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又见面了,我是你们的朋友全栈君。【档案】
姓名:卫青,字仲卿;霍去病,号嫖姚
生卒:卫青,约公元前157年—公元前106年;霍去病,公元前141年—公元前117年
性别:男
籍贯:河东平阳人(今山西临汾市西南)
家庭出身:私生子、奴隶(卫青);外戚(霍去病)
学历:无师自通的军事天才
相貌:疏眉朗目,高大俊美,英武矫健
秘密武器:武刚车
经典战役:龙城之战,雁门之战,河南之战,突袭右贤王之战,漠南之战,河西之战,漠北之战
战功:卫青凡七出击匈奴,收河南,置朔方,破寘颜,袭王庭;共斩获首虏五万余级,牛马羊畜产千百万头。霍去病凡六出击匈奴,攻祁连,降浑邪,取河西,绝大漠,穷极其地,追奔逐北,封狼居胥,禅于姑衍,以临瀚海;共斩获首虏十一万余级,虏名王贵人以百数,威震绝域。
特技:奇正兼善,迂回包抄,深入强行,招降纳叛
特长:精通大纵深大迂回大突击等骑兵战术,另外还是行军能手,地图专家
爱好:结交游侠(卫青),踢足球(霍去病)
最喜欢的颜色:上善若水的卫青——青色。性烈如火的霍去病——红色。
性格:仁善退让,尊贤爱士,低调朴实,温厚如玉(卫青);英武果敢,气魄豪迈,少言多行,至情至性(霍去病)
优点:超级明理的人生智慧(卫青),超级旺盛的进取精神(霍去病)
缺点:宽和柔顺,过于君子风范(卫青);冷峻绝傲,过于少爷习气(霍去病)
联系紧密的各大家族:平阳曹氏家族、长安陈掌家族、陇西李广家族、义渠公孙家族
座右铭:未有勤劳何敢受封,为人臣者不擅专诛(卫青);匈奴未灭,无以家为也(霍去病)
经历:私生子——家奴——宫廷卫士——建章监——太中大夫——车骑将军——长平侯——大将军——大司马——谥烈侯(卫青);
私生子——侍中——剽姚校尉——冠军侯——骠骑将军——大司马——谥景桓侯(霍去病)
个人结局:病逝
家族结局:族灭,无后(卫青后有孙于宣帝元康四年即公元前62年复家)
历史评价:中国古代大规模骑兵集团作战思想的创始人,也是汉朝对匈战争的奠基人。
【古人云】
宋代军事理论家何是非:“昔者,汉武之有事于匈奴也,其世家宿将交于塞下。而卫青起于贱隶,去病奋于骄童,转战万里,无向不克,声威功烈震于天下,虽古之名将无以过之。二人者之能,岂出于素习耶?亦天之所资也。”
司马迁:“卫青、霍去病亦以外戚贵幸,然颇用材能自进。”
曹操之子曹彰:“大丈夫当学卫青、霍去病,立功沙漠,长驱数十万众,纵横天下,何能作博士耶?”
李靖:“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正奇兼善者,如孙武、卫青、诸葛亮廖廖数。”
宋太宗赵光义:“卫、霍为鹰犬。”
岳飞:“卫青、霍去病,将之典范,吾当效之。战法革新破匈奴,卫青始。”
宗泽:“为将者当学卫青。”
戚继光:“卫青、霍去病、谢玄、岳飞、中山武宁王,抑神仙乎?抑是我辈之人乎?”
曾国藩:“卫青人奴,拜将封侯,身尚贵主。此何等时,又可以寻常行墨困奇绝男子乎!”
毛泽东:“作战在我不在敌,关键不拘于泥,昔汉将卫青、霍去病勇于革新战法,远渡绝漠,运动于敌之软肋,出敌不意,攻敌无备,故百战百胜。”
历史学家钱穆:“观去病之将兵,较之项王未多逊。……卫、霍虽以女宠进,而重以建功绝域自显,其一种进取勇决无畏之风,亦可敬矣。”
日期:2010-03-18 13:11:08
【前言】
前面周亚夫和李广两章,调子都太沉重了,看的人写的人都压抑,不利于我们小朋友的身心健康发展,大家也是时候转换一下视角,感受感受天下强汉的威势与壮美了。当大汉开国六十余年后,周、李的暮气散尽,卫、霍的青春飞扬,天下强汉,在此刻倏地华丽转身,返老还童。
如果说本书前两章是壮烈的悲剧,那么这一章就是激昂的史诗。这篇史诗虽然宏大,但基本可以围绕卫、霍这两位少年得意的天才名将展开,只可惜太史公生生将此二人的传记写成了流水账般的战功簿,我不得不说,太史公虽史笔绝代,但在这一点上历史观与人生观稍有偏差。
君不见:卫青霍少,勇惟鹰扬,军如流星,深之匈奴,割裂王庭,席卷漠北,叩勒祁连,横分单于,屠裂百胡,气震北虏……人生在世,就应该尽情挥洒自己的青春与才华。汉武帝给了卫霍最好最大最绚烂的舞台,这便是太史公所说的“天幸”,正视它,珍惜它,占据它,利用它,自信开场,绝世亮相,华丽演出,技惊四座,见好就收,完美谢幕,莫辜负了好运气与好年华,功过自有后人几千年的时间去玩味,去评说。英雄就该如此,国家也该如此。
东方朔又曰:“用之则为虎,不用则为鼠。”人有失意与得意,失意之时,坚守自尊,待机而动;得意之时,则风华绝代,建功立业。国也有休息与不息,休息之时,无为而治,忍辱蓄力;不息之时,则积极进取,适度扩张。究其分寸,便在“时势”二字也,有其资,逢其时,则应时而生,缘势而起,一遇风云化为龙;这便是天下强汉,以及强汉双星卫霍带给我们的历史启示与人生启示。
说了这么多,大家或许还是不以为然。没办法,人们都只通常看到卫霍的非凡成功与幸运无边,却很少注意他们在成功路上所遇到的凶险、困难与艰苦卓绝,这大概就是所有少年得志者为成功而必须付出的代价吧!
1.北风白草,胡马骎骎。茂陵仙客,算真是、雄才伟略天幸。
匈奴,这个曾经是亚洲大陆上幅员最辽阔的强大汗国,多少年来,一直是大汉王朝心中永久的痛。
它铁血弯弓,它全民皆兵,它实在是一个太可怕的对手。早在大汉草创之初,草原民族中除成吉思汗外最杰出的军事统帅、骑兵大兵团战略的创始人,匈奴冒顿单于就已向东征服了悍勇的东胡民族,占有大兴安岭辽河上游地区;向西攻破了强大的月氏民族,并降服楼兰、大宛等西域三十六国,将祁连山天山一带万里沃土全部收入囊中;接着又向南攻取河套地,兼并北狄的分支楼烦和白羊部落,与汉朝西北边郡连接;然后还向北降服了浑庾、屈射、丁零、鬲昆、薪犁等大大小小诸多游牧部落,拓地远至俄罗斯贝加尔湖,将整个蒙古高原及部分西伯利亚冰原全都统一在自己的兵锋之下;其后匈奴又箭指中原,侵入燕、代,并占领了长城以北的全部地区。至此,匈奴的势力范围已超过汉朝数倍,疆域东西一万四千里,南北七千里,亚洲东部的草原大漠,全部归其所有。在它的巅峰时刻,匈奴骑兵数量总计多达四十余万,而汉朝全部兵力不过才三十余万,骑兵更是少得可怜。
于是在公元前201年的那场世纪之战,汉匈各倾国之兵决战,结果汉朝惨败,高祖刘邦被围困于白登山七日七夜,最后不得不向匈奴求和,约为兄弟之国,以长城为界,并开放关市,奉献美貌宗室女公主以和亲,再加上每年缴纳大批的布絮、粮食、美酒、金钱为岁奉,匈奴冒顿单于这才暂时停止了对汉朝的大规模入侵。
没有办法,面对强者,弱者只能妥协,硬拼没有好下场。
然而,刘邦已经对匈奴做出了最屈辱的最大限度的让步,但狼性十足、贪得无厌的匈奴人竟仍不肯就此轻易罢手。大举进犯虽然少了,但对边郡的烧杀抢掠却从来没有停止过,汉朝边塞的封疆大吏们无力抵抗,转而竟与匈奴眉来眼去图谋不轨,韩王信、代相陈豨、燕王卢绾相继发难,刘邦无奈四处救火,费了九牛二虎之力,这才稍稍稳定了北部局势,但自己也给活活累死了。
这便是游牧民族其生存方式带给他们的掠夺本性。无信、野蛮、残暴、容易冲动,对是非毫无判断力,更毫无文明人的道德感,好像无理智的野兽一般。相邻文明地区的繁华富庶衣冠财富,就是他们进行疯狂屠杀和掠夺的对象。在他们看来,这是比劳动更容易更天经地义甚至更荣耀的事情。
这些话并不是我的原创,伟大的共产主义思想家、革命家恩格斯,也持相类似的观点。
当然,自然资源在空间分布的不均匀,这才是导致汉匈乃至各种农耕游牧民族矛盾的根源。所以如果光用感情与道德来评价这段历史,那显然也不太合适。我们在激愤之余,还要保持一定的冷澈与客观:战争的正义与否,是相对的。
高祖刘邦去世后,老板娘吕后临朝称制。公元前192年,匈奴冒顿单于自恃强大,得了汉朝公主尚嫌不足,竟又写了封信调戏起吕后来,信中说:“孤偾之君,生於沮泽之中,长於平野牛马之域,数至边境,原游中国。陛下独立,孤偾独居,两主不乐,无以自娱,原以所有,易其所无。”意思说我是痴男,你是怨女,反正你没了老公,不如凑活着来跟我一起过好了,这叫做各取所需皆大欢喜。
好一个猥亵无耻的冒顿大叔,汉廷闻信,上下哗然,一时舆情沸腾,将军樊哙当场表示,要带十万兵直捣黄龙,灭了匈奴。吕后说你别傻了,就凭你?韩信在世也不敢说这种大话,咱们还是咽下这口气不吃眼前亏为妙!于是遣使臣回信匈奴,言:“单于不忘弊邑,赐之以书,弊邑恐惧。退日自图,年老气衰,发齿堕落,行步失度,单于过听,不足以自污。弊邑无罪,宜在见赦。窃有御车二乘,马二驷,以奉常驾。”意思说我年老色衰,行动不便,实在没法伺候单于您了。现送上华车两辆供您驱驰,小小意思,不成敬意,老大您宽宏大量,原谅则个。
吕后,多强悍多心狠手辣一女人,面对匈奴,竟也只能忍气吞声含恨妥协,自春秋以降,华夏民族从未受过如此大辱!但没办法,国家草创,百废待兴,实力不足,时机未到,光一个劲的愤青又有何用?忍吧,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隐忍,一个真正坚强的战士,只要在心内没有认输,他就永远不会失败,总有一日,他会让对手将所有屈辱加倍偿还。
日期:2010-03-19 13:08:47
自吕后以降,汉虽经文景大治,但仍奉行和亲政策,一面对内休养生息发展经济,一面对外消极防御外交媾和,至景帝末武帝初,汉朝国力终于充电满格,天下强汉冉冉升起。
据《史记平淮书》记载,这时的大汉帝国,百姓丰衣足食,个个都有肉吃;国家富到流油,财税巨万以计;天下府库堆积如山,钱多的数不清烂掉,粮食多的吃不完满出来。每个大街小巷都是马,田野里更是牲畜成群不可胜数,但凡家境还算殷实的人都乘公马,你骑匹母马出门都不好意思跟人打招呼,要是再厚颜无耻骑去赴宴的话,小心可别被主人家扫地出门了!
六十年磨一剑,其锋芒已透鞘千寻,当汉朝的战马数量不逊于匈奴的时候,大规模的报仇雪耻就为时不远了!
这个仇是一定要报的。据不完全统计,自公元前201年高祖白登受辱至公元前141年武帝登基六十年间,匈奴大大小小侵入中原近二十次,杀掠边地军民十数万人、牛羊百数万头,汉朝不得已而与之和亲十余次,贿赂金钱财物无算,落后挨打,笔笔血债,再这样下去何时是个尽头?
难道堂堂大汉男儿,就只能用自己女人的身体去贿赂敌国的单于享用,从而换取那短暂而不可靠的和平吗?
国家安危竟系于女子之罗裙,我想只要是有血性的汉子,都永远无法,忍受这一点。
人以恶声加我,我也恶声返之;人以强力凌我,我也强力抗之!而今回首前尘,那段屈辱的历史终于过去,面对老几辈留下来的丰厚家底,年轻的汉武帝意气风发斗志昂扬,他决心下一盘很大很大的棋,将纠缠了汉朝六十余年的北方边患一次性彻底荡清。
这盘棋就是我们上一章讲过的马邑之谋,当然很可惜,正如我们前面所讲的,武帝的这局棋,漏洞太大,手段太瞎,结果花了那么多钱,等于只给三十万汉军组织了一次包团的“马邑景区十日游”。这简直是冤大头中的冤大头。看来,相对于这种破绽百出的阴谋而言,刘彻需要更加高瞻远瞩的阳谋。他不仅要下一盘很大很大的棋,还要下一盘很长很长的棋,匈奴问题绝不是一场战争就可以解决的,必须纳入长期战略规划,扎扎实实,一步一脚印,渐次达成阶段性胜利,最终实现全面胜利,显然,这是一场持久战。
经过深思熟虑,刘彻决定将这个长期战略规划分为六步:
第一步:试探性出塞反击,交学费,锻炼培养善于远袭的军事人才。同时昭示天下,汉朝被动挨打的局面将自此结束,而以绝世之姿拉开大反攻的序幕。
第二步:收取河南地,掀翻匈奴入侵中原的踏脚板。
第三步:击破右贤王,割裂河西地区与匈奴王庭的联系。
第四步:袭取河西地,断匈奴右臂,同时扫清通往西域的道路。
第五步:集中主力,与匈奴单于部决战,摧毁其战略后方。
第六步:徙民屯北,巩固战果,控制西域,围追堵截,使匈奴残余势力永无翻身之日。
此六步,由近及远,由易及难,不失为一个切实可行的战略规划,这样看,刘彻年纪轻轻,倒有几分大战略家的风采,他能成为中国古代四大帝王之一,不仅在于家底厚实,肚子里还是有些真才实料的。
武帝只希望自己能在有生之年将匈奴搞定,无论如何,绝不能把这个负担留给自己的后代。
这是他自己选择的路,认定了就誓不回头,哪怕砸的头破血流,也要走完。
2 昔日人奴笞骂,已见秀骨清清
汉元光六年(公元前129年),匈奴侵入上谷郡,杀掠吏民。消息传到长安,朝野哗然,民情激愤,刘彻便决定趁此机会实施他宏大战略计划的第一步:培养新人,打造将星,试探反击。
显然,这不是一次偶然事件,武帝的决策也不是一时性起,他是笃定汉朝已经有了应付长期战争的军事实力与心理准备,这次匈奴的入侵,只不过是引燃一切的导火索而已。
打是肯定要打了,学费也是决心要交了,但这钱要花在谁身上呢?谁才是可堪培养的大将之才呢?在大战即发之刻,刘彻左思右想,辗转难眠,在将帅问题上翻来覆去的琢磨。他头疼。
刘彻心中不是没有人选,而且还有好几个,但为什么迟迟定不下来?因为他心目中最大的那个人选,恰恰是个争议最大的人选,任命一下,必定舆论哗然,这需要太大的魄力,大到连刘彻这样辰刚独断、超有主见的帝王都难免心怀顾虑。
刘彻心中的这个人,就是他的亲亲小舅子,卫青。
卫青为啥会引起这么大的争议呢?原因很简单,第一出身低,是最下贱的奴隶;第二年纪轻,只有二十来岁;第三没经验,从来没打过仗;左看右看,怎么看都不像是名将的料。武帝任用卫青去指挥如此重要一战,说他句任人唯亲,一点儿也不冤枉。当然,如果卫青真的打出名堂来,刘彻那就不是任人唯亲了,而是举贤不避亲,但谁又能保证卫青他一定能打胜仗呢?何况此战是汉朝第一次主动出击匈奴,没有前例可循,这仗太难打了,就算韩、白在世,恐怕也没有必胜把握。
从奴隶到将军,哪有那么容易?从奴隶到名将,那就更难了。秦汉时候的名将大多出身不低,就算不是贵族子弟那也是军事世家,最差吴起韩信等人,也算良家平民,起码受过些教育,学问还颇大,而像卫青这样出身低到如此地步的还真是少见,我们详细来讲。
卫青的母亲是个连名字都没有留下的女人,大概是小时候家里穷被卖到了平阳侯曹寿(曹参曾孙)的家中为侍婢,所以被称作卫媪,也就是卫大妈、卫老太的意思。这个卫大妈生有四男三女:长女卫孺,次女卫少儿,小女儿卫子夫,长子卫长子(后改名为卫长君),次子卫青,三子卫步,四子卫广。
不过,你别看卫大妈这七个儿女都姓卫,其实不一定真流着卫家的血。其他几个不好说,卫青那就不是卫家的儿子,他按理应该姓郑才对,因为他是一个非婚生子,也就是俗话说的私生子。
卫青的生父名叫郑季(嘿嘿,跟高祖皇帝倒有异曲同工之妙),是在平阳侯府供职的一个小吏,按我们现在的观念那与卫大妈是属于同事关系,两人偶尔也有工作上的接触,一接二触,就变成了肉体上的接触,这一触不要紧,卫大妈肚子大了,不久生下一个男孩,这就是卫青。至于为什么姓卫不姓郑,原因很简单,首先卫大妈与郑老四是私通,叫郑青名不正言不顺;其次郑老四也根本不待见这个便宜儿子,也从来就没想让他认祖归宗。这下子卫大妈可不答应了:我一个下等女奴,白天上班要服侍平阳侯府里的少爷小姐,晚上回家还要养活一大群嗷嗷待哺的小孩儿,这不行,你郑老四不能吃完抹嘴不认账,穿上裤子不认人,卫青可是你亲儿子,你得负责!
郑季无奈,只好把小卫青带回自己家里抚养,但这样也有问题,因为郑季自己也是有家室的,女奴生的野种怎能跟正牌儿子平起平坐,于是郑家一家人都只把卫青当作下贱仆童看待,轻则呼喝、使唤,重则嘲笑、打骂。折腾得最起劲的,正是卫青同父异母的几个亲哥哥。
可以想见当时卫青心中有多苦,为人奴倒也罢了,还要当生父与胞兄的奴,这可还有半点人世的温暖可言么?所以后来卫青始终不承认自己是郑家人,父子兄弟老死不相往来,郑家一定后悔死了。
日期:2010-03-23 13:00:14
这样又过了几年,卫青稍长大些,郑季就派他独自去山野间牧羊了,这叫眼不见心不烦,两厢清静,皆大欢喜。
娘不疼,爹不爱,吃不饱,穿不暖,本该上学读书的年纪,却寄人篱下,任人打骂,受尽歧视,忍气吞声,没有亲情,没有朋友,不是孤儿,胜似孤儿,最亲的玩伴只有些不会说话的小山羊,卫青的童年生活,便是在这一片愁云惨淡中凄苦度过,读来真好生令人辛酸。
如果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那么奴隶的孩子有家跟没家差不多,甚至想拥有做人的权力都属于奢望,根据汉律,奴隶的儿子还是奴隶,一辈子都只能处在社会的最底层,根本没有任何前途可言。我想,当时的卫青也绝没有想过自己以后会成为天下第二有权力的伟大人物,他的最大愿望,恐怕也就是养好羊,卖个好价钱,攒了钱好娶媳妇,再生几个儿子,儿子长大了干什么?继续当奴隶,继续放羊……
卫青最终没能当成一个优秀的牧羊人,数年后,他长成了一个又高又帅的小伙子,一次回家看望母亲,被平阳侯曹寿的夫人平阳公主看中,便将他留在府中当自己的骑奴,骑奴也是奴,不过能骑匹马跟在公主旁边混,这奴还是很高级的,既有教头训练骑射功夫,又能接触上层社会增加见识,所以这段期间卫青成长很快,不管是为人还是处事,都行云流水气度非凡,怎么看也不像是个奴隶,特别是他那俊朗温暖的笑容以及柔和淡定的性格,颇得平阳公主喜爱,这是种隐隐约约的暧昧,轻轻滋长,暗暗留香,无法名状,妙不可言。
这位平阳公主,就是汉景帝刘启与王皇后的长女,汉武帝刘彻的同胞大姐,卫青生命中最重要的一个女人,当然,此时她还是平阳侯曹寿的夫人,且比卫青大个七八岁,虽然心里对这个帅小伙有点好感,但要说数年后她将下嫁给身边这个骑奴,打死她也不会相信。世事无常啊,命运这东西当真令人慨叹。据说有那么一次,平阳公主去武帝的行宫甘泉宫见弟弟刘彻,卫青随同前往,在那里碰到了一个正在做苦工的囚徒,非要给自己看相,卫青吓得赶紧拒绝,心想当年周亚夫李广找人看相都没好下场,我还是算了吧!
囚徒赶紧拉住卫青,道:“且听我一言,吾观公状貌丘墟,风神磊落,闲赡动于容止,英弈发於流眄,此贵人相也,必官至封侯。”
卫青闻言一愣,然后大笑:“人奴之生,得勿笞骂即足矣,安得封侯事乎!”
从这句话中,卫青的性格显露无疑。他从小就生活在被人歧视、受人奴役的环境里,忍饥挨冻,处处得看人眼色行事,一不小心还要挨打挨骂,这就不仅锻炼了他吃苦耐劳的强健体魄,也养成了他坚强早熟、温顺退让的性格,以及侠骨丹心、内刚外柔的为人处事态度。所以卫青虽出身寒微,然其苦于肌肤而悟于灵性,通世理,明进退,有才力,善骑射,爱人而又让,遇士大夫以礼,与士卒有恩,不奢望,不强求,宠辱不惊,上善若水,深沉淡定的接受这个世界带给他的所有伤害,悄悄的强大,静静的成长,无怨无悔,无所畏惧,不管做奴隶,还是做侍卫,或者是后来统兵百万的大将军,任何时候,任何身份,总能保持着谦谦君子的风度与宽厚平和的心境——你说这样的人能不招皇帝喜欢吗?
转眼到了汉武帝建元二年(公元前139年),卫青的身体与心志已完全成熟,他的好运也如期而至,一次汉武帝到城外举行仪式,也就是驱邪赐福之类,回来途中在平阳公主家里路过休息,休息自然要有女人,风流天子嘛,可公主府中美女如云,但三千弱水,武帝只取一瓢而饮,他偏偏看上了娇小可爱的歌女卫子夫,也就是卫青同母异父的三姐。两人干柴烈火激丨情燃烧,当日就在皇帝的更衣御车中发生了第一次亲密接触,完事后武帝非常高兴,当即重赏平阳公主一千金,召卫子夫入宫,卫氏与皇室正式接上了头。
如果你认为这是一个中国式的灰姑娘童话,那你就错了,在现实生活中,童话的续集大多很残酷。所谓一入宫门深似海,汉武帝刘彻继承了高皇帝刘邦的光荣传统,好酒及色,生性风流,自称“能三日不食,不能一日无妇人”,人家后宫佳丽才三千,武帝据说宫女都至少有一万八,就算每夜轮幸那也得花上四五十年才行,所以一丨夜情对他来说就是家常便饭,一觉醒来忘了也毫不稀奇。于是一年多过去了,卫子夫独守空房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竟没能再见上武帝一面。
人生就是一场悲喜剧,好事多磨,美人也多磨,完美无暇的童话根本不存在,当王子宠爱众多,灰姑娘可能会被王子遗忘,当灰姑娘年华老去,她更可能会被王子抛弃。
终于,卫子夫受不了了,某次便趁着后宫宫女裁员之际(汉朝规定三十岁以上的宫女一律出宫遣嫁),主动找到武帝要求也要被裁。武帝莫名其妙:你哪位啊?什么,卫子夫?卫子夫是谁?来人,察档案……不对,裁员名单里好像没你啊,岁数也没到,你怎么自己炒起自己鱿鱼来?
卫子夫没有回答,只是低头嘤嘤的哭了起来,哭的梨花带雨,我见犹怜。
几滴眼泪,就这几滴弱女子无助的眼泪,竟在此处变成了世上最强大的武器,瞬间将刘彻,这个天下最骄傲最有权力的男人整个身心滴碎、融化,前尘往事旧欢密爱如潮水般涌上来,将他彻底淹没……
卫子夫见刘彻站着发呆不说话,还以为自己犯了龙颜,大恐,赶紧下拜叩辞,转身哭着往外走,却忽然被刘彻从后抱住。一夜缠绵,刘彻销魂蚀骨,他无奈的发现,自己已经无可救药的爱上了这个女人。
这一夜,成为了卫氏家族的翻身之夜,不久,卫子夫怀孕了,刘彻第一次要当爸爸,他欣喜若狂,于是更加宠爱卫子夫,卫青自然也跟着沾光,从平阳公主府调到建章宫当差。这建章宫是汉朝新建的宫殿,当时还没完全竣工,武帝得到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才正式搬进去,但依然有大批侍卫驻扎在此,卫青就是其中毫不起眼的一个。曙光虽在眼前,但黑夜仍漫漫无边,卫青的“多磨”很快也来临了。
这“多磨”的源头就是来自武帝的姑妈兼岳母,景帝的姐姐兼亲家母,大长公主刘嫖。
刘嫖心里不平衡啊:想当年要不是我把女儿阿娇嫁给刘彻,又鼎力支持他当太子,他小子刘彻能有今天吗?现在可好,这小子一有了新欢卫子夫,就把我女儿给冷落了,害的阿娇日夜哭泣寻死觅活。我家阿娇又没拍艳照,凭什么受这等委屈?更可恶的是,阿娇嫁与刘彻为皇后数年,一直不曾有孕;其他后宫妃嫔也不曾为皇帝生下一男半女,她卫子夫凭什么就怀孕了?这万一要是生个男孩可怎么办哟!
所以,刘嫖决定有所行动,以雷霆之手段,替女儿出头,一出这口恶气。
但要怎么出气呢?对付武帝刘彻?这是找死;对付卫子夫?有皇帝在旁罩着,这也根本行不通。刘嫖思来想去,忽然记起卫子夫有个弟弟叫卫青,听说人很老实,好,就拿他开刀泄愤吧!
说干就干,刘嫖立刻派人将卫青抓了起来,磨刀霍霍,准备杀人。
卫子夫此时在宫中尚无名分,卫青在建章宫也只是个小职员,并无官位品秩,刘嫖身为当朝刘氏皇亲中辈分最高的女人,杀个小杂役那还不跟杀条狗一样,除非皇帝放话,恐怕谁也救不了他。而且就算皇帝亲自放话,刘嫖若发飙来个先斩后奏,那还是拿她一点儿办法也没有。
看来,卫青是死定了。刀,已经架在了他的脖子上,寒光四射。
刘嫖在狞笑,上天在沉默,一代名将,眼瞅就要被扼杀在摇篮之中了!早知如此,卫青还不如待在平阳乡下牧羊,苟且偷生,终于户牖,总比这样死的不明不白强。
刀,扬了起来,正要落下,关键时刻,救星到了,一帮好汉呼啸着杀了进来,放倒看守,把卫青救出,外面早有马匹接应,众人上马,又纵骑呼啸而去。
谁这么大的胆子,竟连大长公主要杀的人也敢抢?不要命了!
这帮不要命的人,其带头大哥正是我们前一章提过的公孙敖,卫青一生中最好的朋友。
公孙敖早在景帝时期就是一名骑郎,秩比三百石,后任职于建章宫,也算是卫青的上司。在这危急时刻,他能不顾前途,不惜生死,肝胆相照,义薄云天,带一帮兄弟舍命营救卫青,如此重情厚谊,卫青岂能不深深感动?没说的,从今以后你公孙敖的事儿,就是我卫青的事儿了,豁出性命也要报答。
我们可以理解卫青的心情,他从小生世飘零,在家靠不了父母,出外却能靠朋友,一遇温暖,遂以生死相托,这便是一辈子的牵绊了。虽然他们没有任何血缘关系,但比起那几个把他当做奴仆来虐待的亲哥哥,如何?
刘嫖听说卫青被救跑了,大怒,立刻命人把他再抓回来,但一切都晚了,武帝已闻信将卫青召入宫中,拜为建章宫监,加侍中衔,也就是武帝的皇宫卫士长兼贴身随从。卫青一夜之间成了皇帝的影子护卫,这下刘嫖再想杀他就难如登天了,除非她有胆子造反。
这就是大难不死,必有后福。卫青的春天终于来临了。
紧接着,为了防止刘嫖母女对卫子夫其他亲属不利,同时也为了打击这俩女人的嚣张气焰,武帝又将卫家兄弟全召进宫来,数日之内连赏千金,宠幸无比;另外卫氏的姐妹也跟着鸡犬升天了,大姐卫孺,赐婚于太仆公孙贺;二姐卫少儿,赐婚于詹事陈掌(陈平曾孙)。连带着公孙敖也发达了,从此平步青云官运亨通,这不仅因为卫青的关系,而且也因为公孙敖有胆气够仗义,刘彻就喜欢这样的年轻人。
顺便说一句,这个太仆公孙贺与公孙敖还是老乡兼同族,同属北地义渠(今甘肃宁县西北)之公孙家族。从此,公孙家族便与卫氏家族结成了紧密的政治联盟,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这以后,卫子夫受宠日加,一连生下三女,武帝大为欣悦,乃将其封为夫人,同时任命卫青为太中大夫,秩比千石,差不多就是皇帝的顾问高参吧!从骑奴到高参,一切来的太快太突然,卫青感觉就像做梦一般。
太中大夫这个官,主要工作是“议论”,也就是对朝廷的政策与人事大提建议、多发议论,当年贾谊做这个官时就给文帝提了不少建议,所以声名鹊起、颇得赏识。然而卫青做这个官却显得不太称职,很少议论事,从不议论人,问什么才答什么,但答的有条有理,吩咐什么就干什么,但干的妥妥当当,明明是个少年权贵、皇帝身边的红人,却不贪心,不浮躁,老成持重,很会做人。朝廷上上下下都不讨厌他,可是也没谁称赞他,大家怎么也不会料到,刘彻在经过一番审慎考虑后,还真就准备重用这个人了!
