要考虑清楚自己适合独立工作还是需要指导。

你需要多大程度的联系?有的导师要求每周与你见面,听取你工作进展的汇报。他们会告诉你应该读的论文,并给你实际的练习和项目做。而有些导师每学期与你的谈话不会超过两次。

你能承受的压力有多大?有些导师施加的压力是很大的。

听取导师意见的认真程度如何?大多数导师会相当正式地建议你的论文题目。有些导师是值得信赖的,他们给出的建议,如果按照执行,几乎肯定会做出一篇可接受的论文,如果不是令人兴奋的论文的话。有些导师则一下子抛出很多思路,大部分是不切实际的,但是有一些,或许会导致重大突破。如果选了这样的一位导师,你首先得把自己当作一个过滤器。

导师提供了什么类型的研究组?有些教授会创造环境,把所有的学生聚集在一起,即使他们做的不是同一个项目。很多教授每周或者每两周与自己的学生们会面。这对你有用么?你能与教授的学生和睦相处么?有些学生发现他们更能与其他教研组的学生建立良好的工作关系。

你想参与大的项目么?有些教授将大系统分解,每个学生负责一部分。这给了你与一组人讨论问题的机会。有些论文项目包含了多个研究领域,需要你与两个以上的教授建立密切的工作关系。虽然你正式的论文导师只有一位,但是有时候这并不反映实际情况。

导师愿意指导其研究领域之外的论文题目么?你是否能与导师一起工作,比你做什么本身更重要。推理方面的教员指导过视觉方面的论文。但是有些教员只愿意指导自己研究兴趣领域内的论文,这对于那些欲获得终身职位的年轻教员来说尤其如此。

导师愿意并且能够在会议上推荐你的工作吗?这是导师工作的一部分,对你将来工作意义重大。上述这些因素,不同学校的情况很不相同。

研究生研一结束或研二学年开始阶段,必须找导师对你的论文进行指导,下面是一些诀窍。查阅实验室的研究总结,其中有一页左右的篇幅描述了每个教师以及很多研究生目前在做什么。如果你对某些教师的研究工作感兴趣,查阅其最近的论文。在第一学期,与尽可能多的教师交谈,去感受他们喜欢做什么,他们的研究和指导风格是什么。与预期导师的研究生交谈,要保证与导师的多个学生交流,因为每位导师在与不同的学生交流时有不同的工作方式和交流效果,不能被一个学生的看法所左右。很多教师所在研究组的会议对新同学都是公开的,这是非常好的了解导师工作方式的途径。不要由于交流不好,浪费时间在自己并不想做的项目上。不要完全依赖你的导师,要建立自己的网络,找一些能定期评审你的工作的人是很重要的,因为研究时很容易走火入魔。网络中的人可以包括自己实验室或者外单位的研究生和老师。实验室中有些同学只是名义上由导师指导,这对于那些独立性很强的人来说很好。除非你确保自己没有导师也行,且有牢靠的支持网络,否则就不要这么干。

九、论文

做论文将占据研究生生活的大部分时间,主要是去做研究,包括选题,这比实际的写作耗时更多。硕士论文的目的是为做博士论文练兵。博士水平的研究如果没有准备好的话,是很难进行的。硕士论文最本质的要求是展示自己的掌握程度:你已经完全理解了本领域最新进展,并具备相应的操作水平。并不需要你对本领域的最新知识有所拓展,也不要求发表你的论文。但我们实验室的论文总是比较大气的,因此很多硕士论文实际上都对本领域的发展做出了显著的贡献,大约有一半都出版了,这并不一定是好事情,很多人精力都集中于硕士的工作,所以我们也有这样的名声:硕士论文的质量往往比博士论文高。这有悖于硕士工作本来是为博士研究做准备的原有目的。

论文的另外一个因素是所做研究要对领域有所贡献,至少需要两年,这使得研究生学习时间之长令人难以忍受。现在或许你感受不到匆忙,但当你已经在实验室呆了七年后,你肯定迫不及待地想逃出去。硕士从入学到毕业平均时间是两年半,如果某个硕士生的题目过于庞大,可将之分解,一部分来做硕士论文,另一部分给博士生作博士论文。想要了解硕士论文研究是什么样的,读几本最新的硕士论文。记住比较好的论文是那些出版的或者成为技术报告的,因为这标志着该论文被认为是扩展了领域的最新知识——换句话说,他们的论文远远超出了硕士论文的水平。还要读一些通过的但是没有出版的论文。博士论文必须对最新知识有所拓展,博士论文的研究必须具备可出版的质量。

