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历史重点名人以及解析大全

小学语文历史重点名人以及解析大全【人物1】:司马光【简介】:司马光(1019~1086),北宋时期著名政治家、史学家、散文家。北宋陕州夏县涑水乡(今山西运城安邑镇东北)人,汉族。出生于河南省光山县,字君实,号迂叟,世称涑水先生。司马光自幼嗜学,尤喜《春秋左氏传》。【相关故事】司马光砸缸司马光七岁的时候稳重的就像一个大人,听到老师讲解《左氏春秋》,非常喜爱,放学之后又为家人讲他所学到的,他立即也明白了《左氏春秋》的内涵,从此手里放不下书本,甚至到了忘记了饥渴,冷热的程度。有一次,他跟小伙伴们在后院里玩耍,有个小孩爬到大

大家好,又见面了,我是你们的朋友全栈君。

【人物 1】:司马光 【简介】:司马光(1019~1086),北宋时期著名政治家、史学家、散文家。北宋陕州 夏县涑水乡(今山西运城安邑镇东北)人,汉族。出生于河南省光山县,字君实,号迂叟, 世称涑水先生。司马光自幼嗜学,尤喜《春秋左氏传》。 【相关故事】 司马光砸缸 司马光七岁的时候稳重的就像一个大人,听到老师讲解《左氏春秋》,非常喜爱,放学 之后又为家人讲他所学到的,他立即也明白了《左氏春秋》的内涵,从此手里放不下书 本, 甚至到了忘记了饥渴,冷热的程度。有一次,他跟小伙伴们在后院里玩耍,有个小孩爬到 大缸上玩,失足掉到缸里的水中。别的孩子们一见出了事,放弃他都跑了,司马光却急中 生智,从地上捡起一块大石头,使劲向水缸击去。水涌出来,小孩也得救了。 【人物 2】:孟母 【简介】:孟母,相传姓仉(zhǎng)氏,战国时晋国(今山西省晋中市太谷县东西 仉村 )人。 【相关故事】 孟母三迁 孟子的母亲,世人称她孟母。孟子小时候,居住的地方离墓地很近,孟子学了些祭拜 之类的事,玩起办理丧事的游戏。他的母亲说:”这个地方不适合孩子居住。”于是将家搬到 集市旁,孟子学了些做买卖和屠杀的东西。母亲又想:”这个地方还是不适合孩子居住。”又 将家搬到学宫旁边。孟子学习会了在朝廷上鞠躬行礼及进退的礼节。孟母说:”这才是孩子居 住的地方。”就在这里定居下来了。等孟子长大成人后,学成六艺,获得大儒的名望.君子以为 这都是孟母逐步教化的结果。 【人物 3】:孔融 1
  【简介】:孔融(153 年-208 年 9 月 26 日),字文举。鲁国(治今山东曲阜)人。东汉末年文 学家,”建安七子”之一,家学渊源,是孔子的二十世孙,元城(今河北大名县)县令、泰山都 尉孔宙之子。 【相关故事】 孔融让梨 东汉鲁国,有个名叫孔融的孩子,十分聪明,也非常懂事。孔融还有五个哥哥,一个 小弟弟,兄弟七人相处得十分融洽。 有一天,孔融的妈妈买来许多梨,一盘梨子放在桌子上,哥哥们让孔融和最小的弟弟 先拿。孔融看了看盘子中的梨,发现梨子有大有小。他不挑好的,不拣大的,只拿了一只最 小的梨子,津津有味地吃了起来。爸爸看见孔融的行为,心里很高兴,心想:别看这孩子 刚刚四岁,却懂得应该把好的东西留给别人的道理呢。于是他故意问孔融:“盘子里这么 多的梨,又让你先拿,你为什么不拿大的,只拿一个最小的呢?” 孔融回答说:“我年纪小,应该拿个最小的,大的应该留给哥哥吃。” 爸爸接着问道:“你弟弟不是比你还要小吗?照你这么说,他应该拿最小的一个才对 呀?”孔融说:“我比弟弟大,我是哥哥,我应该把大的留给小弟弟吃。” 爸爸听他这么说,哈哈大笑道:“好孩子,好孩子,你真是一个好孩子,以后一定会 很有出息。” 【人物 4】:曹冲 【简介】:曹冲 (196-208),字仓舒,谥号邓哀王,东汉末年沛(pèi)国谯(qiáo)(今安徽亳 (bó)州市)人。是曹操的三儿子,由曹操的小妾环夫人所生。 【相关故事】 曹冲称象 有一次,吴国孙权送给曹操一只大象,曹操十分高兴。大象运到许昌那天,曹操带领文武 百官和小儿子曹冲,一同去看。 2
  曹操的人都没有见过大象。这大象又高又大,光说腿就有大殿的柱子那么粗,人走近去比 一比,还够不到它的肚子。曹操对大家说:”这只大象真是大,可是到底有多重呢?你们哪个有办法 称它一称?” 嘿!这么大个家伙,可怎么称呢!大臣们都纷纷议论开了。 一个说:”只有造一杆顶大的秤来称。” 而另一个说:”这可要造多大一杆秤呀!再说,大象是活的,也没办法称呀!我看只有把它 宰了,切成块儿称。” 他的话刚说完,所有的人都哈哈大笑起来。有人说:”你这个办法可不行啊,为了称重量,就 把大象活活地宰了,不可惜吗?” 大臣们想了许多办法,一个个都行不通。可真叫人为难呀。 这时,从人群里走出一个小孩,对曹操说:”父亲,我有个法儿,可以称大象。” 曹操一看,正是他最心爱的儿子曹冲,就笑着说:”你小小年纪,有什么法子?你倒说说, 看 有没有道理。” 曹冲趴在曹操耳边,轻声地讲了起来。曹操一听连连叫好,吩咐左右立刻准备称象,然后 对大臣们说:”走!咱们到河边看称象去!” 众大臣跟随曹操来到河边。河里停着一只大船,曹冲叫人把象牵到船上,等船身稳定了,在 船舷上齐水面的地方,刻了一条道道。再叫人把象牵到岸上来,把大大小小的石头,一块一块地 往船上装,船身就一点儿一点儿往下沉。等船身沉到刚才刻的那条道道和水面一样齐了,曹冲 就叫人停止装石头。 大臣们睁大了眼睛,起先还摸不清是怎么回事,看到这里不由得连声称赞:”好办法!好办 法!”现 在谁都明白,只要把船里的石头都称一下,把重量加起来,就知道象有多重了。 曹操自然更加高兴了。他眯起眼睛看着儿子,又得意洋洋地望望大臣们,好像心里在说:”你们 还不如我的这个小儿子聪明呢!” 【人物 5】:曹植 【简介】:曹植(192 年-232 年 12 月 27 日),字子建,沛国谯(今安徽省亳州市) 人,出生于东阳武,是曹操与武宣卞皇后所生第三子,生前曾为陈王,去世后谥号 “思”,因此又称陈思王。 3
  【相关故事】 七步成诗 一次,曹植被人告发经常喝酒骂人,他还把曹丕派去的使者扣押起来。但他并没有犯什 么大罪,也没有招兵买马,要以阴谋反叛的罪名处罚他不能服众,曹丕便想出个”七步成诗” 的办法来治他的罪。 曹丕把曹植从封地召到洛阳,指着大殿上一幅”两牛相斗于墙下,一牛坠井而死”的水 墨画,命曹植在七步之内作一首诗,但诗中不许犯”二牛斗墙下,一牛坠井死”字样,如作 不成就要从重处罚他。 曹植答应后,未走完七步就作成一首诗:”两肉齐道行,头上戴凹骨。相遇块山下,欻(x ū,忽然)起相搪突。二敌不俱刚,一肉卧土窟。非是力不如,盛气不泄毕。”曹丕和群臣都 感到吃惊。 曹丕又说:”七步成诗还慢,要你应声而作。”曹植说:”请命题。”曹丕说:”你我是兄弟, 以此为题,不许犯’兄弟’字样。”曹丕心想,成则罢了,不成便痛下杀手。 没想到曹植不假思索,应声赋诗:”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 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诗中以”煮豆燃萁”为比喻,指责曹丕手足相残。曹丕听后动了骨肉之情,深有惭色, 也可能是怕世人耻笑,为了保住名声,以安天下,只把曹植贬为安平侯作罢。曹植以其超 群的文才,逃过一劫。 【人物 6】:田忌 【简介】:田忌,生卒年不详,妫姓,田氏(亦作陈氏),名忌,字期,又曰期思,封于徐 州(今山东滕州南),故又称徐州子期。战国时期齐国名将。 【相关故事】 田忌赛马 齐国使者到大梁来,孙膑以刑徒的身份秘密拜见,劝说齐国使者。齐国使者觉得此人 是个奇人,就偷偷地把他载回齐国。齐国将军田忌非常赏识他,并且待如上宾。田忌经常 与齐国众公子赛马,设重金赌注。孙膑发现他们的马脚力都差不多,马分为上、中、下三 等,于是对田忌说:”您只管下大赌注,我能让您取胜。”田忌相信并答应了他,与齐王和各 4
  位公子用千金来赌注。比赛即将开始,孙膑说:”现在用您的下等马对付他们的上等马,用 您 的上等马对付他们的中等马,用您的中等马对付他们的下等马。”三场比赛结束后,田忌一 场败而两场胜,最终赢得齐王的千金赌注。因此田忌把孙膑推荐给齐威王。齐威王向他请教 了兵法,于是把他当成老师。 【人物 7】:匡衡 【简介】:匡衡(生卒年不详),字稚圭,东海郡承县(今枣庄市峄城区王庄乡匡谈村) 人。西汉经学家、大臣,以说《诗》著称。元帝时位至丞相。 【相关故事】 凿壁偷光 匡衡学习好,还很勤奋。西汉时候,有个农民的孩子,叫匡衡。他小时候很想读书, 可是因为家里穷,没钱上学。后来,他跟一个亲戚学认字,才有了看书的能力。 匡衡买不起书,只好借书来读。那个时候,书是非常贵重的,有书的人不肯轻易借给 别人。匡衡就在农忙的时节,给有钱的人家打短工,不要工钱,只求人家借书给他看。 过了几年,匡衡长大了,成了家里的主要劳动力。他一天到晚在地里干活,只有中午 歇晌的时候,才有工夫看一点书,所以一卷书常常要十天半月才能够读完。匡衡很着急, 心里想:白天种庄稼,没有时间看书,我可以多利用一些晚上的时间来看书。可是匡衡家 里很穷,买不起点灯的油,怎么办呢? 有一天晚上,匡衡躺在床上背白天读过的书。背着背着,突然看到东边的墙壁上透过 来一线亮光。他嚯地站起来,走到墙壁边一看,啊!原来从壁缝里凿壁偷光透过来的是邻 居的灯光。于是,匡衡想了一个办法:他拿了一把小刀,把墙缝挖大了一些。这样,透过 来的光亮也大了,他就凑着透进来的灯光,读起书来。 匡衡就是这样刻苦学习,勤俭节约,后来成了一个很有学问的人。这个故事也就是人 们传颂的凿壁偷光,又做凿壁借光。 【人物 8】:荆轲 5
  【简介】:荆轲(?-前 227),战国末期卫国朝歌(今河南鹤壁淇县)人,人称庆卿,据说本 是齐国庆氏的后裔,后迁居卫国,始改姓荆。卫人称他为庆卿,而到燕,燕人称他为荆 卿。 【相关故事】 荆轲刺秦王 秦王嬴政一心想统一中原,所以不断派兵攻打列国。他带兵拆散了燕、赵两国的同盟关系, 占领了赵国的都城,还 夺去了燕国的大片土地,并把燕太子丹留在秦国当人质。后来, 太子丹 悄悄逃回燕国,找到很有本领的刺客荆轲,并派他去行刺秦王。 一天,太子丹对荆轲说:“秦国的大军正逼近燕国,如果还 不行刺秦王,我们就要亡国 了。”荆轲说:“行刺秦王不是件容易的事,必须取得他的信任才能靠近他,所以我要假装是前 去讲和的。听说秦王想得到督亢(今河北涿县一带),秦国的叛将樊於期正在燕国流亡,如果我能 带着督亢的地图和樊於期的脑袋去见秦王,那么一定会得到他的信任。” 荆轲知道太子丹不忍心杀了樊於期,便私下找到樊於期,把自己的主意告诉了他。樊於期 听了这一席话,为了大义立即拔出宝剑自杀了。 荆轲与助手秦舞阳带着地图和樊於期的头颅来到秦国的都城咸阳,秦王在咸阳宫接见了 他们。荆轲捧着装有樊於期头颅的木匣,秦舞阳拿着地图走向宫殿。秦舞阳没见过世面,他看见 秦王十分威严,不由自主地浑身发抖。侍卫见了,大声训斥道:“你为什么浑身发抖?”荆轲见秦 舞阳已经吓得说不出话来,赶紧回答道:“他没见过大王的威严,自然有些害怕。”秦王非常谨 慎,对荆轲说:“你一个人把地图和头颅献上来吧。” 荆轲接过地图,捧着木匣,献给了秦王。秦王打开木匣,见里面果然是樊於期的头颅, 便高兴地哈哈大笑起来。荆轲又把地图慢慢展开,当地图全部打开时,他拿起藏在里面的匕首 朝秦王刺去,秦王吓得绕着殿里的铜柱逃跑。正在危急时,秦国的御医拿起手里的药袋向荆轲扔 去。荆轲一扬手,将药袋挡了出去,秦王趁此机会拔出宝剑,刺中荆轲的左腿。荆轲倒下时,将 匕首朝秦王扔了过去,秦王往右一闪,匕首从他耳边飞过,钉在铜柱子上。秦王又刺了荆轲几剑, 直到确定他死了才停手,而台阶下的秦舞阳也早就被侍卫们杀死了。 虽然荆轲行刺秦王失败了,但他为了大义勇于献身的精神还 是值得肯定。遇到强大的 敌人时,最好能想出巧妙的办法,通过智慧来战胜对手。 【人物 9】:陶渊明 6
  【简介】:陶渊明(352 或 365 年—427 年),字元亮,又名潜,私谥“靖节”,世称靖 节先生。浔阳柴桑人。东晋末至南朝宋初期伟大的诗人、辞赋家。曾任江州祭酒、建威参 军、镇军参军、彭泽县令等职,最末一次出仕为彭泽县令,八十多天便弃职而去,从此归 隐田园。他是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 ”,有《陶渊明集》。 【相关故事】 不为五斗米折腰 陶渊明为了养家糊口,来到离家乡不远陶渊明的彭泽当县令。在那年冬天,郡的太守派 出一名督邮,到彭泽县来督察。督邮,品位很低,却有些权势,在太守面前说话好坏就凭他 那张嘴。这次派来的督邮,是个粗俗而又傲慢的人,他一到彭泽的旅舍,就差县吏去叫县令 来见他。 陶渊明平时蔑视功名富贵,不肯趋炎附势,对这种假借上司名义发号施令的人很 瞧不起,但也不得不去见一见,于是他马上动身。不料县吏拦住陶渊明说:“大 人,参见督邮要穿官服,并且束上大带,不然有失体统,督邮要乘机大做文章,会对大人 不利的!”这一下,陶渊明再也忍受不下去了。他长叹一声,道:“我不能为五斗米向乡 里小人折腰!”说罢,索性取出官印,把它封好,并且马上写了一封辞职信,随即离开只 当了八十多天县令的彭泽。 【人物 10】:岳飞 【简介】:岳飞(1103—1142),字鹏举,宋相州汤阴县(今河南安阳汤阴县)人,南 宋抗金名将,中国历史上著名军事家、战略家,民族英雄,位列南宋中兴四将之一。 【相关故事】 岳母刺字 岳飞十五六岁时,北方的金人南侵,宋朝当权者腐败无能,节节败退,国家处在生死存亡 的关头。岳飞投军抗辽。不久因父丧,退伍还乡守孝。 1126 年,金兵大举入侵中原,岳飞再次投军。临行前,姚太夫人把岳飞叫到跟前,说:” 现 在国难当头,你有什么打算?” “到前线杀敌,精忠报国!” 姚太夫人听了儿子的回答,十分满意,”精忠报国”正是母亲对儿子的希望。她决定把这四 个字刺在儿子的背上,让他永远铭记在心。 7
  岳飞解开上衣,露出瘦瘦的脊背,请母亲下针。 姚太夫人问:”孩子,针刺是很痛的,你怕吗?” 岳飞说:”母亲,小小钢针算不了什么,如果连针都怕,怎么去前线打仗!” 姚太夫人先在岳飞背上写了字,然后用绣花针刺了起来。但”国”字没有一点,象征国内无 首。刺完之后,岳母又涂上醋墨。从此,”精忠报国”四个字就永不褪色地留在了岳飞的后背上。 母亲的鼓舞激励着岳飞。岳飞投军后,很快因作战勇敢升秉义郎。这时宋都开封被金军围困, 岳飞随副元帅宗泽前去救援,多次打败金军,受到宗泽的赏识,称赞他”智勇才艺,古良将 不能过”,后来成为著名的抗金英雄,受历代人民所敬仰。 【人物 11】:姜太公 【简介】:姜太公(约公元前 1128-约公元前 1015),本名姜尚,姜姓,字子牙,曾被封于 吕地,故又称吕尚,被尊称为太公望,后人多称其为姜子牙、姜太公。中国历史上最享盛 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谋略家。 【相关故事】 姜太公钓鱼 商朝末年,纣王荒淫无度,残暴不仁,人民生活非常艰苦。大臣姜子牙不能忍受纣王的胡 作非为,因此就躲到渭水河边过着隐居的日子。 渭河一带是诸候姬昌的管辖范围,姬昌胸怀大志,很爱惜人才。为了吸引姬昌的注意, 姜子牙天天坐在河边钓鱼。他的鱼钩是直的,没有鱼饵,离水面有三尺高。 他一边钓一边说:鱼儿呀,你快点上钩吧!有人好意地告诉他这样钓不到鱼,姜子牙只 是笑着说:鱼儿自己会上钩的。 人们嘲笑他,他也不理会。结果这件事传到姬昌耳里,姬昌心想他可能是个有才能的奇人, 就派士兵去请他来。姜子牙看到是士兵,不但不理睬,还继续钓鱼,嘴里还一边念着: 钓、 钓、钓,鱼儿不上钩,虾米来捣乱!士兵只好回去报告。 于是姬昌又派大臣去请,姜子牙看见是大臣,仍然不理睬,嘴里又念着:钓、钓、钓, 大鱼不上钩,小鱼来捣乱!大臣也只好回去报告。 8