日期:2010-03-26 13:11:01
3. 会逢发卒征单于,扬旆叠鼓捣龙城,车骑方传名
既然打是肯定要打了,学费是肯定要花了,那就花在自己人身上吧,这样花的甘心,也花的放心,至于朝野舆论会不会说皇帝偏心,那不管,天子之命至高无上,卫青有没有将帅之才,是骡子还是马,拉出来溜溜就知道了!
除了卫青,武帝心中另外几个人选也很快确定了。如今他手头没有现成的如周亚夫般的帅才可用,唯一稍稍够格的老将韩安国还因车祸摔坏了腿无法领军,所以也只好用些带兵经验不多但精善骑射的勇猛之士。这样似乎是在冒险,不过没关系,盖世有非常之事,然后有非常之功;有非常之功,必待非常之人。打过这一仗,真正的帅才自会从中脱颖而出。
上天,请从中赐给朕名将吧!名单如下:
第一位,卫青,为车骑将军,领兵一万,出上谷郡。
第二位:公孙敖,为骑将军,领兵一万,出代郡。
第三位:公孙贺,为轻车将军,领兵一万,出云中郡。
第四位:李广,为骁骑将军,领兵一万,出雁门郡。
四将之中,虽各自为战,互不统属,但依汉之军制,各将军之中,车骑将军仅位在大将军、骠骑将军之下,地位明显高出其他三人。(杜佑《通典》:汉兴,置大将军、骠骑將軍,位次丞相。车骑將軍、卫将军、左右前后将军,皆金印紫绶,位次上卿。)武帝授寸功未立的卫青以此高位,朝野当起舆论,想来卫青心中必有压力,他需要用一场胜利来证明自己。
这就是我们前面一章提过的关市诱击战了,四路兵团,出塞反击,奇袭匈奴!
出塞反击,说来简单,但前提得先找到匈奴人。众所周知,匈奴逐水草而居,来无影去无踪,而汉军乃首次出塞,必定两眼一抹黑,北方草原又地广人稀,扑空的机会很大。若找不到敌人,那就劳而无功;如果再被匈奴以优势兵力占据先机实施包围,那就死的更惨;只有提前发现匈奴部队,把握战机,发动奇袭,才有可能取得大胜。
当时的情况,匈奴刚刚袭击了上谷郡,其主力部队应该就在这附近,被卫青撞上的可能性最大,但事实并非如此。
据《史记匈奴列传》的记载,匈奴应为部落联盟制,其地分为三部:大单于为盟主居中,控制蒙古高原和大漠,正对的是汉朝之代、雁门与云中三郡。右贤王居西,控制河西走廊及西域诸国,正对的是汉之上郡与陇西郡。左贤王居东,控制中国东北部、朝鲜半岛及西伯利亚,正对的是汉上谷、渔阳及右北平三郡。三部之中,以单于部最强,左贤王次之,右贤王最弱。所以事实上,最有可能碰到匈奴单于主力的,其实是出击代郡与雁门郡的公孙敖部与李广部。而公孙贺出击的云中郡,是在单于部与右贤王管辖区域的结合部;卫青出击的上谷郡,则是在单于部与左贤王管辖区域的接界处;他们都不容易碰上真正强大的敌人。
经过这么一分析,战局的发展就很好理解了。李广与公孙敖出塞后,果然碰上了单于部主力,寡不敌众惨败而归。公孙贺则根本没碰到敌人,他不敢继续深入,便在边境关市附近逛了一圈儿又回来了。
那么卫青,卫青呢?
卫青出塞之后,果然跟公孙敖一样,也没碰上敌人,但见空旷的草原上,野生动物不少,却是一根匈奴毛都没有,看来入侵上谷的这些匈奴军早撤走了,且为怕汉军报复,连同牧民也撤了个干干净净。
卫青很失望,也很踟蹰,他进退两难。
进?茫茫草原,不知道匈奴人聚居在哪里,找不到敌人,这仗怎么打?如果继续孤军深入,无后勤保障,又无友军接应,还人生地不熟,万一中了匈奴的埋伏咋办?卫青身为主将首次出征,他必须为这一万军士的生命负责。
退?陛下为这一战准备了那么久,劳师费饷,交了大把的“学费”,“毕业证”没捞到不说,却连个“老师”都没碰着,卫青不甘心,实在不甘心。
人生,就是一场负重的狂奔,需要不停地在每一个岔路口做出选择。而每一次步履沉重的选择,都将通往另一条截然不同的命运之路。从前卫青为奴仆之子,不管是受辱,差点被杀,还是忽然显贵,一切都操纵于别人之手,自己没得选择。但现在,卫青可以选,也必须选了;选对了,则大展国威,我等将士建不世之功,朝野上下也跟着高兴;选错了,则一切完蛋,后果不堪设想。
最终,卫青选择了进。毕竟,这是大汉筹备已久的一战,如果不打就跑,他没脸回去。况且,匈奴鬼子荼毒我边郡已愈七十年,嚣张跋扈,不可一世,汉朝士气蹉跎,国威沦丧,朝野上下都患上了严重了“恐匈症”,大多对武帝的对外战略持怀疑态度。所以此战,对全国之军心民心至关重要,打得了要打,打不了创造条件也要打!大丈夫面对强敌,就要敢于亮剑!
于是,卫青下令大军继续向北深入,同时派出多股侦骑,四处搜索敌踪,这次,他要打一场自古未有之草原长途奔袭战,目标,就是传说中的匈奴圣地——龙城。
所谓龙城,差不多相当于泰山之于中原的地位,每年五月,匈奴各部都要聚到此处举行盛大的集会,祭祀祖先、天地、鬼神。但其具体位置一直都考证不清楚,比较靠谱的说法是在今内蒙古锡林郭勒盟镶白旗一带(有人说龙城在外蒙古柴达木湖,这种说法太扯,当时匈奴的主要活动范围应尚在漠南)。这次卫青就要找到这个传说中的圣城,深入虎穴,釜底抽薪,抄他老窝,揍他祖宗,在精神上给匈奴以最沉重之打击,不达目的,追到天边也不罢休!
深入跃进无所惧,不破龙城誓不还。没想到吧,在卫青貌似谦恭柔顺的外表下,竟隐藏着如此惊人强大之勇气,这就叫精钢为骨玉为魂,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人都说卫青不败由天幸,殊不知天幸面前人人平等,如果卫青像公孙贺那样选择了畏缩不前,把出塞反击当成野外踏青,将出国考察变作公费旅游,那么再大的天幸也必将擦肩而过。
当然,卫青的孤军深入不是胡来,而是经过了认真的战术研究。孙子曰:“不用乡导者,不能得地利。”龙城是匈奴的祖宗圣地,在大草原可谓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只要汉军能抓到哪怕一个知情的匈奴人,则找到目标就并非难事。
能在茫茫的黑暗中捕捉战胜的微光,并敢于沿着这股微光奋然前行,这需要极大的洞察力、判断力与行动力,光这一点,卫青已经具备了一个绝世名将的所有潜质,他现在只需要一场胜利,来证明自己的能力,增加自己的自信。
果然,汉军在深入敌境数百里后,前锋侦骑还真就抓住了几个匈奴牧民,正好晓得龙城所在,卫青于是重赏这几个“匈奸”,让他们做向导,引领大军向龙城进发。
武帝花钱给卫青上的第一课,就是让他深刻明白了向导对于远征匈奴的重要性。
数日后,这一万汉军轻骑狂飙猛进,避开匈奴主力,神不知鬼不觉的抵达了龙城所在,并对其发动了突然袭击,龙城守军本来就不多,加之汉军从天而降,根本来不及防备,于是溃不成军,纷纷逃散,汉军一阵穷追猛打,砍了七百颗头颅凯旋而归,然后放一把大火,将这个匈奴至高无上之精神圣地烧成灰烬。卫青目的已达,便不再恋战,掉头向南迅速撤回塞内,前后纵横敌境上千里,一击即遁,毫无阻滞,瞧这仗打的,行云流水,风一般的畅快。
武帝花钱给卫青上的第二课,就是让他深刻明白了速度对于远征匈奴的重要性。
此役,汉军共斩首七百,这个数字未免嫌少,不过别忘了,匈奴人都是骑兵,想要他们的脑袋,首先得保证他们不在马背上,否则,就算是匈奴人负伤而死,只要他骑马跑开一段距离,就别想算进汉军的战果里了。所以七百这个数字,只是打扫战场所得,并不是杀伤匈奴的实数,正确数字至少应该乘以两到三倍。
但这些小节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卫青深入匈奴腹地,一举踏平了其精神圣地,取得了汉匈七十年攻战以来汉朝的第一场胜仗,其意义非常重大。军臣单于本来还在为重创李广公孙敖二军而沾沾自喜,忽闻龙城被毁,圣地被焚,祖先灵魂遭到侵辱,顿时乐极生悲,悲极生怒,气的差点晕过去,当即大呼:“我大匈奴自称霸草原,未尝有此大辱也!今吾欲以三十万骑横行中原,亦深入万里,以牙还牙,踏平其封禅圣地泰山,诸位以为如何?”
汉奸宗师中行说在旁一听,哭笑不得:大单于就是大单于,果然很有幽默细胞。
4.同时将帅推徐绩,盖代勋庸卫青
另外一边,李广公孙敖等残兵败将先后惨败回朝,武帝失望震怒之余,也不由替卫青大为担心,四人出塞,三人已归,卫青咋还没回来,莫不是成了匈奴的俘虏?妈的朕这次学费真花的太冤了,一个字,亏!
正焦躁懊恼,捷报传来,言卫青深入匈奴,斩首七百,燔其龙城,凯旋而归。武帝闻信大感欣慰,朕果然没有看错人,卫青此战一举打破了匈奴不可战胜的神话,大振我汉军士气,这笔学费花的值!于是立封卫青为关内侯,宠信更甚从前。朝野上下也由此对卫青彻底改变了观感,一时刮目相看,嘿,这小子还行啊!
常言道,有人欢喜有人愁,卫青是一跃千里的向前狂奔,可公孙敖却因损兵七千被废为庶人。二好友于长安再会,公孙敖不由感慨万千,恍如隔世。可卫青却拍了拍他的肩膀,笑了。
这就是成长的代价,痛苦而真实。但只要面向阳光,骄傲的前行,任何事情都会转机。那些过往的,只是过往,过去成为往事了,至于生命中其它的未知,我们不如微笑着等待,平静的争取,毕竟我们还年轻。
公孙敖也笑了,有这样的好朋友,夫复何求?两人乃痛快的饮酒,直到天明。
身为姐姐,卫子夫自不落卫青之后,以争气的肚子再次为卫氏争取荣耀。龙城之战一年后,元朔元年三月,卫子夫为汉武帝诞下一子,这就是后来的卫太子刘据。而卫子夫母以子贵,被封为皇后,原来的刘嫖之女陈皇后则早被打入冷宫,高唱长门怨去了。
刘彻在近三十岁的高龄才得到第一个儿子,终于使自己的最高权力有了传承。他心里真美,但美了还没几个月,匈奴的军臣单于很快就给他送上了一份“大礼”,让这个生性高傲强横的汉朝君主,再次龙颜大怒。
原来,龙城之战后不久,匈奴军队便趁秋高马肥之际屡次入寇汉东北境,以为报复。武帝乃重新起用韩安国为材官将军,坐镇渔阳,以抵挡匈奴入侵。韩安国运气不错,刚到任就打了个小胜仗,还抓到一批匈奴俘虏,审问之下,得知匈奴军队主力见汉军强大,早已远遁大漠,不欲再与大汉为敌。
老谋深算的韩安国,听了匈奴俘虏的花言巧语,竟忽然变得天真起来。他立刻上书武帝,说现在正值秋收农忙时节,请求停止屯兵,让所有士卒先回去收粮食。结果,作为汉东北边防重地的渔阳,竟只剩了七百常驻军,但韩安国认为这就足够了,匈奴已经远遁,战争结束了。
韩安国错了,大错特多。对于农耕民族来说,秋天是收获的季节;但对于游牧民族来说,又何尝不是呢?秋天,汉人的粮食成熟了,可匈奴的战马也肥壮了;所谓月黑风高杀人夜,秋高马肥抢粮时,不管三七二十一,我抢的就是你。
对于匈奴人来说,我的是我的,你的也是我的,不是我的抢过来,就是我的。这很正常,理所当然。因为掠夺别人的劳动果实,这就是匈奴人的劳动习惯,一切只是为了度过寒冬,一切只是为了生存。
果然,汉朝这边方罢屯兵月余,匈奴人就杀来了,是年秋,匈奴二万骑入汉东北境,杀辽西太守,掠边民二千余人,继而又入渔阳、雁门,各杀掠千余人。三郡刚刚丰收的粮食,自被匈奴一抢而尽。韩安国手下只有七百人,根本无力抵挡,几乎全部战死,无奈只好退守右北平,放任匈奴鱼肉渔阳百姓。这正是,你罢兵,我杀人,莫错过了好时光;你农忙,我抢粮,为谁辛苦为谁忙?
韩安国一败再败,悔愧交加,又连遭武帝责斥,郁郁不乐,竟至吐血而死。
卫青的龙城之胜与韩安国的渔阳之辱证明,面对匈奴,只能针尖对麦芒,与之拼力决战。忍辱求和是没有前途的。从此,汉朝上下终于统一了思想,不再瞻前顾后战和无定,结果一时间,锐勇轻死之士充满朝廷,保守派彻底没戏了。
这就是我们的祖先汉朝人。接连遭受的惨败不仅磨灭不了他们的雄心,反而更加激发了他们的斗志,从而越战越勇,越战越狂,越战越远,越战越强!
5.元戎启神皇,庙堂发嘉谋
韩安国死后,武帝乃令燕兵收复渔阳,并转而起用飞将军李广坐镇右北平,坚守阵线,将匈奴左贤王部主力拖在此处,同时派卫青领精骑三万,从雁门郡出塞,正面出击匈奴单于部,另派将军李息从代郡出兵,袭扰匈奴后路,同卫青一路遥相策应。李广卫青,声东击西,武帝好大的一盘棋。
同公孙贺一样,李息又没有碰到匈奴军队,白白出塞一趟,半点忙没帮上,看来这不是个将才,指望他是不行了,横刀立马杀破天狼,还得看我卫少将军。
你说就奇怪了,匈奴战法如妖,来无影去无踪,有利则打,无利则逃,汉军每每出塞,不是扑空就被围,很少能逮着正面决战的机会,但偏偏卫青就如有神助,次次都能捕捉到敌踪施以迎头痛击,你说他狗屎运好也罢,你说他侦查术强也罢,反正事实摆在眼前,不服不行。
如果说匈奴是世上最凶猛狡猾的大妖怪,那么卫青就是天下最警觉机敏的美猴王,火眼金睛之下,妖魔鬼怪无所遁形,如此天才名将,真是大汉之福。
结果,雁门之战,汉军以三万兵力,大破匈奴两万军骑,斩获首虏数千人,卫青的战功簿上又多了一个零。
卫青不断的从胜利走向胜利,从辉煌再造辉煌,作为一个奴仆之子,作为一个裙带宠臣,他终于以实力赢得了朝野上下的一致认可,成为了汉军中风头最劲的后起之秀。刘彻对此也非常满意,看来他的第一步战略计划已告功成,现在先进一段广告,待会儿再给大家带来更加精彩的节目。
在汉朝上郡以北,黄河以南,中央一段几字形凸出部的矩形上半部分,有一块在秦汉之际称河南,在汉以后称作河朔或河套的广阔而肥美的草原,也就是今天的内蒙古鄂尔多斯草原。从这片草原向北穿越库布齐沙漠,再渡过黄河,越过阴山,进入蒙古高原,就是匈奴单于的王庭所在。而从这片草原向南穿过毛乌素沙漠,则可到达上郡的长城,此处离长安只有三百多公里,匈奴轻骑一日一夜即可兵临城下。在汉文帝十四年,匈奴人就曾以河套草原为跳板,大举深入关中平原,烧杀抢掠,直至与长安相邻的北地郡,焚毁了从秦始皇时期留下的一座帝王行宫(回中宫),搞得汉文帝焦头烂额,直叹自己没有廉颇李牧。
河套草原的军事地位,就无需我再多言了,当初赵武灵王胡服骑射,其一大战功就是降服了此地的林胡人与楼烦人,并建九原郡以为赵国之骑兵训练基地,一跃成为天下第二大军事强国,与秦一时争雄,风光无限。后来秦统一天下,秦始皇做的第一件大事也是让蒙恬收复此地,却匈奴七百余里,使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然而到了楚汉时期,匈奴再次仅占河套草原,征服了那里的楼烦、白羊二胡族,封其首领为楼烦王、白羊王,以为入侵汉朝之先头兵。
我们还知道,河套草原因长期受到黄河水的浸润灌溉,土地肥沃,水草丰美,气候温润,物产丰饶,有塞上江南之美称。古谣有云:“黄河百害,唯富一套。”当地的民歌也唱:“兰兰的天上白云飘,白云下面马儿跑,挥动鞭儿响四方,百鸟齐飞翔。”这就是美丽的鄂尔多斯,汉武帝梦中的河套。
总之,无论在经济还是军事上,河套之归属都是汉匈大战的重中之重。事实上,中国历朝历代,凡得河套者,北方游牧民族都无力猖獗;凡失河套者,则中原危矣!
好,河套草原宣传广告播放完毕,汉武帝这盘大棋的第二步,呼之欲出!
即:兵出河南地,打掉这个匈奴入侵中原的桥头堡,彻底解除长安北面的威胁,并在此处建立反击匈奴的军事后勤总基地,一举扭转汉匈攻守态势。这棋子一旦落下,就是历史一个大大的转折点,在此之前,匈奴是掠夺者,从此往后,强汉是征服者!
日期:2010-04-01 09:07:08
现今汉匈两边的战争态势是:汉飞将军李广部远在东北的右北平郡,匈奴无意惹此名将;汉车骑将军卫青部以及将军李息部,则分别在驻扎在西线的雁门郡与云中郡,以及中线的代郡,这是汉军的主力,匈奴亦不想与之正面决战。只有东线的上谷郡与渔阳郡,自韩安国部从此处撤出后,汉军防守兵力非常薄弱,是个好捏的软柿子。军臣单于虽然没读过汉朝兵书,但避实击虚的道理他还是懂的,于是在元朔二年(公元前127年)冬,匈奴大军接连入侵上谷、渔阳两郡,各杀掠吏民千余人。军臣倒要看看,上谷渔阳你汉朝是救还是不救呢?你来救东线,我就再去转而去打你的西线;你不来救东线,我就干脆一气把这两郡都给占领了,然后继续深入,荼毒齐地,踏平泰山,我看你怎么办?
汉武帝刘彻在长安快笑死了:军臣啊军臣,你以为我大汉还是处于被动防守的时期么?你错了,如今朕意已决,汉匈就要攻守易形了!你打渔阳上谷,打好了,那儿离长安远的很,顶多损失些人畜,就算丢些城邑也没什么,反正对大汉的基本安全够不成危胁。可到时你别怪朕夺了你的河南之地,进而兵锋北指,渡黄河,越阴山,直逼匈奴王庭!朕倒要看看你怎么办?
这件事,就交给汉军新秀、车骑将军卫青来办。具体怎么办?汉武帝不管,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拿下河南,封侯万代,拿不下河南,不要回来见朕!
卫青接到这个重任后,立刻对战局展开了分析。如今匈奴单于部主力都在东线,西线空虚,这的确是拿下河南的大好机会。但匈奴军队来去如风,机动性极强,如果汉军没能立刻拿下河南地,甚至被拖入战争的泥潭,则紧邻河套西面的匈奴右贤王部,甚至远离河套东面的匈奴单于部,都会赶来救援,则到时汉军必被匈奴东西夹击,若南归的后路再被楼烦王与白羊王截断,那么汉军危矣!
所以此次战役取胜的重点在于:
第一,快。这是一次危险的火中取栗,行军途中随时有遭到右贤王一侧伏击或截击的可能,所以一定要快,比匈奴人还要快,千里进军,轻骑猛进,进行疾速运动战。
第二,隐蔽。想在敌人的眼皮底下迅速穿越战区,行军途中就一定要封锁消息,注意隐蔽自己的战略意图,千里迂回,长途包抄,不露声息,以求全胜。
第三,分割包围。也就是集中兵力,深入敌境,从白羊楼烦与右贤王辖区的缝隙间穿过,占据要塞,割裂开右贤王所部使之不能增援,从而以一侧压迫白羊楼烦二部于河南地聚而歼之。
汉武帝接到卫青的详细战略计划书后,击节赞叹,抚掌叫好。天才,天才啊,如此大手笔,李牧蒙恬不能及也!好,就按卫青说的办,另外李息的军队也从中线的代郡向东北进兵,做出增援上谷、包抄单于部侧背的假象,以隐藏卫青部的战略意图,同时割裂开匈奴单于部与河南之间的联系,助卫青放开手脚大干一场!
6.晨发高阙夺榆塞,更南望,羊马满野,万帐穹庐
于是,在黄河咆哮的臂弯里,匈奴开始投入历史的悲剧。不日,卫青的三万精骑从云中悄然出发,先向北渡过黄河,接着在所有人都以为他们要北征的时候,卫青却突然命令大军九十度大左转,沿黄河“几”字形的上边一横,向西闪电疾行,每人二马换乘,一日一夜急行军八百余里,奇迹般的出现在河套矩形的左上角,高阙,向这里的匈奴守军发动了突然袭击。
高阙,为阴山的一个山口,在今天内蒙古巴彦淖尔盟乌特拉后旗附近,是当年赵武灵王长城的西面终点,也是汉朝时连接匈奴右贤王部和河套地区的重要通道,楼烦王与白羊王的主力正驻扎于此,此地山夹一孔易守难攻,与当年赵国西面要塞井陉道有的一拼。只可惜匈奴人无论如何也不会料到,昨天还在云中郡的汉军,今天就如幽灵般的出现在千里之外的高阙,所以他们根本没有防备,连关门都是开的,结果汉军一次冲锋,就拿下了关隘,并斩首两千三百级,尽得其畜产辎重,楼烦白羊二王闻信狼狈向南逃窜。等到卫青中军赶至,前锋校尉苏建已经笑着在高阙城楼上舞旗子了。
——哈哈,车骑将军,末将已经上来了,怎么样,刚好赶得及吃早饭!
卫青也笑,赶紧吃吧,吃完早饭,休息一个时辰,然后立即南下,争取明天的早饭在榆溪吃!
榆溪,蒙恬旧塞也。据侦骑报知,楼烦王与白羊王正向南逃往此处。
次日清晨,汉军大败匈奴,拿下榆溪,楼烦白羊二王继续南窜。卫青下令,全军继续追击,兵锋直指灵州,痛打落水狗!
灵州,为黄河河套西面的一个渡口,在今宁夏银川东南,距高阙约四百余公里,为匈奴右贤王增援河套的另一必经之道,拿下它,堵住它,楼烦白羊就再也无法与右贤王部会合了。
次日中午时分,汉军穿越乌兰布和沙漠,翻过贺兰山,顺利到达灵州,再次击溃这两个倒霉的王。至此,汉军已于短短数日内,全部完成了对河南地区的战略包抄大合围。紧接着,卫青大军主力架起桥梁,渡过灵州附近的北河(汉时黄河在河套地区有南北两支,北支称为北河),对白羊、楼烦王的残部发起了全面进攻。
漂亮的进军路线,完美的战略打击,显然,这是一个经龙城之战镀金后的升级版卫青,这个卫青,已经掌握了在沙漠草原地带、广正面大纵深运动战中,以大骑兵集团捕捉和歼灭敌骑兵集团的全部要领。
日期:2010-04-02 13:06:44
到得此刻,匈奴右贤王部所有向东的要塞已被汉军占据,右贤王只能望河兴叹,远在上谷的军臣单于更是鞭长莫及后悔不迭。事已至此,楼烦王与白羊王只能硬着头皮与卫青干了,但他们哪里是卫青的对手,结果一战下来,匈奴再次完败,成群的胡人跪地投降。汉军一路向南推进千余里,直达陇西,进而又在高阙以西的符离要塞大破另一匈奴小王蒲泥王,俘虏匈奴侦骑三千零一十七人,这可都是最佳的引路向导啊,价值不可预估。至此,阴山以南地区被汉军彻底荡平,但可惜的是白羊王和楼烦王最后还是带着残兵败将向西逃跑了,不过不要紧,人走了,牲畜跑不掉,据《汉书》记载,此役,卫青大军共虏获牛羊马匹数量多达百余万头,汉朝边郡现今的畜产总数也不过如此,发了发了,发大财了!
汉朝发财,匈奴自然亏大了,从前他们每次入侵汉边郡,抢掠的畜产也不过数万,这下子自己反一口气损失了百余万,等于前面七十年积累的战果连本带利全赔了进去。此战匈奴兵力虽损失不大,但经济遭到了严重打击;阴山高阙之失,更让匈奴人过之者未尝不哭也;军臣单于闻信亦吐血斗升,一病不起。
这是一场真正意义上的大胜,不仅广阔的河南地至此全部并入中国,畜产狂增。而且卫青的军队还创造一个世界战争史的奇迹:伤亡数字,零。
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们来看汉武帝战后发布的诏书:“车骑将军青西定河南地,捕首虏数千,驱马牛羊百有余万,全甲兵而还。”
妈的,打仗居然还有不死人的,这也太扯了吧!我猜这里只有两种可能:要么卫青是神仙,要么就汉武帝是神经。
卫青当然不可能是神仙,所以也只有汉武帝神经了 ,或许他看到汉军只损失几百人,一开心一发热一神经,就睁眼说瞎话了。
此外,为了取得河南地,汉朝也付出了一定的代价。
之前,匈奴单于在东线疯狂攻打上谷渔阳两郡,就是为了瓦解汉军在西线发动的攻势,但武帝攻取河南的决心甚大,根本不理睬东线的危局,甚至主动后撤,收缩防线,将上谷郡北边孤悬在外的造阳县(在今河北省官厅水库南)一带让给了匈奴。这里本就无险可守,易遭袭击,把这小块地方给放弃也是为了防守的方便。
以一县之失,换河套千里沃土,怎么算都划得来。
军臣缠绵在病榻上悲叹:论精明,比奸诈,他差刘彻小子太远。
7.扬鞭入塞,凯归长安。紫陌欢声雷动,争睹胡俘
当河南大胜的捷报一站一站传往帝国各地,汉朝军民奔走相告,难以置信。
不可能,这是所有人心中冒出的第一个想法。
然而,当卫青大军带着数千匈奴的人头与俘虏,以及满山遍野一眼望不到尽头的牛羊牲畜,凯旋而归,浩浩荡荡进入汉境,真真切切展现在大家面前的时候,所有百姓官员全都收起了自己的谨慎,一个个乐疯了,他们瞠目结舌,他们欢声雷动,他们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卫青再一次以事实证明,所有匈奴都是纸老虎,强汉军人无所畏惧。
数日后,长安城门大开,百姓官员排列两侧,万人空巷,齐齐欢迎他们的英雄强势归来。
在长久的苦闷与耻辱之后,汉朝的君臣百姓终于迎来了一次激情迸射,我欲成狂!
卫青骑在他白色的战马上,穿过街市,穿过掌声,穿过鲜花,穿过名利,穿过无数敬仰的眼神与激动的泪水,神色淡定,沉静如山。河南大捷只是开始,还有更大的重任在前面等着他,这一刻,卫青只感到了责任,而不是骄傲。
汉武帝在未央宫早已摆下酒宴,朝廷所有大员全数到场,共贺卫青与他的将士们建此百世奇功。酒宴过后,武帝下诏宣示天下:“匈奴逆天理,乱人伦,暴长虐老,以盗窃为务,行诈诸蛮夷,造谋籍兵,数为边害。故兴师遗将,以征厥罪。今车骑将军青率部击胡之楼烦、白羊王于河南,得胡首虏数千,牛羊百余万,走白羊,楼烦王,遂取河南地,功盖天下,以三千八百户封青为长平侯,再益封三千户以表其功。青校尉苏建有功,以千一百户封建为平陵侯。青校尉张次公亦有功,封为岸头侯。”卫青的封地长平,就是秦国名将白起坑杀赵军四十万的长平。
与之同时的李广,虽然坚守右北平,顽强抗住了匈奴在东线的强大攻势,有利的配合了汉军在西线的战事,但由于没有足够的斩首数量,故不得封侯。此外李息在代郡也对匈奴起到了一定的牵制作用,但也基于同样的理由,没有封侯。
还是那句老话,月儿弯弯照九州,几家欢喜几家愁。
然而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是,作为这场战役的最大胜利者,作为食邑六千八百户的娇宠侯爷,红到发紫的卫青竟仍然行事低调,谦恭柔顺,对朝廷大小官员都以礼相待,对下人与士卒也广施恩惠,大家这辈子都没见过这样的贵戚,这样的功臣,这样的名将。
相比于卫青的谨慎,刘彻就不那么淡定了,河南的空前大捷,让他豪情万丈热血沸腾,雄心勃勃壮志凌云,他的心中,又升起了一个惊人的宏大计划。
那就是,筑城移民,开发河套,增加战略纵深,稳固胜利果实。
如今,河套草原的匈奴人已经远遁,千里沃土,只剩下数万人的汉朝军队,这样太浪费了,得把这块肥沃的土地利用起来,筑城移民,大肆农牧,将其牢牢的控制在自己手中,用这把昔日刺向汉朝的利刃,化作汉军北上的长剑,将匈奴从中一剖为二,以利今后各个击破。
然而,当汉武帝这个宏大的计划一经提出,就遭到了以御史大夫公孙弘为首的保守派朝臣的强烈反对。
日期:2010-04-06 09:11:16
公孙弘认为,开方河南,工程浩大,所费甚巨,得不偿失。当年秦始皇以蒙恬三十万众在北河筑城,最终也因财力不继而不得不放弃,汉岂可重蹈秦之覆辙。
与公孙弘针锋相对的,主父偃、朱买臣等积进派朝臣却大言开发河南之便。
主父偃与朱买臣认为:开发河南,确实花费巨大,但数万军队远驻千里之外的河南地,其后勤补给转输戍漕,花费也不小,而且每年都得花。与其长期花,不如一次性花完,反倒痛快。况且蒙恬当时虽未筑起大城,但军事要塞修了不少,把这些都利旧起来,也可省下不少钱。
两边吵的不可开交,武帝最后拍板:不要跟朕提什么秦皇蒙恬,数风流人物,俱往矣,还看今朝!朕思虑已久,开发河南,利大于弊,下诏,筑城!