选题是论文工作中最重要最困难的部分:好的论文题目不仅能够表达个人观点,而且可与同行交流。选择题目必须是自己愿意倾注热情的,其远景是你愿意作为一个科学家的理由,是你最为关注的目标。或许你想造一台可与之交谈的计算机,或许你想把人类从计算机的愚蠢使用中拯救出来,或许你想展示万物都是统一的,或许你想在太空发现新生命。远景观点总是比较大的,你的论文并不能实现你的远景,但是可以朝着那个方向努力。

做论文时,最困难的就是如何将问题缩减至可解决的水平,同时规模又足以做一篇论文。题目太大太虚了,你会发现需要不断的缩小题目的范围。选题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会持续到你宣布论文已经完成那一刻为止。实际上,解决问题通常比精确地描述问题要容易得多。如果你的目标是一个五十年的工程,那么合理的十年工程是什么,一年的呢?如果目标的结构庞大,那么最核心的部件是什么?如何最大程度的了解核心部件?一个重要的因素是你可以忍受多大程度的风险。在最终的成功和风险之间需要权衡。

好的论文选题要有一个中心部分,你确信肯定可以完成,并且你和你的导师都同意这已经满足毕业要求了。除此之外,论文中还有多种扩展,有失败的可能,但如果成功了,会增加论文的精彩程度。虽然不是每一个论文选题都符合这个模式,但值得一试。有些人觉得同时在多个项目中工作可以在选题的时候选择可以完成的那个,这确实降低了风险。另外一些人则愿意在做任何工作之前,选一个单独的题目。

可能你只对某个领域感兴趣,这样你的选题范围就狭窄得多。有时候,你会发现系里的老师没有一个人能够指导你选择的领域,可能还会发现好像那个领域没什么很自然的选题,反而对别的领域有好想法。硕士选题比博士选题更难,因为硕士论文必须在你所知不多没有足够自信时就完成。博士选题需要考虑的一个因素是是否继续硕士阶段所研究的领域,可能拓展或者作为基础,或者干脆转到另外一个领域。待在同一个领域事情就简单了,可能只需要一到两年就毕业了,特别是如果在硕士阶段的工作中已经发现了适合做博士论文的题目。不足之处在于容易定型,改换领域则能增加知识的宽度。

有的论文题目很新奇,有的则很普通。前者开创了新领域,探索了以前未曾研究过的现象,或者为很难描述的问题提供了有效的解决方法;后者则完美地解决了定义良好的问题。两种论文都是有价值的,选择哪一种论文,取决于个人风格。

无论选什么样的题目,必须是前人未曾做过的。即使是同时有人做的工作,也不好。有很多东西可作,根本无需竞争。还有一种常见的情况,读了别人的论文后感觉很惊慌,好像它已经把你的问题解决了。这通常发生在确定论文题目过程中。实际上往往只是表面类似,因此将论文送给某个了解你的工作的高人看看,看他怎么说。另外,每个论文的“将来的工作”部分,是很好的论文题目来源。 

选好题后,你必须能够回答下列问题:论文的论点是什么?你想说明什么?你必须分别有一句、一段、五分钟的答案。如果你不知道自己在干什么,别人也不会严肃对待你的选题,更糟糕的是,你会陷在选题——再选题的圈子里而不能自拔。开始作论文研究后,一定要能够用简单的语言解释每一部分的理论和实现是如何为目标服务的。记住,一旦选好了题目,你必须与导师就论文完成的标准达成清晰的一致。如果你和他对论文具有不同的期望,最后你肯定死得很惨。必须定义好“完成”的测试标准,像一系列的能够证明你的理论和程序的例子,这是必须做的,即是你的导师并不这么要求。如果环境发生了根本的变化,测试也要随之改变。用实例检验是最简单的测试方式。做论文的过程中,有很多浪费时间的方式,要避免下列活动(除非确实跟论文相关):语言表达的设计;用户接口或者图形接口上过分讲究;发明新的形式化方法;过分优化代码;创建工具;官僚作风。任何与你的论文不是很相关的工作要尽量减少。一种众所周知的“论文逃避”现象,就是你突然发现改正某个操作系统的BUG是非常吸引人也很重要的工作,此时你总是自觉不自觉的偏离了论文的工作。要记住自己应该做些什么(本文对于部分作者来说就属于论文逃避现象)。