  最后,姬昌就准备了丰厚的礼品,亲自拜访姜子牙。姜子牙看出他的确是诚心诚意,一心 想要寻找贤能有才华的人,于是就答应辅佐他。姬昌为了表示对他的尊敬,于是就封他为太公。 后来姜子牙连续辅佐文王、武王,推翻了商朝的统治,建立中国历史上年代最久的周朝。 【人物 12】:大禹 【简介】:禹,姒姓夏后氏,名文命,字高密,号禹,后世尊称大禹,夏后氏首领,传说 为帝颛顼的曾孙,黄帝轩辕氏第六代玄孙。 【相关故事】 大禹治水 在我国远古时代,相传四五千年前,发生了一次特大洪水灾害。为了解除水患,部落联盟 会议推举了鲧去治水,鲧治水九年劳民伤财,对洪水束手无策,耽误了大事,被处死在羽山。部 落联盟会议又推举了鲧的儿子禹。他是一个精明能干、大公无私的人。大禹请来过去治水的长辈 总结过去失败的原因,并且经过实地考察,制定了一条切实可行的方案:一方面加固和继续修筑堤 坝,另一方面,用“疏导”的办法根治水患。大禹亲自率领二十七万治水群众,全面进行疏导洪 水的劳动。大禹除了指挥外,还亲自参加劳动,为群众做出了榜样。他不辞辛劳,废寝忘食。 在治理洪水中,曾三次路过自己家门口而不入。在他的领导下,人们经过十三年的艰苦劳动,终 于疏通了九条大河,使洪水沿着新开的河道伏伏帖帖地流入大海。在治水的同时,大禹和治水的 大军还大力帮助老百姓重建家园,修整土地,恢复生产, 使大家过上了安居乐业的生活,完 成了流芳千古的伟大业绩。 【人物 13】:廉颇 【简介】:廉颇(前 327~前 243),嬴姓,廉氏,名颇,一说字洪野 ,中山苦陉(今 河北定州市邢邑镇)人。 战国末期赵国名将,与白起、王翦、李牧并称“战国四大名 将”。 【相关故事】 负荆请罪 渑池会结束以后,由于蔺相如劳苦功高,为赵国作出了卓越的贡献,被封为上卿,位在廉 颇之上。 9
  廉颇说:“我是赵国将军,有攻城野战的大功,而蔺相如只不过靠能说会道立了点功, 可是他的地位却在我之上,况且相如本来是个平民,我感到羞耻,在他下面我难以忍受。” 并且扬言说:“我遇见相如,一定要羞辱他。”相如听到后,不肯和他相会。相如每到上朝时, 常常推说有病,不愿和廉颇去争位次的先后。没过多久,廉颇外出,在邯郸城回车巷远远看到蔺 相如,他命车夫把车驾到路中,丝毫不给蔺相如空隙,蔺相如却掉转车子回避。 于是蔺相如的门客就一起来直言进谏地说:“我们所以离开亲人来侍奉您,就是仰慕您高 尚的节义呀。如今您与廉颇官位相同,廉老先生口出恶言,而您却害怕躲避他,您怕得也太过分 了,平庸的人尚且感到羞耻,何况是身为将相的人呢!我们这些人没出息,请让我们告辞吧!” 蔺相如坚决地挽留他们,说:“诸位认为廉将军和秦王相比谁厉害?”回答说: “廉将军比不 了秦王。”相如说:“以秦王的威势,而我却敢在朝廷上呵斥他,羞辱他的群臣,我蔺相如虽然 无能,难道会怕廉将军吗?但是我想到,强大的秦国之所以不敢攻打赵国邯郸城,就是因为有我 和廉将军在呀,如今两虎相斗,势必不能共存。我所以这样忍让,就是为了要把国家的急难摆在 前面,而把个人的私怨放在后面。” 蔺相如的话传到了廉颇的耳朵里。廉颇静下心来想了想,觉得自己为了争一口气,就不顾 国家的利益,真不应该。于是,他脱下战袍,背上荆条,到蔺相如府门上请罪。蔺相如见廉颇 来负荆请罪,连忙热情地出来迎接。从此以后,他们俩成了好朋友,同心协力保卫赵国。 【人物 14】:蔺相如 【简介】:蔺相如(生卒年不详),今保定市曲阳县相如村人, 战国时期赵国上卿,赵国 著名的政治家、外交家。 【相关故事】 完璧归赵 楚国有一件叫做和氏璧的宝玉,为赵惠文王所得,秦昭王听说后,表示愿意用 15 城换取 和氏璧。赵惠文王召见蔺相如,蔺相如表示愿带和氏璧去秦国,如果赵国得到秦国的城邑, 就将 和氏璧留在秦国,反之,一定完壁归赵。蔺相如到秦国后,将和氏璧献上,秦昭王大喜, 却全无 将城邑给赵之意。蔺相如诓说玉上有一小疵点,要指给秦昭王看,拿回了宝玉。他在庭柱旁站 定,说:赵王担心秦国自恃强大,得和氏璧而不给城邑,经过我劝说方才答应。赵王斋戒 5 天, 然后才让我捧璧前来,以示对秦国威严的尊重和敬意。不料大王礼仪简慢,毫无交割城邑的诚意, 现在若大王一定要抢走宝玉,我宁可将脑袋与宝玉一起在柱子上撞碎。秦昭王无奈,只得划 出 15 个城邑给赵。蔺相如估计秦昭王不过是假意应付,便提出要秦昭 王也应斋戒 5 日,再郑重其事地交换。秦昭王只好应允。蔺相如便派随从怀藏和氏璧,偷偷 10
  从小道返回赵国。秦昭王斋戒完毕,举行交换仪式时,蔺相如才把送和氏璧回赵之事告诉秦昭 王,从而保全了和氏璧。 【人物 15】:屈原 【简介】:屈原(约公元前 340—公元前 278 年),中国战国时期楚国诗人、政治家。出 生于楚国丹阳秭归(今湖北宜昌)。芈姓,屈氏,名平,字原;又自云名正则,字灵均。 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 【相关故事】 屈原沉江 楚国自从被秦国打败以后,一直受秦国欺负,楚怀王又想重新和齐国联合。秦昭襄王 即位以后,很客气地给楚怀王写信,请他到武关(在陕西丹凤县东南)相会,当面订立盟 约。楚怀王接到秦昭襄王的信,不去呢,怕得罪秦国;去呢,又怕出危险。他就跟大臣们 商量。 大夫屈原对楚怀王说:“秦国强一暴得像豺狼一样,咱们受秦国的欺负不止一次了。 大王一去,准上他们的圈套。” 可是怀王的儿子公子子兰却一股劲儿劝楚怀王去,说:“咱们为了把秦国当做敌人, 结果死了好多人,又丢一了土地。 如今秦国愿意跟咱们和好,怎么能推辞人家呢。” 楚怀王听信了公子子兰的话,就上秦国去了。 果然不出屈原所料,楚怀王刚踏进秦国的武关,立刻被秦国预先埋伏下的人马截断了 后路。在会见时,秦昭襄王一逼一迫楚怀王把黔中的土地割让给秦国,楚怀王没答应。秦 昭襄王就把楚怀王押到咸一陽一软禁起来,要楚国大臣拿土地来赎才放他。 楚国的大臣们听到国君被押,把太子立为新的国君,拒绝割让土地。这个国君就是楚 顷襄王。公子子兰当了楚国的令尹。 楚怀王在秦国被押了一年多,吃尽苦头。他冒险逃出咸一陽一,又被秦国派兵追捕了 回去。他连气带病,没有多久就死在秦国。 11
  楚国人因为楚怀王受秦国欺负,死在外头,心里很不平。特别是大夫屈原,更是气 愤。 他劝楚顷襄王搜罗人才,远离小人,鼓励将士,一操一练兵马,为国家和怀王报仇雪耻。 可是他这种劝告不但不顶事,反倒招来了令尹子兰和靳尚等人的仇视。他们天天在顷 襄王面前说屈原的坏话。 他们对楚顷襄王说:“大王没听说屈原数落您吗?他老跟人家说:大王忘了秦国的仇 恨,就是不孝;大臣们不主张抗秦,就是不忠。楚国出了这种不忠不孝的君臣,哪儿能不 亡国呢?大王,你想想这叫什么话!” 楚顷襄王听了大怒,把屈原革了职,放逐到湘南去。 屈原抱着救国救民的志向,富国强民的打算,反倒被一奸一臣排挤出去,简直气疯 了。 他到了湘南以后,经常在汨罗江(在今湖南省东北部)一带一边走,一边唱着伤心的诗歌。 附近的庄稼人知道他是一个一爱一国的大臣,都挺同情他这时候,有一个经常在汨罗 江上打鱼的渔父,很佩服屈原的为人,但就是不赞成他那愁闷的样子。 有一天,屈原在江边遇见渔父。渔父对屈原说:“您不是楚国的大夫吗?怎么会弄到 这等地步呢?” 屈原说:“许多人都是肮脏的,只有我是个干净人;将多人都喝醉了,只有我还醒 着。所以我被赶到这儿来了。” 渔父不以为然地说:“既然您觉得别人都是肮脏的,就不该自鸣清高;既然别人喝醉 了,那么您何必独自清醒呢!” 屈原反对说:“我听人说过,刚洗头的总要把帽子弹弹,刚洗澡的人总是喜欢掸掸衣 上的灰尘。我宁愿跳进江心,埋在鱼肚子里去,也不能拿自己干净的身一子跳到污泥里, 去染得一身脏。” 由于屈原不愿意随波逐流活着,到了公元前278年五月初五那天,他终于抱着一块 大石头,跳到汨罗江里自一杀了。 附近的庄稼人,得到这个信儿,都划着小船去救屈原。可是一片汪洋大水,哪儿有屈 原的影儿。大伙儿在汨罗江上捞了半天,也没有找到屈原的一尸一体。 渔父很难受,他对着江面,把竹筒子里的米撒了下去,算是献给屈原的。 12
  到了第二年五月初五那一天,当地的百姓想起这是屈原投江一周年的日子,又划了船 把竹筒子盛了米撒到水里去祭祀他。后来,他们又把盛着米饭的竹筒子改为粽子,划小船 改为赛龙船。这种纪念屈原的活动渐渐成为一种风俗。人们把每年农历五月初五称为端午 节,据说就是这样来的。 屈原死后,留下了一些优秀的诗歌,其中最有名的是《离一騷一》。他在诗歌里,痛 斥卖国的小人,表达了他忧国忧民的心情,对楚国的一草一木,都寄托了无限的深情。后 来人们认为屈原是一位我国古代杰出的一爱一国诗人。 【人物 16】:车胤 【简介】:车胤,字武子。东晋南平郡(今湖南省、湖北省边界)人。车胤曾祖车浚曾任吴 国会稽太守。 【相关故事】 囊萤映雪 晋代时, 车胤从小好学不倦,但因家境贫困,父亲无法为他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为了 维持温暖,没有多余的钱买灯油供他晚上读书。为此,他只能利用白天时间背诵诗文。 夏天的一 个晚上,他正在院子里背一篇文章,忽然见许多萤火虫在低空中飞舞。一闪一闪的光点,在黑暗 中显得有些耀眼。他想,如果把许多萤火虫集中在一起,不就成为一盏灯了吗? 于是,他去找了 一只白绢口袋,随即抓了几十只萤火虫放在里面,再扎住袋口,把它吊起来。虽然不怎么明亮,但 可勉强用来看书了。从此,只要有萤火虫,他就去抓一把来当作灯用。由于他勤学好问,后来 终有成就,官至吏部尚书。 【人物 17】:鲁班 【简介】:鲁班(公元前 507 年–公元前 444 年),春秋时期鲁国人,姬姓,公输氏,名 班,人称公输盘、公输般、班输,尊称公输子,又称鲁盘或者鲁般,惯称”鲁班” 。鲁班的 名字实际上已经成为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象征。 【相关故事】 有眼不识泰山 俗话”有眼不识泰山”中的泰山可不是山东的那个泰山,这里还有一段小故事。 13
  木匠的祖师爷是鲁班,手艺巧夺天工,非常高明。传说他曾用木头做成飞鸟,在天上 飞三天三夜都不下来。可就是这样一位高人,也有看走眼的时候。鲁班招了很多徒弟,为 了维护班门的声誉,他定期会考察淘汰一些人,其中有个叫泰山的,看上去笨笨的,来了 一段时间,手艺也没有什么长进,于是鲁班将他扫地出门。几年以后,鲁班在街上闲逛, 忽然发现许多做工精良的家具,做得惟妙惟肖,很受人们欢迎。鲁班想这人是谁啊,这么 厉害,有人在一旁告诉他:”就是你的徒弟泰山啊。”鲁班不由感慨地说:”我真是有眼不识泰 山啊!” 【人物 18】:秦始皇 【简介】:秦始皇(前 259 年—前 210 年),嬴姓,赵氏,名政。秦庄襄王之子。出生 于赵国都城邯郸,十三岁继承王位,三十九岁称皇帝,在位三十七年。中国历史上著名的 政治家、战略家、改革家,首位完成华夏大一统的铁腕政治人物。 【相关故事】 焚书坑儒 秦王政兼并了六国,结束了战国割据的局面,统一了中国他觉得自己的功绩比古代传 说中的三皇五帝还要大,不能再用“王”的称号,应该用一个更加尊贵的称号才配得上他 的功绩,就决定采用了“皇帝”的称号他是中国第一个皇帝,就自称是始皇帝他还规定: 子孙接替他皇位的按照次序排列,第二代叫二世皇帝,第三代叫三世皇帝,这样一代一代 传下去,一直传到千世万世。 全国统一了,该怎样来治理这样大的国家呢? 在一次朝会上,丞相王绾(音 wān)等对秦始皇说:“现在诸侯刚刚消灭,特别是燕、 楚、齐三国离咸阳很远,不在那里封几个王不行,请皇上把几位皇子封到那里去”。 秦始皇要大臣议论一下,许多大臣都赞成王绾的意见,只有李斯反对他说:“周武王 建立周朝的时候,封了不少诸侯到后来,像冤家一样互相残杀,周天子也没法禁止可见分 封的办法不好,不如在全国设立郡县”。 李斯的意见正合秦始皇的心意他决定废除分封的办法,改用郡县制,把全国分为三十 六个郡,郡下面再分县。 郡的长官都由朝廷直接任命国家的政事,不论大小,都由皇帝决定据说秦始皇每天看 下面送来的奏章,要看一百二十一斤(那时的奏章都是刻在竹简上的),不看完不休息可见他 的权力是多么集中了。 14
  在秦始皇统一中原之前,列国向来是没有统一的制度的,就拿交通来说,各地的车辆 大小就不一样,因此车道也有宽有窄国家统一了,车辆要在不同的车道上行走,多不方便 从那时候起,规定车辆上两个轮子的距离一律改为六尺,使车轮的轨道相同这样,全国各 地车辆往来就方便了这叫做“车同轨”。 在秦始皇统一中原之前,列国的文字也很不统一就是一样的文字,也有好几种写法从 那时候起,采用了比较方便的书法,规定了统一的文字这样,各地的文化交流也方便多了 这叫做“书同文”。 秦始皇正在从事国内的改革,没想到北方的匈奴打了进来匈奴本来是我国北部一个古 老的少数民族战国后期,匈奴贵族趁北方的燕国、赵国衰落,一步步向南侵犯,把黄河河 套一带大片土地夺了过去秦始皇统一中原以后,就派大将蒙恬(音 tián)带领三十万大军去 抵抗,把河套一带地区都收了回来,设置了四十四个县。 为了防御匈奴的侵犯,秦始皇又征用民伕,把原来燕、赵、秦三国北方的城墙连接起 来,又新造了不少城墙这样从西面的临洮(今甘肃岷县)到东面的辽东(今辽宁辽阳西北),连 成一条万里长城这座举世闻名的古建筑,一直成为我们中华民族古老悠久文明的象征。 后来,秦始皇又派出大军五十万人,平定南方,添设了三个郡;第二年,蒙恬打败了匈 奴,又添了一个郡这样,全国总共有四十个郡。 公元前 213 年,秦始皇因为开辟了国土,在咸阳宫里举行了一个庆祝宴会,许多大臣 都赞颂秦始皇统一国家的功绩博士淳于越却重新提出分封制度不能废除,他认为不按照古 代的规矩办事是行不通的。 这时候,李斯已经做了丞相。 李斯说:“现在天下已经安定,法令统一但是有一批读书人不学现在,却去学古代, 对国家大事乱发议论,在百姓中制造混乱如果不加禁止,会影响朝廷的威信” 秦始皇采用了李斯的主张,立刻下了一道命令:除了医药、种树等书籍以外,凡是有 私藏《诗》、《书》、百家言论的书籍,一概交出来烧掉;谁要是再私下谈论这类书,办死 罪; 谁要是拿古代的制度来批评现在,满门抄斩。 第二年,有两个方士(一种用求神仙、炼仙丹骗钱的人)叫做卢生、侯生,在背后议论 秦始皇的不是秦始皇得知这个情况,派人去抓他们,他们早已逃跑了。 15
  秦始皇大为恼火,再一查,又发现咸阳有一些儒生也一起议论过他秦始皇把那些儒生 抓来审问儒生经不起拷打,又东拉西扯地供出一大批人来秦始皇下令,把那些犯禁严重的 四百六十多个儒生都埋了,其余犯禁的就流放到边境去。 【人物 19】:晋平公 【简介】:晋平公(?―公元前 532 年),华夏族,姬姓,晋氏,名彪,春秋时期晋国国 君,公元前 557 年至公元前 532 年在位,晋悼公之子。 【相关故事】 炳烛而学 晋平公有一天对一个名叫师旷的乐师说:“我已经是七十岁的人了,想要学习,恐怕太晚 了吧?” 师旷说:“那为什么不赶快把火把点起来?”晋平公生气地说:“哪有做臣子的 戏弄他的君王的呢?”师旷就认真地对他说:“瞎眼的臣子怎么敢戏弄他的君王啊!我听说: ‘少年的时候好学,就如同日出时的阳光;壮年的时候好学,就如同太阳在中午时的光明;老年 的时候好学,就如同点亮火把的光亮。’点亮了火把的光亮,和黑暗中行走哪个更好呢?” 晋 平公听后,说师旷讲得很好。 【人物 20】:曾子 【简介】:曾子(本名:曾参,公元前 505 年 10 月 12 日-公元前 435 年),字子舆,春 秋时鲁国南武城(或山东嘉祥县[1];或平邑县郑城镇[2])人,与其父曾点同师孔子,是中 国著名的思想家、儒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配享孔庙的四配之一,被后世尊奉为“宗 圣”。 【相关故事】 曾子杀猪明不欺 曾子的妻子上街去,他的儿子跟在后面哭着要去。曾子的妻子没有办法,对儿子说:“你回去 吧,我从街上回来了杀猪给你吃。”曾子的妻子刚从街上回来,曾子便准备把猪抓来杀了,他的妻 子劝阻他说:“我只是哄小孩才说要杀猪的,不过是玩笑罢了。”曾子说:“小孩不可以哄他玩 的。小孩子并不懂事,什么知识都需要从父母那里学来,需要父母的教导。现在你如果哄骗他, 这就是教导小孩去哄骗他人。母亲哄骗小孩,小孩就不会相信他的母亲,这不是用来教育孩子成为 正人君子的办法。”说完,曾子便杀了猪给孩子吃。 16