汉元朔二年夏,汉武帝停止了对西南夷、苍海地区的开发,集中精力于北面,遣卫青旧部平陵侯苏建兴民夫十余万筑朔方城,位置在黄河几字形左上角,即今内蒙古乌拉特前旗东南。朔方的意思就是北方,即《诗经》所谓:“出车彭彭,旗旐央央。天子命我,城彼朔方。”豪壮,甚是豪壮!
从此,河南地又称河朔,汉之边郡也多出两个新成员,朔方郡与九原郡。九原为赵武灵王所筑之旧城。
从此,强汉帝国也开始了如流水般的花钱,朔方城实在太远了,建城所需的砖石土木,十几万士卒民夫的吃穿住用,从帝国东方源源不断的转运万里之外的西北,这在没有汽车飞机的古代,光运输费用就吓死人了,史书明文记载的花费是“十百巨万”,也就是数十到近百亿钱,汉自文景以来积累的丰厚国库为之一空,这简直就是铜钱铺路,黄金筑城。
此外除了朔方工程,所有年久失修的蒙恬长城故塞也得修缮,建立起一整套的防御体系,以巩固黄河屏障。于是,整个帝国水陆上,车船络绎不绝,整个河套草原上,一派热火朝天。
刘彻筑的不是城,是花钱机器。
刘彻修的不是塞,是吞金怪兽。
太史公最讨厌汉武帝的就是这一点。
两年后,刘彻,这史无前例的超级开发商,以倾国之力,终于在草原上建起了一座巨大的城市,从帝国各地,十数万的百姓迁居于此,农耕放牧,以民养兵,河套草原重现生机。
徙民拓边,是汉朝对外扩张政策的的伟大创举,它为中国的边疆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日后,汉军每打下一块地方,就依此办理,派官吏将数以万计的穷苦百姓护送到殖民区,为他们建造屋室,借与公田,贷与耕牛、农具及其他产业,初到时衣食也由政府供给,使他们成为国家的佃农,待经济自立后,或超过规定的优惠期后,便向国家交纳租税,这就是民屯。另外还有派军队一面打仗一面耕地则叫军屯,军屯所获则全部上交国家。民屯与军屯相配合,且耕且战,且攻且守,这便共同打造了强汉帝国的钢铁长城。这座长城与中国历代长城皆不同,它不仅是防御的屏障,更是前进的基地,汉武帝此后还要向前向前再向前,把长城一直修到西域、修到大漠,修到匈奴的单于庭中去。
所以我倒觉得太史公其实过迂了。徙民拓边,既可御胡,又能缓解国内经济压力,给缺地、无地的饥困百姓以新的生路,何乐而不为之呢?即使弄得国库空虚,那也是值得的,至少比国富民贫要好。明代思想家王夫之就说:“武帝乘其实而为民利,国虽虚,民以生,边害以纾,可不谓术之两利而无害乎?”
8.弯弓辞汉月,插羽破天骄,尽俘酋豪
汉朝这边全民动员热火朝天,而匈奴那边却陷入了一派惨淡与纷乱之中,汉元朔三年(公元前126年)冬,军臣单于在忧愁与愤懑中重病身亡,匈奴各部顿时失去了主心骨,军臣的弟弟左谷蠡王伊稚斜(一只鞋?)趁势发动政变,自立为大单于,率军突袭匈奴王庭,太子於丹慌忙应战,最终不敌,无奈率部众逃奔汉朝。
匈奴没有明确的汗位继承制,其左、右贤王,左、右谷蠡王,左、右日逐王,左、右大将,左、右大都尉,都是单于的亲属,他们都有资格继承单于位,这便是匈奴的乱源所在。
另外,匈奴也并非一个君主集权制的国家。在松散的部落联盟制度下,单于名为草原共主,其实权威非常有限。这次内乱,彰显了匈奴的最大弱点,同时也是它由盛转衰的一大转折点。
於丹到长安后,被武帝封为涉安侯,为奔向安宁弃暗投明之意。
敌人的敌人,就是我的朋友,匈奴内乱,正是我所乐见,武帝非常开心。
还有更开心的,在此次匈奴内乱之际,除了远人於丹,另外一个游子张骞也趁乱逃回了祖国的怀抱。
张骞是汉中人,汉武帝即位之初为郎官,后受汉武帝之命出使西域,去路与归途都遭到了匈奴长时间的扣留,但他终于还是不辱使命,在长达十三年后辗转归来,为武帝带回了陌生的匈奴,以及更为陌生的西域非常多的情报与人文地理知识(《史记大宛传》前半部,即根据张骞所获资料写成。)如此达人,正是大汉向外开拓的最佳战略参谋,其一人可抵百万兵也。
欣喜,感动,武帝泪流满面。最近的好事一件又接着一件,这人要走起运来,真是挡也挡不住。
但所谓乐极生悲,很快,武帝再一次泪流满面了,但这一次不是欣喜感动,而是悲哀愤怒。
是年夏,匈奴数万骑入塞,杀代郡太守恭,并掠去边民千余人。
这位新单于伊稚斜绝对是个好战分子,比他的哥哥军臣还要好战,你刘彻不是很想打吗?来吧,本单于陪你打个够。
武帝大怒,他立即召见了卫青,准备给新对手伊稚斜来个下马威,让他老实点。
然而,武帝与卫青的军事计划还未酝酿成熟,又不得不中途收手了。
原来,就在该年六月初二,皇太后王娡驾崩了,依照汉制,国丧期间不得妄动兵戈。即便强如武帝,也不得不顾念祖宗礼法与朝野舆情,所以他也只能坐视匈奴嚣张。无奈,真的很无奈。
伊稚斜一看汉朝国丧,大喜。哈哈,这下子你刘彻牛不起来了吧,我就打你了,就打你国丧了,怎么样,你奈我何?
是年秋,匈奴又趁秋高马肥,大入雁门,杀掠边民千余人。
次年元朔四年夏,匈奴再次来袭,各以三万军骑入代郡、定襄、上郡,杀掠边民数千人。
再一年元朔五年(公元前124年)春,汉朝各地爆发大规模旱灾,刚播种下去的禾苗大多枯死,以至农田荒芜,经济重创。匈奴右贤王乃趁火打劫,亲率大军,屡次袭扰朔方郡。这里原本就是右贤王的领地,他是眼红心跳、做梦都想夺回来;如今又眼见着汉朝移民越来越多,城越建越大,这是卧榻之侧猛虎酣睡,你说他能不着急吗?
面对如此严重的打砸抢烧事件,汉武帝终于忍不下去了,他决定正式实施他对匈战略的第三步,把右贤王彻底打残,割裂河西地区与匈奴王庭间的联系,以便下一步的各个击破计划。
因为,长达三年的国丧期,终于结束了。报仇雪耻,就在今朝!
此一战,汉武帝志在必得,他总共调集了十余万大军,仍然是东西两线出击,以东线之攻势,隐藏西线汉军主力突袭右贤王王庭的战略意图,其具体部署如下:
以大行令李息,案头侯张次公为将军,领兵从右北平出塞,从东线攻击匈奴左贤王。
车骑将军卫青,则率主力骑兵三万,从高阙出发,直线突袭匈奴右贤王王庭。
以卫尉苏建为游击将军,左内史李沮为强弩将军,太仆公孙贺为骑将军,代相李蔡为轻车将军,领兵从朔方郡出发,迂回包抄匈奴右贤王王庭。此四将军,皆归车骑将军卫青节制。
战前,卫青请求武帝重新起用之前被废为庶人的好友公孙敖为护军校尉,刘彻批准了。
公孙敖下定决心,要知耻而后勇,奋力杀敌,戴罪立功,否则不但对不起卫青的提携之恩,也对不起自己这张脸。
此外,武帝还给卫青配备了几员骁勇的骑兵校尉,他们分别是:郭成,李朔,赵不虞,公孙戎奴,以及在吴楚七国之乱中立有大功的弓高侯之孙韩说。
一切准备就绪,出发!卫青的三万精骑,打的是头阵,他们从高阙出阴山后,毫不停歇,马不停蹄,径直朝右贤王王庭飞扑而去。原来,在卫青上次河南大捷俘获的三千多名蒲泥王部匈奴侦骑中,有不少人就知道右贤王的王庭所在,不远,就在阴山山脉之狼山以北一带,距高阙仅六七百里。
可是匈奴右贤王却认为六七百里已经足够远了,因而错误的估计了卫青骑兵的速度,按照他的估算,汉军最快也要到明日黄昏才能至此,所以在大战前夜,将士们应该吃饱喝足好好享受一下,养精蓄锐,以最饱满的精神状态,送卫青小子上西天!
右贤王真是匈奴人中难得的宽厚长者,他不但爱兵如子,而且以身作则,亲自带头在大帐内怀拥匈奴美人,欣赏匈奴歌舞,畅饮匈奴美酒,神采飞扬,飘飘欲仙,快乐无边温柔乡,何似在人间?
穹庐辉煌,草原欢歌,拥娇夜饮,趣味何如?终于,右贤王华丽丽的醉倒了在爱妾的怀抱里,沉醉中他还做了一个梦,梦见自己立马扬威,杀的卫青汉军屁滚尿流。
夜半更深,一轮明月映照草原,不知那是匈奴月,还是汉朝月,只知道如潮的汉骑,已夤夜飞驰,如暴风骤雨,噼噼啪啪,稀里哗啦,将月色踏碎,将右贤王从美梦中踏醒。
这才是真正的飞将军从天降。
此时此刻,匈奴将士大多数还在被窝里迷糊着,只有少数人昏昏沉沉的爬出帐外,却见月色下也不知有多少汉骑,密密麻麻,已将他们团团包围,四面逼近而来。
赶紧有亲兵慌里慌张、跌跌撞撞的冲进大帐向右贤王报告敌情。
汉军何其速也?右贤王抱着他的爱妾,从被窝里弹出一个头来,面如土色,瑟瑟发抖。
大王,今且为之奈何?旁边的亲兵忙问。
危难之际,右贤王表现出了一个大王的风范,只听他冷哼一声,爬出被窝披坚执锐,抱起爱妾一同上马,扬起佩剑,大喊一声:“杀!”然后率领数百亲兵,往北面汉军的缺口处突围而出,溜之大吉了!
卫青部下轻骑校尉郭成一看正主儿跑了,这还了得,赶紧率部拍马急追,一气狂赶数百里,最后还是给右贤王跑了,不愧是匈奴三大巨头之一,醉了都这么能跑。
要说这都是命啊,小将郭成敢在匈奴的地盘独自深入数百里,其胆气当不逊于卫霍,可惜他还是没能逮着右贤王,否则如此大功,他必能被提拔重用,说不定也能成为一代名将呢!
主帅竟然临阵逃跑了?众匈奴小王顿时乱作一团,七嘴八舌一通吵,最后决定,各领部众,分路突围,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
小王就是小王,智慧远逊英明神武的右贤大王,要跑就早点跑啊,现在才跑?啥都晚了,卫青大军已从四面攻来,万矢齐发,万马奔腾,射倒踏倒胡兵无数,黑夜里火光冲天,映照出每一张匈奴士兵恐惧的脸庞。汉军前锋都尉韩说,身先士卒,第一个冲进匈奴王庭大营,亲冒锋镝,往来纵横,一连抓获了好几个匈奴小王。接着卫青也率大部队随后冲了进来,分头抓捕妄图逃跑的匈奴小王。
日期:2010-04-09 14:11:43
月亮落下,朝阳升起,战事暂告段落,匈奴人跑的跑,死的死,降的降,三万汉骑一面打扫战场清点俘虏,一面轮流休息,他们狂奔了一日又激战了一夜,实在实在太累了。
直到黄昏时分,苏建等四将军才率部赶到,卫青命他们稍事休息,然后立即出发,四面追击逃亡的匈奴军队。
四将军齐声领命,正要出发,护军校尉公孙敖忽然大叫着跳了出来。
昨夜一战,公孙敖虽率部往来冲杀,四处激战,接应各军,但可惜运气太衰,竟连一个匈奴小王都没抓到,如此战果,真丢死人也!于是他不顾疲劳,自告奋勇,要再率一校兵马(汉军军制一校为700至1000人),前往草原上大扫荡。李朔,赵不虞,公孙戎奴等三校尉亦不落人后,坚持要求前往。
卫青微微一笑:诸校尉立功心切,本将理会得,去吧!
公孙敖大喜,狂啸一声冲出帅帐,叫道:“男儿万里觅封侯,踏破塞外胡虏头!想建功的,随我上!”
正在营内四周散坐休息的汉兵们听到此言,顿时跟打了鸡血似的,纷纷拔剑上马,唿哨着跟在公孙敖后面,旋风般席卷草原而去。
数日后,四将军与四校尉先后带着成群的匈奴俘虏与牛羊畜产凯旋归来。其他将士看得眼红心热,又纷纷向卫青请战,卫青全不拒绝,一一批准。汉军的热情乃空前高涨,日日夜夜,这些汉家热血男儿的心中只有四个字,杀敌,建功!
此役,汉军对匈奴右贤王部总计进行了三次大扫荡,除了敌酋右贤王外,其他小王基本被一网打尽。最后清点战果,俘虏一万五千多人,是河南大捷的五倍,所获畜产千百万,是河南大捷的十倍。卫青此次出征,赢得了空前完满的胜利!朔方郡西北方向的威胁,至此全部解除。
9.西京高第,宝刀夜鸣,当知霍骠姚
与此同时,长安城未央宫内,武帝刘彻正和一个俊美少年仔细看着卫青的捷报,两人边看边赞,时时击节而起,武帝的眼中露出的是欣喜与激动,俊美少年眼中透出的是敬仰与狂热。
看完捷报,武帝微笑的注视着那俊美少年,道:“此次大捷,汝舅父居功至伟,朕必重赏之!”
少年道:“陛下英明,此战舅父大破胡虏,得右贤裨王十余人,众男女一万五千余人,畜数千百万,战果远超河南大捷。经此一役,匈奴右翼元气大伤,我大汉西线可无忧也!”
武帝又道:“既如此,我军下一步当如何行动?”
少年昂然道:“以臣愚见,今胡虏西线已然空虚,我军应趁此单于部右侧暴露之机集合大军,直捣其王庭,则可奏奇效!”
武帝点头道:“此计正合朕意,然汝可愿随车骑将军出征,杀敌建功?”
少年倏地跳了起来,满眼的狂热几乎沸腾:“养兵千日,用兵一时,臣翘首以盼也!陛下且待,臣必斩单于之首献于阙下!”
武帝闻言开怀大笑:“哈哈,汝有气敢任,真后生可畏也!既如此,朕便交与汝骠骑八百,居前直捣单于庭,如何?”
“诺!臣谢陛下!”少年看着刘彻,也开心的笑了起来,笑的如阳光般灿烂。
这个超级拉风的美少年,就是本章的另外一位主人公,霍去病。当时正为天子侍中,常伴武帝左右。
霍去病与卫青一样,也是私生子。他的生母正是卫青的二姐卫少儿,他的生父霍仲孺,则也和卫青的生父郑季一样,是平阳的一个小吏。看来,这又是一次私通,又是一份孽债。不过卫少儿虽未婚先孕,生下霍去病,但她并没有告知霍仲孺,而是携子独自来到长安,经汉武帝介绍嫁给了陈平曾孙陈掌。当时,霍去病尚在襁褓之中,对自己的生父一无所知。
看了卫氏母女混乱的婚姻爱情史,大家的脑子是不是也很混乱很奇怪。别觉得奇怪,汉代继承先秦遗风,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样礼法森严,相反民风开放的很,自由恋爱很普遍,女子改嫁很正常,根本不以为耻。但凡丈夫无才、无德、贫困、有疾,妻子都可以此为理由主动提出离婚。史籍中记载改嫁次数最多的,是一个阳武女子张氏,她改嫁了五次,最后一任丈夫是汉初名相陈平。平常人家如此,皇室竟也一样,文帝之母薄氏就是二婚,武i帝之母王娡则不仅二婚,甚至跟前夫还有一个女儿,而武帝得知此事后,竟非常高兴:“何不早言!”亲自驾车迎接。看来这是中国古代男女最平等的一个时代,当时的女子,不仅可以单独会见男宾,甚至可与男子一起出游,一起饮酒。妇女还有多人封侯,拥有爵位和封邑,比如我们前面提到的女相师许负。
所以当时有首民谣就唱得好:“生男无喜,生女勿怒,独不见卫青子夫霸天下。”意思说信卫氏,得永生,生男生女都一样,你看地位卑贱的卫家人,不正是靠了卫子夫和卫青,七大姑八大姨的全飞上枝头变凤凰了么?
霍去病正是凭借着这种关系,成为了史上起点最高的奴仆私生子。他与卫青,虽出身相似,但经历迥异,年幼时就已成为皇帝夫妇的外甥,集万千宠爱富贵于一身,可谓正宗的高干子弟超级大少爷。如此,便养成了他与卫青截然相反的性格,他生性骄纵,无法无天,什么都敢想,什么都敢干,从来不按牌理出牌,一切兵法权谋在他眼中只是狗屁,只有胜利,才最货真价实。
武帝实在很喜欢霍去病这个小外甥,他的性格实在太像自己了,他要好好培养他。
当然武帝心中也不免有些担心,一个生于锦绣罗绮的长安贵公子,要他去千里边荒之外攻打胡虏,吃苦受累,承担重责,他能行吗?
10.破虏拜大将,功高志弥仰,请侯封部曲,位重言益卑。
卫青带着巨大战果凯旋而归,这次没等进入长安城,方至边塞,巨大的荣宠与封赏就已降临到了他的头上。皇帝派来的使臣在全体将士的面前宣布:“拜车骑将军青为大将军,诸将皆以兵属大将军。”
掌声如雷,卫青毕恭毕敬的接过大将军印信,接受众将的拜贺。
从这一刻起,昔日的奴仆,成为了汉军的最高统帅。(此时太尉之职已被武帝废除,而以大将军代之,其位在公上。卿以下皆拜。)
非常之君,必用非常之人;非常之时,必用非常之士。从小奴隶到大将军,这不是天上掉馅饼,而是天上掉机遇,抓住它,你一步登天,这就是人生。
然而武帝还嫌这远远不够,卫青回长安后,他又当朝宣布:“大将军青躬率戎士,师大捷,获匈奴王十有余人。益封青六千户(此《史记》数字,《汉书》为八千七百户)。”至此,卫青的封邑数已达一万两千八百户,正宗的万户侯。
你以为这样总该封赏完了吧?错,武帝不仅要封卫青,还要封他三个年幼的儿子。三小孩儿,全部为列侯。自有汉以来,从未有此前例。于是一时间,全天下的眼神都聚焦在了大将军卫青的身上,持续加温,炙手可热。
然而,卫青一点儿都不感觉热,他升的越高,反而越冷,冷的萧疏宁静,恬淡如水。显然,卫青是个心如明镜的智者,旁人怕受辱,他却最怕受宠,因为他知道自己该得什么,不该得什么,该得的他小心收下,不该得的他诚惶诚恐。
于是,卫青忙上书向皇帝剖明心迹,以表愧谢:“臣赖陛下神灵,军大捷,此皆诸校尉力战之功也。陛下幸已益封于臣。臣三子皆在襁褓中,未有勤劳,滥叨爵赏,非臣待罪行间所以劝士力战之意也。伉等三人,何敢受封!”
武帝明白卫青的意思,他不就是嫌自己肉吃的太多,而手下兄弟连汤都没得喝吗?这好办,朕手里肉多的是,一撒一大把!于是道:“我非忘诸校尉功也,今当以次封赏。”乃封护军都尉公孙敖为合骑侯,校尉韩说为龙頟侯,骑将军公孙贺为南窌侯,轻车将军李察为乐安侯,校尉李朔为涉轵侯,赵不虞为随成侯,公孙戎奴为从平侯,将军李沮、李息及校尉豆如意为关内侯。”
如此多的侯,这下子皆大欢喜了。
当然,除了右北平太守飞将军李广。
卫家三个小屁孩都封了,就是没有他的份。
跟着卫青混的将军校尉们全发达了,就连公孙敖都东山再起了,还是没有他的份。
高处不胜寒的,寂寞;看着高处眼馋的,也寂寞。这就是人生。
唯一能解这种寒冷寂寞的,恐怕也只有爱情了,虽然古代贵族们的爱情从来不可能纯粹,但这东西毕竟是温暖的,至少比战争与政治温暖的多。
自闪击右贤王大捷之后,卫青扬威域外,功震寰宇,自他俊朗不凡的外表,以及温厚如玉的风度上,又多了一股天下名将的超然气势。这使得在天下无数景仰爱戴的眼神中,又多了一个深情女子渴望而又热切的思慕,
这位女子,就是卫青原先的女主人,平阳公主。六年前,也就是元光五年时平阳公主的前夫平阳侯曹寿已然病逝,她现在是个寡妇,渴望春天的寡妇,寂寞难耐的寡妇。
谁能想到,那个从前她暗自喜爱的青涩少年卫青,如今已是名震天下功高盖世的大将军了。他的坚强与自信,他的温柔与睿智,他的勇敢与从容,无时无刻不叩动着平阳公主寂寞的心房。如今曹寿已死,再也没有任何东西能够再阻挡她追求幸福的脚步,除了可畏的人言。
依汉律,奴隶严禁婚娶或通奸于自己的女主人,否则便要被处以“弃市”之极刑。(《张家山汉简》)当然,这条法律早已不适用于今时之卫青,但旧日主奴通婚,毕竟于世俗难容,难免留人笑柄,奈何奈何?
平阳公主左思右想,终究冲不破这层心防,于是召来左右商议此事。
没想到左右也都说卫青最合适。
嘿嘿,大家跟在公主身边这么久,难道连这对主仆从前那点深深浅浅若隐若现的暧昧还看不出来么?
可平阳公主还是很犹豫,她把自己的顾虑说了出来:“卫青原出吾家,常骑马从我出入,奈何用为夫乎?”
大家一齐笑:“今大将军姊为皇后,三子为侯,富贵振动天下,此与公主正良配也。主不必犹疑。”
平阳公主听了大喜。对呀,既然我皇帝老弟可以娶一歌女为皇后,那么我这个公主姐姐为何就不能嫁给一个家奴呢?好,不管那么多了,嫁就嫁,谁怕谁啊!
于是,平阳公主厚着脸皮入宫找到皇后卫子夫,吐露了自己的女儿心思。
卫子夫当然乐得撮合此事,如此一来,刘卫二家岂不是亲上加亲了?但她没有去跟弟弟卫青说,而是直接禀告武帝,让他亲自下旨赐婚,免得卫青难为情。
武帝自然一口应承。革命不是请客吃饭,有时也要结婚恋爱,你俩情投意合,就别再寂寞难耐。
圣旨一下,木已成舟,卫青无奈,也只好顺水推舟了。
这一年,卫青三十三岁,平阳公主则年近四十。十年之前,他们是主仆,十年之后,他们是夫妻。好一场迟来的姐弟恋。
当然,这篇主奴佳话与绝妙姻缘也很有可能只是我们的一种推测或意淫,如果以冷静而客观的历史角度来看,这完全是一场政治联姻。公主与卫家,由此各自在政治地位上得到稳固,双赢的结局。
11.折节下谋士,深心论客卿;别有不移志,不敢生余思。
此时此刻,卫青已从一介奴仆,飞升至大将军万户侯,皇后是他姐姐,公主是他老婆,他和皇帝打断骨头连着筋,其富贵尊宠,权势之盛,于群臣无两。一时间,大将军府门庭若市,无数人托关系找门路,想在卫青手下当个门客,以求一进身之阶。然而卫青却大多婉言拒绝,让他们去考试或从军,而由公门入仕,总之想从大将军府这里飞黄腾达,此路不通。
对此,老部下苏建曾劝卫青说:“今大将军至尊重,但恨不为士大夫所称,尚望将军推贤荐士,效古代名将所为,则声名日盛也。”苏建这是要卫青多招门客,如此一来,士大夫们就会多多炒作宣传他的高风亮节。要知道,读书人的刀笔,那可是很厉害的,如果他们对你不爽,即便百世之功,转眼也不值一钱。
然而卫青却不同意苏建的看法,道:“亲附士大夫,招贤黜不肖者,人主之柄也。为人臣者,但当奉法守职而已,何与招士!”
东汉王充《论衡》曰:“君子在世,清节自守,不广结从。”卫青从来不认为自己是个政客,也从来不想当个政客。他的愿望,只是当一个纯粹的职业军人,不贪野心,不务虚名,气若浮云,志若秋霜,其门如市,其心若水,尊法奉职,爱岗敬业,如此而已。那些权势以及尊宠,对他而言反倒像个累赘,让某些小人有了说闲话、钻空子的机会。
果然,树欲静而风不止,卫青是总想保持低调,可别人不答应啊。当时满朝的文武,上至群臣之首丞相公孙弘,下至部司小吏看门的王大爷,见了大将军竟都下拜行礼,巴结逢迎之态毕现,弄得卫青怪不好意思的,只好还以拜礼,你想这些小官员那受得了这个,赶紧跪下来梆梆磕头,卫青好囧。
没办法,遇贱民则作骄态,遇权贵则生谄容,官场风气向来如此。
不过也有人不吃这一套的,这个人就是汉武名臣汲黯。
汲黯此人为官,按照淮南王刘安的说法,是“好直谏,守节死义,难惑以非。”按照大臣庄助的说法是,是“守城深坚,招之不来,挥之不去。”正宗的硬骨头直肠子。要他给卫青行拜礼,对不起,做不到!
这世上一旦有了异类,总有人帮忙磨棱角的,这也是官场的潜规则,于是汲黯的一个朋友看不过去了,赶紧痛心疾首的劝他:“天子意欲群臣尊大将军,大将军何等贵重!君此后与之相见,不可不拜。”
汲黯闻言冷笑道:“夫以大将军有揖客,反不重邪?”意思说:以大将军那样显贵的地位,却仍有人对他平揖为礼,这不是更显得他虚怀大度吗?
该朋友碰了个软钉子,心里大不是滋味,便偷偷去跟卫青打小报告,说汲大夫好像很看不起尊贵的大将军你啊,这个老家伙太不是东西了!
卫青闻后,不怒反喜:“汲大夫真贤人也!”于是对待汲黯比平素愈发尊重,常赞之为社稷臣,且不时持弟子礼,向其请教国家疑难大事。
汲黯经此事后,立时对卫青改观,而经常感慨道:“大将军卫青,真古之君子也。
日期:2010-04-14 12:53:09
人生如股市,起起落落,人生如波涛,浮浮沉沉。在人生的旅途中,在滚滚的红尘里,被命运裹挟着的我们,永远不知道下一刻会发生什么,也许你偶尔低头看看地,就可能捡到五百万的彩票赚死你,或者你忽然抬头望望天,也可能砸下五百斤的巨石压死你。不过,虽然我们无法掌握命运;但至少我们可以掌控自己的心境。
有时,你时运不济命运多舛,喝口凉水都塞牙,但只要你保持良好的心境,自强不息迎难而上,奋力杀开一条血路,那么即便你被命运击败,但你也永远不会被命运击倒,那么你这一生就无怨无悔,你这一生也就没有白活。
能明白这个道理的人,属于勇者,这种人在世上,并不多见;
又有时,你乘风而上平步青云,鸿运当头势不可挡,随便招招手都是数不尽的荣华富贵钞票美女,但这时你还能保持良好的心境,始终平和淡定、宠辱不惊么?我敢说你肯定做不到,特别是当你经历过最黑暗的岁月,自以为如今已杀开一条血路,而将命运彻底击倒的时候,你尤其做不到。你甚至根本想不到,那个貌似已被你击倒的命运,正在更高的苍穹上,露出讥笑的嘲讽的面孔,准备当你一不留神的时候,倏的将你推倒,让你从最高处摔下,万劫不复。
人,需要持满慎盈,戒骄戒躁,太锋利的刀容易折断,太满的水容易倾覆。夫唯不盈,故能蔽而新成。
能明白这第二个道理的人,是智者,这种人在世上,不仅不多,简直凤毛麟角屈指可数。
而卫青,他不仅懂得第一个道理,而且也懂得第二个道理,他属于勇者兼智者。勇者无惧,智者无敌,智勇兼具,所向披靡。
做人做到这个份上,真可以算是做成精了。
顺便说一句,卫青不“招士”,并不意味他不“喜士”。齐地人主父偃,一生落魄,穷困潦倒,当时天下谁都看不起他,只有卫青屡次向武帝推荐此人。主父偃后来成为汉武名臣,其“推恩令”为汉朝彻底解决了地方诸侯的威胁,对帝国的稳定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另外还有一个叫减宣的干吏,也是卫青为武帝用心举荐的。
因为谦卑,所以高贵。因为明理,所以宽和。这就是卫青,开阔有如深蓝大海般的卫青。
12.边城多警急,胡虏数迁移,飞腾事军旅,十八羽林骑。
在汉军对匈奴一次次压倒性胜利的同时,匈奴也对汉朝进行了微弱的反击报复。
伊稚斜恨哪,他的部下接连被卫青左一记奔雷手,右一记无影脚,打成如猪头一般。看来他不亲自出马是不行了,他要报仇!
