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又见面了,我是你们的朋友全栈君。
前言
说到个人知识管理,在之前通过网络查询了一些资料,定义看起来让人蠢蠢欲动,作用是能快速找到自己收藏的文档。每个人或多或少都必须的有一些文件管理的习惯,管理就是一种习惯,利用专业的软件可以更容易的养成个人知识管理的习惯。当不小心清空了自己收藏了6年的浏览器收藏夹,“幻想”有一款软件,让我们在查找自己之前保存的资料的时候可以不用太费力气,不至于打断自己的思路,不影响自己的工程进度。
关于大数据
但事实远远超出想象,知识管理最终目标是将素材、资料等信息转化为知识,最终实现个人智慧的增长这种深远的境界。这是一门实用性的学科,应把知识作为切入点,以智慧金字塔介绍整体架构,利用知识分类作为阶梯,一步一步走进知识,感受知识。
我对大数据最初的理解就是TB级、PB级的数据按需求存储为特定的结构,需要的时候快速提取出来。但实际上大数据里的数据是没有特定意义的,它是一种非框架数据,有着“样本就是总体”的全数据模式,我们要研究的不是怎么来存储整理这些杂乱无章的数据,而是利用大数据方式来处理的一种大数据思维,简明扼要的说就是从杂乱无章的数据中找到对自己有价值的资料并且把它们利用自己的管理习惯来存储,以备后用。在这个计算机无处不在,将要普及到与电能同等地位的情况下,云计算、物联网、个性化教育、数字化、信息化的时代下,数据也无时无刻不在产生发展着,人们也都争先恐后的描绘着我们以后的先进生活方式,无处不终端,处处皆计算,也许将来会成为一个“全球大脑”,存储着无限多的大数据,人们要学习的就是如何利用好这些大数据,并且整理到个人的终端当中。
知识需要管理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每个人的知识都需要管理,知识管理的直接目标是隐性知识与显性知识之间的转化,并且把个人知识体系进行合理的分类。间接目标是获取、存储、检索知识,并且提高个人工作效率,形成一种习惯,从而进行没有意识的系统的知识管理。
关于知识的利用
获取知识,根据自己的需求,要实现的目标,各种知识的优先级,是否需要内化进行有选择的获取知识。存储知识,把知识实体利用某种媒介存储下来,也可以只存储一个链接,实体仍然存储在原来的地方,需要的时候随时提取使用。分享知识,每个人不可能掌握所有的知识,朋友之间进行知识的分享也是获取知识的一大途径。当我们把知识内化吸收的很好了之后,就可以利用知识去解决问题,实现一个项目、目标等,当然最重要的是我们要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利用已有的知识成果等等,去发现知识、创造知识。东西方从古至今都有不同的知识观,我们应当肯定知识的确定性、普适性、真理性和积累性,对于现实社会,也更加认识到知识界的广袤无边,当我们理解承认知识的动态性、情境性、个体性和批判性之后,就又形成了崭新的但和以前不冲突的知识观。经济学认为,人的理性总是有限的,任何组织或个人都不可能获得其行动的全部知识,所以处于永恒的必然无知的状态之中。这句话也证明了人们的知识一直是在理论和实践之间交叉转换,并且相互作用。管理学认为,我们对知识的创造都是源自于创新者的个人理念,然后得到组织的认同,最终这一创新会形成一个新的产品。简单的说,就是个人的新理念、新理想转化为组织的暗默知识,改善个人的心智模式,实现自我超越,在系统思考的帮助下,以团队学习的形式达到共同愿景,实现最终目标。
关于知识的分类
知识分为事实性知识,概念性知识,程序性知识以及元认知知识,他们的价值依次增长,特别是元认知知识是一种自我认识的策略,是在智慧层面上思考自己的思考。通过知识的分类,让我们了解到自己获得的知识到底有没有价值,可以很大程度上提高我们做事的效率。比如我现在写的结课论文,就是事实性知识,将老师传授的知识进行总结,离进行知识的创造还很遥远。新时代的学习观认为学习发生在学习者的外部,学习者只需要知道知识在哪里并管理它,我们把各处各地的知识节点进行连结的时候就是在学习,连结有强有弱,但弱连结的作用是大于强连结的,它可以让我们获得更多的异质性资源。我们说一个人人脉广,也就是在说他的弱社交关系比较多,比较广,他会很理性化的对自己的朋友圈进行管理。朋友圈管理也是知识管理的一部分,弱社交的作用远大于强社交,老师的这一观点让我受益匪浅,使我能够更合理的处理与不同朋友的相处方式。
知识又分为个体知识、团体知识、组织知识,或者分为形式知识、暗默知识、隐喻知识。知识工作者,首先要花三分之一的时间用来寻找他们从来没有找到的资料,然后获取、存储、分享、利用等,当他们发生了学习涌现,一瞬间明白当前的知识之后,才能创造知识。我们把个体知识慢慢转化到组织知识之后,就相当于对公共知识做了贡献,在实现个人知识管理的前提下,帮助所有人类进行知识的管理与整理。IT行业是个人知识管理很大的受益者,但与其他人文科学相比,优势就是平常的学习工作中时时刻刻都离不开管理一些资料文档,更容易养成管理的一个好习惯。但同时也有一些弊端,就是计算机专业的资料更加零散,更新换代特别快,系统性的书籍文献等要么过于繁冗,要么过于陈旧,最能解决一些日常错误的往往是个人作者在自己的博客、论坛等发表的经验,即知识分享这一途径,最具有大数据的特点,但要想更加专业、成为专家,仍然需要系统化的精读文献。
新时代下的知识管理
最后,现在是一个内容至上的个人知识产权(IP)时代,越来越需要强化的个人品牌,个人知识管理显得更为重要。视频分享网站TED也是新时代趋势下的产物,大数据时代下的内容更丰富更杂乱,同时也促进了很多猜你喜欢的算法技术的诞生,来“投其所好”,让我们快速找到自己需要的、适合自己的内容。
感触最深的就是知识的分享,开源项目的巨大成就,促进了世界上最伟大的开源软件“Linux操作系统”的诞生,我也是它的使用者与受益者。当下基于云的分享是大势所趋,无处不终端,处处皆计算需要互联网的连接进行分享,云时代与大数据时代的我们需要养成更好的知识管理习惯,实现知识获取、利用、创造上的转型。
谨以此文感谢大二下学期通过学院路共同体在跨校选修北师大李亦非老师的《大数据时代的个人知识管理》课程。
发布者:全栈程序员-用户IM,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javaforall.cn/140221.html原文链接:https://javaforall.cn
【正版授权,激活自己账号】: Jetbrains全家桶Ide使用,1年售后保障,每天仅需1毛
【官方授权 正版激活】: 官方授权 正版激活 支持Jetbrains家族下所有IDE 使用个人JB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