  【人物 21】:刘备 【简介】:刘备(161 年-223 年 6 月 10 日),即汉昭烈帝,字玄德,东汉末年幽州涿郡涿 县(今河北省涿州市)人,西汉中山靖王刘胜之后,三国时期蜀汉开国皇帝,史家多称其为 先主。 【相关故事】 三顾茅庐 官渡之战后,袁绍大败而逃,原先投奔袁绍的刘备又转而投奔了荆州刺史刘表。到了荆州 之后,刘备的军队在兵力上得到了补充,就驻扎在了新野。刘备是一个拥有远大政治抱负之人, 他驻扎在新野之后,就开始四处寻找贤才,寻求能够为自己出谋划策之人。此时,他手下有一 位叫徐庶的谋士,向他推荐了一位很有才能的人。 这一天,徐庶对刘备说:“主公,襄阳城外 20 里的隆中,有一位奇士叫诸葛亮。他很有 才能,上知天文下知地理,附近的人都称他‘卧龙先生’。”刘备听到有这样的人才,非常高兴, 就决定亲自前往隆中,去请诸葛亮。第二日,刘备带着关羽、张飞来到了隆中卧龙岗,找到了诸 葛亮居住的几间茅草屋。刘备下马亲自去敲门,草屋内的一个小童出来开门, 刘备就主动说出 了自己的姓名,并说明来意。小童听完后说:“先生不在家,一早就出门了!”刘备未能见到诸葛 亮,只好打道回府。 几日之后,刘备听说诸葛亮回到了卧龙岗,就让人准备车马,再次前往。时值隆冬,寒风 刺骨,刘备三人冒着风雪非常艰难地走到了卧龙岗。当他们来到茅草屋时,才知道诸葛亮又出门 了,刘备只好又回到了新野。回来后,刘备一心想着诸葛亮的事情,时常派人去打听诸葛亮的 行踪。在得到可靠的消息后,刘备三人第三次来到了隆中。这次去隆中,刘备为了表示敬意, 在距离草屋还有很远的距离时,就下马步行前进。当他们三人来到茅草屋时,诸葛亮正好在屋 内睡觉,刘备不愿意打扰诸葛亮,就让关羽和张飞侯在草屋外面,自己一个人来到草屋前的台 阶下,静静地等候诸葛亮。 诸葛亮睡醒之后看见刘备,被他的真诚所打动,就将刘备请到了草屋中。诸葛亮说:“现在曹 操打败了袁绍,拥有几百万的军队,他又借着天子的名义,去号令天下。这样的对手, 我们很难 用武力和他对抗。孙权现在占据了江东,那里地势险要、民心顺从,在孙权身边还有一批很有才 能的人辅助他。这样的人,我们也不能与他对抗。但是,我们可以劝说他们结成联盟!”紧接着, 诸葛亮又分析了荆州和益州的形式,认为如果占领益州和荆州,再联合孙权,一旦机会成熟,就 可以从荆州、益州发兵攻打曹操,到那时就可以建功立业了。 17
  刘备听完诸葛亮的话,茅塞顿开,赶忙站起来说:“先生一席话,惊醒梦中人啊!”于是, 再三拜请诸葛亮出山。而诸葛亮也被刘备的真诚感动了,他决定不再在自己的茅屋中观看天下, 要出去帮忙刘备争夺天下。因此,诸葛亮在受到了刘备三次邀请之后,终于跟着刘备一起踏上 了一统天下的道路。 【人物 22】:苏秦 【简介】:苏秦(?-前 284 年),字季子,雒阳(今河南洛阳)人,战国时期著名的纵横家、外 交家和谋略家。 【相关故事】 苏秦刺股 战国时期,有一个人名叫苏秦,也是出名的政治家。在年轻时,由于学问不多不深,曾到 好多地方做事,都不受重视。回家后,家人对他也很冷淡,瞧不起他。这对他的刺激很大。所以, 他下定决心,发奋读书。 他常常读书到深夜,很疲倦,常打盹,直想睡觉。他也想出了一个 方法,准备一把锥子,一打瞌睡,就用锥子往自己的大腿上刺一下。这样,猛然间感到疼痛, 使自己清醒起来,再坚持读书。 这就使苏秦”刺股”的故事。 【人物 23】:曹操 【简介】:曹操(155 年-220 年 3 月 15 日),字孟德,小字阿瞒,沛国谯(今安徽亳州 市)人,太尉曹嵩之子,东汉末年著名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诗人,曹魏政权的缔造者。 【相关故事】 赤壁之战 公元 208 年(建安十三年),开辟玄武池训练水军。六月,曹操废三公,恢复丞相制 度,并自任汉朝丞相。基本平定北方后,兵锋转而南向。 七月,进军南征荆州刘表。八月,刘表病死,其子刘琮接任荆州牧。九月,曹操大军进 至 新野(今属河南),刘琮以为无法抵挡,举荆州之众投降曹操。 18
  这时,官渡之战后投奔刘表的刘备屯驻于樊城(今湖北襄樊),听说刘琮投降,便率军 向江陵(今属湖北)撤退。江陵为荆州重镇,存有大量军用物资。曹操听说,怕江陵落入刘备 之手,遂亲率五千骑兵从襄阳(今湖北襄樊)疾驰三百里,在当阳长坂(今湖北当阳东北) 刘 备追上,大破其军,随后进占江陵。 由于曹操的进军威胁了江东孙权的统治,孙权命都督周瑜率军三万,与刘备的两万人马 组成联军抵抗曹操。曹操自江陵东下,至赤壁(今湖北武昌县西赤矶山)与孙、刘联军接战 不利,暂驻军于乌林(今湖北洪湖县东北,长江北岸邬林矶),与对方隔江对峙。 周瑜用诈降之计,命大黄盖率小战船十艘,上装柴草,灌以膏油,船头钉上大钉,假称投 降,向北岸而进,至离曹营二里之处时,各船一齐点火,然后借助风势,直向曹军冲去, 曹 军大败,舟船被烧。曹操率军从华容道(今湖北监利西北)陆路撤回江陵。撤军北还。 【人物 24】:蔡伦 【简介】:蔡伦(?-121 )字敬仲,东汉桂阳郡人。 【相关故事】 公元 105 年,中常侍(侍从皇帝的官员)、尚方令(负责朝政的官员)蔡伦奏请东汉和帝准予 将他的造纸术向民间推广,他还挑选出挺括良好的纸,进献给汉和帝。汉和帝试用以后, 非 常满意,当场赞扬了蔡伦的这一创造发明,同时立刻下令把这个造纸技术推广开去。 从此,中国的造纸技术进入了先进的行列。在此之前,商朝把汉字刻在龟甲兽骨上,但是 甲骨的来源很有限,而且不便携带、保存,所以人们后来把汉字刻在简牍上。简和牍是用竹片 或木片做成的,狭长的称“简”,略宽的称“牍”。由于一片简只能刻几个字,因此写一篇文章 就要用许多简,写完之后人们再用绳子把简串起来,成为“册”。虽然做简牍的材料遍地都是, 但是它们也太笨重了,据说秦始皇每天批阅用简牍写的奏折重达一石(约五十斤左右)。后来人们 用丝帛作为书写材料,它柔软轻便,易于书写,可惜量少价高,这一致命弱点使它难于推广使 用。在京城洛阳的皇宫里当官的蔡伦,当时主管监督制造宫中用的各种器物。他非常聪明, 很会动脑子,经常和工匠们一起研究制作工艺。蔡伦看到皇帝每天要批阅堆成小山般的简牍,非常 不方便,他就琢磨着要制作出一种轻便易用的书写材料,来取代笨重的简牍。 对于新的书写材料,蔡伦的第一个要求是轻便。因此用竹、木制成的简牍首先被排除在外, 而丝帛倒是符合的,可惜原材料稀少。于是,蔡伦仔细观察了丝帛的生产过程,从分析 19
  丝帛的结构入手,发现它是由纤细的短纤维互相粘成的。于是,他把新材料定位在结构与丝帛 相似、取材容易、价格低廉,从此时时处处留意着、寻觅着这种新材料。 有一天,蔡伦和几个小太监来到城外游玩。这是一个十分幽静的山谷,一条小溪潺潺流过, 溪边垂柳依依,景色宜人。 小太监们一路打打闹闹,嘻嘻哈哈,十分快活,惟独蔡伦心事重重,东张西望。忽然, 他两眼一亮,快步走到溪边,蹲着不动了。 小太监们觉得非常奇怪,都围拢过来。只见蔡伦手里捧着湿湿的、破破烂烂的、像棉絮一 样薄薄的东西发呆。 一个小太监忍不住说:“我还以为是什么好东西呢,原来是这破玩意儿!快扔了吧!” 蔡伦却仿佛什么也没听见,仍然痴痴地捧着。 那个小太监一个箭步走上去,抓起那棉絮一样的东西就要往水里扔。 蔡伦突然醒过来似的,紧紧抓着不放,嘴里喃喃地说:“找到了,找到了!” 小太监们都糊涂了,这蔡伦莫不是疯了、傻了,怎么把这破烂玩意儿当宝贝似的? 蔡 伦双手捧着,三步并作两步,问河边的农夫:“老人家,这东西是怎么形成的?” 农夫笑着回答说:“这个呀,是漂在河里的树皮、烂麻、破渔网什么的,它们被水冲呀、泡呀, 又被太阳晒,时间长了就成了这模样,到处都是呢!” 蔡伦抬头看着满山遍野的绿树,不由眉开眼笑。 回到宫里后,蔡伦马上投入了紧张的试验和制作中,他挑选出树皮、破麻布、旧渔网等,让工 匠们把它们切碎剪断,放在一个大水池中浸泡。过了一段时间后,其中的杂物烂掉了, 而纤维 不易腐烂,就保留了下来。他再让工匠们把浸泡过的原料捞起,放入石臼中,不停搅拌,直到它 们成为浆状物,然后再用竹篾把这粘乎乎的东西挑起来,等干燥后揭下来就变成了纸。 蔡伦带着工匠们反复试验,最后终于试制出既轻薄柔韧,又取材容易、来源广泛、价格低 廉的纸。人们为了纪念蔡伦,就把用这种造纸工艺造出来的纸称为“蔡侯纸”。 20
  【人物 25】:张骞 【简介】:张骞(前 164 年―前 114 年),字子文,汉中郡城固(今陕西省汉中市城固县)人, 中国汉代杰出的外交家、旅行家、探险家,丝绸之路的开拓者,故里在陕西省汉中市城固县 城南 2 千米处汉江之滨的博望村。 【相关故事】 出使西域 汉武帝初年的时候,匈奴中有人投降了汉朝。汉武帝从他们的谈话中知道一点西域(今 新疆和新疆以西一带)的情况。他们说有一个月氏(音 yuè-zhī)国,被匈奴打败,向西逃去, 定居在西域一带。他们跟匈奴有仇,想要报复,就是没有人帮助他们。 汉武帝想,月氏既然在匈奴西边。汉朝如果能跟月氏联合起来,切断匈奴跟西域各国的联 系,这不是等于切断了匈奴的右胳膊吗? 于是,他下了一道诏书,征求能干的人到月氏去联络。当时,谁也不知道月氏国在哪儿,也不 知道有多远。要担负这个任务,可得有很大的勇气。 有个年青的郎中(官名)张骞(音 qiān),觉得这是一件有意义的事,首先应征。有他一带 头,别的人胆子也大了,有一百名勇士应了征。有个在长安的匈奴族人叫堂邑父,也愿意跟张 骞一块儿去找月氏国。 公元前 138 年,汉武帝就派张骞带着一百多个人出发去找月氏。但是要到月氏,一定 要经过匈奴占领的地界。张骞他们小心地走了几天,还是被匈奴兵发现围住了,全都做了俘虏。 匈奴人没有杀他们,只是派人把他们分散开来管住,只有堂邑父跟张骞住在一起,一住就 是十多年。 日子久了,匈奴对他们管得不那么严。张骞跟堂邑父商量了一下,瞅匈奴人不防备,骑上 两匹快马逃了。 他们一直向西跑了几十天,吃尽苦头,逃出了匈奴地界,没找到月氏,却闯进了另一个国 家叫大宛(在今中亚细亚)。 大宛和匈奴是近邻,当地人懂得匈奴话。张骞和堂邑父都能说匈奴话,交谈起来很方便。他们 见了大宛王,大宛王早就听说汉朝是个富饶强盛的大国,这回儿听到汉朝的使者到了, 很欢迎 他们,并且派人护送他们到康居(约在今巴尔喀什湖和咸海之间),再由康居到了月氏。 21
  月氏被匈奴打败了以后,迁到大夏(今阿富汗北部)附近建立了大月氏国,不想再跟匈奴作 战。大月氏国王听了张骞的话,不感兴趣,但是因为张骞是个汉朝的使者,也很有礼貌地接待 他。张骞和堂邑父在大月氏住了一年多,还到大夏去了一次,看到了许多从未见到过的东西。但 是他们没能说服大月氏国共同对付匈奴,只好回来。经过匈奴地界,又被扣押了一段时间,幸好匈 奴发生了内乱,才逃出来回到长安。 张骞在外面足足过了十三年才回来。汉武帝认为他立了大功,封他做太中大夫。 张骞向汉武帝详细报告了西域各国的情况。他说:“我在大夏看见邛山(在今四川省, 邛音 qióng)出产的竹杖和蜀地(今四川成都)出产的细布。当地的人说这些东西是商人从天竺 (就是现在的印度)贩来的。”他认为既然天竺可以买到蜀地的东西,一定离开蜀地不远。 汉武帝就派张骞为使者,带着礼物从蜀地出发,去结交天竺。张骞把人马分为四队,分头 去找天竺。四路人马各走了两千里地,都没有找到。有的被当地的部族打回来了。 往南走的一队人马到了昆明,也给挡住了。汉朝的使者绕过昆明,到了滇越(在今云南 东部)。滇越国王的上代原是楚国人,已经有好几代跟中原隔绝了。他愿意帮助张骞找道去 天竺,可是昆明在中间挡住,没能过去。 张骞回到长安,汉武帝认为他虽然没有找到天竺,但是结交了一个一直没有联系过的滇越, 也很满意。 到了卫青、霍去病消灭了匈奴兵主力,匈奴逃往大沙漠北面以后,西域一带许多国家看到 匈奴失了势,都不愿意向匈奴进贡纳税。汉武帝趁这个机会再派张骞去通西域。公元前119 年,张 骞和他的几个副手,拿着汉朝的旌节,带着三百个勇士,每人两匹马,还带着一万多头牛羊和 黄金、钱币、绸缎、布帛等礼物去结交西域。 张骞到了乌孙(在新疆境内),乌孙王出来迎接。张骞送了他一份厚礼,建议两国结为亲戚, 共同对付匈奴。乌孙王只知道汉朝离乌孙很远,可不知道汉朝的兵力有多少强。他想得到汉朝 的帮助,又不敢得罪匈奴,因此乌孙君臣对共同对付匈奴这件事商议了几天,还是决定不下来。 张骞恐怕耽误日子,打发他的副手们带着礼物,分别去联络大宛、大月氏、于阗(在今 新疆和田一带,阗音tián)等国。 乌孙王还派了几个翻译帮助他们。 这许多副手去了好些日子还没回来。乌孙王先送张骞回到长安,他派了几十个人跟张骞一 起到长安参观,还带了几十匹高头大马送给汉朝。 22
  汉武帝见了他们已经很高兴了,又瞧见了乌孙王送的大马,格外优待乌孙使者。 过了一年,张骞害病死了。张骞派到西域各国去的副手也陆续回到长安。副手们把到过的 地方合起一算,总共到过三十六国。 打那以后,汉武帝每年都派使节去访问西域各国,汉朝和西域各国建立了友好交往。西域 派来的使节和商人也络绎不绝。中国的丝和丝织品,经过西域运到西亚,再转运到欧洲, 后 来人们把这条路线称作“丝绸之路”。 【人物 26】:华佗 【简介】:华佗(约公元 145 年-公元 208 年),名旉,字元化,汉末沛国谯(今安徽亳 县)人,东汉末医学家,与董奉、张仲景并称为“建安三神医”。 【相关故事】 刮骨疗伤 三国初期的时候,有一次,关羽到樊城去攻打曹操,右臂被毒箭射中。后来,伤口渐渐肿大, 十分疼痛,不能动弹。经有名医生多方诊治,始终无效。一天,关羽和他的部将正在发愁。忽然, 部 下前来报告,说医生华佗要进见。关羽说:”请进帐来!” 华佗进来后,关羽说:”您如果能把我的右臂治好,我是感谢不尽的。” 华佗说;”我正是为治您的病才来的。办法倒是有,只是怕您忍受不了疼痛。”关羽听后笑 了笑说:”我是一个久经沙场、出生入死的军人,千军万马尚且不怕,疼痛有什么了不起!” 华伦说:”那就好了。您中的箭是乌头毒箭,现在毒已入骨。我准备在房梁上钉上一个铁环, 把 您的右臂伸进铁环中去,再把您的眼睛蒙上,然后给您动手术。”关羽说:”不用什么铁环,你就给我 治吧!”翌日,关羽设宴犒劳华佗。饮宴完毕,关羽一边和谋士对弈,一边袒胸伸出右臂。华佗抽出消 过毒的尖刀,割开关羽的胳膊,骨头已变成青色。他用刀”咔喳咔喳”地将骨头上的箭毒刮净, 而 后缝合复原,敷上药,包扎好。手术时,关羽疼痛难忍;手术后,关羽站起来对华伦说:”现在我的右臂 不疼了,您真是妙手回春啊!” 【人物 27】:苏轼 23
  【简介】:苏轼(1037 年 1 月 8 日—1101 年 8 月 24 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 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北宋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 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相关故事】 聚宴争菜 苏轼二十岁的时候,到京师去科考。有六个自负的举人看不起他,决定备下酒菜请苏轼赴 宴打算戏弄他。苏轼接邀后欣然前往。入席尚未动筷子,一举人提议行酒令,酒令内容必须要引 用历史人物和事件,这样就能独吃一盘菜。其余五人轰声叫好。“我先来。”年纪较长的说: “姜子牙渭水钓鱼!”说完捧走了一盘鱼。“秦叔宝长安卖马,”第二位神气的端走了马肉。 “苏子卿贝湖牧羊,”第三位毫不示弱的拿走了羊肉。“张翼德涿县卖肉,”第四个急吼吼的伸 手把肉扒了过来。“关云长荆州刮骨,”第五个迫不及待的抢走了骨头。“诸葛亮隆中种菜,”第 六个傲慢的端起了最后的一样青菜。菜全部分完了,六个举人兴高采烈的正准备边吃边嘲笑苏轼 时,苏轼却不慌不忙的吟道:“秦始皇并吞六国!”说完把六盘菜全部端到自己面前,微笑道: “诸位兄台请啊!“。 【人物 28】:王勃 【简介】:唐代著名诗人。王勃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齐名,齐称”初唐四杰”,其中王勃 是”初唐四杰”之冠。 【相关故事】 王勃与豆豉 豆豉,是我国传统发酵豆制品,古代称之为“幽菽”,也叫“嗜”。豆豉性平,味咸, 具有和胃,除烦,解腥毒,去寒热的功效。相传,王勃在为滕王阁作序的时候,与中药豆豉还有 一段有趣的故事。 唐上元二年间,南昌都督阎某于重阳节重修滕王阁完成而大宴宾客,这天王勃正好路过洪 州,也被邀请而来。席间,阎都督展宣纸备笔墨,请其为滕王阁作序。年少气盛的王勃欣然命笔, 一气呵成,阎都督不由为其拍案称绝。翌日,他又为王勃专门设宴。 连日宴请,阎都督贪杯又感外邪,只觉得浑身发冷,汗不得出,骨节酸痛,咳喘不已, 胸中烦闷,夜不能寐。请来了当时 10 多位名医诊治,众医都主张以麻黄为君药。阎都督对中 医略知一二,最忌麻黄。他说:“麻黄峻利之药,我也年迈,汗出津少,用发汗之药,如同 24