是年即元朔五年秋,伊稚斜亲率匈奴万骑入代,杀代郡都尉朱英,掠千余汉民。
武帝闻信不动声色,来吧来吧,垂死挣扎吧,小样儿伊稚斜,等来年春天准备齐全,看朕不整死你!
春天是万物生发的季节,匈奴的牛羊正在发情期,乃受孕繁衍之关键时刻,此时汉军出兵,与匈奴在秋高马肥之际抢夺汉人丰收果实,有异曲同工之妙。
次年即汉元朔六年春,二月,武帝命大将军卫青率六将军共五万余人,从定襄郡出塞,进击匈奴单于本部。定襄郡处于云中郡与雁门郡之间,距离单于王庭直线距离最短,显然,这是汉军的一次正面出击,不搞迂回了,也不搞突袭了,直接面对面以实力较量。因为经过数次大捷之后,卫青缴获的大量匈奴畜产为汉军提供了丰沛的物资补充,同时将士们也有了足够的出塞作战经验,他们底气充沛,他们信心爆棚。
因此,武帝对这次决战寄予了极大的期望,他给卫青配备了汉军全明星阵容。
左将军:太仆公孙贺。
右将军:卫尉苏建。
后将军:郎中令李广。
前将军:翕侯赵信。特别提一下这个赵信,此人本为匈奴小王,且是老军臣单于的相国,后来不知为何投降了汉朝,被封为翕侯,食邑千六百八十户。这位匈奴版的中行说,是卫青手上的一颗重要棋子,因为没人比他更了解匈奴,他本身就是匈奴人,还是匈奴相国级的高层。
顺便说一句,卫青让赵信来当前锋将军,就不愁找不到单于主力。却也不是故意不给李广立功的机会。
四将军之下,还有强弩将军:左内史李沮。这位仁兄率领的是一支单独的强弩部队,攻击力非常强大。
以及护军校尉:合骑侯公孙敖。
此外,还有一位对匈奴地理非常熟悉的领路向导,校尉张骞。
最后,还有一位初生牛犊不畏虎的天子红人:剽姚校尉霍去病。剽姚,强劲疾捷之貌也。(各种文本不同,剽姚,骠姚,票姚,嫖姚均可通假。)
这一年,霍去病刚满十八岁。
武帝对卫青(当然还有霍去病)寄予了厚望,卫青则对赵信寄予了厚望,找到匈奴单于主力,是此战的关键。
可惜,赵信让卫青失望了。也许是由于汉军大正面出击,导致伊稚斜早有准备,他将主力调到了汉军的左翼。前锋赵信一路前行,只碰上了还未撤走的匈奴殿后部队,双方展开激烈的遭遇战,交战正酣,卫青大军主力跟进杀到,左右将军公孙贺苏建两面包抄,强弩将军李沮则在后狂发箭矢,密集如蝗,射的匈奴人仰马翻。
不到半个时辰,战事即告结束,该股倒霉的匈奴部队被全歼,汉军斩首数千级。
残阳如血,匈奴尸横遍野,汉军沉浸在一片胜利的喜悦之中,只有一人除外。
这个人竟是卫青。
旁人从胜利中只闻到了功名利禄,卫青却从胜利中闻到了危险的气息。单于主力不在这儿,那在哪?不用说,一定待在哪个阴暗的角落里等着给我汉军致命一击,不行,不能在深入了,撤,先撤回塞内休整一番,待探清敌情,卷土重来也未迟。
无论是在朝堂还是战场,卫青总是最清醒最冷静的那一个,这便是他在西汉众名将中的最大特色与优点。
于是,卫青率大军撤回定襄、云中、雁门三郡,修养兵马,多派侦骑,准备再战。
日期:2010-04-16 10:45:39
是年四月,草原上夏花灿烂,牧野青青,一派勃勃生机之下,暗藏杀气翻涌。卫青受皇帝严旨催促,乃再次率五万大军出定襄,往击匈奴。由于此战在蒙古大漠以南展开,故史称漠南之战。
匈奴单于伊稚斜早有准备,又将主力调动开来,忽左忽右,飘忽不定,弄得汉军晕头转向。
不愧是大单于,比起右贤王来,伊稚斜还是很有些头脑的,他深知若比拼实力,匈奴永远不是强汉的对手,只有极力发挥草原作战骑兵之机动性,匈奴才能有取胜的机会。因为他们以游牧为生,在环境上占优势,当中国人尚要组织动员、装备、征调、训练,以及布置后勤补给之际,匈奴则可直接省略以上步骤,随时随地投入战斗。他们的马背就是他们的家,他们的武器就是他们的谋生工具。他们全民皆兵,且从来不缺乏战术机动性。好好利用它,什么对手都不怕。这便是军事理论家所说的“生活环境与战斗环境相似者,其军必强”。
看来伊稚斜的确是个难缠的对手,不过卫青也不是吃素的,他很快看出了敌人的作战意图,并依据此新情况做出了新的作战部署:
前将军赵信与右将军苏建,合兵一部,共三千余骑,向右翼探索敌踪。上谷太守郝贤,率本部兵马,向左翼探索敌踪。卫青则自率大军,以张骞为向导,从中路推进。三路兵马,若遇上匈奴小股骑兵,则直接歼灭之;若寻到匈奴主力,则一路坚守待援,同时其他两路迅速向其靠拢,继而展开最后之会战。
然而,当卫青一提出此方略时,立刻有人跳出来不高兴了,说什么如此行军太过堂堂,缺少奇变,并自告奋勇欲以轻兵猛进,以成奇正配合之势。
卫青一听谁人这么大胆,回头一看,竟是自己的外甥霍大少。顿时一点儿都不感觉奇怪了。
霍去病深怕卫青不答应,连忙再次表态,坚持要自率本部八百轻勇骑,去寻战伊稚斜,砍他脑袋回来。
卫青心想:这也未尝不是个好办法,霍去病那八百人都是精锐中的精锐骑兵,目标小战斗力强,机动灵活善打硬仗,再加上匈奴人的注意力都在我大军这边,他这一去说不定能奏奇效。
——好,那就让你小子去试试吧,记住,给我活着回来!
霍去病笑了,笑的很狂放,既潇洒,又带着几分孩子气。
——舅舅大将军,你就别担心我了,还是担心担心伊稚斜吧!
大家都笑了,嘿这小子,什么都不怕啊!
天不怕地不怕,正是霍去病最大的优点。
汉军兵马分路出发了,然而最先遇上大股匈奴部队的,不是右翼之赵信苏建部,也不是左翼之郝贤部,更不是一路跑没影儿了的霍去病部,竟是卫青的四万余汉军主力。
卫青大喜,他立刻派遣轻骑去通知左右两翼汉军向中路包抄,同时命大军立刻出击,务必全歼这股匈奴主力。
望着对面漫漫无边将近四万的匈奴骑兵,久未杀敌的汉军将士们个个澎湃了。四万胡儿头,四万进身之阶,这是何等的光辉荣耀?在大草原上作战,只要双方兵力旗鼓相当,汉军必占尽优势,因为在武器装备与大军团作战上,匈奴差的太远。
第一:汉军有强力连弩,一弩可发数矢,当数量足够形成密集箭雨群,匈奴的弯弓决计无法抵敌。
第二:在西汉中期,汉朝已经发明了炒钢技术,从而使部分骑兵配备上了钢制兵器。特别是当时还出现了一种环柄长铁刀,刀把底座为圆环状,以丝线或粗布缠裹;刀脊厚实,宽约三公分,刀身较长,约一米四左右;比起秦代的青铜长剑,更便于劈杀而不易折断,且刃口锋利无比,可谓马战第一利器。而匈奴人的近战武器还大多是青铜短剑,整整比汉朝落后了近百年。
第二:匈奴骑兵一般只有弓箭与短兵器,而汉军拥有矛戟等长兵器,其与刀剑等短兵器,战车等重兵器,以及箭弩等远射兵器互相配合,可形成纵深集群作战队形。这种大军团压制性的推进非常可怕,它能大大限制匈奴的骑兵机动性,而且一旦包围形成,战争将毫无悬念,匈奴人除了跪地投降,其他别无选择。
于是,这场战争很快呈献了一面倒的趋势,匈奴军一战即溃,连战连溃,在丢下近万具尸体之后,其他骑兵突围远遁。
一切都很顺利,一切都在朝卫青预期的方向发展,这一仗果然没有悬念。只有一点,让卫青的心始终提着,迟迟放不下来。
一切都很顺利,一切都在朝卫青预期的方向发展,这一仗果然没有悬念。只有一点,让卫青的心始终提着,迟迟放不下来。
因为至始至终,这场战争只有卫青的中路军主力参加,其余两路兵马到哪里去了,怎么这么久还没出现?
不妙,非常不妙,这股匈奴军队虽然数量众多,但战斗力似乎并不十分强大,现在至少可以肯定一点,老奸巨猾的伊稚斜绝对不在其中指挥,这是一支偏师!
卫青越想越害怕,赶紧命人再去联络其余二军,吩咐方毕,忽有军士入报,言上谷太守郝贤在左翼遇上匈奴伏兵,郝将军奋力拼杀,斩获首虏千余人,终将其击溃,现正朝我军靠拢。
卫青长舒一口气,郝贤,真好样的。他四次随大军出征,至此已总计捕斩首虏两千余人,这数字封个侯是没问题了。
正在庆幸,忽又有一军士入报,言右将军苏建大败,只一人逃归,正跪在营外侯罪。
卫青长叹一口气,坏消息,还是来了。
一切的一切,都是卫青的失算,他低估了匈奴的组织能力与侦查能力。早在他两个月前退回塞内的时候,伊稚斜已将四万左贤王兵马西调,以支援单于本部。当卫青大军卷土重来,伊稚斜却以逸待劳,命左贤王军正面迎击卫青,而自率本部主力在侧翼张开口袋,欲一举吞灭汉军之右翼偏师。
结果,可怜的赵信苏建,欢天喜地的去搜索敌踪,却呜呼哀哉的钻进了人家的口袋,一日血战,终因寡不敌众,三千兵力,打得只剩一千不到,事急矣,怎么办?
突围?四面八方数万匈奴大军,突围是找死。
投降?这倒是个好办法。赵信与他手下八百骑兵,本来就是匈奴人,帮汉朝打工纯属合同所限,现在趁此机会回归本族,岂非理所当然?
“归来吧,归来呦,浪迹天涯的游子!匈奴人不打匈奴人!”伊稚斜也在阵前苦口婆心的劝赵信。想当年同在军臣手下,伊稚斜是左谷蠡王,赵信是相国大人,双方也是老交情了,说起话来并不生分。
于是赵信一咬牙一跺脚:妈的反了,兄弟们,回家!
苏建一看大事不好,你们这些臭小子回家了我咋办,不行我也要回家。遂趁乱换上普通军士服装,孤身一人亡命逃归。
如今光杆司令苏建是逃回来了,但事情还远没有结束,他给卫青出了个难题,因为按照汉律,全军覆没是死罪,卫青身为大将军,现在军中就可以将其斩首,以明其罪。
但卫青也明白,此次苏建之败赵信之降,自己也有用人不当部署失误之责,若现在就杀了苏建将一切都推到他头上,这不是卫青的风格。
杀还是不杀,这是一个问题。
最终卫青找来三个人商量此事:主管军法的军正闳,长史任安,奉召从军的博士议郎周霸。
日期:2010-04-19 11:41:05
卫青问:“苏建失军,应如何处置?”
周霸率先站了出来,发表意见道:“大将军出,未尝斩裨将。今建弃军,可斩以明将军之威。”
卫青闻言皱了皱眉头,周霸是鲁地大儒,精通《尚书》、《周易》,是远近闻名的大学者,皇帝和自己都很尊敬他,可说起话来怎么如此专狠,动不动就要杀人立威。看来做人绝对不能得罪读书人啊,书生可畏。
正在感慨,执掌军法的军正闳与长史安站了出来,反替苏建求情道:“不然。兵法云‘小虽坚于战,终必为大所擒。’今苏建以数千当单于数万,力战一日余,士尽,不敢有二心,而独拚死归来。如若斩之,是使后人战败皆不敢回也。不当斩。”
长史任安是卫青的老部属,为人高洁,素有智略,跟太史公司马迁还是好朋友,这个人的话,可以听。
于是卫青思虑良久,缓缓说道:“青幸得以奉令专阃,不患无威,何必定斩裨将!周议郎立威之言,甚失臣意。臣之职虽可斩将,然以臣之尊宠而不敢自擅专诛于境外,而具归天子,天子自裁之,于是以见为人臣不敢专权,不亦可乎?”
古之受命为将者,付任未专,威信未著,则必有所假借以立威,然后士卒可用,而功名可成,譬如穰苴孙武之故事。至于付任已专,威信已著,则不必如此。其时卫青握兵数载,宠任无比,上不疑,下不忌,为天子之肺腑,汉军之灵魂,虽古之名将弗能过也,他又何必杀人以立威。何况立威也不是专靠杀人的,有时候勇于任事,不擅专诛,也是一种大将之威。在大将军卫青看来,慎用权力远比展现权力更为重要。而没有约束的权力,那是一颗最诱人也最危险的毒药,其最终的结局,只能是害人害己。何况苏建之败,的确情有可原,只要认罪态度好,回去后估计也不会有事。
军吏们闻言,心悦诚服,皆下拜道:“大将军此言甚善。”
后来,苏建被押解回京,武帝赦免了他的死罪,赎为庶人。其后又被重新起用为代郡太守,并最终死于此任上。苏建有三个儿子;两个儿子当上都尉,另一个儿子则当上了中郎将,这个中郎将最为知名,他的名字叫苏武。苏武牧羊的苏武。
13.英雄趁年少,莫怕封侯早。汉家频选将,应拜霍嫖姚
顺利处理完苏建问题,卫青的心还是放不下来,因为,他的亲亲小外甥霍去病,到得此时,居然还没有回来。
卫青对霍去病有信心,这并不代表他一点不担心。毕竟,小伙子今年才十八岁,比自己当年初次出征还小近十岁,而且第一次上阵打仗,就跑到如此陌生遥远的塞北,简直就像打游戏不经过升级而直接打boss,太危险了。再加上此次战局发展到如此复杂莫测,卫青真怕万一……卫青不敢想。
然而,卫青多虑了,霍去病天生军事奇才,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根本无须打怪升级,放马过去就是奇迹。
此时,霍去病的八百骠骑,已狂飙猛突数百里,深入到匈奴后方腹地,将汉匈会战的主战场,远远的抛在了后面。
这位军事天才打仗,没有任何章法,唯一的章法,就是快!
速度快,就不需要粮草,不需要后勤,数百里转瞬即至,战士们想要生存,就只能战胜敌人,然后直接从战利品中获取补给。霍去病为这种战法取了个很好听的名字——鹰击!他的副手赵破奴,也因此有一个独一无二的名号,叫鹰击司马。
匈奴的马不是很快么?霍去病的马更快,比长空飞鹰还快,它远翔千里,一击即中,根本不给敌人任何喘息的机会。
如果说卫青的大军是一尊重炮,行动缓慢,但威力无穷;那么霍去病的八百骁骑就是一柄暗器,锐小锋利,杀人于无形。
在草原的深处,伊稚斜安排了一支预备队,或者说是后勤部队,由自己的相国率领,共有五千余人,这支部队本没有参战任务,为的只是有备无患。匈奴单于此役之部署,不可谓不精密也,可惜他将注意力太过放在卫青身上,从而忽略了一个更加可怕的杀手。结果导致这躲在后方最安全的预备队,竟变成了草原飞鹰霍去病的猎物。有备无患成了无备有患。
当霍去病意气扬扬的立马在一处小山坡上,望着山谷中一眼望不到尽头的匈奴营帐,他难掩心中激动:真好大一块肥肉,大家随我冲,今日便在此大快朵颐一番!
真好大的口气,自己这边不过才八百人,就想吃人家五千余人,你吞的下吗你!
嘿嘿,霍去病笑。吞不下也可以狠狠的啃一口,能吃多少吃多少,吃不完打包。
果然,当霍去病八百骠骑从小山坡上冲下,那么快的速度,那么彪悍的气势,搞得匈奴人还以为单于驾到,慌忙出来迎驾,等发现事情有点不对,迟了,锋利的剑锋已刺穿他们的喉咙,再醒来,已是奈何桥边。
常言道兵贵神速,行军的迅速与突然性,是战争的灵魂,将其发挥到极限,足以扭转一切人数与地形上的劣势。所以有句俗话叫做天时地利人和,天时排第一。世间战法浩瀚无穷,但万法不离其宗,只一个快字,霍去病就掌握了战争的真谛,这莫非就是性格产生的能力,天生就是军事奇才?
结果,大多数匈奴人还来不及上马,就被八百骠骑往来一通冲杀,死伤无数。匈奴相国与当户(匈奴管民政之官)见事不妙,赶紧跪地投降。匈奴单于的叔父罗姑比自恃勇猛,不肯投降,竟带了一帮人径直前来挑战,却被霍去病一剑砍落马下,生擒活捉。而趁着这会儿功夫,匈奴人抓紧时间四面逃散。霍去病兵少,顾不了其他,只得穷追猛打一支,并最终将其一网打尽。兵士们砍了那为首将官的头,一问俘虏,竟然是伊稚斜的堂祖父藉若侯产!
虽砍不了匈奴单于的头,却送他爷爷上西天了,一时间,汉军欢声雷动。
日期:2010-04-20 09:42:41
此役,霍去病独以八百虎贲之士,深入胡境,马踏匈奴,击溃近十倍于己之敌,斩首虏两千零二十八级,包括数名匈奴的高官以及单于的长辈,要么命丧黄泉,要么成了汉军的俘虏。如此完胜,可谓惊世骇俗,冠绝三军。卫青闻讯后心内大石终于落地,一整夜欢喜无限,简直比自己打了胜仗还开心。
——好小子,真能打,比舅舅我还能打,你是咱们家的骄傲!
霍去病初试牛刀,就砍了头大象回来,看来,又一颗外戚将星要冉冉升起了,未央宫内,汉武帝抱着漠南捷报,在睡梦中笑醒。
对于皇权来说,外戚使起来顺手,用起来放心,再加上超能打仗,功高而不震主,这简直是任何皇帝都梦寐以求的神器,而且一来就是两个,刘彻当真是祖坟上冒青烟,鸿运当头,想不名垂百世都难哪!
次日,武帝下诏:“剽姚校尉霍去病,斩敌首级与俘虏敌酋人数均居全军第一,勇冠三军,功亦冠三军,是以千六百户封去病为冠军侯(《汉书》为两千五百百户,其所封之冠军城在今河南内乡县)。上谷太守郝贤四从大将军,捕斩首虏二千余人,以千一百户封众利侯。校尉张骞从大将军,以尝出使大夏(即大月氏族被匈奴击败后西迁所占之中亚古国,在今阿富汗境内),留匈奴中久,导军,知善水草处,军得以无饥渴,因前出使极远诸国之功,封为博望侯。”
霍去病一战封侯,且年仅十八岁,我查了查史书,目前为止,只发现这一例。
什么是少年得志,这就是少年得志!所谓英雄不问出身低,更加不问年龄低,人家十八岁就立下了旁人八十岁都未必能达成功业,还是那句话,不服不行。
14.丈夫贵功勋,不贵爵禄饶;王庭须远遁,卫霍太雄豪;男儿怀壮节,何不事嫖姚。
至于卫青,虽然此役得胜,并得首虏万九千级。但由于赵信叛降,前、右两军三千骑被歼,功不掩过,所以不再另行加封。不过,慷慨的武帝还是赏赐了卫青千金,以嘉奖其辛劳。
前前后后算起来,武帝和太后已赏赐了卫青好几千金,再加上长平万户封邑的收入,卫青现在绝对是个超级有钱人。然而卫青对此并不十分开心,他本不是个挥霍之人,如此多钱怎么花,这是一个问题。
恰好此时有个叫宁乘的齐地人,以方士待诏公车,因入见无门,穷困潦倒,便找到卫青,给他出了个主意说:“将军所以功未甚多,身食万户,三子皆为侯者,徒以皇后故也。今王夫人新得幸于上,然其宗族并未富贵,愿将军奉所赐其半为王夫人母亲寿。”
卫青闻言点了点头,又长长叹了口气。
确实,卫子夫今年三十六七了,是名花凋零,美人迟暮,所谓色衰而爱弛,风流好色的刘彻早已不再像从前那么宠爱她了,如今最得宠的是年轻貌美的王夫人。但卫青觉得宁乘说的很对,我不能帮姐姐争宠,而要表现我的大方与大度,这才是一个优秀外戚应有的风范。
于是卫青在王夫人母亲过生日时,特意持五百金亲往贺寿,搞得王家人受宠若惊,直夸大将军气度非凡,真太会做人了。
其余赏金,卫青也全都给了部下军吏,自己一个子儿都不留。
钱财家产,对于卫青来说,不过身外物罢了,他还真不稀罕。看来,其实卫青与李广是同样的高风亮节,只可惜后世史家学者似乎很少提及此事。
武帝后来闻知,当然很诧异,便问卫青缘由:何故以大将军之姿,却送钱去讨好王夫人的母亲?这不符合你的身份,也不符合你的性格啊!
卫青垂眼轻笑,低头据实答道:“此皆宁乘谓王夫人母,尚无封赏,未免缺用,故臣特赉送五百金,余无他意。”
武帝闻言大为感慨,卫青真是个老实可靠的人,宁乘真是个冰雪聪明的人。
次日,武帝上朝,下诏拜宁乘为东海都尉。
汉朝这边是有喜有忧,匈奴这边何尝不是如此?伊稚斜战前机关算计,没想到最后还是吃了狡猾汉人的亏,全军共损兵近两万人且不说,就连自己的大后方也被一无名小辈霍去病给端了去,而且还让他失去了好几个高官与长辈。这亏,吃的太窝火了。
还好,有失必有得。伊稚斜此战最大的收获,就是全歼了汉军右翼三千骑兵,给汉常胜将军卫青以前所未有之挫折。更为重要的是,他获得了赵信这个宝贝疙瘩。老汉奸中行说年纪已经很大了,知道的又是些文帝时的老情报,这家伙没多少利用价值了。可赵信不同,此人在汉为官多年,且又是在汉军高层任职,一定掌握了很多汉朝最新机密。伊稚斜决定重用他。
伊稚斜要让刘彻看看,不是只有你才会用人的,本单于也很会用人。你不是封卫青为大将军万户侯么?本单于封赵信为自次王,也就是仅次于单于的王。你不是把姐姐长平公主嫁给卫青了么?本单于也把姐姐嫁给赵信。可惜赵信没个漂亮的姐姐赵子夫,否则本单于也多娶个女人又何妨?
果然,赵信做了匈奴的卫青,一时名利双收,人财两得,心中顿时有了知遇之恩感铭五内的动人情怀,他不由激动的泪流满面,赶紧给伊稚斜出了个鬼主意。
那就是:以退为进,退一步海阔天空。
赵信给伊稚斜分析:匈奴之人口数目不足汉朝一个大郡,经济总量不如汉朝三两个名城,但领土面积却是汉朝的两三倍。所以,汉朝的优势是什么?人多,钱多,兵精粮足。匈奴的优势是什么?地广,马多,机动灵活。故我大匈奴决不能跟汉朝硬拼实力,要拼就拼地利。
伊稚斜皱起了眉头:自次王的看法我很认同。但如今汉军已经有了深入草原长途作战的经验,这几仗我们打得都不是很好。你说要发挥地利优势,这谈何容易。
赵信神秘的笑了:汉军已能深入草原了这没错,但深入大漠呢?
伊稚斜一下子跳了起来:你是说,我们退往漠北……
没错,这就是赵信的计划,釜底抽薪壮士断腕的计划。
所谓大漠,就是今天常被提到的戈壁滩、蒙古国南部和中国内蒙古北部的沙漠群。赵信的计划,就是将匈奴单于部主力全撤到大漠以北。汉军如果劳师远征,那么大漠里的漫漫黄沙,就是其葬身之地,就算他们千辛万苦穿过大漠,那也必成强弩之末了,到时匈奴以逸待劳,谁胜谁负还用多言么?
用广阔的战略空间,将匈奴军队的机动性发挥到极致。显然,这是一个阴险的计划,也是一个无奈的计划。但伊稚斜不得不听从,因为连番大败之下的匈奴,畜产已损失近三分之一,军队也损失了近七分之一,不能再跟汉朝耗下去了。继续留在草原那就是等死,只有大漠尽头才是他们的生机。
于是,一场悲壮的大迁徙开始了,匈奴单于部军民共数十万人,集体离开了他们繁衍生息的家园,用车马载着他们的帐幕与家当,越过一个又一个的戈壁沙漠,去往遥远的漠北苦寒之地。
再见了,我心爱的牧场,再见了,我梦中的草原。我一定会回来的!伊稚斜在大漠中凄然南望,双目凝泪,久久无法自己……
匈奴为战争付出了惨重的代价,汉朝又何尝不是如此。关键是刘彻这人太大方了,每一次胜利,就是流水般花钱的开始。如闪击右贤王一战与漠南一战,汉军将士共斩获首虏共三万四千余人,这些有功将士武帝每个人都要赏,结果前后竟赏了二十多万金。要知道当时汉朝一年的财政收入也不过四五十万金。于是光这一项,帝国的国库就空了一半。
这还没完,归降的数万匈奴人所有吃穿住用,全由汉朝政府供给。另外汉匈自开战以来,汉军士卒加马匹也总计死了十多万,这里面的抚恤金,以及兵器辎重等水陆运输费用,全是天文数字。几项下来,汉朝的国库不仅空了,而且出现了大量财政赤字。掌管经济与财税的大司农郑当时当时就傻了,因为他没钱了,一分钱都没了,但皇帝还要他再拿钱出来赏赐那些归降的匈奴人以及立了军功的将士,这可真要人命。
刘彻看着郑当时笑了:不就是要你拿点钱出来吗?哭什么穷!你来看朕怎么弄钱吧,学着点儿。
武帝随即下诏规定:允许百姓花钱赎罪与买官鬻爵。他安排了一个新名目,叫武功爵,共分十一级,每级标价十七万钱,即黄金十七金。不同的级别有不同的政治待遇,有的可以减罪,有的可以免役,有的甚至可以优先出任政府官吏。结果光这一项,武帝就净赚黄金三十万斤,不但填补了亏空,而且还有结余。刘彻,如果不去做皇帝,倒是个出色的生意人。
还是那句话,在每个盛世阳光的普照下,都有数不清的阴影霾霾。武功爵每级明码标价十七万钱,而当时一个中产人家所有资产的总和也不过十万钱,普通老百姓根本买不起爵。只有那些富商豪强才可以随便买,想买多少买多少,于是在合法的钱权交易之下,富人有钱有势肆无忌惮,穷人苦不堪言生不如死,于是他们只剩了一条出路,从军杀敌,建功立业!
武帝对立了军功的将士,是从来不吝啬的。只要你斩获首虏数量足够,你要钱给钱,要爵给爵,要官给官,刘彻从来眼睛不眨一下。这对那些生活在最底层的汉家热血男儿,诱惑力实在太大了,所谓“宁为百夫长,不做一书生。”只要军功,就能改变自己与家族的命运,每个人,不管他出身多么卑贱,都有可能封侯,这是何等的荣耀与诱惑,相比于此,生死何足道哉!
来吧来吧,上阵杀敌吧,只要杀的够多,下一个封侯的就是你!
据史料统计,汉武帝时封侯总数为八十九人,其中将军为侯者五十三人,匈奴及其他少数民族降汉封侯者二十九人,而其他非军功封侯者只有七人,只占总数百分之八。
这无异于最好的征军广告与激励士气宣传语。
至此,匈奴用不断的杀掠,刘彻用无数的金钱,卫霍用连番的大捷,引发了强汉民族空前的战争狂热。一时间,锐勇轻死之士充塞朝野,大江南北,长城内外,华夏的每片土地上,处处尚武成风,以骑射为炫耀,以从军为乐事,以军功封爵为莫大荣耀。毋庸置疑,强汉,这是一个生气勃勃民风健勇的军国主义大扩张时代,它与盛唐,结成了中国历史的两朵奇葩。
15.卫青在位,淮南寝谋
漠南之战次年即公元前122年,因为汉武帝在巡幸途中狩猎,获一异兽,故改年号称元狩元年。
匈奴单于部的北迁,打乱了武帝的战略计划,再加上连年征战朝廷也确实入不敷出了,所以刘彻决定暂时休战,先好好的研究一下,筹备一下,再做理会。
恰在此时,汉朝国内又发生了一件大事,更加分散了刘彻不少注意力。
原来,淮南王刘安,准备要谋反了。
身为文帝时造反未遂而被流放最后自杀的淮南厉王刘长之子,刘安一直心怀怨怼,他很早就想造反了,为何没有迟迟动手,惟忌惮卫青与汲黯二人也。
有一次,淮南王与谋臣伍被商议谋反之事,刘安问:“山东即有兵,汉必使大将军将而制山东,公以为大将军何如人也?”
伍被没有直接回答刘安,而是提了他两个好朋友对卫青的看法。
第一个人叫黄义,曾随卫青出征匈奴,据黄义的观察,大将军此人,遇士大夫有礼,于士卒有恩,众皆乐为之用。且骑上下山若飞,材干绝人也。
第二个人叫曹梁,曹梁是淮南国的“驻京办事处主任”(谒者),刚好任满从长安回来。他对卫青的看法是:大将军号令明,当敌勇敢,常为士卒先。行军休舍,穿井未通,须士卒尽得水,乃敢饮。军罢,卒尽已渡河,乃渡。皇太后所赐金帛,尽以赐军吏。虽古名将弗过也。
看来卫青与李广一样,也是爱兵如子的。当然后世也很少提及此事。
如果说黄义还是卫青的部下,说话未免主观。那曹梁身为淮南王属下,他的看法应该是很客观很中正的,所以伍被最后的观点是:大将军青材能如此,数将习兵,未易当也。
刘安听完伍被的话,默然良久。他开始犹豫了,卫青这个人太厉害了,寡人仓促造反,会不会是在找死呢?