十、研究方法论

研究方法学定义了什么是科研活动,如何开展研究,如何衡量研究的进展,以及什么叫做成功。不同的方法论定义了不同的研究学派。方法是工具,使用即可,不要让他们来使用你,不要把自己陷于口号之中:“在问为什么之前,先搞清楚计算的是什么”。 实际上,要在自己研究领域取得成功,你必须擅长各种技术方法,还必须具备怀疑的态度。例如,你必须能够证明定理,同时你还必须思考该定理是否说明了什么。

很多优秀的篇章都是巧妙地在几种方法论中取得平衡。例如,你必须选择一条在太多理论(可能与任何实际问题都无关)和繁琐的实现(把实际的解决方法表达得语无伦次)之间的最佳路线。你经常会面临区分“干净”和“肮脏”的研究决策。你应该花时间将问题在某种程度上形式化吗?还是保持问题的原始状态,此时虽然结构不良但更接近实际?采用前一种方法(如果可行的话)会得到清晰确定的结果,但这一过程往往是繁琐的,或者至少不会直接解决问题。后者则有陷入各种处理的漩涡之中的危险。任何工作,任何人,必须做出明智的平衡。有些工作像科学:你观察人们是怎样学习算术的,大脑是如何工作的,袋鼠是如何跳的,然后搞清楚原理,形成可检验的理论。有些工作像工程:努力创建一个更好的问题解决方法或者算法。有些工作像数学:跟形式化打交道,要理解属性,给出证明。有些工作是实例驱动的,目标是解释特定的现象。最好的工作是以上几种的结合。方法具有社会性,看看别人是如何攻克类似难题的,向别人请教他们是如何处理某种特殊情况的(内容有些难于理解,可尽量体会)。

十一、情感因素

研究是艰苦的工作,很容易对之失去兴趣。一个令人尴尬的事实是在本实验室读博的学生只有很少比例最后获得学位。有些人离开是因为可以在产业界赚到更多的钱,或者由于个人的原因;最主要的原因则是由于论文。本节的目标是解释这种情况发生的原因,并给出一些有益的建议。

所有的研究都包含风险。如果你的项目不可能失败,那是开发,不是研究。面对项目失败时是多么艰难啊,很容易将你负责的项目失败解释为你自己的失败,虽然,这实际上也证明了你有勇气向困难挑战。在人工智能领域很少有人总是一直成功,一年年地出论文。实际上,失败是经常的。你会发现他们经常是同时做几个项目,只有一些是成功的。最终成功的项目也许反复失败过多次,经历过很多由于方法错误的失败之后,才取得最终的成功。在你以后的工作生涯中,会经历很多失败。但是每一个失败的项目都代表了你的工作,很多思想,思考方式,甚至编写的代码,在若干年后你发现可用于另外一个完全不同的项目。这种效果只有在你积累了相当程度的失败之后才会显现出来。因此要有最初的失败后才会成功的信念。研究所花费的实际时间往往比计划的要多得多,一个小技巧是给每个子任务分配三倍于预期的时间(有些人加了一句:“……,即使考虑了这条原则”)。

 成功的关键在于使得研究成为你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很多突破和灵感都发生在你散步时。如果无时无刻地都潜意识的思考研究,就会发现思如泉涌。成功的研究者,坚持的作用一般大于天资。“尝试”也是很重要的,就是区分浅薄和重要思路的能力。你会发现自己成功的比例是很随机的。有时候,一个星期就做完了以前需要三个月才能完成的工作,这是令人欣喜的,使得你更愿意在本领域工作下去。其他一些时候,你完全陷在那里,感觉什么也做不了,这种情况很难处理。你会觉得自己永远不会做出任何有价值的东西了,或者觉得自己不再具备研究者的素质了。这些感觉几乎肯定是错误的,你需要的是暂停一下,对糟糕的结果保持高度的容忍。

通过定期设置中短期的目标,例如每周的或者每月的,你有很多工作要做。增加达到这些目标的可能性有两种方法,你可以把目标记在笔记本中,并告诉另外一个人。你可以与某个朋友商定交换每周的目标并看谁最终实现了自己的目标,或者告诉你的导师。有时你会完全陷在那里,类似于写作过程的思路阻塞,这有很多可能的原因,却并无一定的解决方法。