  釜底加薪,不可!”不用麻黄,证候难解,药效不佳,这可怎么办?正在这时,王勃前来告辞。他听 说此事后,不觉想起来豆豉。 当地制作豆豉,先用苏叶与麻黄等浓煎取汁,用以浸泡大豆,再煮熟发酵而成,可做小菜。 王勃见众医束手无策,就把想法说了出来,众名医讪笑,连阎都督也直摇头:当地土民小菜,焉能 药用。“不妨一试,况且豆豉食物,对身体无碍。”王勃劝道。阎都督觉得此话有理,于是连服 3 天,果然汗出喘止,胸闷顿减,能安然入睡,几天后痊愈。不日,阎都督又上滕王阁为王勃饯 行,取重金相谢,王勃固辞不受:“都督若要谢我,何不扩大作坊,使其不至失传。”阎都督含笑 点头。从此,豆豉不仅在洪都流传,而且行销大江南北,至今不衰。 【人物 29】:唐伯虎 【简介】:唐寅(1470 年 3 月 6 日-1524 年 1 月 7 日)生于成化六年二月初四,卒于嘉靖 二年十二月二日,字伯虎,后改字子畏,号六如居士、桃花庵主、鲁国唐生、逃禅仙吏等, 明代画家、书法家、诗人。 【相关故事】 唐伯虎潜心学画 唐伯虎是明朝著名的画家和文学家,小的时候在画画方面显示了超人的才华。唐伯虎拜师, 拜在大画家沈周门下,学习自然更加刻苦勤奋,掌握绘画技艺很快,深受沈周的称赞。不料, 由于沈周的称赞,这次使一向谦虚的唐伯虎也渐渐地产生了自满的情绪,沈周看在眼中,记在心 里,一次吃饭,沈周让唐伯虎去开窗户,唐伯虎发现自己手下的窗户竟是老师沈周的一幅画,唐 伯虎非常惭愧,从此潜心学画。 【人物 30】:韩信 【简介】:韩信(约公元前 231 年-公元前 196 年),汉族,淮阴(原江苏省淮阴县,今淮阴区) 人,西汉开国功臣,中国历史上杰出的军事家,与萧何、张良并列为汉初三杰。 【相关故事】 韩信点兵 秦朝末年,楚汉相争。一次,韩信将 1500 名将士与楚王大将李锋交战。苦战一场,楚 军不敌,败退回营,汉军也死伤四五百人,于是韩信整顿兵马也返回大本营。当行至一山坡, 25
  忽有后军来报,说有楚军骑兵追来。只见远方尘土飞扬,杀声震天。汉军本来已十分疲惫, 这时队伍大哗。韩信兵马到坡顶,见来敌不足五百骑,便急速点兵迎敌。他命令士兵 3 人一 排,结果多出 2 名;接着命令士兵 5 人一排,结果多出 3 名;他又命令士兵 7 人一排,结 果又多出 2 名。韩信马上向将士们宣布:我军有 1073 名勇士,敌人不足五百,我们居高临 下,以众击寡,一定能打败敌人。汉军本来就信服自己的统帅,这一来更相信韩信是“神仙下 凡”、“神机妙算”。于是士气大振。一时间旌旗摇动,鼓声喧天,汉军步步进逼,楚军乱作 一团。交战不久,楚军大败而逃。 【人物 31】:项羽 【简介】:项羽(公元前 232 年―公元前 202 年),名籍,字羽,秦末下相(今江苏宿迁) 人,楚国名将项燕之孙,他是中国军事思想“兵形势”代表人物(兵家四势:兵形势、兵权谋、 兵阴阳、兵技巧),堪称中国历史上最强的武将之一,古人对其有“羽之神勇,千古无二”的 评价。 【相关故事】 鸿门宴 刘邦先入关驻军在灞上,项羽也赶来关中。曹无伤派人诬告刘邦想要在关中称王,加上范 增建议杀了刘邦,项羽就下令准备攻打刘邦,将兵马集结在鸿门。项羽叔父项伯与张良是好友, 就在夜里偷跑过去告诉了张良这个消息。 张良不愿独自逃走,把事情告诉了刘邦,并为他出谋划策拉拢项伯。刘邦毕恭毕敬地给项 伯行礼,告诉他不想称王,还跟他称兄道弟、约定姻亲关系。项伯回到军营就当起了说客,他说刘 邦先到关中是给项羽铺路,好让项羽顺利入关,如此有功的人不该被怀疑。项羽就放弃攻打刘 邦。天亮后,刘邦带着张良、樊哙和一百精兵来到项羽驻扎的鸿门,当即向项羽谢罪,随后入 到账内赴宴。在宴会上,范增几次向项羽示意下令除掉刘邦,但是项羽迟迟没有决断,没有回应 他。于是范增就招来了项庄以助酒兴的名义上前舞剑,以伺机刺杀刘邦,这时候项伯看出了项 庄的意图,也拿着剑上来比划,用身体掩护刘邦,所以项庄没能得手。 张良出来告诉樊哙情况危机,樊哙就拿着兵器冲进了营帐,指责项羽不赏赐有功的刘邦反 而要杀掉他。后来刘邦谎称要上厕所,就走出了营帐,樊哙也跟着出去了。刘邦在樊哙的建议下 逃跑了,临走前吩咐张良道歉和献礼。张良以不胜酒力为由为刘邦不告而别致歉,并献上了珍 宝,项羽只好接受。 26
  【人物 32】:王昌龄 【简介】:王昌龄 (698— 756),字少伯,河东晋阳(今山西太原)人。盛唐著名边塞诗 人,后人誉为“七绝圣手”。 【相关故事】 投笔从戎 大约二十岁,王昌龄离开家乡,开始一段学道的经历。开元年间,正王昌龄从军行诗意 画 是盛唐气象的鼎盛时期,王昌龄在诗中对盛世景象竭尽全力、忠贞不已地加以歌颂。对 盛世的信仰,正是王昌龄一生最坚实的信心、力量、希望和理想的源泉,以至日后长期身处谗 枉和沦弃之境,也难以改变。火热的年代,像王昌龄这样有抱负的时代青年,只是把学道当成了 一种好奇而已。不久他便到长安谋求发展,没见什么成效,于是他西出长安,投笔从戎,从此 踏上西出长安,踏上出塞之路。 【人物 33】:王之涣 【简介】:王之涣(688 年-742 年),是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字季凌,汉族,绛州(今 山西新绛县)人。豪放不羁,常击剑悲歌,其诗多被当时乐工制曲歌唱。名动一时,他常与高 适、王昌龄等相唱和,以善于描写边塞风光著称。其代表作有《登鹳雀楼》、《凉州词》等 【相关故事】 愤然辞官 不知何故,王之涣未走科举之途,而以门子调补冀州衡水主簿。任衡水主簿时,王之涣父母 均已去世,衡水县令李涤将三女儿许配给他。王之涣才高气盛,不愿为了衡水主薄的卑职而折腰, 加上有人诬陷攻击,他便愤然辞官而去,“遂化游青山,灭裂黄绶。夹河数千里,籍其高风;在家十五 年,食其旧德。雅谈珪爵,酷嗜闲放。”在家过了15 年闲散自由的生活。后来他的亲朋好友觉得 他这样一直沉于下层,不是办法,便劝他入仕。后来补文安郡文安县尉,仍是一不起眼之小职。 他在职官风以清白著称,理民以公平著称,颇受当地百姓称道。谁料不久,他竟染病不起,以 55 岁之壮年,卒于官舍,葬于洛阳。 27
  【人物 34】:王羲之 【简介】:王羲之(303 年—361 年,一作 321 年—379 年),字逸少,汉族,东晋时期 著名书法家,有“书圣”之称。 【相关故事】 竹扇题字 据说有一次,王羲之路过山阴城(今绍兴)的一座桥。有个老婆婆拎了一篮子六角形的竹 扇在集上叫卖。那种竹扇很简陋,没有什么装饰,引不起过路人的兴趣,看样子卖不出去了,老 婆婆十分着急。王羲之看到这情形,很同情那老婆婆,就上前跟她说:“你这竹扇上没画没字, 当然卖不出去。我给你题上字,怎么样?” 老婆婆不认识王羲之,见他这样热心,也就把竹 扇交给他写了。王羲之提起笔来,在每把扇面上龙飞凤舞地写了五个字,就还给老婆婆。老婆 婆不识字,觉得他写得很潦草,很不高兴。王羲之安慰她说:“别急。你告诉买扇的人,说上面 是王右军写的字”王羲之一离开,老婆婆就照他的话做了。集上的人一看真是王右军的书法, 都抢着买。一箩竹扇马上就卖完了。 【人物 35】:孔子 【简介】:孔子(公元前 551 年 9 月 28 日―公元前 479 年 4 月 11 日),子姓,孔氏,名 丘,字仲尼,祖籍宋国栗邑(今河南省商丘市夏邑县),生于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今山东省曲 阜市)。中国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与弟子周游列国十四年,晚年修订六经, 即 《诗》《书》《礼》《乐》《易》《春秋》。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 首。【相关故事】 两小儿辩日 孔子到东方游学,途中遇见两个小孩儿在争辩,便问他们争辩的原因。 有一个小孩儿说:“我认为太阳刚升起来时离人近,而到中午时离人远。” 另一个小孩儿则认为太阳刚升起时离人远,而到中午时离人近。 有一个小孩儿说:“太阳刚升起时大得像一个车盖,到了中午时小得像一个盘盂,这不是 远小近大的道理吗?” 另一个小孩儿说:“太阳刚出来时清凉而略带寒意,到了中午时就像把手伸进热水里一样 热,这不是近热远凉的道理吗?” 28
  孔子听了不能判定他们谁对谁错, 两个小孩笑着说:“谁说你知识渊博呢?” 【人物 36】:杜牧 【简介】:杜牧(公元 803-公元约 852 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 西安)人。杜牧是唐代杰出的诗人、散文家,是宰相杜佑之孙,杜从郁之子。 【相关故事】 崔郾力荐 当时,崔郾侍郎奉命到东都洛阳主持进士科考试,此时吴武陵–崔郾是柳宗元的老朋杜牧 像友–正任太学博士,也骑着一头老毛驴过来凑热闹。崔郾正在酒席上喝得高兴,听说吴老这 位有名的清流人士也过来了,非常吃惊,连忙离席前来迎接。吴老看见崔郾,把崔郾拉到一边, 拍着崔郾的肩膀说:你担负此任,乃是众望所归。我老了,不能为朝廷排忧解难了,不如为你推荐一 个贤士。前些日子,我偶然发现一些太学生情绪激昂地讨论一篇文章,走近一看,原来是这次要 参加考试的杜牧所写的《阿房宫赋》。这篇文章写得真好,这个人也太有才了。崔侍郎你工作繁 重,日理万机,恐怕没有闲暇去浏览这篇文章,不如让我为你诵读一下。 说到这里,吴老就字 正腔圆地、摇头晃脑地将《阿房宫赋》读了起来。崔郾也是一个有品味的知识分子,听后也称 赞不已。吴武陵乘热打铁,要求崔郾在接下来的考试中将杜牧评为状元。崔郾面露难色,推辞 道:状元已经被他人预定了。吴老穷追不舍,大声说道: 如果真得当不了状元,就退一步,让 杜牧以第五名进士及第。崔郾还在踌躇犹豫,吴老倚老卖老地说:如果还不行的话,就把这篇赋 还给我,看有没有比这写得更好的赋。崔郾迫不得已,只好满口答应,然后目送吴老离开。 回到酒席上,喝酒的同僚问吴博士来做什么。崔郾回答说,吴老推荐了一个人为第五名进 士。酒客连忙追问是谁,崔侍郎回答说是”杜牧”。旁边立刻有人接茬说:听说过杜牧这人,才气是 大大的有,只是品行不太好,不拘小节,喜欢烟花风月,好出入娱乐场所。崔侍郎为难地说:我 已经答应吴博士了。即使杜牧是个屠夫或卖酒的小贩子,我也不会改变了。 【人物 37】:王安石 【简介】:王安石(1021 年 12 月 18 日-1086 年 5 月 21 日),字介甫,号半山,汉族, 临川(今江西抚州市临川区)人,北宋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改革家。 【相关故事】 29
  不迩声色 王安石任知制诰时,王安石的妻子吴氏,给王安石置一妾。那女子前去伺候王安石,王安 石问:“你是谁?”女子说自己是“家欠官债、被迫卖身”而来。王安石听罢,不仅没收她为妾, 还送钱给她,帮助她还清官债,使其夫妇破镜重圆。 有人告诉王安石的夫人,说她丈夫喜欢吃鹿肉丝。在吃饭时他不吃别的菜,只把那盘鹿肉 丝吃光了。夫人问,你们把鹿肉丝摆在了什么地方?大家说,摆在他正前面。夫人第二天把菜的 位置调换了一下,鹿肉丝放得离他最远。结果,人们才发现,王安石只吃离他近的菜,桌子上照常 摆着鹿肉丝,他竟完全不知道。 【人物 38】:杨炯 【简介】:杨炯(约 650-约 693 年),华州华阴(今陕西华阴市)人。唐朝大臣、文学家,常山 郡公杨初曾孙。文学才华出众,善写散文,尤擅唐诗,与王勃、卢照邻、骆宾王并称”初唐四 杰”。 【相关故事】 盈川之名 唐武德四年(621),置于刑溪(今衢县云溪)章戴白石的白石县治,因山路狭隘,于如意元年 迁至盈川,县治仍称”白石”。不久,杨炯到任。他见此处地薄人稀,百姓困苦,誓言要改变贫困 面貌。为了表达这个意愿,他取刑溪之”刑”为”盈”,视地理于云溪、衢江会合处得”川”,意在使这 川流之处,稻香长川,谷盈千仓,百姓富裕,即改”白石”县名为”盈川”,呈报朝廷批准。 杨炯到任后爱民如子,恪尽职守。每年农历六月初一,必到附近 28 都(行政村)68 庄(自然 村)巡视。杨炯所到之处,庄稼的害虫就会被白鸟吃掉,粮食丰收,六畜兴旺,深得百姓拥戴。 卒于任上后,被称为”杨盈川”。 【人物 39】:李商隐 【简介】:李商隐(约 813 年-约 858 年),晚唐著名诗人,字义山,号玉溪(谿)生,又 号樊南生,原籍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祖辈迁荥阳(今河南荥阳市)。 【相关故事】 30
  良师益友 李商隐的启蒙教育可能来自他的父亲,对他影响最大的老师,则是他回到故乡后遇到的一 位同族叔父。这位堂叔父曾上过太学,但没有做过官,终身隐居。据李商隐回忆,这位叔父在 经学、小学、古文、书法方面均有造诣,而且对李商隐非常器重。受他的影响,李商隐“能为古 文,不喜偶对”。大约在他16 岁时,写出了两篇优秀的文章(《才论》、《圣论》,今不存), 获得一些士大夫的赞赏。这些士大夫中,就包括时任天平军节度使的令狐楚。 令狐楚是李商隐求学生涯中又一位重要的人物,他本人是骈体文的专家,对李商隐的才华 非常欣赏,不仅教授他骈体文的写作技巧,而且还资助他的家庭生活,鼓励他与自己的子弟交游。 在令狐楚的帮助下,李商隐的骈体文写作进步非常迅速,由此他获得极大的信心, 希望可以 凭借这种能力展开他的仕途。在这一时期(大和四年,公元 830 年)的《谢书》中,李商隐 表达了对令狐楚的感激之情以及本人的踌躇满志:“微意何曾有一毫,空携笔砚奉龙韬。自蒙 夜半传书后,不羡王祥有佩刀。” 【人物 40】:温庭筠 【简介】:温庭筠(约 812-866),唐代诗人、词人。本名岐,字飞卿,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东南) 人,唐初宰相温彦博之后裔,富有天才,文思敏捷,每入试,押官韵,八叉手而成八韵, 所以也 有”温八叉”之称。 【相关故事】 科场救人 温庭筠自幼才华颖发,唐宣宗大中年间,进京应试,才名特盛,一时京师人士争相与之结 交。但因为”士行尘杂,不修边幅”,整日价和公卿家无赖子弟裴诚、令狐滈之流混在一起,饮酒赌 博,很快就有了坏名声,让当道者觉得这样的人不能”临民”,便因为此,累年不能中第。 唐代从仕的正途是应进士试,考诗赋,所考的诗赋,都有一定的程式,很考验应试者对文 字的驾驭能力。科试之日,会给每个考生发三根大蜡烛,三根蜡烛烧完,要作完八韵的诗赋。 当时有人作对联说:三条烛尽,烧残士子之心;八韵赋成,惊破试官之胆。唐时三条烛烧尽,八 韵赋犹未写成的,大有人在。但温庭筠偏一种本领,他应试时,根本不用打草稿,把手笼到袖子 里,伏在几上,信口吟诵,便能作完。时号温八吟。又谓他一叉手即成一韵,八叉手即能完篇, 又号温八叉。他还是考场大救星,每次考试,与他邻铺的举子都会沾上他的恩泽,不必自己答卷, 温庭筠会替他们答卷的。在大中末年,他累年不第,而善代人捉刀的 31
  名气也越来越大,主考官特地让他于帘下单独应试,不料即使在这种情况下,他还通过口授答 案,暗中帮了八个人答卷。 【人物 41】:柳永 【简介】:柳永(约 984 年—约 1053 年),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柳永,字耆卿,因 排行第七,又称柳七,福建崇安人,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 【相关故事】 奉旨填词 史载,柳永作新乐府,为时人传诵;仁宗洞晓音律,早年亦颇好其词。但柳永好作艳词,仁宗 即位后留意儒雅,对此颇为不满。及进士放榜时,仁宗就引用柳永词“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 (《鹤冲天·黄金榜上》)说:“既然想要‘浅斟低唱’,何必在意虚名”,遂刻意划去柳永之 名。宋人严有翼亦载有此事,说有人向仁宗推荐柳永,仁宗回复“且去填词”,并说自此后柳 永不得志,遂出入娼馆酒楼,自号“奉圣旨填词柳三变”。 【人物 42】:李煜 【简介】:李煜(937 年―978 年),南唐中主李璟第六子,初名从嘉,字重光,号钟隐、 莲峰居士,汉族,祖籍彭城(今江苏徐州铜山区),南唐最后一位国君。 【相关故事】 宽厚仁孝 李煜天性纯孝、好生戒杀,继位后,外奉中原,不畏卑屈;内轻徭役、以实民力,南唐因 此得以偏安十五年。李煜为政重仁慈、宽刑罚,每有死刑论决,莫不垂泪。宪司章疏如有过错, 李煜就寝食难安,并多次亲入大理寺,审查狱案,释放多人。中书侍郎韩熙载上奏李煜,认为 狱讼自有刑狱掌管,监狱之地非皇上所宜驾临,请求罚内库钱三百万以资国用。李煜虽不听从, 但也不因此发怒。后主入宋后,悲伤失意,常与金陵旧宫人写词,心情悲惋异常,难以抑制。 噩耗传出后,江南父老有许多人都聚巷痛哭。 32