后来,淮南王的庶孙刘建因遭到淮南王太子刘迁的迫害,便派人告发了爷爷的谋反意图。刘安被逼到绝路,终于决定提前起兵造反,遂私铸皇帝御玺,及三公九卿大小官员之印信,又准备使人诈称得罪,往投大将军卫青处,乘间行刺。只要卫青一死,刘安造反便信心满满,他得意洋洋的对手下说:“卫青一去,汉廷大臣中,惟汲黯好直谏,尚守节死义,难惑以非。至如丞相公孙弘等,随势逢迎,寡人若起事,如发蒙振落耳,毫不足畏!”
然而这一仗并没有打起来,刘安甚至连暗杀卫青的刺客都还来不及派出,就被武帝先下手为强给逮了,一番审讯,前后竟牵连了数万人出来,这里面有亲王有高官有列侯还有豪强,真是一个巨大的定时炸弹网,没有爆炸真是万幸。武帝闻信龙颜大怒,将这些人统统被以谋反大罪判处死刑。整个帝国,一片腥风血雨。
真的死了很多人。刘彻并非杀人狂,但真要杀起人来,他绝不手软。
不过刘彻不是杀完人就算了,他开始反思,为什么叔叔刘安甘冒天下之大不韪谋反呢?
刘彻反思后的结论是:因为帝国还没有法定的皇位继承人,这才使刘安之徒有了铤而走险的念头。
于是,汉元狩元年四月二十一日,汉武帝立皇子刘据为太子。刘据当时只有七岁,与刘彻当太子时的年纪差不多。
一个太子,一个皇后,一个公主,一个大将军长平侯,一个骠骑将军冠军侯,再加上卫青三个小孩儿,卫家是三面皇亲一门五侯,真个势倾朝右,烜赫绝伦。从三代到西汉,前后两千年,中国从来没有一个外戚家族获得过如此巨大的权势与尊宠。卫大妈泉下有知,必当慨叹,自己鬼使神差般的一次私通,竟然无意间创造了历史。
国内事方毕,国外事风云又起。是年五月三十日,匈奴左贤王部万人入上谷,杀数百人。
左贤王是伊稚斜留在漠南东线的一颗诱饵,目的是疲敝汉军,并争取时间让匈奴其余各部休养生息积累力量,最后在适当的时机给予疲敝的汉军致命一击。
赵信告诉伊稚斜,这就是几百年前汉人孙膑发明的下驷对上驷之计。
然而,汉武帝偏偏不上当。在刘彻看来,左贤王虽实力强大仅次于单于,但僻居东北,祸害有限,乃癣疥之疾,非腹心之患也。换句话说,刘彻压根就看不上这个诱饵。他心中真正有战略价值有大用处的,是沟通汉朝与西域的河西走廊,这才是一块大肥肉啊。
所谓河西,就是今天甘肃省武威、酒泉、张掖等地区,因处黄河河套以西,地长且狭,故称河西走廊。河西走廊紧邻汉之陇西、北地二郡,其西南侧是风光秀美的天然牧场祁连山脉,再过去河湟河谷就通到青藏高原了,当时那里生活着古西羌人,既蛮荒又落后,汉武帝对其暂时不感兴趣。其东北侧则是内蒙古阿拉善高原,再过去就是古称流沙地的腾格里沙漠和巴丹吉林沙漠了,那里气候恶劣荒无人烟,武帝也不敢兴趣,只有位于巴丹吉林沙漠北缘的居延泽(今甘肃省额济纳旗东)水草丰美,且独与漠北交界,嵌入匈奴腹地,军事地位极其重要,武帝很想将其拿下。除祁连牧场与居延泽外,武帝还感兴趣的就是河西走廊西北出口的敦煌了,只要一过此地玉门关,就是他梦中的西域。
以上是攻占河西地的积极进取因素,另外它还有消极防守因素:因为河西地形高于陇西,而陇西地形又高于关中,一旦游牧民族由此走廊涌进,透入关陇,则长安西北永无宁岁。
在汉代以前,河西地区生活着强大的月氏人,其鼎盛时有控弦之士十几万,匈奴等族都要送质子于月氏以示顺服。汉初的时候,匈奴后来居上,大败月氏,月氏王的头骨也成了匈奴单于的酒杯,月氏人无奈展开了悲壮的迁徙,远遁到中亚古国大夏,也就是今天的阿富汗境内,击败当地的希腊后裔,建立起强大的农耕帝国(也就是后来的贵霜帝国)。而匈奴占领河西后,便将河西的今甘肃酒泉地区封给浑邪王、今武威地区封给休屠王统治。这两个部落以及其他河西小部落本归匈奴右贤王管辖,但自从右贤王被卫青打残远遁后,整个河西草原就变成了群龙无首之混乱状态。所以,武帝正好趁此单于北迁首尾难顾之良机彻底剪除匈奴右臂,切断其与西域及西羌各部之联系,并为最终的漠北大决战扫清后路。
你远遁以东线出兵诱我,我就将计就计反迅速吃掉你西线诱饵,让你彻底孤悬漠北!刘彻之战略全局观,就是时时处处高出伊稚斜一头,真没办法。
当然,河西匈奴各部之所以没有随单于部远迁漠北,或许不是伊稚斜的战略失误,而是浑邪休屠等王舍不得肥美家园的心思在作怪。只可惜他们夹在汉匈之间的关键位置,独善其身是不可能的,要么投降,要么就毁灭,自己选吧!
这一次河西大战,武帝决定派新秀霍去病出马。这么多年过去,卫青也算是个老将了,他智勇有余,但锐气不足。此战的目的是在伊稚斜还来不及做战略部署之前抢占河西地,打的就是一个快字,还是霍去病合适。
另外还有一点,卫青跟匈奴人打了十几年仗,他们对卫青的战法太熟悉了。刘彻的行事风格是,战略要有延续性,人才梯队建设也要有长期规划。武帝用人,从来如积薪耳,后来者居上。你匈奴防着李广,我就出牌卫青,你防着卫青,我就出牌霍去病。你永远摸不准我的牌,你就永远也赢不了我。
这样一来,卫青的传奇就暂时要告一个段落了,接下来是霍去病大展身手的舞台。伊稚斜将要后悔他不该给卫青以小小的挫折,因为这让他迎来一个更加可怕的对手,或者说是克星。当这个克星横空出世,匈奴民族的荣光,便一去不复返了。
日期:2010-04-27 09:27:27
16.朝驱速濮阵,夜薄休屠营,踏破匈奴五王国,胡尘千里惊。
汉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年)春,霍去病被提拔为骠骑将军,率一万骑兵,从陇西郡出塞,兵发河西。踏上光荣之旅。
霍去病只有一万骑,而匈奴河西各部总计有十余万军,但他无所畏惧。
除了最大的两个王浑邪王与休屠王外,河西走廊上还散居了好些匈奴小王,说句群龙无首或许不准确,因为伊稚斜在北迁之前将儿子派到这里督抚匈奴诸种落,但说句一盘散沙却毫不过分,因为他们缺少统一的指挥号令,通常都是各自为战,这就给了霍去病极好的各个击破的机会。
霍去病大军从陇西郡出发后,马不停蹄,一路飞兵,越乌戾山(今甘肃靖远县东南端之屈吴山),渡黄河,伐速濮部(匈奴名族,常与单于婚姻),涉狐奴水(今甘肃武威市石羊河),六日转战千余里,踏破匈奴五王国,有如摧枯拉朽般将河西诸小王纷纷击溃。这些部落本是匈奴的“外围组织”和“胁从分子”,所以霍去病在穿插分割并包围这些部落后,很轻易的就迫降了他们,并承诺归顺后绝不抢掠他们的财产与子民。这样一则是为了减轻负担而在接下来的战斗中轻装上阵以便高速推进,让其他顽抗的匈奴正规军始终无法做出有组织有计划的反击。二则就是为了孤立“钦差大臣”伊稚斜之子。
看来,霍去病不仅是个军事天才,而且颇有政治头脑。他为了分化瓦解匈奴河西各部,竟宁愿放弃军功的重要凭证俘虏数,这可真不像一个二十岁的小将所为。另外我猜,在出征之前,霍去病一定有找过曾出使西域的张骞,向他详细询问了河西的地形、风土,以及部族等情况,所以他才能有的放矢,如此迅捷取得胜利。
结果一转眼,伊稚斜的儿子变成了光杆司令,他一看大事不好,赶紧拔腿就溜,还好他跑得快,就差那么一丁点儿,霍去病的骑兵就俘虏了他,真可惜。
接着,霍去病继续纵横河西,往北再回头向南,纵横上千里,在焉支山(今甘肃张掖市山丹县大黄山)南北杀了一整个来回,追的浑邪休屠二王到处跑,终于在皋兰山(今甘肃临夏县东南)这个地方,匈奴人无处可逃了,因为再向东南跑就是黄河,河那边就是汉朝陇西郡地界,事到如今,他们已再无退路,除了仓促反击绝地求生,他们别无选择。
霍去病要的就是这个结果,他已经厌倦了撵兔子。所谓深入敌境,利于速战,他现在迫切需要一场短兵相接,给负隅顽抗的匈奴人以最沉重的打击!
霍去病对这场鏖战信心满满,他有骑兵万人,匈奴的浑邪王、休屠王,及其死党折兰王、卢侯王等残部则有一万三千余人。对于经常打恶仗的汉军剽姚营来说,这是个非常满意的数字。
而汉军将士们也非常兴奋,这一路来,匈奴人都是不战即溃,只知道逃跑,捕斩首虏数远远低于他们的预期,真太没劲太令人失望了。如今大战终于降临,那高耸入云闪着金光的皋兰山,正是他们改变命运飞向光明的踏脚石啊,弟兄们,杀,杀敌立功搏功名的时候到了!
一日激战过后,四野宁静,残阳映照在皋兰山下,遍地都是匈奴人的尸体。
霍去病将滴血的长剑收入鞘中,仰天长啸。他,又创造了一个奇迹。
匈奴各部一万三千军,损兵超过七成,折兰王被杀,卢侯王被斩,浑邪王之子及其相国、都尉,全体被擒;另外还有堆积如山的甲仗辎重,甚至休屠部的圣物“祭天金人”都成了汉军的战利品。只有浑邪王休屠王两个老大率残部溃散无踪。
顺便提一下,有些古籍(《史记三家注》、《汉武故事》、《通典》、《陔馀丛考》等)说这些祭天金人正是从中亚经西域传来之佛像,也就是说早在东汉时佛教传入中原之前,甘肃一带已有匈奴部落开始信奉佛教了。
汉军这边,不但杀光了匈奴军的全部精锐,斩首八千九百六十级,并擒获了大量俘虏与辎重,而且兵力损失基本可忽略不计(锐悍者诛,全甲获丑)。如此神奇战绩,只有卫青河南大捷的零兵损可与之媲美。
17.暮天沙漠漠,空碛马萧萧。平生爱功业,不觉从军劳
长安城未央宫内,汉武帝捧着霍去病的捷报,与卫青弹冠相庆把酒高歌,兴奋之余随即下诏,益封霍去病二千户。(《汉书》为二千二百户)
至此,河西战役已取得了阶段性的胜利,但最后的胜利还未到来,因为河西走廊还在匈奴人的手中,其各部之精锐虽然被歼,但残部加起来仍有近十万之众。所以汉武帝的满意也只是暂时的,河西走廊,他志在必得,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必须酝酿一场更大规模的战争。
于是,在经过短暂的休整后,是年夏,霍去病复与合骑侯公孙敖将数万骑兵出北地郡,兵分两路,袭取河西。同时,卫尉张骞、郎中令李广也率一万四千骑兵出右北平,往击匈奴左贤王部。
关于李广张骞这一路军,我们在前一章已经详细讲过了,他们的目的是为了迷惑伊稚斜,分散他对于汉军真正目标河西走廊的注意力,当然,他们这一仗打的非常惨烈,惨烈到分去了霍去病在河西的不少风采。但这并不妨碍霍去病的盖世奇功,他这次在河西打出了汉军空前绝后之战绩,这个战绩让他不仅超越了卫青,而且也超越了赵武灵王、李牧、秦始皇、蒙恬等一干前辈,一战成为强汉夜空中最璀璨的一颗将星,其光华之夺目,傲视千古。
此时,浑邪休屠及各部落小王正在祁连山北麓一带聚集兵马,休整士卒。经过前番惨败,他们吸取了经验教训,决定聚兵一处统一号令,同时将焉支山以南的牧民畜产全部撤走,坚壁清野,如临大敌。
安排完毕,休屠王与浑邪王就紧紧的盯着焉支山,再也不肯移开眼睛了。
河西是个狭长的走廊型地形,一边是瀚海流沙,一边是青藏高原,其地理环境之恶劣,连匈奴人都不敢去,何况是汉人,所以霍去病不来则已,来则必经焉支山,等着吧,等他来吧,来了就痛快了,不是你死就是我活。如今匈奴河西各部聚兵十万于祁连山下,人多势众,难道还真怕了霍去病不成?
两位王爷失算了,霍去病何等人物,他岂能按你们的牌理出牌?你们以为他不敢去的地方,他就偏偏要去逛一遭,怎么样!
没错,大胆包天的霍大少,已经有了个胆大包天的计划。
这个计划就是:骠骑营与公孙敖部两路并进,像当年卫青收复河套那样,来个大迂回,从北地郡出发,往西北走,渡过黄河,翻过贺兰山,涉过钧耆水(即今山丹河下游),再穿越腾格里沙漠,直达居延泽,在那里两军会师,然后突地九十度大转弯,沿弱水(今内蒙古黑河,又称额济纳河,发源于祁连山,西北向流入居延泽)急转直下,绕到匈奴人的大后方——祁连山西南麓的小月氏部落(指大月氏西迁时因羸弱未远去而降服于匈奴的一小部族),然后再九十度大转弯,从西北往东南攻,在休屠浑邪王主力的背后狠狠捅一刀子,捅死算数。
日期:2010-04-28 12:27:20
简单来讲,就是往西北走、再西南走、再东南走,整个儿一两百七十度大旋转,绕了一马蹄型的大圈儿。这在军事上称为迂回,也就是避开敌之整个防御体系,创造更广阔的战略空间,向敌之翼侧或后方实施远距离机动作战。绕到侧翼为一般迂回,绕到后方称大迂回。大迂回是战略打击的最高境界,非卫霍此等级别之绝世名将,不能为也。
当然霍去病的这次大迂回,却不似卫青的那次大迂回。卫青那次不过千里,且是沿着黄河在水草丰美的河套平原上绕,一路好走的很。可汉军这次却要远离国境数千里,穿越地狱般的荒野无人区,其行军之艰苦可想而知。他们首先要征服的,是分别号称中国第三、第四大沙漠的巴丹吉林沙漠和腾格里沙漠,二者面积总和达九万余平方公里,是一片的广袤无垠,简直令人绝望;而且这两个还是流动沙漠,由于沙层干燥松软,沙丘几乎每时每刻都在发生移动,其地形变幻莫测,非常容易迷路。不仅如此,它们还是中国北方沙尘暴的主要发源地之一,当碰上风沙四起,日月无光,再坚强的战士都不免胆寒。
这真是一次考验人类体力与意志的绝地远征。又时值盛夏,烈日高悬,烤焦了天地万物,一眼望去,整个世界一片荒芜,只有无穷无尽的沙山绵延到天边,蜿蜒有如龙脊,高高低低、起起落落……
除了壮丽如海的的连绵沙丘,沙漠中还有一种令人震撼的景色,那就是偶尔出现的胡杨林。它们生千年而不枯,枯千年而不倒,倒千年而不朽,傲立绝域,挺拔不屈,誓用三千年的信念坚守生命,这是怎样的一种阳刚与坚毅,这是怎样的一种伟大与坚忍。
初次看到此等景色,霍去病难忍心中感动,泪水差点盈眶,忽然之间,他发现自己对于前方,更加坚定执着。
不灭匈奴,绝不回还;生命不息,奋斗不止!
再恶劣的地形气候,再危险的孤胆之旅,也不能让他和他的将士们为之却步!
这就是所有为了自己的信念、为了民族的兴亡在战斗着的汉家热血男儿的心声,他们就像这沙漠中的胡杨树一般,以自己的青春阳刚之躯,默然对抗风沙的打磨和高寒的凄冷,捍卫百姓生命的家园,并一步步走向坚强,一步步走向传奇。
好男儿,不需要风花雪月;大丈夫,不流连烟火红尘。他们只求生命的怒放与辉煌,哪怕只有一瞬,英魂也将不朽。
17. 控弦尽用归义兵,冠军不败非天幸,云平尤望祁连雪,拔剑已断匈奴臂
经过难以想象的艰苦跋涉,霍去病数万汉军终于走出大沙漠,临近居延海。当肥美的水草地与芦苇荡扑面而来,所有汉军将士全都沸腾了,他们欢呼着冲向湖水,发出孩子般快活的笑声。
谁能想到,在这飞鸟难至,人烟断绝的黄沙包围中,竟然有如此美妙的一片绿洲。
汉军开心的在湖边饮马,不少人甚者脱去铠甲,纵身跳入碧蓝碧蓝的湖水之中,欢快的嬉起水来。
霍去病也一时陶醉了,但见湖滨密生芦苇,草坪如毯,四下芦花飞舞,宛若柳絮。马牛驼群,随处可遇。湖中清波荡漾,鱼翔浅底。又见鹅翔天际,鸭浮绿波,碧水青天,树木葱笼,白鹭群飞,马嘶雁鸣,缀似芦草风声,真不知天上人间。
居延海,今又称天鹅湖,美名如此,其间美景,可以想见。
霍去病忍不住脱下鞋袜,用脚轻抚水面。感受着水的湿润,十几天的长途跋涉,十几天的艰辛疲劳,在此刻全都消失殆尽。捧起一汪湖水,竟是无比的甘甜可口,夕阳照射在湖面,反射出一道道的光晕,有点不真实。霍去病从来没有像此刻一般,感到战争离他如此遥远。
居延海水量充足,水草丰美,又是河西通往漠北的交通要道与最捷径,如果我军能在此处筑塞屯田,必可成为远击漠北单于庭的一个重要军事基地。霍去病想。
此后十九年,即太初三年(公元前102年),汉武帝命强弩都尉路博德在居延泽筑城镇守,堵住了这个河西与漠北间的最大缺口,并在此处农垦屯兵,开发出一片肥沃无比的广袤良田。根据史料记载,居延地区军民统一,大事耕种,其生产的粮食除了能满足当地的需求外,一部分还运往中原,贴补内地的粮食供应。因而还获得了“汉代大粮仓”的美誉。汉代以后,中土王朝没能再长期控制此处,于是这里先后成为突厥、西夏的政治、经济、军事重镇,后来蒙古的土尔扈特部落也从这儿繁衍发展而来。
扯远了,且说霍去病在居延海休整三日,搜集粮草,正准备沿弱水南下,却发现公孙敖部队迟迟没有前来会师。
公孙敖迷路了,腾格里的流沙太可怕,他转了好几圈都找不到路,最后竟又退回了北地郡。霍去病左等右等不见人来,于是过期不候,率部独自南下,再来了一次孤军深入。
为什么赵食其、李广、公孙敖等人老是迷路,而卫霍怎么就每次都不会迷路呢?
这实在是个很难解释的问题。
对此,太史公的说法是:“诸宿将所将士马兵亦不如骠骑,骠骑所将常选,然亦敢深入,常与壮骑先其大军,军亦有天幸,未尝困绝也。然而诸宿将常坐留落不遇。”
太史公认为霍去病拥有特权,每次挑选的兵马都是汉军中最精锐的,而且常有“天幸”保佑,所以才每次都能化险为夷,建立奇功。
把一个人、一支军队或一个国家的成功完全归结为运气,显然,太史公在这里失去了一个史学家应有的冷静与客观。
在我看来,运气只是成功的充要条件,而不是必要条件。一次你可以说是侥幸,两次你可以说是天幸,那么三番四次五六七八趟咋样都迷不了路,还极其准确的掌握了敌踪,且不被敌人发现,次次都打敌人个措手不及,这你再用运气来解释就太牵强了。我想,卫霍用兵一定有他们自己的一套独特的方法,或许是战前的分析,或许是细致的侦查,或许是敏锐的直觉,或许是高明的经验,或许是以上兼而有之。不管怎么说,卫霍他们一定已经完全掌握了匈奴的游牧、迁徙习惯,这绝对不是运气,而是能力。
把强者的能力酸溜溜的解释为运气使然,这完全是弱者的思维方式,实在不可取。历史是一种明澈的客观,所有主观偏狭的史家心理,在这里纤毫毕现。
数日后,霍去病完成了史无前例的战略大迂回,神迹般的出现在了敦煌以西祁连山以南的小月氏部落。
小月氏人大惊失色,这里是河西走廊的大后方,前面都是匈奴人挡着。这里怎么会出现汉军,这里怎么可能出现汉军?
霍去病不解释,他对他们只有一句话,投降。投降从宽,抗拒从严。尔等从犯不是首恶,只要归顺大汉,本将绝不难为你们。
识时务者为俊杰,大汉天威远震,小月氏人哪敢螳臂当车,于是,自单桓王、酋涂王,及相国、都尉以下二千五百人向霍去病投降,并愿意作为向导,带领汉军攻打祁连山张掖一带之浑邪休屠王主力。
霍去病适时采取的政治攻势,再次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能服而舍之,知功成则止。”这就是汉武帝对霍去病此役的评价。
出小月氏部落后,汉军就来到了今甘肃酒泉一带,据野史传说记载,当时霍去病为了犒劳辛苦的将士,将汉武帝赏赐他的宫廷美酒全部倒入汉营旁的山泉中,整个山谷顿时酒香弥漫,全体将士纷纷畅饮掺酒的泉水,欢声雷动。“酒泉”地名的来历,正是源出于此。
这个充满了浪漫色彩的传说,让霍去病的形象更添几分潇洒清逸,读之令人如饮醇酒,心醉神迷。
将军与士卒,要共苦,更要同甘。
稍事休整,汉军继续踏上正途,他们剑指东南,直奔祁连山。
时值盛夏,祁连山下开满了金色的哈日嘎纳花,整个草原一片金黄。数万汉军,就在这片金色的花海中纵马飞驰,闻风中幽香,看牧草翻滚,一路高歌猛进,豪情满云天。
正因为这漫山开遍的金黄色野花,藏族史诗《格萨尔》称这片土地为“黄金莲花草原”。蒙古人则称之为“夏日塔拉”,也就是“黄金牧场”的意思。清人梁份所著的地理名著《秦边纪略》中也说:“其草之茂为塞外绝无,内地仅有。”这里,简直就是牧民的乐土,牛羊的天堂。
霍去病和他的将士们为这片美景所深深沉醉了,但他们对此不敢有丝毫的流连,因为前方,就是他们即将浴血厮杀的战场,祁连山。
虽然是盛夏,但祁连山峰依旧千里冰封,银装素裹,那山上皑皑的积雪,明净如妆,悠远清澈,白的不留一丝遗憾,叫人心驰神往。
在古匈奴语中,呼天为祁连,谓其高耸,故祁连山又称天山,正是它山峰上终年的积雪,渗土成泉,流淌成河,滋养了这片肥美的草原,让匈奴人得以繁衍生息,但霍去病一来,这一切就要改变了。
与此同时,浑邪王与休屠王正率众在祁连山东北麓山脉的山脚下,纵马巡营,激励士气。
辽阔的原野上,牧歌与水草一起欢唱,轻柔、温暖得令人心疼。一眼望去,天似穹庐笼罩四野,流云飘逸轻盈舞蹈,美的叫人白日做梦。匈奴人正自陶醉,忽然一股杀气从后方直涌而来。
霍去病来了,战神来了。
浑邪王、休屠王吓得魂飞魄散,慌忙掉头组织军队应战,可还没等他们回过神来,数万汉军已如铁流般倾泻下来弥散开去,将一个又一个广袤而肥美的牧场淹没。
成功永远属于有准备的人,而失败则偏爱没有准备的头脑。汉军一攻来,近十万措手不及的匈奴军,转眼就被打了个没头没脑,各部乃纷纷败逃,如鸟兽散。
这本来就是个临时拼凑的松散联盟,一旦不利自然土崩瓦解。
匈奴各部虽被击散,但宜将剩用追穷寇,霍去病乃果断下令:
鹰击司马赵破奴,率军从左路追击匈奴速濮王,稽且王二部。
校尉高不识,率军从右路追击匈奴呼于耆王部。
霍去病自己则亲率主力,从中路追击浑邪休屠等部匈奴主力。
赵破奴出生太原,是个匈奴化的汉人,此人骁勇善战,是霍去病手下第一大将,他得令后立即出动,如飞鹰般锁定目标,一个俯冲双爪齐出。速濮王倒下了,头滚在一边,血流满地,速濮部尽没。稽且王吓得屁滚尿丢下大军狼狈逃窜,赵破奴再一个飞扑,将他和他的王母、王子、右千骑将一干首领共四十一人全部擒获。
此役,赵破奴的前锋部队捕虏1400人,中军部队捕虏3330人,总计4730人,功勋卓著,后被武帝封为从骠侯。意谓从骠骑将军有功,因以为号。
赵破奴是个匈奴化的汉人,高不识则压根就是个如假包换的匈奴人了,岂止高不识,霍去病手下一个叫仆多的校尉也是匈奴人。这样的人在骠骑营中非常多。能让归降的异族死心塌地的为自己效力,这也是霍去病席卷草原大漠、如履平地的法宝之一。孙子曰:“车杂而乘之,卒善而养之,是谓胜敌而益强。”这世上最高明的名将不是杀降杀的多,而是招降招的多。只有将敌人的归降将士很好的引为己用,这样才能使胜利让自己更为强大。而双方对耗的胜利,只是愚蠢的胜利。
高不识这一路收获也不小,他俘虏了呼于耆王子以下匈奴首领十一人,捕虏1768人,被封为宜冠侯。
但收获最大的还是霍去病,他带着万骑精兵,从高原上呼啸而下,扬鞭踏破祁连山,如一场沙暴,将一切挟裹劫掠。激情过后,云散风止,晓月残红,清点战果,所有人都惊呆了,此役汉军共斩首虏三万零二百级,俘获五个匈奴小王、以及他们的母亲、阏氏(匈奴王后的称号)、王子共五十九人,并俘获其相国、将军、当户、都尉等高级官员共六十三人。如此战绩,简直媲美卫青前两战的总和。
此役,霍去病立盖世之奇功,“断匈奴之右臂,张中国之左掖,扬汉家之武威,”故此大胜之地,后被汉武帝命名为“张掖郡”与“武威郡”。
不过,浑邪王休屠王两个老大还是跑了,不愧是老大,惊弓之鸟飞也速。
河西双霸,竟被同一个汉人击败两次,窝囊,憋屈!他们怎么也想不明白,自己一直紧盯着东南边焉支山方向,汉军怎么会从西北边儿从天而降,这可真是输的莫名其妙。
我只能说,霍去病果然就是匈奴人的克星。如果说匈奴军来去如风,战法如妖;那么霍去病的战法简直就如魔鬼一般。他总能最大限度的利用匈奴降卒降将,克服一切环境上与组织上的困难,在最不可能的时间,出现在最不可能的地点,鬼神莫测无法捉摸,羚羊挂角无迹可寻。按照武侠小说的说法,这是无招胜有招,独孤求败兄打遍天下无敌手的独孤九剑。
霍去病凯旋而归,长安城再次陷入疯狂,河西大捷,捕斩首虏四万余,匈奴河西部损失了近一半的军力,这是里程碑式的胜利,武帝乃大大嘉奖了出征将士,并益封霍去病五千户。
几乎所有人都意识到,霍去病这个少年军事天才,将要流芳百世,名垂战史了。
没辙,他这一仗,打的千古绝无,实在太漂亮了。
深入沙漠无人区,经陕西到内蒙到甘肃再到青海,回身再入甘肃,深远迂回,高歌猛进,连续行军,连续作战,连战连捷,所向披靡,这可真是一身转战三千里,一剑光寒十九州。从古到今,从中到外,有哪个军事家敢行如此之大纵深外线迂回作战,而且还做成功了?光这一点,霍去病就创造了世界战争史上经典绝伦之奇迹,举世恐怕只有沙漠之狐隆美尔以及迦太基战神汉尼拔能稍与之比肩,霍大少真是中国名将的骄傲。
激赏之余,大家还惊奇的发现霍去病身边多了个陌生的小孩,便问霍去病,霍去病只是神秘的一笑。
日期:2010-05-05 09:22:53
这是怎么回事儿呢?原来霍去病此次出征之前,顺便回了一趟自己的老家,河东郡平阳县。
说是老家,其实霍去病在襁褓里就离开这里随母亲去了长安,他对这里很陌生。
那他去那儿干嘛呢?原来是去看望他那不负责任的老爹,霍仲孺。
从《汉书》的记载以及两父子相见的情形来看,卫少儿之前或许是看儿子霍去病年纪太小,不忍伤害他,所以一直没告诉他身世,直到最近才慢慢说了出来。于是便引出了如下令人感动的一幕:
河东太守很会拍马屁,霍去病刚来到平阳,他就出城二十里跪迎,身背弓箭在前开道,一路把霍去病迎入平阳驿站宾馆(传舍),然后又派车把霍仲孺接了过来,让他们父子相见。
霍去病看到自己素未谋面的父亲,嘴唇颤动,扑通一声跪了下来,哽咽道:“去病从小不知父亲大人在此,故未能早来侍奉,孩儿不孝!”
一个不负责任的混蛋男人,却赢得了幼年失去父爱的名将儿子的跪拜与泪水,这正是铁汉柔情,侠骨柔肠,唯大英雄能见本色。
看来,霍去病虽表面冷傲,其实一感情强烈、深沉而不外露之人也!