如果范围过于宽泛,可尝试去解决流程中的子问题。

有时候对你研究能力的怀疑会消磨掉你所有的热情而使得你一事无成。要牢记研究能力是学习而得的技能,而不是天生的。

如果发现自己陷入严重的困境,一个多星期都毫无进展,尝试每天只工作一小时。几天后,你可能就会发现一切又回到了正轨。

害怕失败会使得研究工作更加困难。如果发现自己无法完成工作,问问自己是否是由于在逃避用实验检验自己的思路。发现自己最近几个月的工作完全是白费的这种可能,会阻止你进一步开展工作。没有办法避免这种情况,只要认识到失败和浪费也是研究过程的一部分。

看看Alan Lakien的书《How to Get Control of Your Time and Your Life》,其中包含很多能使你进入充满创造力的状态的无价方法。

在数学中,如果你证明了某个定理,你就确实做了某些事情;如果该定理别人都证不出来,那么你的工作是令人兴奋的。但不同的实践者、子领域和学校会强调不同的标准。这样的一个后果就是你不可能令所有的人都满意。另外一个后果就是你无法确定自己是否取得了进展,这会让你觉得很不安全。对你工作的评价从“我所见过最伟大的”到“空虚,多余,不明所以”不一而足,这都是很正常的,根据别人的反馈修订自己的工作。有几种方法有助于克服研究过程中的不安全感。被承认的感觉:包括毕业论文的接受,发表论文等。更重要的是,与尽可能多的人交流你的思路,并听取反馈。首先,他们能贡献有用的思路;其次,肯定有一些人会喜欢你的工作,这会使你感觉不错。由于评价进展的标准是如此不确定,如果不与其他的研究者充分的交流,很容易盲目。特别当你感觉不太好时,应该就你的工作进行交流。此时,很容易看不到自己的贡献,总是想:“如果我能做,肯定是微不足道的。我的所有思想都太明显了”。实际上,当你回头看时,这些虽然对你是很明显的,对别人却并不一定是明显的。将你的工作解释给很多门外汉听,你会发现对你来说平淡无奇的东西原来那么难!获得反馈和支持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对诺贝尔获奖者进行的关于怀疑自己问题(在你研究的过程中,你一直觉得自己是在做震惊世界的工作吗?)的调查表明:获奖者们一致回答他们经常怀疑自己工作的价值和正确性,都经历过觉得自己的工作是无关的、太明显了或者是错误的时期。任何科学过程中常见和重要的部分就是经常严格的评价,很多时候不能确定工作的价值也是科学过程不可避免的一部分。有些研究者发现与别人协作比单打独斗工作效果更好。

很多来到实验室的学生都是以前所在学校最厉害的人。到了这里后,会发现很多更聪明的人,这对于很多一年级学生的自尊形成了打击。但周围都是聪明人也有一个好处:在你把自己不怎么样的(但自己又没有觉察到)想法发表之前就被其他人给打倒在地了。更现实的讲,现实世界中可没有这么多聪明人,因此到外面找一份顾问的工作有利于保持心理平衡。首先,有人会为你的才能付费,这说明你确实有些东西。其次,你发现他们确实太需要你的帮助了,工作带来了满足感。反之,实验室的每一个学生都是从四百多个申请者挑选出来的,因此我们很多学生都很自大,很容易认为只有我才能解决这个问题。这并没什么错,而且有助于推进领域的发展。潜在的问题是你会发现所有的问题都比你想象的要复杂得多,研究花的时间比原先计划的多得多,完全依靠自己还做不了。这些都使得我们中的很多人陷入了严重的自信危机。你必须面对一个事实:你所做的只能对某个子领域的一小部分有所贡献,你的论文也不可能解决一个重大的问题。这需要激烈的自我重新评价,充满了痛苦,有时候需要一年左右的时间才能完成。但这一切都是值得的,不自视过高有助于以一种游戏的精神去作研究。人们能够忍受研究的痛苦至少有两个情感原因。一个是驱动:对问题的热情。你做该研究是因为离开它就没法活了,很多伟大的工作都是这样做出来的,虽然这样也有油尽灯枯的可能。另外一个原因是好的研究是充满乐趣的。在大部分时间里,研究是令人痛苦的,但是如果问题恰好适合你,你可以玩一样的解决它,享受整个过程。二者并非不可兼容,但需要有一个权衡。要想了解研究是怎么样的,遭到怀疑的时候应该如何安慰自己,读一些当代人的自传会有些作用。Gregory Bateson的 Advice to a Young Scientist,Freeman Dyson的Disturbing the Universe, Richard Feynmann的Surely You Are Joking, Feynmann和George Hardy的A Mathematician’s Apology,以及Jim Watson的The Double Helix。