  【人物 43】:晏殊 【简介】:晏殊(991 年-1055 年),字同叔,抚州临川人。北宋著名文学家、政治家。 【相关故事】 晏殊入朝办事后,当时,天下无事,容许百官各择胜景之处宴饮,当时的朝臣士大夫们各 自饮宴欢会,以至于市楼酒馆,都大设帷帐提供宴饮游乐的方便。晏殊当时很穷,没钱出门游玩 宴饮,就在家与兄弟们讲习诗书。一天皇宫中给太子选讲官,忽然皇帝御点晏殊上任。执政大臣不 知为什么皇上选中宴殊,转天上朝复命,皇上说:”最近听说馆阁大臣们都嬉游宴饮,一天到晚沉 醉其中,只有晏殊与兄弟闭门读书,这么谨慎忠厚的人,正可教习太子读书。”晏殊上任后,有了面 圣的机会,皇帝当面告知任命他的原因,晏殊语言质朴不拘,说”为臣我并非不喜欢宴游玩乐, 只是家里贫穷没有钱出去玩。臣如果有钱,也会去宴饮,只是因为没钱出不了门。”皇上因此更 欣赏他的诚实,懂得侍奉君王的大体,眷宠日深。仁宗登位后,得以大用(官至宰相)。 【人物 44】:晏殊 【简介】:晏殊(991 年-1055 年),字同叔,抚州临川人。北宋著名文学家、政治家。 【相关故事】 诚信 北宋词人晏殊,素以诚实著称。在他十四岁时,有人把他作为神童举荐给皇帝。皇帝召见 了他,并要他与—千多名进士同时参加考试。 结果晏殊发现考试是自己十天前刚练习过的,就如实向真宗报告,并请求改换其他题目。宋 真宗非常赞赏晏殊的诚实品质,便赐给他“同进士出身”。晏殊当职时,正值天下太平。于是, 京城的大小官员便经常到郊外游玩或在城内的酒楼茶馆举行各种宴会。晏殊家贫,无钱出去吃 喝玩乐,只好在家里和兄弟们读写文章。 有—天,真宗提升晏殊为辅佐太子读书的东宫官。大臣们惊讶异常,不明白真宗为何做出 这样的决定。真宗说:“近来群臣经常游玩饮宴,只有晏殊闭门读书,如此自重谨慎,正是东宫 官合适的人选。” 晏殊谢恩后说:“我其实也是个喜欢游玩饮宴的人,只是家贫而已。若我有钱,也早就参 与宴游了。”这两件事,使晏殊在群臣面前树立起了信誉,而宋真宗也更加信任他了。 33
  【人物 45】:李白 【简介】:李白(701 年—762 年)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 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 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相关故事】 汪伦之情 唐天宝年间,汪伦听说大诗人李白旅居南陵叔父李冰阳家,便写信邀请李白到家中做客。信上 说:“先生好游乎?此处有十里桃花。先生好饮乎?此处有万家酒店。”李白素好饮酒,又闻有如此 美景,欣然应邀而至,却未见信中所言盛景。汪伦盛情款待,搬出用桃花潭水酿成的美酒与李白 同饮,并笑着告诉李白:“桃花者,十里外潭水名也,并无十里桃花。万家者,开酒店的主人姓 万,并非有万家酒店。”李白听后大笑不止,并不以为被愚弄,反而被汪伦的盛情所感动,适逢 春风桃李花开日,群山无处不飞红,加之潭水深碧,清澈晶莹,翠峦倒映,汪伦留李白连住数日, 每日以美酒相待,别时送名马八匹、官锦十端。李白在东园古渡乘舟欲往万村,登旱路去庐山, 汪伦在古岸阁上设宴为李白饯行,并拍手踏脚,歌唱民间的《踏歌》相送。李白深深感激汪伦的 盛意,作《赠汪伦》诗一首: 李白乘舟将欲行, 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 伦送我情。 【人物 46】:唐寅 【简介】:唐寅(1470 年 3 月 6 日-1524 年 1 月 7 日)生于成化六年二月初四,卒于嘉靖 二年十二月二日,字伯虎,后改字子畏,号六如居士、桃花庵主、鲁国唐生、逃禅仙吏等, 明代画家、书法家、诗人。 【相关故事】 会试泄题案 弘治十三年,京城会试主考官为程敏政和李东阳。两人皆饱学之士,出题十分冷僻,很 多应试者答不上来。惟有两张试卷,答题贴切,且文辞优雅,程敏政脱口而出:“此两张卷子 定为唐寅、徐经所做。”在场人听见并传了出来。会试中三场考试结束,便蜚语满城,盛传 “江阴富人徐经贿金预得试题。” 34
  户科给事华昶便匆匆弹劾主考程敏政鬻题。事连徐经、唐寅。明孝宗敕令程敏政毋阅题并 所录之卷。大学士李东阳会同其他试官进行复审,证明徐、唐两人皆不在录取之中。鬻题之说, 虽属乌有,但舆论仍喧哗不已。明廷为平息舆论,便着锦衣卫加以审讯,查无鬻题实据,最终 以徐经进京晋见程敏政时曾送过见面礼;唐寅也因曾用一个金币向程敏政乞文,送乡试座主梁 储,两人均遭削除仕籍,发县衙为小吏。 程敏政罢官还家。华昶坐奏事不实,降职处分。一场科场大狱,以各打五十大板结案。 程敏政归家后愤郁发疽而亡。唐寅耻不就吏,归家后夫妻反目,消极颓废。 【人物 47】:郑板桥 【简介】:郑板桥(1693-1765),原名郑燮,字克柔,号理庵,又号板桥,人称板桥先生, 江苏兴化人,祖籍苏州。康熙秀才,雍正十年举人,乾隆元年(1736 年)进士。官山东范县、 潍县县令,政绩显著,后客居扬州,以卖画为生,为”扬州八怪”重要代表人物。 【相关故事】 刻苦习字 据说,郑板桥早年学书相当刻苦,写众家字体均能神似,但郑板桥终觉不足。有一 次, 他竟在妻子的背上划来划去,揣摩字的笔画和结构。妻子不耐烦了,说:”你有你的 体,我 有我的体,你老在人家的体上划什么?”这无意间说出的一语双关的话,使板桥恍然 有悟:不能老在别人的体格上”规规效法”,只有在个人感悟的基础上,另辟蹊径,才能独领 风骚。于是,他取黄庭坚之长笔划入八分,夸张其摆宕,”摇波驻节”,单字略扁,左低右高, 姿致如画。又以画兰竹之笔入书,求书法的画意。清人蒋士铨说他”写字如作兰,波磔奇古 形翩翩”,生动地道出了”板桥体”的特质。 【人物 48】:董其昌 【简介】:董其昌(1555 年 2 月 10 日-1636 年 10 月 26 日),字玄宰,号思白,别号香光 居士,松江华亭(今上海市)人。明朝后期大臣,著名书画家。 【相关故事】 自励的故事 明朝万历年间,江南某地郡考,一个年方 17 岁的清秀年轻人,名叫董其昌,来自松江 华亭的某乡绅家庭,从小饱读诗书,下笔万言,文思横溢,乡人皆称奇才。就是他,满怀信心, 志在必得地走进考场。他想象自己这次考中秀才后,接着便会考中举人、进士……对金 35
  榜题名辉煌前程的渴望,调动出他的全部才华,很快便完成考卷,满有把握地第一名交卷离场, 连考官都报以欣喜的目光。这时他想的是,凭着自己的实力,此次考试,拿个头一名满有把握。 一个月后终于等到发榜的时日,大红榜上“董其昌”三个字名列第二,第一名被别人赢得。 虽然这第二名在郡试中已经令乡里万众称贺了,可是董其昌极不服气,亲自到学政处自请除名, 学政好言慰之,但他不听。学政只好告诉他:“众考官推荐试卷,本来将你放在首位,但郡首认 为考试虽优,但书法欠功力,不如第二份文章、书法皆强,故把你降成第二名,当深思为戒!”董 其昌闻此,着实比了比那第一名文章的字,确实认为比自己高上一筹,乃收泪返乡。 董其昌一性一格好强,岂能落于人后。他回家后,集拢来众多法帖,先学颜真卿,再学虞 世南。过了一段时间,由唐一人书法又追溯到魏晋碑帖,进而再深刻地研习明代祝枝山、文征 明的作品,终于有了长足猛进的效果。一次,他到嘉兴某大收藏家处,读到了许多前人真迹,顿 悟自身眼界狭小。后来,他又在金陵(今南京)看到了稀世珍宝——王羲之的《官奴帖》,更 觉悟到书法天地的辽阔宽大,很为自己过去的肤浅而羞惭。由此,他更加发奋练字,立志有所成 就。历时近 20 年,他终于对前人一大师诸帖之长融会贯通,形成个人独特的书家风格。名家 评判赞赏他的书法“圆劲苍秀,兼有颜(真卿)骨,赵(孟頫)姿”,有“龙蛇云物飞动指腕 间”的笔意和境界。 后来,经过一代代书画界的推选,皆认为他是明代书法首屈一指的人物,并依据他成才的 历程,称誉他超然出尘,为百世师。 【人物 49】:文天祥 【简介】:文天祥(1236 年 6 月 6 日-1283 年 1 月 9 日),初名云孙,字宋瑞,又字履善。 道号浮休道人、文山。汉族江右民系。江西吉州庐陵(今江西省吉安市青原区富田镇 )人,南宋 末政治家、文学家,爱国诗人,抗元名臣、民族英雄,与陆秀夫、张世杰并称为”宋末三杰”。 著有《文山诗集》、《指南录》、《指南后录》、《正气歌》等。 【相关故事】 宁死不屈 南宋末年,朝廷偏安江南,国势弱小,北方蒙古族于 1271 年结束了内部争夺皇位的自 相残杀局面,建立了元朝,接把侵略矛头直指南宋。1273 年,丞相伯颜统 20 万大军攻下 襄、樊,以此为突破口,顺江而下,两年不到,便后临南宋首都临安的近郊。蒙古兵所过之 36
  处,尸横遍野,血流成河,农田荒废,百业凋敝,这是一场空前残暴的野蛮的侵略战争,南宋 面临亡国灭种的严重威胁,文天祥就是在这种形势下出现的抗击侵略的伟大民族英雄。 文天祥兵败被俘,坐了三年土牢,多次严辞拒绝了敌人的劝降。一天,元世祖忽必烈亲自来 劝降,许以丞相之职,他毫不动摇,反而斩钉截铁地说:“唯有以死报国,我一无所求。”临刑前, 监斩官凑近说:“文丞相,你现在改变主意,不但可免一死,还依然可当丞相。” 文天祥怒喝 道:“死便死,还说什么鬼话!”文天祥面向南方慷概就义了,给世人留下一首撼人心弦的《正气 歌》。 【人物 50】:欧阳修 【简介】:欧阳修(1007 年-1072 年),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汉族,吉州永丰(今 江西省吉安市永丰县)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且在政治上负有盛名。因吉州原属庐陵郡, 以 “庐陵欧阳修”自居。官至翰林学士、枢密副使、参知政事,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后人又 将其与韩愈、柳宗元和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与韩愈、柳宗元、苏轼、苏洵、苏辙、王 安石、曾巩被世人称为“唐宋散文八大家”。 【相关故事】 虚心求教 宋庆历五年(公元 1045 年),欧阳修被贬滁州任太守。此后,他时常闲游山水,并与附近 琅琊寺的智仙和尚结为好友。为便于他游览,智仙和尚带人在山腰盖了座亭子。亭子建成那天, 欧阳修前去祝贺,为之取名为“醉翁亭”,并写下了千古传诵的散文名篇《醉翁亭记》。文章写成后, 欧阳修张贴于城门,征求修改意见。开始大家只是赞扬,后来,有位樵夫说开头太啰嗦,便叫欧阳 修到琅琊山南门上去看山。欧阳一看,便恍然大悟,于是提笔将开头“环滁四面皆山,东有乌龙山, 西有大丰山,南有花山,北有白米山,其西南诸山,林壑尤美” 一串文字换上“环滁皆山也” 五个字。如此一改,则文字精练,含义倍增。 【人物 51】:苏洵 【简介】:苏洵(1009 年 5 月 22 日—1066 年 5 月 21 日),字明允,自号老泉,汉族, 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眉山)人。北宋文学家,与其子苏轼、苏辙并以文学著称于世,世称“三 苏”,均被列入“唐宋八大家”。 【相关故事】 37
  认墨为糖 苏洵发愤读书后,读书的态度和以前迥然不同。相传有一年的端午节,程夫人看他一直待 在书房里,连早餐也忘了,特地剥了几只粽子,连一碟白糖,送去书房,没有打扰他便悄悄地走 开了!近午时分,收拾盘碟时,发现粽子已经吃完,糖碟原封未动,然而却在砚台的四周,残留 下不少的糯米粒,苏洵的嘴边,也是黑白斑斑,黑的是墨,白的是糯米粒,原来苏洵只顾专心 读书,把砚台当成糖碟,蘸在粽子上的,是墨不是糖。 【人物 52】:苏澈 【简介】:苏辙(1039 年 3 月 18 日 -1112 年 10 月 25 日 ),字子由,一字同叔 ,晚号颍 滨遗老。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北宋文学家、宰相,”唐宋八大家”之一。 【相关故事】 苏澈的故事 黄州有个疯疯癫癫的人,无论冬夏都只穿一件粗布衣,三十年来从不换,却闻不到臭味,人们 都管他叫张憨子。张憨子常常在市集中流荡,人们经常看见他,但是当人们想看看他, 他多半 不见。后来有一次苏轼邀请他前去做客,张憨子一反常态的欣然前往。等他到了府上,既不坐下, 也不说话,只是打量了一番屋舍,随后默然离去。苏轼搞不清楚张憨子此举有何意味, 苏辙却 受到了启发。他认为张憨子始终保持静默,却正是悟道体真的表现。随顺自然的脉动,悠然游心於 道,其中自有一种简单质朴的快乐。 【人物 53】:王勃 【简介】:王勃(约 650 年-约 676 年),字子安,汉族,唐代诗人。古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 人,出身儒学世家,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为”初唐四杰”,王勃为四杰之首。 【相关故事】 一字千金 唐高宗上元二年(675 年)的重阳节,南昌都督阎伯舆重建滕王阁,大摆宴席,邀请远 近文人学士为滕王阁题诗作序,王勃恰好路过洪州,自然是其中宾客。在宴会中,王勃写下了 著名的《滕王阁序》,接下来写了序诗: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阁中帝子今何在? 槛外长江空自流。诗中王勃故意空了一字,然后把序文呈上都督阎伯舆,便起身告辞。 38
  阎大人看了王勃的序文,正要发表溢美之词,却发现后句诗空了一个字,便觉奇怪。旁观的文 人学士们你一言我一语,对此发表各自的高见,这个说,一定是“水”字;那个说,应该是“独” 字。阎大人听了都觉得不能让人满意,怪他们全在胡猜,非作者原意。于是,命人快马追赶王勃, 请他把落了的字补上来。待来人追到王勃后,他的随从说道:“我家公子有言,一字值千金, 望阎大人海涵。”来人返回将此话转告了阎伯舆,大人心里暗想:“此分明是在敲诈本官,可 气!”又一转念,“怎么说也不能让一个字空着,不如随他的愿,这样本官也落个礼贤下士的好 名声。”于是便命人备好纹银千两,亲自率众文人学士,赶到王勃住处。王勃接过银子故作惊讶: “何劳大人下问,晚生岂敢空字?”大家听了只觉得不知其意,有人问道:“那所空之处该当何 解?”王勃笑道:“空者,空也。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大家听后一致称妙,阎 大人也意味深长地说:“一字千金,不愧为当今奇才……”一说王勃作《滕王阁序》为十四岁, 即龙朔三年。 【人物 54】:卢照邻 【简介】:卢照邻(约 635-约 685 年),字升之,号幽忧子,幽州范阳(今河北涿州市)人。唐 朝时期大臣、著名诗人。与王勃、杨炯、骆宾王并为”初唐四杰”。 【相关故事】 卢照邻的故事 卢照邻小的时候非常聪明,获得赏识,获得提升,一直到都尉。但他患了“风疾”(可 能是小儿麻痹症或麻疯病),因此不得不退职。 孙思邈曾悉心为卢照邻调治风疾,照邻问曰:“高医愈疾,奈何?”思邈答:“天有四 时五行,寒暑迭居,和为雨,怒为风,凝为雨霜,张为虹霓,天常数也。人之四支五藏,一觉一 寐,吐纳往来,流为荣卫,章为气色,发为音声,人常数也。阳用其形,阴用其精,天人所同 也。”虽然他还试图做门客,但后来他的病越来越严重,双脚萎缩,一只手也残废了。他买了几 十亩地来养老,但终因疾病的痛苦,决定与亲属道别,投颍水自杀。由于卢照邻投江自尽的同 一年,他的师父孙思邈逝世,于是也有人认为,卢照邻是为了追随他的师傅而去的。 【人物 55】:孟郊 【简介】:孟郊(751 年-815 年),字东野,汉族,湖州武康(今浙江德清县)人,祖籍平昌(今山 东德州临邑县),先世居汝州(今属河南汝州),唐代著名诗人,少年时期隐居嵩山。 39