霍仲孺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这个雄壮威武的少年将军竟然是自己的儿子?于是腿一软竟也跪了下来,诚惶诚恐的说道:“老臣得托命将军,此天力也。”
我知道霍仲孺为啥一辈子只能做个小吏了。这家伙就一奴颜婢膝之徒也。见了儿子也跪,这不折了霍去病的寿么?唉,后来还真折了。
你说就霍仲孺这样的,怎么生的儿子却这般厉害呢,犬父虎子,这显然不是基因使然。
霍去病当然受不起这遭雷劈的一跪,他惶恐万分,赶紧把老爹扶起来,开始他迟来的尽孝。
不过军情如火,霍去病无暇久留,他只能取出私财,给霍仲孺又买房子又买地,还买了一大堆佣人服侍老爹,让他颐养天年。
做完这些事情,他就上前线了,大丈夫在世,尽孝尽忠,一个都不能少。
凯旋途中,霍去病又去了平阳一趟,把他同父异母的弟弟接到长安。既要给父亲一个安享的晚年,也要给小弟一个远大的前程。这是霍去病身为一个霍家子孙应尽的责任。
过了几天,霍去病领着弟弟去宫中看望舅母卫子夫,刘彻正好在,便跟他开玩笑说:这小孩儿是谁啊?莫不是你外面的私生子吧,哟,都这么大了!果然是朕的爱将,打仗厉害,男女之事竟也如此英勇。
霍去病赶紧叫冤:陛下真会说笑,这是臣的弟弟,今年都十一岁了,怎么可能是臣儿子?臣没那么早熟吧!
君臣齐声大笑。笑完刘彻上前,摸了摸那小孩儿的头,问他的名字。
小孩儿一本正经老气横秋的说道:“草民河东霍光,拜见陛下。”
刘彻看了看霍光,发现他长的与霍去病一般白皙俊美,疏眉朗目。虽英气稍嫌不足,却聪明乖巧,更添几分可爱,越发觉得喜欢,便让他留在宫中为郎,决定好好栽培他。
或许,大汉又要出一员名将了,武帝心中暗自期望。
霍光后来没有成为名将,而做了个重臣,这是刘彻事先没有想到的。
18.独立扬新令,千营共一呼。丈夫立身有如此,三军皆披靡。
河西两战,匈奴共损兵四万余,为历次失败中之最惨,伊稚斜大单于自然发飙了。
大单于一般不发飙,一旦发飙起来就很可怕,他要杀人。
第一个要杀的自然是汉人。这边河西之战方罢,匈奴就入侵代郡、雁门郡,杀掠数百人。
第二个要杀的自然是败军之将浑邪、休屠二王。他们指挥不善又临阵畏缩,致使四万余匈奴儿郎战死沙场,不杀之无以明军纪,不杀之无以立君威。
于是,伊稚斜下令,召浑邪休屠二王来漠北单于王庭议事,解释一下这仗是怎么打的,为何会输的这么惨,这是你们的责任呢还是你们的责任呢?
浑邪休屠二王不傻,他们当然不去,去了肯定回不来,但不去又更加是死罪,这可怎么办?
伊稚斜一招臭棋,将二人逼上了绝路。
事到如今,摆在他们面前只有一条路了,那就是降汉。
两位王爷憋屈啊,你伊稚斜自己打不过汉朝,跑到漠北凉快去了,却让我们在河西当诱饵当炮灰,水深火热的跟汉朝人干,结果我们势单力孤输了又说是我们的责任,想杀了我们。这世上没有比你伊稚斜更无耻的人了。所以不要怪我们背叛你降汉,要怪只能怪你自己,是你逼我们的。
据史料推证,浑邪部或为义渠族的支脉,休屠部或为月氏族的支脉,他们本非根正苗红的匈奴人,甚至还是被匈奴征服、压迫的民族,就算投降汉朝,也没有所谓道义上的包袱。
于是,这一年的秋天,正在黄河岸边筑城防备匈奴的大行令李息迎来了一位不速之客,号称是匈奴浑邪王派来联系归降事宜的秘密特使。
李息不敢怠慢,赶紧派人用最快的传车,六百里加急飞报朝廷。
武帝看完了李息的奏报,陷入了沉思之中。
浑邪休屠为匈奴大族,其众号十万,如若真心归附我大汉,这可是送上门的美事儿,朕要敲锣打鼓唱歌跳舞以示庆祝;但他们若是诈降,而欲趁其无备偷袭我边郡呢?那可就是引狼入室惹祸上门了。万一如此,朕必为胡虏所笑,千载不可复也!
显然,这是一次机遇,也是一次冒险。所以慎重,要慎重。不能被送上门的肉包子毒死了狗,饿死事小,丢人事大。
于是,武帝决定派霍去病率大军去武装受降,一颗红心,两手准备:如果是真降,朋友来了有好酒,到时可别怪我们太热情;如果是诈降,豺狼来了有刀枪,到时可别怪我们太心狠!
霍去病欣然受命,纳降这活儿他在河西已干过好几次了,有经验。双方又是老对手了,够熟悉。此去他最合适。
另外一边,浑邪王与休屠王接到汉朝的指令,让他们率领部众在黄河北岸接受整编。地点选在汉国境之外,这显然是出于国土安全之考虑。
然而事情果然没有那么简单,临行之前,休屠王反悔了。
毕竟,投降对军人而言,是种巨大的耻辱。况且此去汉朝,前途未卜,他舍不得美丽的祁连山大草原,他更不愿做一个臣服强者的小可怜。
浑邪王一看休屠王想反悔,又惊又怒。妈的反复小人,事到临头又变卦,你耍我;光明就在眼前又想把我拉回去,你害我!
休屠王拔刀大喊,我就耍你害你你想怎样?
浑邪王不想怎样,他一不做二不休,冲上去一剑命中红心,休屠王抱着胸口倒地,带着万分的不甘愿,死了。
休屠营大乱。
浑邪王立刻下令手下军士将休屠王的阏氏以及王子日磾(后赐姓金,即后来汉武帝的托孤重臣金日磾,日磾音密低)全抓了起来,宣布接管休屠王部队,继续南下,奔向光明的彼岸。
霍去病当然并不知道这一切,他率领大军,渡过黄河,严阵以待二王来降。
载着毡房器械、赶着牛羊牲畜,拖着家带着口,匈奴人终于来了,双方遥遥相望。
老对手再次重逢,竟然是这种情景,当真令人嗟叹。
然而就在此时,又出事儿了。
原来,匈奴的小王以及副将们看到庞大的汉朝军队,又大多不肯降了,他们的想法跟休屠王差不多,总之是一种命运操于人手的无助感,让他们悲怆,让他们恐惧,这样的心理在匈奴人中像瘟疫一样的蔓延着。终于,有人忍不住拨马掉头,振臂高呼道:“不愿降者随我北归!”
一声呼,万人应,顿时,望风景从者无可胜数,浑邪王与霍去病同时傻住。
什么时候哗变不好,偏偏这个时候哗变,而且人数如此之多,这下连心狠手辣的浑邪王也一时束手无策了。霍去病明白,他现在必须当机立断,否则只拖上片刻,事情就将无法收拾。
日期:2010-05-07 12:41:51
一声呼,万人应,顿时,望风景从者无可胜数,浑邪王与霍去病同时傻住。
什么时候哗变不好,偏偏这个时候哗变,而且人数如此之多,这下连心狠手辣的浑邪王也一时束手无策了。霍去病明白,他现在必须当机立断,否则只拖上片刻,事情就将无法收拾。
正此时,霍去病忽然想起一事:在第一次河西战役中,我军不是擒了浑邪王的王子吗?人质在手,此次哗变,定与浑邪王无关。就算有关,也有本钱赌上一赌!
周亚夫每逢大事而有静气,而霍去病每逢大事却多胆气,他只迟疑了不到五秒钟,就以其惊人之机智果断,单骑如飞,驰入匈奴乱军之中,径直奔至浑邪王面前,睥睨四顾,道:“浑邪王,你可是真心归义?”
所有匈奴人都惊呆了,正在跑的,还没跑的,除了跑远的,全被霍去病超凡绝伦的胆气给震住。
这,便是一个天下名将的自信与威势。当年项羽喑哑叱诧,千人皆废。今日去病单骑闯营,万人俯首。
原本炸锅了一般的原野,顿时一片宁静,匈奴人气为之夺,胆为之摄,可怜浑邪王惊魂未定,呐呐然口不能言。
霍去病心中暗喜,看来浑邪王果然是真心归附的,还好自己没有率军掩杀,否则若无辜逼反了浑邪王,这好难得的一次受降,可就全泡汤了。
果然,浑邪王回过神后,心悦诚服的跪了下来,道:“将军单骑见我,坦坦之心,皓如日月。小王腑愧难当,只愿诚心归附,万死以报将军。彼等哗变作乱者,皆为前受休屠逆王蛊惑之人也,今事甚急,小王无为约束,但听将军之令。”
霍去病欣然下马,扶起浑邪王,笑道:“既如此,我便替大王清理门户!请汝等真心归义者,速速放下武器,负手旁观本将平逆!”
浑邪王又跪了下来:“一切听凭将军处置。”
霍去病乃大笑上马,又旋风般驰回汉阵,立马扬剑,高声命令:“浑邪王已降。令鹰击司马率兵五千在此监视。其余将士,随我追击匈奴其余亡者,放下武器者不杀,顽抗着格杀勿论!”
全军立时爆发出一阵山呼海啸:将军威武!将军无敌!
也难怪大家激动至此,人这一生或许不能创造传奇,但只要参与并见证了一段传奇,哪怕只有一次,足矣!就像今日骠骑将军之传奇,便已深深铭入大家的脑海,情景永在,毕生难忘。
霍去病挥手止住欢呼声,策马一声长啸,率军追入大草原,将不肯投降企图逃跑的匈奴人全数杀死,半个时辰斩首八千余,鲜血染红了草原,汉军满载而归。
将军跨骑挥鬼雨,白骨如山鸟惊飞。
听之,来之,见之,征服之,这就是传奇。
19.中华疆盛,坐令夷狄衰弱
事到如今,浑邪王算是死心塌地了。匈奴人生性崇尚武力,信奉强者,为此他们甚至愿意匍匐在英雄的脚下,卑躬屈膝,心甘如饴。
霍去病大胜而归,便命浑邪王独自乘传车先去见汉武帝,然后亲率匈奴降众数万,号称十万,好整以暇,浩浩荡荡南渡黄河,顺利回到长安。如此大规模的异族降汉,举世罕见,天下为之震动。
而最震动的却是大司农郑当时,这么多匈奴降众,衣食住用加赏赐,那又得花钱如流水了,管家难为也,大帝国的管家愈加难为。
果然,汉武帝一声令下,先调两万马车迎接来降大部队,以展国威,迎回来后又拼了命的赏,益封霍去病一千七百户,封浑邪王万户为漯阴侯,并封其小王呼毒尼为下摩侯,雁疪为辉渠侯,禽黎为河綦侯,大当户调虽为常乐侯……前前后后共封赏了三十二个匈奴小王及其部众,数十亿的铜钱就这么甩出去了,连同汉军的有功将士,这一年刘彻总计花了一百多亿钱,之前卖爵所得三十多亿钱居然根本不够用,败家子啊!
所以当时大臣汲黯就说:“匈奴畔其主而降汉,适当礼遇即可,何至令天下骚动,罢敝中国而以事夷狄之人乎!”汉武帝这就是死要面子活受罪。所有“丰功伟业”都要付出代价的,一将功成万骨枯,一国功成万民苦。
后世历史学家钱穆也评价说:“中国以优势的人力和财力,对付文化较低、政治组织较松的匈奴,采用主力击破的攻势,自比畏葸自守为胜。汉武帝挞伐匈奴并不误,唯惜武帝内政方面有种种不需要的浪费,所以匈奴虽败,而中国亦疲,故为后人所不满。”
然而刘彻却认为这一切都是值得的,只要为了帝国的扩张与荣耀,该花的钱就得花,砸锅卖铁也要花,国库里没钱了不要紧,从朕的小金库里出,宫廷上下一起节衣缩食,再穷不能穷将士,再苦不能苦降胡。只有这样,才能让更多的将士甘心效死,才能让更多的胡人归附大汉,等到伊稚斜众叛亲离末日来临之际,这才叫做功德圆满。正如汉朝学者扬雄所言:“且夫前世岂乐倾无量之费,役无罪之人,快心狼望之北哉?以为不壹劳者不久佚,不暂费者不永宁,是以忍百万之师以摧饿虎之喙,运府库之财填卢山之壑而不悔也。”
不久,武帝又下令,将这数万匈奴降者分成五部,分散安置在汉朝五个西部边郡(陇西郡,北地郡,上郡,朔方郡,五原郡)以北的塞外,因其故俗,称五属国,以为大汉西北屏藩,并设属国都尉,负责管理。属国都尉既是便郡太守的军事助手,同时又接受中央的典属国的领导。后来,这些匈奴人渐渐融合进了汉民族之中,东晋时刘渊创立的汉国,就是休屠部的后人。
投降的匈奴人反倒成了守卫汉朝边塞的铜墙铁壁,这样一来,北地以西的边郡驻兵就可以适当减少了,于是各郡次年就裁减了近一半兵员,大量节省了边郡军费开支。以夷制夷,方是王道,看来刘彻也并非一光会烧钱的败家子儿,人家也有深谋远虑。
另外刘彻霍去病此次大动作,也使得自金城(今甘肃兰州)、河西,直到盐泽(今新疆罗布泊)广袤达十五万平方公里的大草原成为一片真空地带,匈奴的势力几乎绝迹,通往西域的大门被完全打开。由此,汉武帝开发河西沟通中亚的伟大战略正式展开。六年后,汉帝国在祁连山下设立酒泉、武威二郡,并将一部分汉人迁徙到此地,再四年,又设张掖、敦煌二郡。又三年,汉朝的长城一直修到了玉门关,史称“西塞”。这样一路向西,等到四十余年后汉宣帝时,整个西域三十六国便全部成了汉朝的藩属,横贯欧亚惠泽千年的丝绸之路自此畅通无阻。
汉朝的对外扩张战略,简单来讲,就是两个字,殖民。所谓犁其庭,扫其闾,郡县而置之,则云彻席卷,后无余灾也。如此,匈奴折翅伤翼,失援不振,末日不久矣。
显然,汉武帝对于河西乃至西域的经营,超越了秦始皇南攻北守的长城战略,站在前人的肩膀上,刘彻的目光无远弗届。
日期:2010-05-11 12:33:45
20.匈奴未灭不言家,去病未肯学孙吴。
一身孤胆得四郡,霍去病再次创造了传奇,刘彻觉得这孩子真是太争气了,爱他简直超过了自己的儿子,他有时候甚至想,要是霍去病是朕的儿子就好了,朕一定培养他成为古今天下第一雄才大略的帝王。
但是很可惜,霍去病投错了胎,他最多只能向古今天下第一的战神发展。于是武帝便找机会要他多学学孙吴兵法,在实践的基础上加强理论素养,最好自己也能写本兵书出来。大丈夫不仅要做名将,还要做个军事家。
然而霍去病对此却毫不为然,竟冷哼一声,傲然道:“顾方略何如耳,不至学古兵法。”
面对堂堂汉武大帝的谆谆教诲,还敢嗤之以鼻的,这世上恐怕也只有霍去病了。
然而,武帝听了这话不仅不生气,反而很开心,没办法,他就是喜欢这个目空一切的小子。
宋代军事理论家何去非尝言:“法有定论,而兵无常形。守一定之书,而应无穷之敌,则胜负之数戾矣。”古之战,是在山地平原;今之战,是在草原大漠。地形不同,对手不同,如果再拘泥于古兵法,那就是纸上谈兵了。新形势下需要新的作战方略,在战争领域内,理论永远是苍白的,只有丰富的战争实践才最重要。霍去病是个明白人,所以不学兵法,显然又是一个类似于项羽的天才人物。正所谓“运奇合变,既胜而不以语人,则人亦莫知其所以然者。”只可惜他活的太短,没有将自己的战争实践著作成书流传后世,否则中国的骑兵战术体系,必会有更加长足的发展,总不至于处处落后于北方胡虏。
武帝真的很欣赏这样的霍去病,于是又特意命人给他建了座大宅院。完工后就让他去看看满意否。谁知霍去病根本不去看,一口就给拒绝了。他虽生于绮罗,视之为理所当然,但并不沉溺此中,否则他待在长安享福就好,又何必将青春韶华付诸塞外的风霜,去打什么匈奴人?
所以当武帝问他原因时,霍去病只回答了一句话:“匈奴未灭,无以家为也!”
霍去病为人少言不泄,有气敢任。他的话从来不多,但字字句句斩钉截铁,从不废话。对于霍去病这样的有志青年来说,有所得只是低级快乐,有所求才是高级快乐,他的“所求”在于平灭匈奴,而不是长安的富贵温柔乡。只要使命未达,草原不空,宅邸再大再豪华,也留不住他。留不住他的人,更留不住他的心。
这句话当时震撼了武帝,震撼了群臣,并长长久久,震撼了千年来的中华热血男儿,它甚至震撼了整个中华民族奋发向上,自强不息。从此每当胡氛嚣张,民族危亡,中国总有仁人志士想起这句话,站起来,冲上前,因公忘私,舍生忘死,万众一心怒吼前行,用血肉与生命去驱逐胡虏,护卫家园。国破家亡也罢,山河碎裂也罢,只要有这种精神在,中国就永远不会亡。
有的人洋洋洒洒长篇大论,却听者昏昏入睡,有催眠之奇效;可霍去病只说了短短九个字,却听得叫人血脉贲张,灵魂向上。
与此同时,在漠北单于庭,整个匈奴部族都陷入了一片无可救药的低迷气氛之中。汉朝的持续打击兼重赏诱降政策,已使匈奴日落西山,渐呈土崩瓦解之迹象。有民众甚至哀婉的唱道:“失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失我焉支山,使我妇女无颜色。”前一句好理解,祁连山是天然的畜牧基地,其水草之丰美,号称亚洲第一,它对于匈奴经济上的意义自不用多言;后一句的焉支山,则盛产一种草本红花,名燕支花,据晋崔豹《古今注》卷下《草木篇》记载:“燕支,叶似蓟,花似蒲公,出西方,土人以染,名为燕支。中国亦谓为红蓝,以染粉为妇人色,谓为燕支粉。”燕支粉即胭脂粉也。霍去病率军攻占河西,这就使得匈奴妇女没办法打扮自己,不能女为悦己者容了。这首哀婉的民歌,反映出匈奴不仅战斗力已经遭到沉重打击,甚至在心理上都有些沉沦了。伊稚斜意识到,如果再不对采取一两次报复性的反扑,匈奴民族将再无未来可言。无论如何,草原之狼沦为汉朝之狗,这是心高气傲的伊稚斜决计无法容忍的。
于是,河西之战后一年,也就是公元前120年秋,匈奴左贤王率数万骑兵侵入右北平郡,同时伊稚斜也率数万名骑兵越过蒙古大漠,侵入定襄郡。两郡措不及防,军民被杀一千余人。
刘彻明白伊稚斜的心思,这家伙正是想激怒我大军进入漠北,然后欺负我军后勤困难,想来个以饱待饥、以逸待劳。很好,既然你想要我点颜色,那朕就给你开间染坊!不就是区区一个大漠吗?寇可往我亦可往!无非黄金铺路而已。朕绝不会让你在漠北养足元气卷土重来,朕要打就打个大的,将你打残打废,有可能的话,打入十八层地狱永不翻身最好。
于是,在元狩三年(公元前119年)春,汉武帝与众将商议道:“翕侯赵信为单于画计,常以为汉兵不能度漠轻留,今大发士卒,其势必得所欲。”
显然,武帝决定倾国之力跟伊稚斜来场最后的对决,一战决定两个民族最终的命运,让后世子孙不用再受北方之累,可以安心的大踏步前进。为此汉武帝在战前又是改革币制,严厉打击私自铸钱;又是征收财产所得税(初算缗钱),还大搞盐铁专卖,从富得流油的盐铁商人那里掏钱;总之是历时数月,终于为远征军筹集了足够的财力与物力。所以武帝告诉众将,你们给朕狠狠的打,不要在乎钱,朕有的是钱。你们要明白,舍不得孩子,套不着狼;要用锋利的刀,就别怕割伤自己的手。朕不想再跟匈奴耗了,朕也耗不起了,朕要一劳永逸。
决战,最后的决战,汉匈以来绝无仅有之决战!这是高潮中的高潮,史诗中的史诗。千秋以下,万载之后,天下都将铭记这一刻。决战将至,卫青霍去病李广等大汉名将的热血都沸腾了,整个帝国的热血也都沸腾了。
于是一时间,在帝国的各个角落,万民风动,羽檄星传。士卒,民夫,武器,战马,车辆,粮草……数不清的人员物资从四面八方排山倒海般向长安汇集。
这是真正的全民总动员,不包括帝国内部的运转人力,武帝这次一共出动了十万骑兵,均配备最优良的粟马(也就是吃小米的战马,伙食比人都好,自然精壮无比),另外还有官兵自备的辎重马十四万匹(《资治通鉴》为四万匹),以及步卒数十万人在后面运输粮草。这数十万的步卒,无异于一个移动的后勤补给基地。这样一番安排,可使汉军既能保持机动性,又能保证持久性,跟在家门口打仗一般无二,唯一的缺点,就是花费太大了,刘彻这是掏空了整个国家在打一场战争,如果不胜,他就是千古罪人,而卫霍等名将也将遗污后世,所有英名一朝丧尽。
所以,一定要胜,还要大胜。否则不仅对不起天下百姓,而且也对不起整个中国历史。
22.旂旐晨趋,十万貔虎
面对如此关键之一战,汉武帝具体军事部署如下:
第一:由大将军卫青率前将军李广、左将军公孙贺、右将军赵食其,后将军曹襄(曹寿之子),以及戴罪立功的校尉公孙敖,以骑兵五万出代郡,远绝大漠,求左贤王主力决战。
闲居在家四年的卫青,再次寒刀出鞘;总无立功机会的李广,也终于获得了前锋的重任。
第二:由骠骑将军霍去病率校尉李敢、徐自为,得力老战友从骠侯赵破奴,故河西匈奴降王因淳王复陆支、楼专王伊即靬,以及昌武侯赵安稽(故匈奴降王),以骑兵五万出定襄郡,深入匈奴后方,寻伊稚斜主力决战。
霍去病的五万骑兵,都是敢力战深入之士,还有很大一部分匈奴归义胡兵。这是汉军王牌中的王牌,就应对付匈奴单于主力这张王牌。何况,伊稚斜手下第一谋臣赵信跟随卫青多年,他太了解卫青的战法了,一旦交锋,胜负难料。而霍去病用兵天马行空无羁无绊,他正是伊稚斜和赵信的最大克星。
总之,两路大军,从帅到将到兵再到战马,全是帝国的绝对精锐,这才是真正的全明星阵容。
日期:2010-05-13 10:44:28
然而计划赶不上变化,就在大军即将出征之际,汉军在边境俘虏了一名匈奴探子,得到可靠情报,说匈奴单于主力已然东移,于是武帝重新调整战略部署,将两路大军掉了个个儿,让霍去病兵团改由东路从代郡出塞,卫青兵团则改由西路从定襄郡出塞。
可惜,这个匈奴俘虏所谓的可靠情报,其实是个错误情报。匈奴单于主力根本没有东移,而只是把粮草辎重后撤了几百里,而以轻装精兵设阵于大漠北缘,搬个小板凳,坐等汉军前来送死。
结果,就这样阴差阳错的,反是卫青大军与严阵以待的单于主力撞上了个正着,两边二话不说大打出手。其交战位置大概在今蒙古国库伦东南地区。
但卫青并没有选择与匈奴对攻,而是先采取了守势。在此,一个天才名将准确把握战局、稳中求胜的卓越能力显露无余。
首先,汉军是千里跃进人马疲敝,匈奴则是绝对主力以逸待劳,此时与之硬碰绝非善策。孙子曰:“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也。”只有先稳守不攻,立于不败之地,再寻机会一举突出,则可求全胜。
其次,匈奴的最大优势就是速度与地利,碰到汉军少他们就围攻,汉军多他们就逃跑,战略机动性极强。所以对付他们的最佳战略就是分兵迂回包抄,先以部分兵力诱惑匈奴主力,并拖住不让他们跑,然后再合兵歼之。前次卫青出击漠南时,也是让前将军赵信与右将军苏建从右翼出击;此次出战漠北,卫青亦已派前将军李广与右将军赵食其实施了右翼包抄。所以他现在兵力不足,必须先稳守阵脚,待两军汇合后再发动总攻。
卫青作战风格不似霍去病,每战单于总是前后左右布置分明,包抄合围稳中求胜,对其嫡系苏建是如此,对老将军李广也是如此,说起来还真谈不上特意排挤。
总之,此时卫青部下的汉军编制不齐,人马疲敝,远非全盛阵容,相比匈奴单于军主力处于绝对劣势。如若先战不利,则势必影响士气,甚而导致全军覆没,故此殊为不可取。
所以,为了达到先守后胜的战术目标,卫青决定动用当世最强大的防御性武器:武刚车。
所谓武刚车,车如其名,既武且刚,是一种非常坚固的军用战车。它外有车围,上有车盖,乍看倒像一个巨大的箱子。其车上又置枪,以刃外向,并垂皮革以防火攻。同时列士卒于车外,前行持枪盾近距离掩护,后行持弓弩远距离射击,如此车阵一旦首尾环接,瞬间便可结成一道铜墙铁壁之防线,而使敌骑不得冲突,弩箭不能贯穿。有军事爱好者论证这恐怕就是一种铁甲战车,不过从现存的史料中没办法证实这一点,此处且先存疑。
看来卫青原先车骑将军的名号并非叫的好听而已,他不仅精于骑战,且通晓车战,属于多项全能,不似霍去病专以骑兵战术独领风骚。这时他见匈奴凶猛攻来,便命令将所有武刚车迅速并拢,围成一个环形堡垒,汉军士卒躲在车阵后面,以猛烈的强弩箭雨消耗敌人的机动骑兵。这下可好,匈奴射不到汉军,汉军却可射的到匈奴,如此环形车阵,正是当年李广盾牌环形阵的升级版。现在我们可以稍稍放心了,卫青胜未可知,但至少败不了了。
明代茅坤尝言:“卫青武刚车之战,气震北虏。”一个震字,非常绝妙。你看本来是匈奴以逸待劳,卫青一个武刚车阵摆上,汉军反倒变成了以逸待劳。结果匈奴人当时就震惊了,他们生于草原,长于北荒,哪里见过这等古怪的战法,晕。
23. 胡沙猎猎吹人面,汉虏相逢不相见,长平三面黄金甲,单于六骡破胆还
卫青打退了匈奴第一波攻势,完全稳固好防线后,便令校尉公孙敖率精骑五千,前去挑战,一试匈奴实力。
伊稚邪身为大单于,当然也毫不示弱,乃立刻精选一万余名最彪悍的匈奴骑士迎战,并吩咐他们击溃公孙敖前锋后,立刻乘胜冲击,以速度对坚固,一举冲破汉军车阵,然后大军掩杀,活捉卫青,则千载之功一朝可成也!
匈奴军虽是汉军的一倍,但卫青并没有因此撤回公孙敖,也没有派兵增援。有车阵的远射强弩作为掩护,五千对一万,应该吃不了多大亏。这就叫守中带攻,攻中带守,完美的拖延挫锐战法。另外,此时汉军地形、人数皆处于劣势,卫青必须先保存实力,而等待适当的时候给予匈奴决定性一击。
这个适当的时候具体是什么时候,卫青原先的想法是等李广赵食其的部队赶到,以从匈奴侧背发动包抄,这样汉军的兵力就不吃亏了,再加上一番前后夹击,伊稚邪必死无葬身之地。
然而卫青失算了,李广他们并没有按期到达,他们在大漠里迷路了,随着时间一点一点推移,李广他们神兵天降的可能性也越来越小,卫青必须做出决断,重新寻求战机。
漠北冬春交接之际,日短夜长,很快的,太阳就耐不住性子要下班了,它对战争的结局并不感兴趣。可它这一走不要紧,沙尘暴老兄来了,大风卷起黄沙,漫天扑面而来,一时间你是风儿我是沙缠缠绵绵到天涯,交战双方谁也看不清谁了,箭弩已然无用,只好短兵搏杀,扭打一团,沙血纷飞,天下大乱。更可怕的是,在战场的某些地方,松软的沙层被风吹动,竟不断向下塌陷,将战士连人带马吞噬……
援军不至,天气突变,这真是卫青战匈奴以来最危险最困难之一役,
但是没办法,天要下雨娘要嫁人,自然灾害,谁也无法控制。一旦碰上此恶劣情形,普通的将领通常只会惊慌失措,而真正的名将,不仅能遇泰山崩于前而面不改色,且能从中找出绝妙杀机。
这个普通的将领就是伊稚斜,这个真正的名将就是卫青。伊稚斜当时头脑中第一个反应,就是先把部队撤回来,等风沙退了再打,他以为卫青也是这么想的,偏偏卫青就不是这么想的:多好的机会啊,沙漠地利,本是匈奴人占优,可风沙一来,大家就面对同样的困境了,所谓狭路相逢勇者胜,乱拳打死老师傅,卫青生性稳重一般不打乱仗,但偶尔一打必可收奇效。《孙子》曰:“兵无常势,水无常形,取胜之道,首重变化二字也。”
于是卫青当机立断,命令把武刚车都给撤了,守个屁,全部给我上,大军从两翼齐出,呈V字蛇阵,包抄合围匈奴军。黄沙一片,也不必讲究啥严密阵型进退有据了,完成合围后,就死命的压上去,杀他个痛快!
大家简直不敢相信这是稳重的卫青下的军令,但既然大将军都豁出去了,那我们也豁出去吧,迎着黄沙,冲过去!