 你完成了一个项目——例如论文——一两个月后,你可能会觉得这一切是那么不值。这种后冲效果是由于长时间被压抑在该问题上,而且觉得本可以做得更好。总是这样的,别太认真。等再过了一两年,回头看看,你会觉得:嘿,真棒!多棒的工作!

                                            给在读研究生&未来要读研同学们的一封受益匪浅的信

扫码关注本人微信公众号,有惊喜奥!公众号每天定时发送精致文章!回复关键词可获得海量各类编程开发学习资料!

例如:想获得Python入门至精通学习资料,请回复关键词Python即可。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发布者:全栈程序员-用户IM,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javaforall.cn/146237.html原文链接:https://javaforall.cn

【正版授权,激活自己账号】: Jetbrains全家桶Ide使用,1年售后保障,每天仅需1毛

【官方授权 正版激活】: 官方授权 正版激活 支持Jetbrains家族下所有IDE 使用个人JB账号...

(0)


相关推荐

  • USB转RS485/RS422接线说明

    USB转RS485/RS422接线说明       

  • 阿里云服务器中了挖矿程序应该如何清除「建议收藏」

    阿里云服务器中了挖矿程序应该如何清除「建议收藏」阿里云服务器中了挖矿程序如何处理?云安全中心安全告警短信提醒云服务器中了挖矿程序怎么处理?护云盾来详细说下阿里云服务器挖矿程序的解决方法,一种是使用云安全中心自动处理,另一种方式是自行手动清除。阿里云服务器挖矿程序解决方法如果你的阿里云服务器中了挖矿程序,你有两种处理方式,一种是使用云安全中心自动清理,另一种是手动清除:云安全中心处理挖矿程序1、登录到云安全中心控制台2、左侧栏,选择“威胁检测”–“安全告警处理”在安全告警处理列表中,找到挖矿程序,然后点“处理”云安全中心安

  • 静态路由特点及其配置

    静态路由特点及其配置许多人错误地认为静态路由很简单,就一个命令,没什么好学的。其实这是因为他们根本没有深入理解静态路由的工作原理,对于仅有一条静态路由配置命令中的各参数和选项的含义和使用方法也是一知半解,结果造成的是遇到一些静态路由故障时无法进行分析,而对于一些静态路由配置也无法区分是否正确。本文将全面介绍静态路由的各主要特点,以及Cisco设备中的静态路由配置命令详解解释7.1.3 静态路由的主要特点 …

  • vue监听点击事件_vue reload

    vue监听点击事件_vue reload运用的知识点:JavaScript的onbeforeunload函数使用方法window.onbeforeunload=function(){  return‘’;}注意:有返回值(”,true,false…都可以)才能弹出显示,或者有需要执行的事件也行。onload、onunload、onbeforeunload的执行问题:页面加载…

    2022年10月16日
  • Navicat Premium MAC 破解版 激活码-激活码分享

    (Navicat Premium MAC 破解版 激活码)这是一篇idea技术相关文章,由全栈君为大家提供,主要知识点是关于2021JetBrains全家桶永久激活码的内容IntelliJ2021最新激活注册码,破解教程可免费永久激活,亲测有效,下面是详细链接哦~https://javaforall.cn/100143.htmlMLZPB5EL5Q-eyJsa…

  • Nginx搭建视频点播和视频直播服务器[通俗易懂]

    Nginx搭建视频点播和视频直播服务器[通俗易懂]Nginx搭建视频点播和视频直播服务器一·、环境:Centos7,(推荐,Ubuntu不是很好用,经常会有一些莫名其妙的报错)Nginx1.10.1二、系统环境搭建首先,我是不建议自己一个个去安装这些软件的,耗时耗力,而且,容易出错,所以,最好使用yuminstall***命令安装,出错的概率小。资源链接:链接:https://pan.baidu.com/s/1WmJYpQ_b…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关注全栈程序员社区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