  【相关故事】 巧挫钦差 一年冬天,有个钦差大臣来到武康县了解民情。县太爷大摆宴席,为钦差大人接风。正当 县太爷举杯说“请”,钦差大人点头应酬的辰光,身穿破烂绿色衣衫的小孟郊走了进来。县太 爷一见很不高兴,眼珠一瞪喝道:“去去去,来了小叫花子,真扫雅兴。”孟郊气愤地顶了一 句:“家贫人不平,离地三 尺有神仙。”钦差大臣觉得孟郊很大口气,要出对联考他。“请 吧。”小孟郊一点也不害怕。这钦差大人自恃才高,又见对方是个小孩,便摇头晃脑地说:“小 小青蛙穿绿衣”。小孟郊见这位钦差大臣身穿大红蟒袍,又见席桌上有一道烧螃蟹,略一沉思,对 道:“大大螃蟹着红袍”。钦差一听,气得浑身象筛糠,但有话说在先,又不好发作,便对县官说: “给这小儿一个偏席,赏他口饭,看我再和他对。”这老钦差三杯老酒落肚,又神气活现开了, 他斜了一眼小孟郊,说:“小小猫儿寻食吃”。小孟郊看着像馋狗啃骨头似的钦差大臣,又看着 拍马溜须的县太爷,心想,你们这帮贪官污吏,便怒气冲冲地回敬道:“大大老鼠偷皇粮”。钦差 大臣、县太爷一听吓得目瞪口呆,出了一身冷汗。原来他们吃得正是救灾的银粮。 【人物 56】:韩愈 【简介】:韩愈(768 年—824 年 12 月 25 日),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省孟州市) 人,汉族,自称“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昌黎先生”。唐代杰出的文学家、思想家、 哲学家,政治家。 【相关故事】 叩齿庵 韩愈来到潮州后,有一天在街上碰见一个和尚,面貌十分凶恶,特别是翻出口外的两个长 牙,韩愈想这决非好人,心想着要敲掉他那长牙。韩愈回到衙里,看门的人便拿来一个红包,说 这是一个和尚送来的。韩愈打开一看,里面竟是一对长牙,和那和尚的两只长牙一模一样。他想, 我想敲掉他的牙齿,并没说出来,他怎么就知道了呢?韩愈立即派人四处寻找那个和尚。见面 交谈后,韩愈才知道,原来他就是很有名的潮州灵山寺的大颠和尚,是个学识渊博的人。韩愈 自愧以貌看人,忙向他赔礼道歉。从此,两人成了好朋友。后人为纪念韩愈和大颠和尚的友谊, 就在城里修了座庵,叫“叩齿庵”。 【人物 57】:李时珍 40
  【简介】:李时珍(1518-1593),字东璧,晚年自号濒湖山人,湖北蕲春县蕲州镇东长街 之瓦屑坝(今博士街)人,明代著名医药学家。后为楚王府奉祠正、皇家太医院判,去世后明 朝廷敕封为“文林郎”。 【相关故事】 死人诊活 一天,李时珍和大徒弟王广和来到湖口,见一群人正抬着棺材送葬,而棺材里直往外流血。 李时珍上前一看,见流出的血不是淤血而是鲜血,于是赶忙拦住人群,让抬棺材的人停下来, 众人听了,面面相觑,不敢相信。李时珍看出了大家的心思,反复劝说,终于使主人答应开棺。 先是进行了一番按摩,然后又在其心窝处扎了一针,不一会儿,就见棺内的妇人轻轻哼了一声, 醒了。不久之后,这名妇女又顺利产下一个儿子,原来这名妇女是因难产而陷入假死。 【人物 58】:祖冲之 【简介】:祖冲之(429-500),字文远。出生于建康(今南京),祖籍范阳郡遒县(今河北涞水 县),中国南北朝时期杰出的数学家、天文学家。 【相关故事】 刻苦求精 在祖冲之那个时代,算盘还未出现,人们普遍使用的计算工具叫算筹,它是 一根根几 寸长的方形或扁形的小棍子,有竹、木、铁、玉等各种材料制成。 通过对算筹的不同摆法, 来 表示各种数目,叫做筹算法。如果计算数字的位数越多,所需要摆放的面积就越大。用算筹来 计算不象用笔,笔算可以留在 纸上,而筹算每计算完一次就得重新摆动以进行新的计算;只能 用笔记下计算结果,而无法得到较为直观的图形与算式。因此只要一有差错,比如算筹被碰偏 了或者计算中出现了错误,就只能从头开始。祖冲之为求得圆周率的精准数值,就需要对九位 有效数字的小数进行加、减、乘、除和开方运算等十多个步骤的计算,而每个步骤都要反复进 行十几次,开方运算有 50 次,最后计算出的数字达到小数点后十六、七位。 【人物 59】:扁鹊 【简介】:扁鹊,战国时期医学家,约生于周威烈王十九年(公元前 407),卒于赧王五年 (前 310)。扁鹊善于运用四诊:望闻问切。 41
  【相关故事】 扁鹊的故事 春秋战国时期,有一名医生名叫扁鹊,他医术高明,妙手回春,被人们称作“神医”。 有一年,齐国的国王生了一种怪病,终日昏昏沉沉,蒙头大睡,叫也不醒。皇宫里的御 医用了不少好药,仍不见好转,文武大臣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皇后和太子也愁得日夜啼哭。 大家都想不出好办法时,有个太监说:“听说扁鹊是个神医,何不请他来看看,也许可以 治好。”皇后和太子立即派人把扁鹊请来。扁鹊看了看齐王,搭了搭脉,对皇后和太子说:“大王 的病可以治好。不过,我治好了大王的病,大王会处死我的。” 皇后和太子连声说:“哪有这个道理,你治好了大王的病,感谢还来不及呢,哪会处死你 呢!”扁鹊说:“既是这样,隔几天我再来。” 一天,天下大雨,扁鹊来给齐王看病。一路上,扁鹊既不坐轿,也不打伞,冒雨步行, 弄得一身是泥水。 扁鹊走进皇宫,来到齐王寝宫,只见齐王仍然闷头大睡,叫了几次也没叫醒。扁鹊既不脱鞋, 也不脱衣,就爬到了齐王床上,把齐王推过去翻过来地折腾开了。齐王睁开眼睛一看,见一个浑身泥 水的人趴在床上摆弄他,顿时怒火中烧,坐起来指着扁鹊破口大骂。外面的文武大臣听了,连忙 赶进寝宫,齐王见了,再望望湿淋淋的扁鹊,觉得有失威严,更加生气, 大喝道:“来人哪! 快把这无礼野人拉出去斩首示众!”皇后和太子上前前求情,齐王根本不听。 武士把扁鹊推了出去,扁鹊对皇后和太子道:“大王今日发了此番大火,病已不治自愈,不必 再服药了。我犯了辱君之罪,大王要处死我,我早就想到了。不过,我有个请求,不要杀我的头, 把我罩在大钟内闷死好了。”皇后和太子把扁鹊的要求回报了齐王,齐王同意了。 扁鹊被罩在钟内,知道时间一长就要闷死,就用手在钟边挖泥土,掏露出一个通气孔道,自己 就端坐在钟内静气养神。 三天以后,齐王的病彻底痊愈。他想起被他下令处死的扁鹊,心中十分后悔,便同皇后和 太子一同来到钟前,叫人把大钟吊起来,只见扁鹊正端坐养神,面孔红润,平安无事。 42
  齐王见了很是惊讶,皇后和太子问扁鹊为什么要用那样粗野没礼貌的办法给大王治病, 扁鹊说:“大王之病,乃因操劳国事过度,把许多烦恼之事闷在心头。积郁成疾,名为‘郁症’。 这种病只有激发他生气狂怒,把胸中积郁发泄出来才会好。” 齐王和文武百官听了点头称是,赞口不绝,大摆宴席,款待扁鹊,并且赏赐了他许多金银 财宝。 【人物 60】:柳宗元 【简介】:柳宗元(公元 773 年—公元 819 年),字子厚,汉族,河东(现在山西芮城、 运城一带)人,唐宋八大家之一,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散文家和思想家,世称“柳河东”“河东先 生”,因官终柳州刺史,又称“柳柳州”。柳宗元与韩愈并称为“韩柳”,与刘禹锡并称“刘 柳”,与王维、孟浩然、韦应物并称“王孟韦柳”。 【相关故事】 《江雪》 柳宗元被贬柳州后,整天郁郁寡欢,终日闭门谢客,以饮酒吟诗打发时光。闲时,就教小 书童柳植写字作诗。这孩子聪明伶俐,一学就会,经柳宗元悉心教导,不但能吟诗作对, 而 且写得一手好字,特别是能把主人的笔迹模仿的惟妙惟肖,因此深得柳宗元的喜爱。 那年冬天,柳州居然下了一场大雪,整个柳州成了一个银妆玉砌的世界。知府邀请柳州的文 人墨客在鱼峰山上的“望江亭”喝酒赏雪。席间,知府大人要来客每人做一首赏雪诗助兴,并规 定最后一个字必须是个“雪”字。那帮文人写的尽是些俗不可耐的吹捧之诗。柳宗元内心感到非 常腻烦。他独自不动声色地大喝,轮到他写时,已酩酊大醉,内心极其厌烦, 告诫自己绝不能 随波逐流,他迷迷糊糊地走到桌前,信手写了“千山孤独”四个大字。写完后,就摇摇晃晃爬 在桌上。知府大人见只写了这么四个字,心里十分不满,卷起宣纸,便打道回府。小书童柳植见状, 知道不妙,主人得罪了知府大人了,这四个字也许会成为整治主人的罪证。他急忙追去,在半山腰 拦住轿子道:“启禀老爷,我家主人酒醒了,深怀歉意,命小的来取那没写完的诗稿,让他继续写 完。”知府没好气地说:“叫他快点,我在这儿等他。” 柳植拿了只有“千万孤独”四个字的诗稿,回到望江亭,但主人还躺在石凳上,任凭柳植 千呼万唤,又拖又拽,都没法把柳宗元弄醒。柳植见知府还在半山腰等着,急得他望着茫茫白雪 大哭起来。这时,在柳江江边,恰有一叶小鱼船,停泊在浩渺的江天之中,一位老渔翁,披着蓑 衣独自一人在那里垂钓。柳植触景生情,诗兴勃发,忘我的拿起笔,勇敢地在“千 43
  万孤独”四个字下面,挥毫添上诗句,就成了一首咏雪诗,最后一个字正是个“雪”字,符合知 府大人的要求。柳植欢天喜地的写上了诗名《江雪》,兴冲冲地向山腰跑去,知府看着那潇洒 飘逸的笔迹,以为是柳宗元之作,高兴地走了。 直到傍晚,柳宗元才酒醒过来,柳植便把自己如何写诗搪塞知府的事告诉了他,并将诗句 朗诵给他听。柳宗元听了赞赏道:“柳植,你写得不错啊!这是一幅绝妙的寒江独钓图!”从此, 这首《江雪》诗成为我国诗坛的千古绝唱。 【人物 61】:白居易 【简介】:白居易(772 年-846 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 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 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 【相关故事】 白居易的故事 白居易不仅是唐代的一位著名诗人,而且还是一位清廉勤政的官员。 为两块石头自责的白居易在他任杭州刺史期间,由于他为官清廉,再加上他为当地老百姓 做了很多好事,因此深受杭州人民的拥护和爱戴。三年后,白居易辞去官职,告别杭州人民, 回到家乡。 一天,白居易吃过早饭走进书房,很自然地拿起书桌上两块从杭州天竺山的石头观赏起来。 看着看着,猛地他心头一震,感觉自己做了一件很不光彩的事,他感到很对不起杭州、对不起 天竺山。于是,他提笔写下了一首满含自责的诗句。恰在此时,他的朋友刘禹锡登门拜访。他俩 一见面便亲热地交谈起来,本来还在深深自责中的白居易全然忘却了刚才的事情。 刘禹锡临走时,一眼看见书桌上的那首墨迹还没有干透的诗,吟诵后很诧异地问白居易:“区 区两块小石头,你何必放在心上呢?还写诗责怪自己,不值得,不值得!”说完摇摇头。 白居易却不 这么认为,他意味深长地对老友说:“是啊,区区小石头说明不了什么。可它是 杭州人民的石头, 也仅仅属于天竺山,我怎么能据为己有呢?再说,倘若每一个来天竺山游 玩的游客都把天竺山的 石头带回家,那哪里还有天竺山秀美的景色呢?虽说当时我只想把它 们带回来作纪念,现在看来 就像是我贪污了杭州人民的千两黄金,怎么不让我感到自责呢?” 一席话说得刘禹锡连连点头。 44
  为人要自清,为官当自廉。带回两块石头对于常人来说应该是一件很小很小的事,但在白 居易眼里却关乎天竺山的秀美景色,关乎一个人为官之道。白居易这种“慎微”的律己精神, 不仅使刘禹锡折服,也让我们肃然起敬。 【人物 62】:李清照 【简介】:李清照(1084 年 3 月 13 日—1155 年 5 月 12 日),号易安居士,汉族,齐州 章丘(今山东章丘)人。宋代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 【相关故事】 饮茶助学 宋代著名词人李清照在《金人录后序》中,记有她与丈夫赵明诚回青州(今山东益都县) 故 第闲居时的一件生活趣事:每获一书,即同共校勘,整集签题,得书画彝鼎,亦摩玩舒卷, 指摘 疵病。夜尽一烛为率。故能纸札精致,字画完整,冠诸收书家。余性偶强记,每饭罢, 坐归来 堂,烹茶,指堆积书史,言某事在某书某卷第几页第几行,以中否角胜负,为饮茶先后。中即举 杯大笑,至茶倾覆怀中,反不得饮而起。 李清照、赵明诚夫妇在饭后间隙,边饮茶,边考记忆,给后人留下了“饮茶助学”的佳话, 亦为茶事添了风韵。 【人物 63】:李煜 【简介】:李煜(937 年―978 年),南唐中主李璟第六子,初名从嘉,字重光,号钟隐、 莲峰居士,汉族,祖籍彭城(今江苏徐州铜山区),南唐最后一位国君。 【相关故事】 李煜宽厚仁孝的故事 李煜天性纯孝、好生戒杀,继位后,外奉中原,不畏卑屈;内轻徭役、以实民力,南唐因 此得以偏安十五年。李煜为政重仁慈、宽刑罚,每有死刑论决,莫不垂泪。宪司章疏如有过错, 李煜就寝食难安,并多次亲入大理寺,审查狱案,释放多人。中书侍郎韩熙载上奏李煜,认为狱 讼自有刑狱掌管,监狱之地非皇上所宜驾临,请求罚内库钱三百万以资国用。李煜虽不听从,但 也不因此发怒。后主入宋后,悲伤失意,常与金陵旧宫人写词,心情悲惋异常,难以抑制。噩 耗传出后,江南父老有许多人都聚巷痛哭。 45
  【人物 64】:蒙恬 【简介】:蒙恬(约公元前 259 年-公元前 210 年),姬姓,蒙氏,名恬,祖籍齐国(今山东省 临沂市蒙阴县)人 ,秦朝著名将领。 【相关故事】 精修秦道 在蒙恬打败匈奴,拒敌千里之后,他带兵继续坚守边陲。蒙恬又根据”用险制塞”以城墙来制骑兵的战 术,调动几十万军队和百姓筑长城,把战国时秦、赵、燕三国北边的防护城墙连接起来,并重新加以整修 和加固。建起了西起临洮,东到辽东的长达五千多公里的万里长城,用来保卫北方农业区域,免遭游牧匈奴骑 兵的侵袭。蒙恬在修筑万里长城的壮举中,起了主要的作用,这延绵万余里的长城给后人留下了巨大的文 化瑰宝。其实,司马迁《史记》中蒙恬修筑长城的评价是片面的,他只看到修长城对人民的劳役,却没有 看到修长城对中原地区的长久安定的重要意义。其次,蒙恬只是连接了秦、赵、燕三国的长城,工程量远 没有司马迁所想的那么大。最后就是蒙恬和公子扶苏曾经多次上书秦始皇请求减免徭役,同时,和扶苏商 议如何合理安排人力,来减轻徭役。蒙恬雕像 同时,蒙恬沿黄河河套一带设置了 44 个县,统属九原郡。还建立了一套治理边防的行政机构。又于 公元前 211 年,发遣三万多名罪犯到兆河、榆中一带垦殖,发展经济,加强军事后备力量。这些措施对 于边防的加强,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另外,蒙恬又派人马,从秦国都城咸阳到九原,修筑了宽阔的直道,克服了九原交通闭塞的困境。这 不但加强了北方各族人民经济、文化的交流和融合,更重要的是对于调动军队,运送粮草器械物资等具有 重要战略意义。蒙恬将军驻守九郡十余年,威震匈奴,受到始皇的推崇和信任。 【人物 65】:王献之 【简介】:王献之(344 年-386 年),字子敬,小名官奴,汉族,祖籍琅玡临沂(今山东省临 沂市兰山区),生于会稽山阴(今浙江省绍兴市)。东晋著名书法家、诗人、画家、外戚,”书 圣”王羲之第七子、晋简文帝司马昱之婿、晋安帝司马德宗的岳父。 【相关故事】 依缸习字 晋代书法家王献之是王羲之的儿子,自小跟父亲学写字。有一次,他要父亲传授习字的秘 诀,王羲之没有正面回答,而是指着院里的十八口水缸说:“秘诀就在这些水缸中,你把这些 水缸中的水写完就知道了。”王献之作为书圣之子,字自然很好,他心中不服,认为自 46