不要怀疑,不要奇怪。战争,乃是充满偶然性的领域,任何意外都可能发生,这个时候最考验统帅的智慧与勇气。而真正的名将,往往就在此时被激发出所有的潜力,让他的对手瞠目结舌,心胆皆丧。
果然,伊稚斜万没想到卫青有如此决断,当下傻了,但见四周漫天的风沙里尽是汉军骑士的黑影曈曈,一时好似恶魔军团般降临人间,鬼哭狼嚎,杀声震动天地。
风沙掩盖了汉骑迂回包抄的路线,隐藏了汉军的真实兵力,同时也瓦解了伊稚斜本来就不甚稳固的斗志。
于是,身经百战的大单于第一次战栗了,他不想死,更不想糊里糊涂的死在一片黄沙之中。
赵信也怕死,更无颜做老上司卫青的俘虏,当即便大声对伊稚斜喊:“汉兵多,而士马尚强,战或不利,大单于不如撤出战场,收拢士卒,且待明日再战!”
这话真是太对伊稚斜心思了,当下传令撤退,然后调转他那六匹骡子拉的王车,带着几百名匈奴壮骑,在汉军西北边冲开一个缺口,溃围而逃。
这正是:大将军出战,白日暗榆关。三面黄金甲,单于破胆还。(王昌龄《从军行》)
绷了那么久的一场决战,李广旷课,伊稚斜早退,连我都替卫青同学感到没劲。
别怪伊稚斜,车守骑攻,两翼合围,风沙突袭,这都是他从来没见过的战法;此外一向谨慎的卫青,忽然又变得大胆无比,迎风猛进,如此高妙之指挥,实在出人意表;所以,两军目前虽然胜负未分,但在心理上匈奴已经完败,加之伊稚邪知己而不知彼,又主动尽失,逃跑自然是他最明智的选择。
伊稚邪虽然跑了,但匈奴大军仍然在跟汉军鏖战,直杀的天昏地暗、天翻地覆。他们根本就不知道他们的大单于已经临阵脱逃了,更不知道大单于已下令全军撤退。事实上,在这样视线极差的风沙天气里,任何军令都是无法准确传达到位的。结果这场汉匈双方历史性的大决战,最后竟演变成了一场无组织无纪律的大规模聚众斗殴,没有兵种配合,也没有阵型变换,只有你杀敌人,敌人杀你。互砍,肉搏,扭打,撕咬,无所不用其极。到了这种时候,指挥官是没有任何意义的,从这个角度来说,伊稚邪走的也没错,但他竟然没有对后续事态做出半点安排,只顾自己逃命,这对苦战的匈奴士卒来说真是很不负责任。
一场喋血鏖战,汉匈两军杀伤数大致相当,各损兵数千。不久,风沙散去,匈奴人待要再战,却发现大单于早已弃军而逃了,群龙无首顿时大乱,于是纷纷向北溃散。汉军左校尉趁势捕得单于亲卒数人,一番审问,卫青这才得知伊稚斜竟然早跑了,便赶紧派一支轻骑连夜追击,并亲率大军紧随其后,马蹄踏碎了残月,却踏不碎天地间的寂寞。
这正是: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卢纶《前出塞》)
如今匈奴军狼狈四逃,汉军追亡逐北,胜利已无悬念,但只要伊稚斜没有落网,这场胜利就并不完满,想要大团圆的结局,同志仍需努力。
结果,为了这个圆满结局,汉军不顾疲惫紧追了一整夜,到天明时分追出二百余里,一路捕斩首虏万余级,但就是没找着伊稚斜的影子,果然是大单于,逃跑技术匈奴第一。
曾经有一场决战摆在卫青的面前,但伊稚斜的提前退场,让这一切都没有了意义。此役,汉军总计捕斩首虏一万九千级,与四年前的漠南之战大致持平,但这次汉军可是筹备良久且历尽千辛万苦横绝大漠而来,此等战果,实在不能让卫青满意,如果就这样回去,他无颜见天子,也无颜见汉朝军民百姓,他丢不起这人。
于是卫青下令,大军继续向北挺进,直觉告诉他,这北边儿一定有好东西,伊稚斜数万大军在此,他不能没个后勤基地吧,就算藏的再远也肯定是有的。端了他的老窝,掏空他的府库,至少可以让匈奴十几年缓不过神来,这样才是真正的功德圆满。
果然,卫青的直觉是正确的,大军在北进数百里后,果然在寘颜山(蒙古高原杭爱山脉南面的一支)下发现了一座巨大的城堡,这就是传说中的赵信城(今蒙古国哈尔和林市东南)。
原来,早在大战之前,赵信就建议伊稚斜在大后方仿照汉人修建一座城堡,将所有的粮草辎重远运至此,以便战时无后顾之忧。这可是匈奴部十余年积累的心血家当所在,可惜现在卫青来了,匈奴人的好日子也就到头了。
卫青刚开始并不知道这座城堡的价值所在,只是觉得这儿竟有一座孤城在此,未免有些奇怪,先杀进去看看再说。结果等他攻下赵信城打开里面仓库的时候,所有汉军将士全都惊呆了。
堆积如山的粮食,不可胜数的兵器甲仗,匈奴人的老本大概都在这儿了吧,汉军虽有近四万士卒,近十万战马,数千辎车,但恐怕也是装不完运不走的。
卫青欣喜若狂,这下子匈奴人完蛋了,如此多的物资损失殆尽,匈奴人就是几十年也恢复不过元气来。唯一遗憾的是东西太多汉军无法全部带走,剩下的也只能放把火烧了,可惜可惜。
有句话说的好,人在江湖上混,总有一天要还的。匈奴烧杀抢掠汉边郡近八十年,这一下不但尽数还清,而且还赔本不少。这岂不令人感叹么?
从这里我们也可以看出卫青与霍去病军事思想的差异。霍去病暴风骤雨,因粮于敌,重人多重物,志在歼灭敌方的有生力量;卫青则稳扎稳打,以战养战,重物多重人,志在摧毁敌方的经济基础。霍去病是洪,淹死匈奴;卫青是冰,冻死匈奴!此二者双剑合璧,真乃天下之绝配也。
24. 云雷天造,快嫖姚玉节,生平豪妙。
卫青这边满载而归,引军还过漠南,与李广军会和,其间爆发一场悲剧前文已述及。而霍去病那边怎么样了呢?
霍去病那边当然只能更辉煌,不过在详细讲述之前,小生先送给大家一首李白的《胡无人》吧:“汉家战士三十万,将军兼领霍嫖姚。流星白羽腰间插,剑光秋莲光出匣。天兵照雪下玉关,虏箭如沙射金甲。云龙风虎尽交回,太白入月敌可摧。敌可摧,旄头灭,履胡之肠涉胡血。悬胡青天上,埋胡紫塞傍。胡无人,汉道昌。”
李白没有夸张,霍去病此战几乎把整个匈奴左翼都干光了,以至千里万里胡无人,简直打疯了。
在卫青兵团出塞后不久,霍去病兵团也从代郡出塞了,并很快与右北平太守路博德在与城(今内蒙多伦县附近,《汉书》称兴城)会师,稍事休整,然后准备穿越蒙古大漠。
路博德单独出塞居然没有迷路也没有迟到,光这一点就很难得了,看来这也是个将才,霍去病赶紧把他召来共商军情。
路博德提醒霍去病,从各种迹象来看,匈奴单于伊稚斜并不在我军的前进路线上,之前的情报有误。我们这次的对手很可能是匈奴左贤王乌维。
霍去病闻言沉吟了一会儿,问道:“太守与乌维交手多年,此人用兵如何?”
路博德默然良久,而后长长叹了口气。
在路博德看来,匈奴左贤王乌维是个久被汉朝低估的可怕对手,此人用兵狡猾,作战剽疾,有利则风动而至,遇险则远遁千里,神出鬼没实难对付。且因之前汉攻匈奴多在西线,而使东线左贤王部得保全羽,屡掠汉境而益强,其至此已有部众二十余万,军队十余万。两年前李广张骞北征左王,李广部几乎全军覆没;一年前乌维又率军数万侵入右北平郡,杀掠汉民千余人,简直视路博德之边防军如无物!
霍去病听完路博德的沉痛陈述,却笑了,笑的云淡风轻春光灿烂。
——可恶匈奴,今去病便为右北平军民报仇雪恨,永除边患。其远遁千里又如何,神出鬼没又如何?此次即便追至天涯北极,瀚海星辰,吾亦要犁庭扫穴,全灭左王其部!
路博德看着戎装磊落、笑靥明媚的霍去病,只觉如沐春风心神俱醉,一时间竟看的痴了,谁能想到,这个容貌如此俊美的年轻人,心中竟有着如此强大的从容与自信。他这辈子都没见过此等绝世华丽、倾倒众生的人物,想来即便上天见了他,恐怕也不免会感到些许嫉妒吧!
左贤王乌维的战略与他老爸伊稚斜如出一辙,也是在大漠以北严阵以待。不过左贤王的部队远比单于部多,总计有十余万,且战略纵深也更长,打不赢最多再后撤千余里,逃到狼居胥山(位于今蒙古国首都乌兰巴托以东之肯特山)里去,那是匈奴经营日久的漠北单于庭所在,他可以依靠山高地险打持久战,再不济他就逃到瀚海(今俄罗斯贝加尔湖)去,那里冰封万里,极北极寒,他就不信了,霍去病再厉害他能追那儿去?
嘿嘿,霍去病还真有这样的想法,当时之天下,张骞已经走到了他能走到的西边儿极限,那个北边极限,霍去病为啥就不能去试试呢?当然,如果能在大漠北缘就将左贤王一网打尽,那是最好的,省钱省力,但左贤王要是实在太狡猾太能跑,霍去病也从来不介意做个中国史上第一远征者,去贝加尔湖畔刻行字:大汉骠骑将军霍去病到此一游。
不过,现在说这些还太早,霍去病当前第一要务,是必须穿过那传说中的大漠,先找着左贤王主力再说。
读过世界地理的人都知道,过了内蒙草原后就到了戈壁滩,这里干旱缺水,昼夜温差极大,且人烟稀少,越往北越荒凉,荒凉的无所谓时光,无所谓方向,没有流转,没有变迁,大地亘古不变,荒凉的尽头还是荒凉,长期面对这样一成不变的景色,会让人有一种永远走不到终点的感觉,某些心志脆弱的人很容易因此而产生绝望的情绪,这时霍去病便会在军营里组织一些娱乐活动,比如说:塌鞠。
所谓“塌鞠”,就是古代的足球游戏,“塌”是指踢;“鞠”则是指一种皮革制的足球。这项如今风靡世界的运动其实早在我国战国时代就发明了(当然规则比较原始),比如著名的纵横家苏秦就是一个塌鞠爱好者。到了汉朝,塌鞠运动日渐繁盛,甚至出现了职业球员(“鞠客”)与完善的职业球赛。汉武帝和霍去病都是非常狂热的球迷,两人经常在宫廷内各组一队拼杀,玩的不亦乐乎。现今霍去病竟又把球场搬到了不毛之地的戈壁滩上,甚至搬到黄尘滚滚的大沙漠上,踢起“沙滩足球”来,并美其名曰丰富军营将士生活,同时锻炼体魄,培养大家机智敏捷、勇敢果断、坚毅顽强与战无不胜的优良品质。
其实大漠远征补给困难,将士们时不时都要饿肚子。他霍去病深得武帝宠爱,出征时被赏了十几车的宫廷酒食珍馐美味,多的吃不完都要倒掉,踢起足球来自然龙精虎猛。可怜将士们却要饿着肚子陪他踢球,都快踢成低血糖了,完了却还分不到半点酒食,他们坚毅是变坚毅了,但身为将军竟如此不恤士卒,太史公对此亦颇有微词。
霍去病果然是个被宠坏了的大少爷,他再能打仗还是个少爷,从小含着金汤匙长大,锦衣玉食富贵无边,从来不知贫困饥寒为何物,哪里晓得下层疾苦!要他学习卫青李广艰苦朴素爱兵如子的作风,那就像让飞鹰潜水游鱼腾空一样不切实际。
《史记》上还说,那十几车的宫廷酒食,霍去病打完了匈奴回来竟都没能吃完,好多坏掉的也只好扔掉了,可惜,浪费!
这就是霍去病,离经叛道的霍去病,毫无顾忌的霍去病,不屑人言的霍去病,爱恨交织的霍去病。
除了塌鞠,我们的霍大少还喜欢狩猎,这大戈壁上虽然荒无人烟,但天空中却有很多高飞的苍鹰,这些鹰盘旋天际,自在翱翔,霍去病每当纵马同它们一起在苍茫辽阔的天地间奔驰、追逐,心中总会油然而生一股万千豪情,天空的尽头是天空,戈壁的尽头是戈壁,腾云流转,他一路向北,奔向天地的尽头。
如果说李广是山涧的猛虎,刚烈率直,终其一生的好斗,从来不甘心蛰伏;那么霍去病就是大漠的苍鹰,豪迈自信,目空一切的骄傲,云下万物都是蝼蚁。
在戈壁红色的大地上驰骋了数天,某日黄昏,景色终于变了,扑面而来是一片干尘的气息,金黄色的沙丘和三三两两的野生骆驼映入汉军将士们的眼帘。湛蓝天空下,大漠浩瀚、苍凉、雄浑,千里起伏连绵的沙丘如同凝固的波浪一样高低错落,
远征终于完成了大半,霍去病仰天一声长啸,一马当先纵入漫漫黄沙之中,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沙漠壮丽,他的身影却显苍凉。
于是这亘古寂寞的沙漠,自此迎来万马奔腾,当太阳从地平线上轻轻跃起的一刻,远处终于浮出一线左右望不到边的匈奴军队。
霍去病赶紧命令大军止步,争取这短暂的时间休息片刻,并饱餐战饭,准备迎接即将到来的大战。
路博德提醒霍去病:数日急行军,大军已把辎重部队远远抛在后面,剩余的粮草已经不多了,吃饱这顿可没下顿。
霍去病大笑:不打紧,待我们揍扁了这乌维小儿,自可取食于敌也!
太阳越升越高,靛蓝色的天幕下,汉军疲惫的战士们被一层温暖的阳光轻轻笼罩着,感觉大漠的晨光竟然如此温柔。
匈奴军越逼越近,但蹄声明显有些慌乱,他们没想到汉军来的这么快。
霍去病突然倏地一扬剑,大喊一声:“冲!”五万汉军顿时一齐出动,但见马蹄翻涌,沙尘扬天,如同怒海惊涛,转眼覆盖了整个地平线。
日期:2010-05-20 13:20:42
匈奴军慌忙应战,但一经接触就明显落了下风,他们没想到经过如此长久的行军,汉军将士居然还能如此勇猛。
短短半个时辰,汉匈第一波遭遇战就结束了,左贤王损失了近万前锋军队,匈奴小王比车耆被汉军斩杀,就连伊稚斜派来左贤王部监军的近臣章渠也被生擒了去。而汉军只损失了不到一千兵力。
霍去病下令:五万汉军将十余万匈奴部队三面包围,前锋部队再次冲入了匈奴阵地,后方部队则三面射击,对其进行火力支援。
乌维怒不可遏:比车耆简直太没用了,真丢本王的脸;章渠更加没用,把大单于的脸也给丢了。看来本王只好出动秘密武器了,左大将,你上,这次别丢脸了。
所谓左大将,就是匈奴左贤王部的军事总指挥。此人能做到这个位置,自然是有几分本领的。
果然,左大将一至中军,匈奴军立刻稳住了阵脚,开始疯狂向汉军反扑,结果,占尽上风眼看就要冲溃敌人阵线的汉军,又被迫退了回来。
在平坦无边的沙漠上,如果能对一支全骑兵部队加以迂回包围,肯定会产生下述两种结果:
第一:对于一支全骑兵部队而言,能将另一支全骑兵部队包围,这是一种可以想象到的极大战术优势,因为我方可以对敌人进行四面八方的射击,即使只是从三个方向包围,敌人也必处于一种极其恶劣的战术情形中。霍去病现在要做的就是极尽可能的扩大这个战术优势。
第二:由于包围所形成的恶劣的战术情形,敌人将不得不撤出据守的地域。不过包围敌军后接着就想把他们一举歼灭,这却不是一个容易达成的直接目标,因为对于任何一支全骑兵的部队来说,只要他们的编制和实力基本上完整无恙,同时又位于一个合适的地形中,那么通常他们可以非常轻易地突破这个临时组成的包围圈,因为他们是机动性很高的部队,其指挥官可以突然集中兵力,选定一个恰当的地点冲杀出去。
所以,全歼骑兵一般是不可能的,但要严重打击包围圈中的敌人,这倒是非常容易做到,不过其前提必须是以下两种情形之一:
第一:敌人指挥不当,或者指挥官已经决定牺牲一部分兵力以挽救其他部队。比如前述伊稚斜弃军而逃的情形。
第二:战斗力破碎,已经发生了崩溃和解体的现象。
霍去病意识到,他现在必须向第二种情形努力,才能获得最大的战果。而要实现第二点,其先决条件就是破坏敌人的组织结构,设法使敌军在防御上处于分散状态,以便各个加以击破。而一旦敌军被彻底击溃,还应全力追击以求扩张战果,设法使敌人永远丧失重整兵力的机会,这又要求速度至上,以尽最快的速度组织追击部队和必要的补给体系。
想到这里,霍去病立刻将众校尉召来帐内,问:“今敌甚是顽强,诸校谁愿陷阵却敌,斩将搴旗,而领我大军跟进破之!”
众校尉的眼光齐齐望向一个人。
谁?李敢。
正是那个两年前曾领十余人穿破左贤王四万人大阵如入无人之境的李敢。
李敢遂长笑一声,昂然而出,道:“左贤王本校早有领教,此人易与耳!斩将搴旗,非我莫属!”
李敢遂长笑一声,昂然而出,道:“左贤王本校早有领教,此人易与耳!斩将搴旗,非我莫属!”
霍去病看着这个与自己年龄相仿的青年,心中暗道:此人气魄亦颇类我也,好,就派他去!
两年前,左贤王军曾让李家军四千子弟几乎全军覆没,这可真是仇人见面分外眼红,李敢乃自率所部千人闪电般冲入敌阵,左右冲突,勇不可挡,杀的全身上下如同血洗一般。
在汉军汹涌杀气的裹挟之下,左贤王部全体将士终于认出了这个宿命的敌人,乃大呼:李敢,李敢疯子又来了,快逃啊!
匈奴左大将一见大事不妙,满心斗志也顿时化为须有,赶紧弃军撤回后方。李敢趁势直入匈奴中军,一通砍瓜切菜,将其指挥车上的亲兵与旗、鼓手等十余人全部送上西天,然后纵身一跳,直接缴了匈奴的中军指挥车,扬旗鸣鼓,威风八面的开了回来。
霍去病大喜,再次命令全军冲锋,此时匈奴的指挥系统已遭李敢彻底破坏,全军陷入混乱之中,哪里还挡得住五万汉骑倾巢而出的冲锋,顿时全线崩溃,左贤王绝望了。
他现在明白霍去病为何能八百骑纵横漠南,一万骑扫荡河西了。
而今霍去病有五万,足足五万精骑,兼麾下强将如云,谁还能是他的对手!
撤吧兄弟们,这仗没得打了!
于是乌维领军迅速退出大漠,向北撤入了草原,此战他虽损兵数万,但至少保住了大半主力将近十万人,他已该感到无比庆幸了。
但很可惜,更可怕的事情还在后面。
25.封狼居胥,禅于姑衍,赢得仓皇北顾。
夕阳西下,晚霞如血,将黄沙覆盖的大地映出了一种朦胧而奇诡的淡粉色。但见遍地死尸,秃鹰飞旋,这种荒凉与浓艳的巨大反差,使人仿佛置身于外星异域。汉军满载着匈奴军的俘虏、头颅,以及粮草辎重等战利品,高唱凯歌驰出大漠,大踏步奔向北方的草原。
骠骑将军霍去病有令:大军继续北进,追击左贤王败部,务求全歼之!
于是各路汉军,追着匈奴军的屁股后面打,就像撵兔子一样,在无边舒展的草原绿毯上你追我赶,马蹄踏碎了青草,伴着猩红的鲜血化作春泥,滋养着草原上的野花绽放。好一个明媚的春天啊,一如霍大少明媚的心情。
还是那句话,骑兵大会战本身的杀敌人数是有限的,更大的战绩需要通过追击溃散的敌军来获得。所以真正的好戏,只不过才刚刚开场。
乌维一路狂逃,却又一路损兵折将,大急,遂令左大将在梼余山(匈奴漠北野马盛产地)据险布防,阻击紧迫不舍的汉军追兵。
霍去病一眼看穿了左贤王的诡计,乃留路博德率部在梼余山与左大将纠缠,汉军主力则绕过梼余山,继续向北,跋越离侯山,涉过弓闾水,马不停蹄一路狂追,终于在狼居胥山下追上了左贤王部主力。
乌维没办法了,只好回身再打一仗,好在狼居胥山已是匈奴的大本营,左贤王以主迎客,占尽地利人和,这一仗有的打。
霍去病就怕匈奴人逃,现在他们停下来肯打仗了,这再好不过,于是令北地都尉卫山为前锋,对狼居胥山发动了猛攻。
卫山这一路打过来还没有立下战功,心中正自焦急,忽闻有此好事,大喜,赶紧一拍马冲了上去,数千北地郡勇士紧随其后,长驱直入,摧枯拉朽,迅速冲破匈奴前锋阵地,擒获匈奴小王屯头王、韩王等三人。
前方捷报,汉军士气大震,纷纷请战,可霍去病却老神在在,先令全体将士饱餐战饭,准备正午时分再对狼居胥山发动总攻。
死命吃,甩开膀子吃,吃空了不要紧,打赢这一仗,狼居胥山西麓的匈奴单于庭里有的是酒肉粮食。
吃过午饭,汉军将士已憋足了劲儿要打一仗,霍去病这才正式颁下军令:以校尉徐自为、赵破奴率部为第一波冲锋,以故归义因淳王复陆支、楼专王伊即靬、昌武侯赵安稽率其部众为第二波冲锋,霍去病自率中军为第三波冲锋,李敢率其部殿后。依梯次顺序攻打狼居胥山,争取在黄昏前解决战斗。
又是一场血战,血染狼居胥。
到得黄昏时分,路博德击溃左大将赶到狼居胥山下准备增援的时候,大战已经结束了。此役,匈奴十万大军损失过半,被汉军俘虏的将军、相国、当户、都尉合计八十三人,而汉军只损失了不到一万人。同时路博德在梼余山一战也斩首捕虏二千八百余级。
乌维连战连败,已接近被打傻的状态,这次竟带了一万残兵和少数粮草辎重就仓皇向极北之地逃窜。大本营不要了,其他被打散的残兵也不管了,一路往北逃入冰原,与那里的丁零部落(被匈奴征服的极北民族,即后来的铁勒)会和。
——好嘛,你霍去病牛,你是光,你是电,你是唯一的神话,那我不跟你玩儿了还不行吗?
是夜,汉军全体将士在匈奴漠北王庭举行了盛大的庆祝晚会,大家点起篝火,欢歌纵酒,疯了整整半夜,直到将近黎明时分才酣然睡去。
霍去病没有睡,他独自醉卧在无边的草原上,望着漫天闪烁的星辰,凝眸,痴笑。星空浩瀚而神秘,偶尔,会有一两颗流星拖着绚烂的黄色焰火划过天幕,迅忽而又璀璨。伴着清凉的晚风与淡淡的草香,今夜,他心满意足。
醉卧沙场君且笑,古来征战君最荣。
第二天,霍去病登上儿狼居胥山,筑坛以祭天,接着,又向西南十余里登上姑衍山,辟场以祭地。这两个盛大的仪式合起来叫做“封禅”,自古以来,只有改朝换代、江山易主,或者在久乱之后,振兵释旅,致使天下太平,才可封禅天地,向天地报告重整乾坤的伟大功业。所以近千年来,只有秦始皇和汉武帝才在泰山搞过封禅大典,其他君王统统没有资格。
但霍去病却封禅了,不仅先汉武帝一步,而且还是在匈奴人的圣山上,这小子真狂到没边儿了。
然而霍去病完全有这个资格,因为他此次远征,前后一共斩获胡虏七万零四百四十三人,其数据超越历次汉匈战役的总和。如此大胜,开天辟地,无远弗届。
十年前,卫青龙城斩首七百,已足振人心;今日霍去病斩首七万,那当何如?
26. 白羽万戟拥冠军,饮马瀚海清,举杯畅饮,千里万里,胡无兵。
祭地禅典过后,众将群立在姑衍山巅,俯视着整个蒙古高原,齐齐为这壮丽的景色所绝倒。耳边,风吹的声音从每一颗草尖传来,碧绿的响声,在连绵起伏的青绿山脉间大片倒伏,又大片翻起。苍穹之下,汉旗如云,江山如画。
——我们来了,我们看到了,我们踩在脚下。
良久,路博德躬身对霍去病道:“今我军封狼居胥,禅于姑衍,功业至极也!请将军示下,大军何时班师回朝?”
霍去病头也不回的说道:“太守已忘去病当日之语乎?此次即便追至天涯北极,瀚海星辰,吾亦要全灭左王其部!传令下去,大军休整三日,三日之后,继续北进!”
大家闻言全傻,什么还要北进?再往北可就是西伯利亚冰原了!
“那又如何?”霍去病冷冷的说道。
大家都不敢说话了。一时间,只有山风呼呼的吹着,四野一片宁寂,极目都是浓云积卷在天边,如同千军万马环绕着雄姿英发、气冲霄汉的霍去病,将他向上涌,向上涌……
忽然,霍去病展开战袍,披襟当风,昂首一声鹰啸,天地为之动容。
山下漫延无边的四万汉军将士亦应和着发出胜利的欢呼,其声响彻云霄,久久回荡不息。
——将军无敌,战无不胜;大军北向,一往无前!
——将军无敌,战无不胜;大军北向,一往无前!
——将军无敌,战无不胜;大军北向,一往无前!
顿时,路博德整个心灵都被震撼了,他想他这辈子都不可能忘记眼前这副情景。
在古典诗词中,“逐嫖姚”三字经常出现,因为这是千古文人的最大梦想。逐,追随之意也。
做不了英雄,能追随英雄,亦是一种莫大的荣耀与天幸。
于是,大军继续向北进发,历经千辛万苦风雪冰霜,终于来到瀚海(今俄罗斯贝加尔湖),立刻为这个世界上最大的淡水湖所尽折腰了。只见湖水清澈如同空气透过水面,四周银山雪树,两相辉映,奇丽无伦,令人目眩神迷。
谁能想到,这个冰天雪地的西伯利亚荒原之中,竟然有如此一颗巨大的蓝色明眸,怪不得左贤王要往这儿跑了,这简直就是人间仙境嘛!
不仅汉军吃惊,乌维也惊傻了,这样汉军也能追来,这是什么世界,还让不让人活了!
只有霍去病不吃惊,不但不吃惊,反而摆酒阵前,遥望乌维,邀他过来共饮一杯。
此时的霍去病,白裘胜雪,秀眉如画,站在那儿虽风华绝代空灵绝傲,却好似并无半点杀气,但即便如此,乌维还是不敢去,傻子才去。
霍去病哈哈大笑,自举杯饮尽了风雪,一挥手,汉军如潮出动。
乌维再无处可逃,只得引兵迎战,做最后的困兽之斗。
霍去病用兵,“常与壮骑先其大军”,从来冲锋在前,临敌指挥。但这一次是特例,因为匈奴军已穷途末路,他信心满满,所以毫不担心,竟依旧坐在原处,一面饮酒,一面高声吟道:“四夷既护,诸夏康兮。国家安宁,乐未央兮。载戢干戈,弓矢藏兮。麒麟来臻,凤凰翔兮。与天相保,永无疆兮。亲亲百年,各延长兮。”(出自《汉诗集 琴歌》)
看来霍去病还是颇有文采的,可称文武双全。他后来向朝廷上奏的《封建三王表》及屯田诸疏,亦是文采飞扬,两汉文章皆莫能及也。
回到战场上来,这边霍去病瓮酒未尽,稍有醉意,汉军已大胜归来。左贤王乌维全军覆没,无奈孤身逃走,不知所终。剩下的丁零部落只得全体向汉军缴械投降。
现在,从草原到戈壁,从戈壁到沙漠,从沙漠到高山,从高山到冰原,再也没有大股的匈奴军队了。北氛荡清,众神已死,霍去病终于功德圆满。
这一年,霍去病只有二十二岁,这在许多人来说只是人生的开始,但他却已经走过了许多人几辈子都走不完的路,这很伟大,也很不幸,因为,他的路已经臻至顶峰,很快就要走完了。
漠北一战,匈奴总计损失了十万兵马,其政治中心单于庭与经济中心赵信城也被汉军尽数摧毁,实力遭到空前之重创,并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处于群龙无首的混乱状态,原来大单于伊稚斜在惨败后竟然走丢了!长达十几天的时间,大单于就好像人间蒸发一般,无影无踪了。
不但敌人追不到,就连自己人也找不到,这才是逃跑的最高境界。看来匈奴左右贤王之逃跑本领,差他们的老大伊稚斜远矣!