  己人虽小,字已经写得很不错了,下决心再练基本功,在父亲面前显示一下。他天天模仿父亲 的字体,练习横、竖、点、撇、捺,足足练习了两年,才把自己写的字给父亲看。 父亲笑而不语,母亲在一旁说:“有点像铁划了。”王献之又练了两年各种各样的钩, 然后给父亲看,父亲还是不言不语,母亲说:“有点像银钩了。”王献之这才开始练完整的字, 足足又练了四年,才把写的字捧给父亲看。 王羲之看后,在儿子写的“大”字下而加了一点,成了“太”字,因为他嫌独生子写的 “大”字架势上紧下松。母亲看了王献之写的字,叹了口气说:“我儿练字三千日,只有这一点 像羲之写的!”王献之听了,这才彻底服了。 从此,他更加下工夫练习写字了。书圣看到儿子用功练字,心里非常高兴。一天,他悄悄 地走到儿子的身背后,猛地拔他执握在手中的笔,没有拔动,于是他赞扬了儿子说:“此儿后 当复有大名。”王羲之知道儿子写字时有了手劲,这才开始悉心培养他。 后来,王献之真的写完了这十八缸中的水,与他的父亲—样,成了着名的书法家。王羲之 劝子于学,采用的是“不动声色”的方法。王羲之对儿子没有一句说教,却使王献之逐步懂得学 无止境的道理,从小就开始确立了严格的治学态度。 【人物 66】:张良 【简介】:张良(约公元前 250—前 186 年),字子房,封为留侯,谥号文成,颍川城父 人。张良因暗杀秦始皇失败,为躲避追查而改其他名字。张良是汉高祖刘邦的谋臣,汉朝的开 国元勋之一,与萧何、韩信同为汉初三杰。 【相关故事】 张良拜师 张良,字子房,秦汉时期韩国(今河南中部、山西东南一带)人,西汉高祖刘邦的军师, 因为逃避战乱来到河南南阳,后来又搬到沛国,就算是沛国人了。 在秦灭韩后,张良立志为韩国报仇。有一次,因刺杀秦始皇未遂,受到追捕而避居到下邳。 张良在下邳闲暇无事。有一天他到下邳桥上散步,碰到一个老人,穿着粗布短衣,走到张良旁边, 故意把他的鞋子掉到桥下。然后回过头来冲着张良说:“孩子!下桥去给我把鞋子拾上来!”张 良听了一愣,很想打他一下,但一看他是个老人,就强忍着怒气,到桥下把鞋拾了上来。那老人 竟又命令说:“把鞋子给我穿上!”张良一想,既然已经给他拾来了鞋子,不如就给他穿上吧, 于是就跪在地上给他穿鞋。那老人把脚伸着,让张良给他穿好后, 就笑嘻嘻地走了。 47
  张良一直用惊奇的目光注视着他的去向。那老人走了里把路,又折回身来,对张良说: “你这个孩子是能培养成才的。5 天以后的早上,天一亮,就到这里来同我会面!”张良跪下 来说:“是。”第五天天刚亮,张良到了下邳桥上。不料那老人已经等在那里了,见了张良就生气 地说:“和老人约会,怎么迟到了?以后的第五天早上再来相会!”说完就离去了。 到第五天早上,鸡一叫,张良就赶去,可是那老人又等在那里了,见了张良又生气地说:“怎 么又掉在我后面了?过了五天再早点来!”说完又走了。到第五天,张良没到半夜就赶到桥上, 等了好久,那老人也来了,他高兴地说:“这样才好。”然后他拿出一本书来,指着说道:“认 真研读这本书,就能做帝王的老师了!过十年,天下形势有变,你就会发迹了。以后 13 年,你就 会在济北郡谷城山下看到我,那儿有块黄石就是我了。”老人说完就走了。早上天亮时,张良拿 出那本书来一看,原来是《太公兵法》(辅佐周武王伐纣的姜太公的兵书)!张良十分珍爱 它,经常熟读,反复地学习、研究。 10 年过去了,陈胜等人起兵反秦,张良也聚集了 100 多人响应。沛公刘邦率领了几千人 马,在下邳的西面攻占了一些地方,张良就归附于他,成为他的部属。从此张良根据《太公兵法》 经常向沛公献计献策,沛公认为很好,常常采用他的计谋,后来成了刘邦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军 师。刘邦称帝后,封他为留侯。张良始终不忘那个给他《太公兵法》的老人。13 年后,他随从 刘邦经过济北时,果然在谷城山下看见有块黄石,并把它取回,称之为“黄石公”,作为珍宝供 奉起来,按时祭祀。张良死后,家属把这块黄石和他葬在一起。 【人物 66】:刘伯温 【简介】:刘基(1311 年 7 月 1 日-1375 年 5 月 16 日),字伯温,处州青田县南田乡(今属 浙江温州市文成县)人,故称刘青田,元末明初军事家、政治家、文学家,明朝开国元勋。洪武 三年(1370)封诚意伯,故又称刘诚意。武宗正德九年追赠太师,谥号文成,后人称他刘文成、 文成公。 【相关故事】 智救工匠的故事 刘伯温是明太祖朱元璋最为倚重的谋臣,他足智多谋,为人厚道。有一天,他听说皇上新 建的宫殿快要完工,就前去观看。谁知刚跨进宫殿,只见迎面匆匆走来一人,到他面前, 双 膝跪下,大呼:“刘大人救命!”弄得刘伯温莫名其妙。 原来此人是名雕花工匠,只因新建宫殿的一根大梁上的浮花,雕得不怎么好,正在加工,不料 朱元璋独来游殿。他看到这豪华的新殿,好不得意,禁不住“哈哈哈”狂笑起来。就在这当口, 突然梁上传来一阵咳嗽声。朱元璋抬头一看,见殿梁上有一老工匠在干活,顿时显 48
  得十分尴尬,心想:堂堂皇上,如此轻狂,传扬出去,岂不有失体面。但又不便马上发作, 便一脸怒气离开了新殿。 这下可吓坏了梁上的工匠,心想:皇上的轻狂,怎能让平民知道?看来凶多吉少,命儿难 保了!刹时急得差点从梁上摔下来。他素闻刘伯温对人宽厚,因此看到刘伯温进殿,便跪倒在 地,口头求救。刘伯温听后,捋着胡须稍加思索,便凑近工匠的耳边轻声嘱咐一番。 过了几天刘伯温装做不知朱元璋已去过新殿,启奏道:“臣闻皇上的新殿已快落成,何不 前去审视一番。”朱元璋因恐泄露了“天机”,不好说已经去看过,君臣便一同来到了新殿。两 人在殿内转了一圈,正待离去。忽听梁上传下一阵咳嗽声,朱元璋抬头望去,正是前天那名工匠, 顿时脸沉下来。这时刘伯温大声喝道:“大胆刁民,为何见了皇上也不回避?”这时工匠按刘伯温 所教的办法做了个动作,朱元璋见了就打消了杀人灭口的念头。 聪明的读者,你知道刘伯温教给工匠是什么办法吗? 谜底:刘伯温所教的办法是:“装哑”。当刘伯温大声喝问时,工匠默不作声,只用手指 了指嘴巴。刘伯温说:“原来是个哑巴。”朱元璋也真的认为工匠是个哑巴,自己的轻狂,传不出 去了,也就打消了杀人灭口的念头。 【人物 67】:诸葛亮 【简介】:诸葛亮(181 年-234 年 10 月 8 日),字孔明,号卧龙(也作伏龙),汉族, 徐州琅琊阳都(今山东临沂市沂南县)人,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散文 家、书法家、发明家。 【相关故事】 诸葛亮小时候拜师的故事 诸葛亮八、九岁时,还不会说话,家里又穷,爹爹就让他在附近的山上放羊。 这山上有个道观,里边住个白发老道人。老道人每天都走出观门闲转,见了诸葛亮便逗他 玩,比比划划地问这问那。诸葛亮总是乐呵呵地用手势一一回答。 老道人见诸葛亮聪明可爱,便给他治病,很快就把诸葛亮不会说话的病治好了。 诸葛亮会说话了。非常高兴,跑到道观向老道人拜谢。老道人说:“回家对你爹娘说, 我要收下你当徒弟,教你记忆识字,学天文地理,阴阳八卦用兵的方法。你爹娘同意,就天天来 学,不可一天旷课!” 49
  从此,诸葛亮就拜这位老道人为师,风雨无阻,日不错影,天天上山求教。他聪明好学,专心 致志,读书过目不忘,听讲一遍就记住了。老道人对他更加喜爱了。 转眼七、八年过去了。 再说,在这山腰间,有个“庵”,诸葛亮每天上山下山都从这庵前经过。有一天,他下山 走到这里,突然狂风大作,铺天盖地地下起雨来。诸葛亮忙到庵内避雨。一个从未见过的女子把 他迎进屋里。只见这女子长得细眉大眼,油嫩丝白,娇娆仙姿,犹如仙女下凡。他不由心中一动: 庵里有这样漂亮的女子呀!临走,那女子把诸葛亮送出门,笑着说:“今天我们算认识了,往 后上山下山渴了累了来歇息用茶。” 打这以后,诸葛亮每到庵中来,那女子不仅殷勤接待,还盛情挽留,做好的饭菜。吃过饭 他们不是说笑,就是下棋逗趣。与道观相比,这里真是另一个天地。诸葛亮被那女子的甜言蜜语 弄得神魂颠倒! 诸葛亮思想出了岔,对学习倦了起来。他笑着从庵里出来,走进观里发愁,真是“出门欢 喜进门愁,笑脸丢在门外头”。师父讲的他这个耳朵进去,从那个耳朵出来,印不到脑子上; 书上写的,看一遍不知道说的啥,再看一遍还是记不住。 老道人看出了问题,把诸葛亮叫到跟前,长叹一声说:“毁树容易栽树难哪!我白下了这 些年的功夫!” 【人物 68】:张衡 【简介】:张衡(78 年-139 年),字平子。汉族,南阳西鄂(今河南南阳市石桥镇)人 ,南阳 五圣之一,与司马相如、扬雄、班固并称汉赋四大家。中国东汉时期伟大的天文学家、数学 家、发明家、地理学家、文学家,在东汉历任郎中、太史令、侍中、河间相等职。 【相关故事】 张衡制造地动仪 中国的历史上,除了文人雅士、帝王将相,也有很多的科学家,张衡就是其中很着名的一个。 张衡一生做了很多的事情,但是,他最有名的发明就是“地动仪”了。那个时期,经常发生地震。 有时候一年好几次。发生一次大地震,就会给老百姓和国家带来很多的伤害。 当时的皇上和老百姓都把地震看作是不吉利的征兆,认为是鬼神造成的。张衡却不信神邪, 他对记录下来的地震现象经过细心的考察和试验,发明了一个能测出地震的仪器,叫做“地动 仪”。 50
  地动仪是用青铜制造的,形状像一个酒坛,四围铸着八条龙,龙头伸向八个方向。每条龙 的嘴里含着一颗小铜球,龙头下面,蹲了一只张着大嘴的蛤蟆。哪个方向发生了地震,朝着那个 方向的龙嘴就会自动张开来,把铜球吐出。铜球掉在蛤蟆的嘴里,发出响亮的声音, 就告诉 人们那边发生地震啦。 公元 138 年 2 月的一天,地动仪正对着西方的龙嘴突然张开来,吐出了铜球,这是报 告西部发生了地震呀。可是,那天洛阳一点地震的迹象也没有,更没有听说附近有什么发生了 地震。于是,朝庭上下都议论纷纷,说张衡的地动仪是骗人的玩意儿。过了没几天,有人骑着快 马来向朝廷报告,离洛阳一千多里的金城、陇西一带发生了大地震,连山都有崩塌下来的。大 伙儿这才真正的信服了。 张衡虽然后来在政治上并不顺利,但是,他的这些科学发明和实验在我国科学史上留下了 光辉的业绩。 【人物 69】:孙子 【简介】:孙武(约公元前 545 年-约公元前 470 年),字长卿,春秋末期齐国乐安(今山东省 北部)人 。中国春秋时期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尊称兵圣或孙子(孙武子),又称“兵家至 圣”,被誉为“百世兵家之师”、“东方兵学的鼻祖”。 【相关故事】 训女兵 孙子晋见吴王之后,呈上所著兵书十三篇。吴王看后,赞不绝口。为考察孙子的统兵能力, 吴王挑选了 100 多名宫女由孙子操练。孙武把宫女分为左右两队,指定吴王最为宠爱的两位 美姬为左右队长,同时指派自己的驾车人和陪乘担任军吏,负责执行军法。但宫女们不听号令, 捧腹大笑,队形大乱。孙武便召集军吏,根据兵法,斩两位队长。吴王见孙武要杀掉自己的爱姬, 马上派人传命说:寡人已经知道将军能用兵了。没有这两个美人侍候,寡人吃饭也没有味道。请 将军赦免她们。孙武毫不留情地说:“臣既然受命为将,将在军中, 君命有所不受。“孙武执 意杀掉了两位队长,任命两队的排头充当队长,继续练兵。当孙武再次击鼓发令时,众宫女前后 左右,进退回旋,跪爬滚起,全都合乎规矩,阵形十分齐整。阖闾失去爱姬,心中不快。孙武 便亲见阖闾说:“令行禁止,赏罚分明,这是兵家的常法, 为将治军的通则。对士卒一定要 威严,只有这样,他们才会听从号令,打仗才能克敌制胜。“听了孙武的解释,吴王阖闾怒气 消散,便拜孙武为将军。在孙武的训练下,吴军的军事素质有了明显提高,最终成为春秋五霸 之一。 51
  【人物 70】:朱熹 【简介】:朱熹(农历 1130.9.15—1200.4.23),字元晦,又字仲晦,号晦庵,晚称晦翁,谥 文,世称朱文公。祖籍江南东路徽州府婺源县(今江西省婺源),出生于南剑州尤溪(今属福建省 尤溪县)。宋朝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闽学派的代表人物,儒学集大 成者,世尊称为朱子。 【相关故事】 朱熹和郑樵 南宋朱熹年轻时,从建阳到泉州同安县赴任,路经莆田时,于夹漈草堂见到了郑樵。年过 五旬的郑樵对他以礼相待。席间,桌上只有一碟姜、一碟盐巴,朱熹的书僮看到心中暗暗不乐。 朱熹取出一部手稿,请郑樵过目指正。郑樵恭敬地接过,放在桌上。接着,他燃起一炷香,室内 顿时异香扑鼻。这时,恰好窗外吹来一阵山风,把手稿一页一页地掀开。郑樵一动不动地站立着, 像被清风吹醉一般。等到风过去后,他才慢慢地转过身子,把手稿还给了朱熹。两人促膝而谈, 一连谈了三天三夜、朱熹十分高兴,特地写了一幅对联表示感谢。联句是:云礽会梧竹,山斗 盛文章。朱熹离开草堂后,步行到前次下马的地方上马。他的书僮不满地说:“这个老头子算什么 贤人?他对相公太无礼了。无酒无肴,只有一碟姜一碟盐,亏他做得出来。”朱熹说:“那盐不 是海里才有的吗?那姜不是山里才有的吗?尽山尽海,是行大礼啊!” 书僮:“相公的手稿,他连看都不看……”朱熹:“你没看到吗?我送他手稿时,他特 地燃起一炷香,这是很尊重我啊;风吹开稿页那阵子,他把稿子看完了。他跟我谈了不少好意 见,还能把手稿里的原句背出来,令人钦佩。”书僮:“相公老远跑来见他。可今天离开时,他 送都不送一程。” 朱熹说:“他送到草堂门口,就已尽礼了。一寸光阴一寸金,我们做学问的人,每分钟时 间都很宝贵啊。” 正说着,前面草丛里突然哗啦一声,一只五色雉鸟从头顶飞过。两人不由得回过头来, 却见郑樵还站在远处的草堂门口前,保持原先送客的姿态,手里还拿着一本书。朱熹笑着说:“你 看,他还在门口站着,送客不忘读书,真是个贤人啊。” 【人物 71】:庄子 52
  【简介】:庄子(约前 369-前 286),战国中期哲学家,庄氏,名周,字子休(一作子沐), 汉族,蒙(今安徽蒙城,又说河南商丘、山东东明)人。是我国先秦(战国)时期伟大的思 想家、哲学家、文学家。 【相关故事】 庄周梦蝶 庄周梦见自己变成一只蝴蝶,飘飘荡荡,十分轻松惬意。他这时完全忘记了自己是庄周。过一 会儿,他醒来了,对自己还是庄周感到十分惊奇疑惑。他认真的想了又想,不知道是庄周做梦变 成蝴蝶呢,还是蝴蝶做梦变成了庄周?庄周与蝴蝶一定是有分别的。这便称之为物我合一吧。 【人物 72】:赵匡胤 【简介】:宋太祖赵匡胤(927 年 3 月 21 日-976 年 11 月 14 日),字元朗,宋朝开国皇 帝。【相关故事】 千里送京娘 宋太祖赵匡胤年少时,正处于五代十国,天下大乱,他就有一个拯救的心,年少轻狂的赵 匡胤因得罪朝廷而闯荡江湖,走遍了天下各地,曾经路过华山,从一群强盗手里救下苦命女子 赵京娘,匡胤与京娘结为兄妹并独行千里护送京娘回家。 京娘姓赵,山西永济人,年方十七,随父去曲阳烧香还愿遭劫,幸遇赵匡胤拔刀相救, 千里送其回家,一路上赵匡胤对京娘体贴关怀。途径武安门道川,京娘晨起,临渊梳妆,向匡 胤诉说爱 慕之情。赵匡胤踌躇满志,婉言回绝。是时,一轮朝阳喷薄欲出,赵匡胤作《咏日》 题于壁:“欲出未出光辣挞,千山万山如火发。须臾走向天上来,赶却残星赶却月”。 另据冯梦龙《警世通言》记载,赵匡胤千里送京娘,京娘愿以终身相托,然而赵曰:“贤妹 非是俺胶柱鼓瑟,本为义气千里相送,今若就私情与那个响马何异?况施恩图报非君子所为”。 京娘道:“恩兄高见,妾今生不能补报大德,死当衔环结草。”京娘投湖自尽(又说因受到兄 嫂猜疑而自尽),匡胤在悔恨交加中投军去,后来登基,追封京娘为贞义夫人。 【人物 73】:秦桧 53
  【简介】:秦桧(1090-1155 年),字会之,生于黄州,籍贯江宁(今江苏南京)。南宋初年宰 相、奸臣,主和派的代表人物。 【相关故事】 太师椅 太师椅是中国古家具中唯一用官职来命名的椅子,太师椅之名最早见于红木太师椅宋人 张端义的《贵耳集》,据张端义记载,北宋时期的交椅只有一种样式,形似栲栳,大小官员 都喜欢使用。有一次,太师秦桧坐在国忌所的交椅上,一仰头,无意中头巾掉到了地上,京尹 吴渊看在眼里,便设计了一种荷叶托首,命工匠依样打造,安装在国忌所的校椅上,命名为”太 师样”。 由于这种样式是专为秦桧设计,太师椅一名遂由此产生。 岳珂在《桯史》中也提到秦桧与太师椅的种种瓜葛,并将带有荷叶托首的交椅明确称为” 荷叶交椅”、”太师交椅”。 宋人王明清在《挥麈三录》中记载了当时其他朝臣用太师椅”仰首 而寝”的情形,并说”达宦者皆用之”,可见”太师椅”之名流传颇快。 【人物 74】:蔡琰 【简介】:蔡琰(约 174-239)字文姬,别字昭姬 ,陈留郡圉县(今河南杞县)人,东汉时期女 性文学家,文学家蔡邕之女。 【相关故事】 默写古籍 蔡琰为丈夫董祀求情时,天气非常寒冷,曹操见蔡琰没有穿鞋又披散着头发,于是赠给蔡 琰头巾鞋子袜子。蔡琰的父亲蔡邕家里曾经收藏了很多古书,曹操问蔡琰:”听说你家原来有很 多古籍,现在还能想起来吗?”蔡琰说:”当初父亲留给我的书籍有四千余卷,但因为战乱流离失 所,保存下来的很少,现在我能记下的,只有四百余篇。”曹操说:”我派十个人陪夫人写下来,可 以吗?”蔡琰说:”男女授受不亲,给我纸笔,我一个人写给你就是。”于是蔡琰将自己所记下的古 籍内容写下来送给曹操,没有一点错误。 【人物 75】:周公 54