国不可一日无君,眼见伊稚斜生死不明,匈奴右谷蠡王便喜滋滋的站出来,自立为单于,以为号召纠合匈奴残部。然而伊稚斜竟没有死,他一直躲在山里,直到确认汉军彻底退回中原后,这才鼓足勇气再度出山。右谷蠡王见势只得宣布去单于号,垂头丧气回归原位,这人倒是挺老实。后来大难不死的赵信和左贤王乌维也陆续寻路回到伊稚斜身边,元气大伤的匈奴民族开始在废墟上重建家园,从此十数年不敢进入漠南,汉朝边郡百姓终于可以过上安静太平的日子了。于是,汉武帝令汉军大举渡过黄河,东起朔方西至令居(今甘肃永登县,令音连),处处开通河渠,设置农都尉、护田校尉等武职田官,遣吏卒五六万人在此军屯,把以前的草原牧场,变成使用牛犁耕种的农业区,开垦出一片片碧绿的农田,以逐渐向北蚕食匈奴故地。历史学家黄仁宇先生认为经年雨量不及15英寸,则无法经营农业,此观点基本正确,但也有特例,比如河西地区就多有大河发源于积雪之祁连,可以引水灌田,故其降雨之多寡实无关紧要。在顶峰时期,汉朝在河西共拥有三四十万移民,如果加上朔方则有六七十万移民,如果没有发达的农业做支持,这是根本无法实现的。总之汉代时的甘肃地区,山川秀美,宜耕宜牧,比我们想象的要富饶多了。
直到有了富庶的农业区做中途补给,这才算是真正凿开了丝绸之路。当公元前106年第一批中国商队到达波斯,再由波斯进入罗马,整个世界史至此便融会贯通了。(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
此外,由于匈奴左贤王部几近覆灭,原先由其统治的东北乌桓部落(东胡的一支,俗血族复仇,当时尚处于氏族社会晚期)也因而投降了汉朝。武帝依河西胡人之旧例,将乌桓举族由西喇木伦河以北迁徙到了东北五郡(上谷、渔阳、右北平、辽西、辽东)的塞外,为汉侦察匈奴动静,并设“护乌桓校尉”, 持节管理、监督乌桓,以断绝其与匈奴之联系。
27. 边疆氛已息,单于作边氓。功成画麟阁,矛戟血犹残。
匈奴,从这世界上最强大的马上名族,一战回归秦朝以前,一役退出强国之列,这是伊稚斜毕生的大失败大耻辱。但事已至此,他的荣耀已成灰,他的野心已入土,日薄西山,穷途末路,他也只能无可奈何花落去了。五年后,这位篡权上台13年之久的单于落寞的病死在漠北遥远草原之上,终其一世也没能再回到他梦中的漠南。
不久,伊稚斜之子左贤王乌维,在一片哀伤与惨淡之中继承单于之位。
连年争战,匈奴损失骑兵二十余万,降众近十万,领土减少二分之一,全族百姓死伤过半,除单于本部外,左贤王部与右贤王部基本被打没了编制,太惨了,不打了,再也不打了,再打下去就要亡族灭种了,以后还是老老实实待在漠北吧,再别去惹那汉人了。
不过,虽然匈奴被打残了,但汉朝方面的损失也不小,伤亡数万人,马死者十余万匹,运输和制造兵车衣甲的费用更是不计其数。而且由于路途遥远,汉军没能运回全部的物资缴获。故经此一役,汉朝财政窘迫,马少难继,再也不可能支撑起如此规模之骑兵大战了,匈奴也因此挽回一线生机。但即便如此,武帝还是超大方的赏赐了有功将士足足五十万金;并益封霍去病以五千八百户、赵破奴和赵安稽三百户;同时封路博德为邳离侯,卫山为义阳侯,复陆支为杜侯,伊即靬为众利侯,李敢为关内侯,徐自为爵大庶长。
奇怪的是,同样立有大功卫青居然没有加封,他的部将也没有,统统没有。早知如此,李广和公孙敖争这个前锋干啥!要说公孙敖这个人也挺倒霉可怜的,于李广不遑多让,他一生四次被封为将军,六次出击匈奴,只有在突袭右贤王一战中有功封侯,其余出战不是无功就是失利,多次弄得倾家荡产、缴纳赎金、削职为民才得以保命。看来这人要是没能力,碰上多大的贵人也是没用,公孙敖一生的悲剧就是明证。
此外,武帝还授予了卫青与霍去病大司马之加官。大司马,位在丞相之下,权却在丞相之上,实为朝廷文武百官之首。这样,霍去病就与卫青平起平坐于官位巅峰了,而且算封邑的话霍比卫还多上五千多户。看来,长安的风向要变了。
于是,原先对卫青阿谀奉承极尽讨好之能事的官员们全都改投到了霍去病的门下,这些人全都得到了武帝的加官进爵,只有长史任安保持风骨,不趋炎附势,仍出入卫青门下,大家都笑他傻。
侯门深深深几许,飘飘渺渺渺红尘。人情冷暖,世态炎凉,这本来是件很悲哀的事儿,不过卫青半生飘零,半生荣宠,风风雨雨,浮浮沉沉,什么事情没见过,什么道理不明澈。所以他一点儿也不以为意,反而觉得这样很轻松,很自在,甚至有种如释重负的快意。
满堂花醉三千客,更无一人是知音。那些人本就同他不是一路,走了更好,走了清静。卫青早就想过点淡然超脱的生活了。大战结束,他与霍去病的传奇也就跟着结束了,由绝世传奇到烟火红尘,从容转换,古井无波,这才是智者的人生。(与韩信比之如何?)
可惜树欲静而风不止,卫青想清静,但有人不想他清静,而且找麻烦还找上门来了。
这个人,就是李广的少子李敢。
李敢从漠北之战回来后,因获大功被封为关内侯,食邑两百户,同时接替父亲任郎中令,位列九卿,前途一片光明,然而他一点儿都不开心,不仅不开心,反而很悲愤。
因为世人皆传是卫青害死了李敢敬爱的父亲李广,以至他们两父子生死相隔,天人永别,甚至在父亲生命最后的一段时间里李敢都未能鞍马相随以尽孝道,如此深仇大恨,岂能不报!
李敢的性格绝对是冲动型,李广之死或许是卫青间接害死的,但就这样明目张胆的去找大将军报仇,这不是找死么?他爸李广当年报仇都等知道等官复原职压人一头了后再下手,他却什么都不管的就上,这小子太傻太犟。
结果可想而知,卫青怎么说也是大将军大司马,才力绝伦武艺高强,身边护卫的人更是一大堆。李敢虽有万夫不当之勇,但猛然一击只伤及卫青左肩,待再要下手,却被卫青奋力推倒,随从一拥而上,将他死死制住。
李敢拼命的挣扎,口中大喊:“卫青汝害死我父,真奸险小人也。今日我杀不得汝,真可恨也!”
卫青捂住左肩伤口,眉头紧蹙,指间的殷红触目、惊心,有如伤痕刻划的记忆。
漠北一战,他虽无意加害李广,但李广之死确由他的行为引发,这里面他或多或少是有些责任的。如果当时他能好言抚慰李广,甚至代其向天子求情,说不定老将军就不会死了!
这剪不断理还乱的仇怨啊,真不知何时才能化解。悠悠大众,舆情汹汹,可谁能明白他内心的惋惜与愧疚,谁又能理解他胸中的酸楚与无奈……
随从们见卫青不说话,纷纷道:“李敢行刺大将军,罪不容恕,请大将军吩咐如何处置!”
卫青转过头去,闭眼道:“我不追究此事,放了他吧!”
什么?大家全傻了,面面相觑,莫名其妙。
卫青大声道:“我说放了他吧!还有,这件事以后谁也不准提,就当没发生过,违者军法处置!”
随从们无奈只好放了李敢。
李敢神情复杂的呆立一旁,久久说不出话来,直到卫青车驾远去,这才一屁股坐在地上,放声大哭。
如若此事真的就这么过去了,这还真是段一释泯恩仇的佳话,可惜这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事情最后还是传出去了,而且传到了霍去病的耳朵里,这下子糟糕了。
霍去病是什么人?那是傲到骨头里的人,这世上除了刘彻和卫青,他一个也不放在眼里。李广,什么东西?老家伙一个,仗打一塌糊涂,命苦还好意思怪政府?李敢,什么东西?我手下冲锋陷阵一鹰犬而已,就为了他那不中用的老爹,竟敢刺伤我敬爱的舅舅大将军?这简直是目无尊上胆大包天!今日,我霍去病就要清理门户弄死他,替舅舅大将军出这口恶气!
看来霍去病也是个冲动派,只不过他位高权重气焰嚣天,所以有恃无恐而已。说起来李敢是目无尊上,难道他就不是目无法纪么?李敢是有罪,但罪不至死,就算至死,也不该由他动手;何况两人还曾携手北征,那也是出生入死同甘共苦过,难道就连一点儿战友情面都不讲吗?这小子太狂太傲太冲动。
于是,两个冲动的年轻人,联手演出了一场悲剧。
元狩六年(公元前117年)春,武帝刘彻到甘泉宫狩猎,大司马霍去病与郎中令李敢随同前往。时春光潋滟,万物勃发,武帝心情很好,却没想这时忽然出了件大事,让他雷霆暴怒,漫天春色变成了乌云惨淡。
原来,霍去病与李敢带着一帮羽林正追逐猎物的时候,两人忽然吵了起来,然后两人不射猎物了,开始对射,李敢毕竟是霍去病的部下,不敢真下狠手,然而霍去病却毫不留情,对着李敢一通猛射,李敢像刺猬一样倒下了,没死在匈奴战场,却死在自己人的手上,又一个可怜的李家冤魂。
羽林们全都惊呆了,他们怎么也没想到他们的这两位上司竟会闹到如此地步,顿时愣在当场不知所措,霍去病乃一人飞驰至武帝车驾前,下马跪倒请罪。
刘彻感觉自己一个头顿时变成了三个大。李敢击伤卫青是有罪,但他毕竟是有功将领堂堂九卿之一的郎中令,你霍去病却当着他手下的面把他说杀就杀了,这可叫他这个当皇帝的怎么处置。
李广之死天下已经有很多怨言了,现今李敢又被擅杀,如果武帝再不追究霍去病之罪,那舆情将会怎样汹汹,那青史将会如何怨责?谁都知道,李家世代从军,忠君报国,在天下军民百姓中颇有威望,可你霍去病却恃宠生骄居功自傲如此胡来,你这是置朕与何地啊!
你以为当初李敢击伤卫青,此事能逃得过武帝的耳目吗?他为什么没处理,这难道还不清楚吗?
霍去病低着头,沉默不语。他做就做了,爱咋咋地,反正他无怨无悔,反正卫霍家族的权威绝对不容侵犯。
日期:2010-05-28 08:39:19
刘彻长长叹了口气。
不管怎么说,霍去病是不世出的军事奇才,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天之骄子,拿他换李敢不值当。舆情汹汹就汹汹吧,青史留污就留污吧!刘彻既已对不起李广一家,那就永远的对不起下去吧,怪只怪你们倒霉了!
其实汉世之法令,最恶诞谩罔上。所以李广虽妄杀霸陵尉,霍去病虽妄杀李敢,然一语陈情,则赦之不问,所以开臣下不敢为欺之路也。说到底,中国古代还是个等级制度非常分明的社会。对于这种不关乎政治斗争的复仇行为而言,以上欺下就情有可原,以下犯上则万万不可。
于是刘彻淡淡的对身边人道:李敢如此猛将,今竟遭野鹿触杀,真可惜也!
大家一齐叹:真可惜,真可惜……
这时李敢的尸体被抬出山林放在车上,但见满身的箭矢已被拔去,鲜血汩汩的从大小伤口中流出来,触目惊心。看来这头鹿的角可真多真硬,比匈奴左贤王他们厉害多了。
刘彻最终没有追究霍去病任何责任。但卫青知道此事后还是忍不住狠狠骂了外甥一顿:去病啊去病,你怎么就不了解我一番苦心呢?唉!
后来,为了弥补错误挽回局面,卫青将李敢的两个遗孤一子一女送入太子府照顾,后两人都受宠于卫太子,女孩儿成为刘据的宠妾,男孩儿成了刘据的好友。此外卫青还推荐李广长子李当户的遗孤李陵做了侍中建章监,这正是卫青当年起步时所任职位。
所有这些,都是为了消解卫李两家的仇怨,冤冤相报何时了,上一代已经错了,下一代不能继续错下去。卫青之用心良苦,可以想见。
28. 边头何惨惨,已葬霍将军,更遣黄龙戍,唯当哭塞云,君虽长鸣去,千载有雄名。
接下来的事情,正如大家所知道、所遗憾、所扼腕的:半年后,霍去病突然暴病而死,年仅二十四岁,英年早逝,天妒英才。
没办法,小霍天下无敌,独孤求败,战场上是谁也搞不定他了;而官场上又有武帝护着,就连擅杀九卿都能没事儿;如此牛人,恐怕也只有老天能够收他。所谓天不假年,这可就没奈何了。
小霍去后,卫青伤心欲绝,刘彻更是心都碎了,于是他将边境五属国的所有汉胡将士全部调来关中,让这数万兵马身着黑色铁甲(玄甲),排列成阵,从长安一路延伸到茂陵(武帝生前为自己所建陵寝),护送霍去病的灵柩去往墓地。刘彻这是要小霍一直陪伴着自己,生死永随。
以甲士送葬,此为王礼,大臣本不得使用。历西汉一代,仅霍去病及霍光两人有如此尊荣。
武帝还将霍去病墓的巨大封土修成了河西祁连山的模样。小霍生前称不灭匈奴无以家为,那么刘彻就将他曾挥戈驰骋的祁连山,作为他死后的归宿吧!
霍去病的墓与李广的墓,真是天壤之别,这就是人与人的差距,活着有差距,死了还有,谁说死亡面前人人平等。
群臣又请天子定骠骑大将军的谥号,武帝取了“景桓”两个字,谥法曰:“布义行刚曰景,辟土服远曰桓”。勇武与扩地,非常全面的概括了霍去病一生的功业。
霍去病英年早逝,在他短暂的生命中留下了一个儿子叫霍嬗,字子侯。嬗为传承之意。
刘彻明白,小霍这是要自己的儿子继承自己的使命,继续驱逐胡虏,开疆拓土,扬我汉威啊!
于是不久,武帝让霍嬗接替了冠军侯的爵位,并拜之为奉车都尉(掌天子车马,秩比二千石),希望他长大后可以像他父亲一样成为绝世名将。所以在后来坐酎金的政治浪潮中,很多人都失去了爵位,只有霍嬗屹立不倒。
霍嬗简直跟霍去病是一个模子刻出来的,不仅长得像,而且也是聪敏勇悍,英姿绝伦。武帝对其抱有很大的期望。
但是很可惜,六年后,霍嬗也在随武帝封禅泰山的途中少年夭折,随其父而去了。英雄的血脉竟也难存于世,刘彻伤心欲绝,乃赐其谥号为哀侯,而后又改任霍光为奉车都尉。
在最花样的年华猝然凋落,在最成功的巅峰悄然而死。在这一点而言,霍去病是不幸的,这就像流星划过天际,一闪而逝,凄美绚烂,令人伤怀,令人惆怅。
然而,能在年轻的生命中尽情放射出最幸福、最华丽、最肆无忌惮、最酣畅淋漓的演出,突破极限的高速燃烧,迸发耀亮千古的绝世光芒,然后戛然而止,震撼全场。在这一点而言,霍去病又是幸运的,这就像一飞冲天、无拘无束的神鹰,振翅高鸣,直入云霄,极目无边,乘风远去,只留下尘世里一段战神传说。
或许正因为此吧,史书对于霍去病的死因只是一笔略过,司马迁说他卒,班固说他薨,倒是褚少孙的《建元以来侯者年表》借霍光之口说出霍去病是生病而死。简单,就只有这么简单了。一代天才名将竟然早早死于病榻,详细描写就是对英雄的不敬。
然而民间八卦精神是不死的,大家对于一个英雄就这么默默而终,总觉得很没劲很不过瘾,于是就有了很多莫名其妙的推测与传说。
有人说霍去病就是卫青害死的,因为卫青嫉妒霍去病分去了他的荣光夺去了他的天宠,严重威胁到他的地位。于是便演出了被李敢刺伤的一幕,让霍去病一时冲动擅杀李敢,然后趁势再除去杀人凶手霍去病。从而将仇敌李氏与抢风头的霍氏一网打尽,一石二鸟,一箭双雕。
对于这个说法我只能报以无语,且不论卫霍之间感情如何,霍去病的死对于卫家绝对没有任何好处。他本来就是卫青与刘彻一手扶持上来的,是卫氏集团利益的天然代言人,在武帝时期残酷的宫廷斗争中,霍只能给卫家增加砝码,万谈不上争宠之说,这个是无庸质疑的。事实上,霍去病死后卫氏孤掌难鸣,其势力反而遭到了严重的打击。
首先,霍去病死后一年,卫青长子卫伉因矫诏而失去了侯位。
再一年,卫青的继子曹襄去世,又一个年轻的生命猝然凋落。
又过了四年,卫青的姐夫公孙贺以及两个小儿子卫不疑、卫登,又因连坐酎金之罪而失掉侯爵。当年一门五侯的显赫卫氏,现在只剩了卫青一个,真可谓风光不再。
元封五年(公元前106年),大将军大司马长平侯卫青去世,时年不到五十。
在卫青生命中的最后十几年里,他没有再度领兵出征。南越、东瓯是扬仆和路博德平灭的,西羌是李息和徐自为平乱的,南夷是郭昌与卫广剿平的,西域车师国是赵破奴平服的,朝鲜是荀彘平定的。汉朝的疆域在最大限度的扩张着。而武帝刻意不使用卫青统兵,或许是杀鸡焉用牛刀,也或许是为了遏制或均衡,总之卫氏一路下坡,再不复从前之权势了。
但我们在史书中没有看到卫青对此有半点怨言或异议,一个立有盖世奇功的名将,竟能做到如此朴实低调,淡泊宁静,我想这里除了卫青天性使然,恐怕也有保全卫氏家族的因素。毕竟当年韩信血的教训,不能不让他有所警醒。
坚守本分,避权远嫌,这样对皇帝对卫氏都好。
之所以活的洒脱 是因为懂得取舍;之所以变现淡漠,是把一切都看破。晚年的卫青,就像课秋风摇曳的枫树,霜叶红透,庄严宁静,既没有开花的骄傲,也没有结果的欢愉,他谈不上快乐,也没有悲哀,他只是静静的享受人生,享受寂寞……所谓是非成败转头空,任何光芒总有燃尽的时候,任何辉煌总有谢幕的时候,卫大将军这一生已经够精彩了,他又何必再去抢年轻人的风头。事实上,就算站的再高,大将军也始终抱持着自己的平民本色,喜欢结交一些下层豪杰,闾巷游侠。有个轵县人郭解,经常劫富济贫替天行道,被称为关东大侠。他就是卫青的好朋友。
从奴隶到将军,从牧童到戚贵,时时置身于权力与名利的漩涡中心,却又处处冷眼旁观于权力与名利之外,拿得起放得下,永保一颗平常心,从容面对得失,始终不改其本色,这就是卫青,青峰翠柳的卫青,青衫磊落的卫青,草色青青的卫青,英雄本色的卫青。
卫青死后,汉武帝痛失膀臂,悲伤万分,便谥其为烈侯,在自己的陵寝茂陵东北,修建了一座像匈奴境内的庐山一样形状的坟墓,将他与平阳公主合葬于此。
刘彻与卫青的关系很微妙,史书曾记载:“大将军青侍中,上踞厕而视之。”(厕,音则,谓床边,踞床视之。非出恭之所也。)两人显然亲密无间,甚至有点离谱,总之更像死党多过君臣。
以公元前106年卫青之死为转折点,汉武帝慢慢开始变得昏庸、暴躁、不可理喻;包括用人与战略决策,从此也变得一塌糊涂。我想,这恐怕不只是巧合吧!
说卫霍之死带走了武帝的雄才大略或许有些武断,但历史的走向如此清晰,让人不得不产生遐思:
茂陵烟雨埋冠剑,去病;石马无声蔓草寒,青青。遥想当年,那两个少年,一个惊艳了时光,一个温柔了岁月。然而今日,伊人已经回归于天际,化为星辰、瀚海与浮云,和宇宙洪荒合为一体,在大漠长空中自由翱翔。可是,活着的人又要独自呆在寂寞中,此后用多少的时光,多大的功业,才能把那样沉重刻骨的悲哀与思忆完全消解?
祁连巍巍,庐山堂堂;千古功臣,远服天狼。雄鹰翔空,茫茫荡荡;英雄本色,浩浩汤汤。
双星闪耀,携手辉煌;天若有情,悲思难当;呜呼哀哉,痛心断肠;音容宛在,万世难忘。
卫青害死霍去病,天大的笑话!
于是又有人说卫青可能没有这么心狠手辣,那这一切就是平阳公主干的。这女人其实非常阴险,当年她送卫子夫入宫,又急不可耐的下嫁卫青,都是为了控制卫氏争权夺利。后来卫子夫色衰爱弛渐渐失宠,卫氏又渐渐不复当日之荣光,平阳公主便推荐李夫人入宫,妄图凭借李氏东山再起。总之这个女人阴险狠毒城府极深,她完全有可能害死大红人霍去病以保护自己家的政治既得利益。
再有人说霍去病是卫太子手下人害死的,这个推测的根据是此前一年李敢堂叔李蔡莫名其妙得罪而死,其丞相位由太子少傅武强侯庄青翟接任。显然李家与霍家的倒台对于太子一党最为有利。将来武帝百年之后太子登基,当然要用自己人。这文官之首丞相是李家的,武官之首大司马是霍家的,这怎么行?
还有人说事情其实很简单,霍去病就是李家人或者李家的亲友门客害死的,其用意当然是为报仇,一命还一命。
此外还有些人说霍去病乃李敢冤魂害死,这就是彻底的无稽之谈了。
我只能说,有些中国人真是天生的权谋研究大师,他们在这方面有着令人叹为观止的想象力。没有本事做,那就拼命想,反正意淫无罪。
有一个说法,倒是有些意思,说霍去病是被匈奴人的“生化武器”害死的,其死于战场敌人之手,倒也不失悲壮,且使人愈加痛恨匈奴。
这个说法出自二十多年后的《轮台罪己诏》,汉武帝在诏中说汉军曾抓到一个俘虏,据俘虏交代,匈奴人为了阻挡汉军,竟使用“胡巫”的萨满巫术,把疫马、牛、羊埋到汉军经过的水头水源上,或将染有烈性病毒的疫马施放给汉军,使汉军人畜染疫。
根据这段话,有人便判断,霍去病或许就是在出征漠北时染上了这种不明疫病,从而壮年早夭。他们还借此认为东汉至魏晋时期在中国爆发的“伤寒”瘟疫,以及欧洲中世纪的“黑死病”大瘟疫,都跟匈奴人传播的这个病毒有关。
日期:2010-06-02 12:56:51
这种说法还算比较靠谱,但我觉得也有问题,大家伙儿一块出征,凭什么就霍去病一人被传染了?至少那时的路博德与赵破奴成日里就与霍去病呆在一起,他们怎么一点事儿也没有呢?后来还为汉朝南征北战,立下不少战功。况且《轮胎罪己诏》发布于公元前89年,匈奴人下毒事件是否始于二十多年前的漠北之战,从史书来看还是没有明确的证据。至于数百年后造成世界人口锐减的大瘟疫乃出自匈奴,这更加只是一种主观的臆测之言。
此外民间还有一些八卦臆测诸如:作战受伤,伤重不治啊;射死部将李敢,武帝将其贬至朔方,忧郁而终啊;功高震主,被汉武帝暗杀啊;自己认为已经完成历史使命,诈死隐居啊;甚至还有什么被外星人带去宇宙啊(汗);我就不多说了,我只能说,人类的想象力真是太丰富。
照我看,霍去病他就是病死的,没那么多复杂的原因。你看他的名字“去病”,就知道他小时候肯定多病,,因而取了这样一个带有祈愿意味的名字,可能后来病好了但没好利索,一时病发如山倒,所以才骤然暴毙。霍去病的儿子霍嬗也是少年夭折,这家子或许有遗传病史也说不定。
宋代的辛弃疾,名字与霍去病有异曲同工之妙,而他的史料就比较详细,据说他一生曾先后得过疝气、痔疮、消渴(可能是糖尿病)等痼疾,不过辛弃疾最后还是活了了六十八岁,看来明代的医疗技术比汉代先进多了。
在《史记三家注》所引野史《汉武故事》中,曾记有这样一个传说:汉武帝筑柏梁台祭祀一个女神(该女神事迹正史中也有记载),听说这个神君非常灵验,霍去病便常来祈福,但神君都是只闻其声不见其人。后来有一次,这神君竟突然显灵了,她化作一个美貌的女子,还特意打扮了一番,要求与霍去病交媾。
看来女神也是喜欢美男的。
可是霍去病却坚决不同意,而且还斥责那女神说:“吾以神君清洁,故斋戒祈福。今欲为淫,此非神明也。”从此决意永不再来。神君也感到非常惭愧。
由此可见:第一,霍去病并不好色,满有柳下惠坐怀不乱之风。第二,就算是女神,也不要迷恋霍哥,因为哥是个传说。
然而这件事儿并没有就此结束,后来霍去病患上重病,武帝让人为此向神君祈福,神君说:“霍将军精气少,命不长。吾尝欲以太一精补之,可得延年。霍将军不晓此意,乃见断绝。今不可救也。”
果然,霍去病不久就病死了。
此传说流传极广,《太平广记》、《艳异编正集》等杂记小说多有记载,其真假毋庸多议,但至少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一点线索:霍去病确实身体不好,不然也不会有这样的传说广闻于世。
一个身体不好的人,却不好好养身体,反常愿出塞征战,出入于大漠戈壁苦寒之地,最终因精气耗尽而病卒,读来真好令人感伤。
分析至此,霍去病的死因已经比较清楚了,但就这么简单的一件事儿,为什么会引发民间这么的议论与传说呢?
因为他本身就是一个传奇。
29.倚剑对风尘,摩挲断文吊英魂;慨然思名将,纵死犹闻侠骨香。
写了这么多名将,终于写到了两位得保善终的名将,实在感慨良多。中国历史总有一种大悲凉,往往惊天盖世之名将,常遇权力阴谋之倾轧,以至举步维艰,终得令人扼腕之结局。
所以我们应该庆幸,卫霍可以外戚之姿,尽得强势冷酷君主之信任,于怒放灿烂之生命、尽显铁血之军魂后,终在惊涛骇浪之庙堂中全身而退,从而让一曲荡气回肠之史诗,不至成为一出凄凉壮烈之悲剧。究其原因,还是在于纯粹二字。
毫无疑问,卫霍是真正纯粹的职业军人,他们杀敌立功,扬威域外,以战争为第一生命,对政治毫无兴趣,没有野心,从不结党,武人干政外戚专权更是与他们完全绝缘。所以当战争结束,战场不再需要他们的时候,他们就华丽转身,洒然而去,去的那么轻松,去的那么可爱,就连背影,都是如此完美。
在今天陕西兴平县境内,汉武帝茂陵的东北,卫青与霍去病墓紧邻着坐落于此,在霍去病墓前还建有举世闻名的茂陵博物馆,凡去西安旅游的游客,必定要来此处瞻仰一番,感受一下大汉天威的雄浑与浩荡,体会一下大汉军魂的激情与豪迈。
遥想当年,为了纪念霍去病的赫赫战功,汉武帝远从终南山运来许多成吨重的巨石,雕刻成虎、象、牛、马、熊等动物,以模拟当年祁连山深处骠骑将军征战经过的景象。这些雕塑气势恢宏,深沉雄大,鬼斧神工,浑然天成,其中《人与熊》、《怪兽食羊》两座雕塑,表现了一种人与兽的殊死格斗和一种吞噬与挣扎的场面,显示了善与恶、正义与邪恶的较量,使人联想起汉匈战斗的艰险和残酷。而那《伏虎》看似在伏卧休息,但是前爪粗壮有力,肌肉紧绷,不怒自威,有着决不可以轻侮的力量。还有那《卧马》则雄壮沉静,具有凝重安详的气氛。这些静卧与待机的形象,很好地寓意了霍去病的机敏、聪慧与军事才干,也寓意了整个强汉王朝从容不迫、蓄势待发的雍容气势。尤其是那尊《马踏匈奴》的著名雕像,为中国雕塑史上最具代表性的纪念碑式的杰作,是集思想性与艺术性完美统一的典范:踏马扬首挺立,骠悍雄壮,气势轩昂,威风凛凛,象征大汉王朝扫荡大漠南北的磅礴气势;马蹄下的匈奴人首对马嘴,满脸胡须,双腿蜷曲,面目狰狞而惊恐,虽然手持弓箭,却被马蹄践踏在下面,垂死挣扎,似乎还在声嘶力竭地呼号,不甘心就缚。于此紧张的气氛中形成鲜明对比的,那踏马却悄然卓立,显得无所畏惧,反觉恬静自若,展现出不可撼动的气势和一个强盛帝国无与伦比的豪迈与自信。据传那马蹄下挣扎的贵族打扮的匈奴人,就是被霍去病生擒的单于叔父罗古比。
两千多年过去了,这尊雕塑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一个象征,象征中华民族面对一切强敌的态度: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必马踏千里而诛之!
总之,霍去病墓石雕群,拥有狂放的气势与蓬勃的生命力,其技术性前无古例,艺术性后无来者,不愧为代表中华民族雄浑气质的艺术魂宝,写实与写意手法融合并用的天造之作。即便是两千年后西方现代派雕塑大师布朗库西,恐怕也得自叹弗如。
或许在汉武帝看来,只有用这种惊为天物的石雕工程才能体现霍去病出生入死的勇猛;也只有这样千秋永存的艺术作品,才能和他日月经天,江河行地的功勋所匹配吧!
落笔至此,神思飞逸,我已仿佛置身于郁郁葱葱的茂陵原野之间,面对古墓夕阳,神游千里万里,似有大漠孤烟黄河落日之景,千军万马厮杀混战之状。慨然怀古,心驰神往,我又不由想起了王维的一首《少年行》:“出身仕汉羽林郎,初随骠骑战渔阳。孰知不向边庭苦,纵死犹闻侠骨香。”
发布者:全栈程序员-用户IM,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javaforall.cn/143808.html原文链接:https://javaforall.cn
【正版授权,激活自己账号】: Jetbrains全家桶Ide使用,1年售后保障,每天仅需1毛
【官方授权 正版激活】: 官方授权 正版激活 支持Jetbrains家族下所有IDE 使用个人JB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