  【简介】:周公,姬姓,名旦,是周文王姬昌第四子,周武王姬发的弟弟,曾两次辅佐周武王 东伐纣王,并制作礼乐。因其采邑在周,爵为上公,故称周公。周公是西周初期杰出的政治 家、军事家、思想家、教育家,被尊为”元圣”和儒学先驱。 【相关故事】 周公吐哺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典出《史记·卷三十三·鲁周公世家》。周公姬旦派长子伯禽(又称 禽父)去管理鲁地(鲁国是周公姬旦的封国,而鲁国的第一任国君是伯禽,姬旦没有去封国做 国君),临行时周公告诫伯禽说:”我是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在全天下人中我的地 位不算低了。但我却洗一次头要三次握起头发,吃一顿饭三次吐出正在咀嚼的食物,起来接待贤 士,这样还怕失掉天下贤人。你到鲁国之后,千万不要因有国土而骄慢于人。” 周公礼贤下士, 求才心切,进食时多次吐出食物停下来不吃,急于迎客。后遂以”周公吐哺”等指在位者礼贤下 士之典实。 【人物 76】:诸葛亮 【简介】:诸葛亮(181 年-234 年 10 月 8 日),字孔明,号卧龙(也作伏龙),汉族, 徐州琅琊阳都(今山东临沂市沂南县)人,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散文 家、书法家、发明家。 【相关故事】 隆中对策: 当时,刘备依附于刘表,屯兵于新野。后来司马徽与刘备会面时,表示:“那些儒生都是 见识浅陋的人,岂会了解当世的事务局势?能了解当世的事务局势才是俊杰。此时只有卧龙 (诸葛亮)、凤雏(庞统)。”诸葛亮又受徐庶推荐,刘备希望徐庶引亮来见,但徐庶却建议: “这人可以去见,不可以令他屈就到此。将军宜屈尊以相访。” 刘备便亲自前往拜访,去了三次才见到诸葛亮(史称“三顾茅庐”)。与诸葛亮相见后, 刘 备便叫其他人避开,对他提问:““现今汉室衰败,奸臣假借皇命做事,皇上失去大权。我 没有衡量自己的德行与能力,想以大义重振天下,但智慧、谋略短小、不够,所以时常失败, 直至今日。不过我志向仍未平抑,先生有没有计谋可以帮助我?” 诸葛亮遂向他陈说了三分天下之计,分析了曹操不可取,孙权可作援的形势;又详述了 荆、益二州的州牧懦弱,有机可乘,而且只有拥有此二州才可争胜天下;更向刘备讲述了攻打 中原的战略。这篇论说后世称之为《隆中对》。刘备听后大赞,力邀诸葛亮相助,于是诸 55
  葛亮便出山入幕。刘备常常和他议论,关系也日渐亲密。关羽、张飞等大感不悦,刘备向他们 解释道:““我有了孔明,就像鱼得到水般,希望诸位不要再说了。””关羽、张飞等便不再 抱怨。诸葛亮所提出的《隆中对》是此后数十年刘备和蜀汉的基本国策。 【人物 77】:柳永 【简介】:柳永(约 984 年—约 1053 年),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柳永,字耆卿,因 排行第七,又称柳七,福建崇安人,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 【相关故事】 白衣卿相 柳永年轻时应试科举,屡屡落第;即暮年及第,又转官落魄,终官不过屯田员外郎。由于 仕途坎坷、生活潦倒,柳永由追求功名转而厌倦官场,沉溺于旖旎繁华的都市生活,以毕生精力 作词,并在词中以“白衣卿相”自诩。表面上看,柳永对功名利禄不无鄙视,但骨子里还是忘不了 功名,希望走上一条通达于仕途的道路。柳永是矛盾的,他想做一个文人雅士,却永远摆脱不掉对 俗世生活和情爱的眷恋和依赖;而醉里眠花柳的时候,他却又在时时挂念自己的功名。然而,仕 途上的不幸,反倒使他的艺术天赋在词的创作领域得到充分的发挥。 【人物 78】:岑参 【简介】:岑参(约 715-770 年),唐代边塞诗人,荆州江陵(现湖北江陵)人,太宗时功臣岑 文本重孙,后徙居江陵。 【相关故事】 教子 公元 752 年,一天,岑参在武威办完军务,赶回西域,途经赤亭,戍边的士兵让他题 词、赋诗。岑参和这些士兵是老熟人了,也不托词。刚题完一首诗,不料,挤在当中的一个小 孩,随口吟了出来。岑参有些吃惊,这里还有这样的孩子。士兵告诉他说:”这个小孩子是个回 鹘放羊娃,一次大风,这个放羊娃救了我们十三个士兵,是我们允许他在这放羊的。” 岑参转 过头问放羊娃:”是谁教你汉语的?”放羊娃说:”是父亲。”一个士兵说:”他家是早年流落到这里 的。”放羊娃从怀里掏出一本破旧的书递给岑参。岑参不懂回鹘文,问放羊娃。放羊娃说:”是 爷爷写的,叫《论语》。”岑参没再吱声,他抚摸了一下放羊娃的头,给放羊娃题了一幅字:”论 语博大,回鹘远志。”放羊娃把题词揣到怀里,向岑参鞠了三个躬,高兴地走了。 56
  第二天,放羊娃的父亲听说诗人岑参来此,就领着放羊娃找到岑参说,他家是书香门第,原来 在漠北草原,因宫廷之乱逃亡西域。他恳求岑参收孩子为义子,教以成人。岑参内心非常喜爱这 个聪明伶俐的孩子,又心想,在西域,军队很缺翻译,这孩子可以造就造就。于是, 对放羊娃 的父亲说:”我是军人,要收他为义子,我得把他带走。”放羊娃的父亲立刻答应了岑参。放羊娃的 名字原来叫也里,岑参给他改了个名字叫,”岑鹘”。就这样,岑鹘跟着岑参参军入伍,来到了轮 台。几年过后,岑鹘在岑参的悉心教导下,不仅聪明干练,而且精通汉语和回鹘语。岑参入关 赴任,向朝廷举荐了岑鹘。岑鹘没有辜负老师的栽培,一边工作,一边培养了许多翻译。岑鹘 晚年回到了家乡蒲昌,享受天伦之乐。他继续教育他的儿孙们,讲岑参的故事。后来, 回鹘 首领仆固俊尽取西州,建立高昌回鹘王国。岑鹘后代多有在王国为官者,元代,高昌著名尼僧, 翻译家舍兰兰就是岑鹘的后代。 【人物 79】:贺知章 【简介】:贺知章(约 659 年- 约 744 年),字季真,晚年自号四明狂客,汉族,唐代著名诗 人、书法家,越州永兴(今浙江萧山)人。 【相关故事】 金龟换美酒 唐天宝元年,诗人李白来到京城长安。他在长安没有一个朋友,就孤身一人住在小客店里。 一天,他到一座著名的道观紫客去浏览,碰见了著名诗人贺知章。贺知章很早就读过李白的诗, 极为景慕,这次偶然相逢,就亲切地攀谈起来。他向李白要新作的诗看,当他读完 《蜀道难》时,惊讶地对李白说:”看来,你就是天上下凡的诗圣呀!” 黄昏时分,贺知章邀请李白去饮酒,在酒店刚坐下,才想起身边没有带钱。他想了想, 便把腰间的金饰龟袋解下来,作为酒钱。李白阻拦说:”使不得,这是皇家按品级给你的饰品, 怎好拿来换酒呢?”贺知章仰面大笑说:”这算得了什么?我记得你的诗句,’人生得意须尽欢,莫 使金樽空对月’。” 两人都能喝酒,直到大家微醉时才告别。后来,贺知章向皇帝推荐李白,皇帝也已久闻李 白大名,于是就任命李白为翰林待诏。 【人物 80】:柳宗元 57
  【简介】:柳宗元(公元 773 年—公元 819 年),字子厚,汉族,河东(现在山西芮城、 运城一带)人,唐宋八大家之一,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散文家和思想家,世称“柳河东”“河东先 生”,因官终柳州刺史,又称“柳柳州”。柳宗元与韩愈并称为“韩柳”,与刘禹锡并称“刘 柳”,与王维、孟浩然、韦应物并称“王孟韦柳”。 【相关故事】 开凿水井 柳宗元不仅仅满足于知识的传播,更致力于改变陈旧的思想观念和思维方式。他使从来不 敢打井的柳州,接连打了好几眼井,世世代代靠天吃饭,靠喝雨水和河水长大的柳州人, 从 此喝上了干净甘甜的地下水,这不能不说是柳州人民的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喝水的方式改变是生 活方式改变的反映,从而也带动了人们思维方式的更新。 【人物 81】:林则徐 【简介】:林则徐(1785 年 8 月 30 日-1850 年 11 月 22 日),福建省侯官人,字元抚, 又字少穆、石麟,晚号俟村老人、俟村退叟、七十二峰退叟、瓶泉居士、栎社散人等,是清朝时 期的政治家、思想家和诗人,官至一品,曾任湖广总督、陕甘总督和云贵总督,两次受命钦差 大臣;因其主张严禁鸦片,在中国有民族英雄之誉。 【相关故事】 虎门销烟 林则徐出生在福建,他的父母指望儿子好好读书,将来能够当大官。可是林则徐的父亲收 入很微薄,林则徐的母亲每天在操持完家务后,还要做些手工活来分担家庭的负担。在这样的情 况下,送林则徐去念书是相当困难的,但好在林则徐的父亲是私塾老师,他打算亲自培养林则 徐。于是林则徐四岁的时候,他的父亲便教他四书五经;十四岁就中了秀才;二十岁就中了举 人。随着林则徐慢慢长大,他的家庭也越来越困难,于是林则徐只好离开家乡,当了私塾老师。 后来他又辞去了私塾老师的职务,到了厦门,得到一份海上防务方面的工作。幸运的是,林则徐受 到新上任的福建巡抚张师诚的赏识,被招入张师诚的府中工作。 然后林则徐中了进士,开始进入官场,实现了父母的期望。在做官期间,他严格要求自己, 事事以身作则,是受群众爱戴的好官。在厦门时,林则徐就注意到了鸦片走私这件事。后来, 鸦片在中国越来越泛滥,于是他就向朝廷上奏,请求一定要严禁鸦片。 58
  还未等皇上对他的奏章作批示,他就开始在自己负责的地方严厉禁止鸦片。 他还让人帮忙配制了一种药丸,帮助对鸦片上瘾的人戒烟。 禁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但这只是很小的一个范围,在其他地方,还有很多人正在被鸦片 折磨,杜绝鸦片来源才是关键。 于是他又写了一道奏折,提出了应该怎样一步步实现禁烟。举棋不定的道光皇帝读到奏折中 的“若再由鸦片泛滥下去,那么过不了几十年,中国就再也没有可以御敌的士兵,也没有可以充 当军饷的钱财”这句话后,终于决定禁烟。于是道光皇帝任命林则徐为钦差大臣, 赴广州查 禁鸦片。从京城到广州,足足用了两个月,广州人民都在等待林则徐的到来,所以他到广州那天,许多 人来迎接他的到来。 林则徐也没有让人民失望。在没到之前,他已提前掌握了大量的资料,他到达广州的第二 天就发出了禁烟的公告,他命令外国鸦片贩子限期缴出鸦片,并要他们保证今后永远不走私鸦 片。当时的英国驻华商务监督义律是一个狡猾的人,他不肯缴出鸦片,面对林则徐的命令, 他采取不理不睬的方法。林则徐于是严正声明:“鸦片一日没有断绝,我就一日不回京城, 我发誓要让这件事有始有终。”在林则徐的坚决斗争下,义律和鸦片贩子同意缴出全部鸦片。 从林则徐到达广州到义律被迫同意缴出全部鸦片,总共用了十八天。林则徐收缴鸦片取得 了第一回合的胜利。接着就是要鸦片贩子们兑现承诺,缴出鸦片了。 收缴一共用了三十四天时间,在这段日子,林则徐一刻都没有放松,他验明收缴鸦片的数 量并报告了道光皇帝。 道光皇帝要求林则徐将收缴的鸦片就地销毁。于是举世闻名的虎门销烟在林则徐的指挥下 开始了。林则徐先令人挖好了两个大池子,在池中放入水,然后将鸦片放入浸泡,并在水中加上生 石灰。生石灰放入水中产生大量的热,能将生水马上煮沸,放入水中的鸦片就这样销毁了。 一共用了二十三天,缴获的鸦片才全部被销毁。销烟行动得到了广大人民的支持,虎门海 滩每天都有上万人观看。 59
  林则徐领导的禁烟运动是中国人民反侵略斗争史上的第一个胜利,向全世界宣告了中华 民族决不屈服于侵略者的决心。 【人物 82】:张之洞 【简介】:张之洞(1837-1909),字孝达,号香涛,又是总督,称”帅”,故时人皆呼之为”张香 帅”。 晚清名臣、清代洋务派代表人物,”直隶南皮(今河北南皮人),生于贵州兴义”。 【相关故事】 张梁妙联 清朝后期,梁启超到广州拜见两广总督张之洞。当时,张之洞在清政府中是一个举足轻重 的人物。梁启超锐意改良,想力挽清王朝颓势,对张之洞寄予极大的希望。梁启超到广州后,张 之洞差人将一上联送于梁启超。联文是:”披一品衣,抱九仙骨,狂生无礼称愚弟。” 这上联狂傲 无礼,且拒人千里之外。梁启超气度不凡,坦然对了下联,请来人回送给张之洞:”行千里路,读万 卷书!侠士有志傲王侯。”对答不卑不亢,有理有据,文字高雅,气势慑人。张之洞一看,马上出 衙迎接,大有相见恨晚之意。 后来,张之洞调任湖广总督,名气更大,傲气也更盛。一次,梁启超到江夏拜访他,张之 洞又出联求对:”四水江第一,四时夏第二,先生居江夏,谁是第一,谁是第二?”上联既包含四 水(指古代江、河、淮、济四水),长江排首位,又总括春夏秋冬四季,而夏是排第二。接着,提出 了”谁是第一,谁是第二?”这样难以回答的问题。 才思敏捷的梁启超,略加思索,巧妙地答出下联:”三教儒在先,三才人在后,小子本 儒人,何敢在先,何敢在后。”张之洞吟读再三,不禁叹息道:”此书生真乃天下奇才也!”梁启超 所对的下联非比寻常。他以自己的身份”儒人”拆开,古代儒、佛、道三教中,以儒为首,在天、地、 人三才中,则以人才居末位。梁启超以”何敢在先,何敢在后”巧对”谁是第一,谁是第二?”其含 意深远,既挫了对方的傲气,又不失宾主之礼,难怪张之洞为之叹服不已。 【人物 83】:左宗棠 【简介】:左宗棠(1812 年 11 月 10 日-1885 年 9 月 5 日),汉族,字季高,一字朴存,号 湘上农人。湖南湘阴人。晚清重臣,军事家、政治家、湘军著名将领,洋务派代表人物之一。 与曾国藩、李鸿章、张之洞并称”晚清中兴四大名臣”。 【相关故事】 60
  自比诸葛 左宗棠自负,自诩为诸葛亮,常以”今亮”、”老亮”(与被称为”新亮”的郭昆焘相对)等自 称,时人也常以诸葛亮比之。《清稗类钞》记载,左宗棠在陕甘总督任内,藩司为林寿图, 能诗 善饮,性极诙谐,二人常饮酒谈论。某日,林与宗棠正笑谈间,前方捷报至,林盛称宗棠妙算如 神,佩服不已,宗棠拍案自夸道:”此诸葛之所以为亮也。” 随即二人又谈论人物, 宗棠痛责时人 自称诸葛者之多,林拍案道:”此葛亮之所以为诸(猪)也。”左宗棠以为林是在讽刺自己,二人由 此结怨 。虽好自夸,左宗棠也自知有”气质粗驳”的缺点,曾以”寡言,养静二条实下功夫,强 勉用力”。 【人物 84】:曾国藩 【简介】:曾国藩(1811 年 11 月 26 日-1872 年 3 月 12 日),汉族,初名子城,字伯涵, 号涤生,宗圣曾子七十世孙。中国近代政治家、战略家、理学家、文学家,湘军的创立者和统 帅。与胡林翼并称曾胡,与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并称”晚清四大名臣”。 【相关故事】 比贼笨 曾国藩小的时候天从并不高,其实可以说比较笨,他学习起来非常吃力。一天晚上,他在 家里读书,有一篇文章他重复读了很多遍,可就是背不下来。他就一遍一追地读,一遍一遍地 背。夜已经很深了,他仍然没有背下来。这可急坏了一个人。原来,他家来了一个贼人,就潜伏在 他书房的屋榆下,想等他读完书睡觉之后再进屋偷点什么。可是贼人在屋外等啊等.就是不见曾国 藩睡觉。贼人实在等不下去了,就十分生气地跳进屋子,对曾国藩说:“就你这么笨还读什么 书?我听几遍就会背了!”于是贼人将那篇文章从头到尾地背诵了一遍,然后扬长而去。 【人物 85】:朱自清 【简介】:朱自清(1898 年 11 月 22 日—1948 年 8 月 12 日),原名自华,号秋实,后 改名自清,字佩弦。原籍浙江绍兴,出生于江苏省东海县(今连云港市东海县平明镇)。现代 杰出的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 【相关故事】 赠友诗词 61
  1941 年,正处抗日战争中,西南联大设立叙永分校。借叙永春秋祠后院以作教室。朱自 清先生来叙永小住,那时袁耀祖只有几岁,因在李铁夫先生家与其共居一楼,有所接触。袁 耀祖先生学识渊博,常请教朱自清先生问题,先生耐心回答。朱自清先生是与李铁夫志趣相投 的朋友。1941 年 10 月,先生赴昆明西南联大,途经叙永,曾住李铁夫家多日,相聚甚欢, 临别赠诗二首,李铁夫藏之多年。[8] 朱自清在离开叙永前往昆明途中,写了一首《发叙永,车中寄铁夫》诗寄赠热情好客的好 友李铁夫。诗云:“堂庑恢廓盘餐美,十日栖迟不忆家。忽报飙轮迎户外,遂教袱被去天涯。整 装众手争俄顷,握别常言乘一哗。如此匆匆奈何许,登车回首屡长嗟。”诗中表达了朱自清对 李铁夫家居住环境和饮食的赞美,并且因为友谊深厚产生了“不忆家”的感觉。虽然当时是战 乱时期,但叙永的友人们给了朱自清家非同一般的温暖。 【人物 86】:关汉卿 【简介】:关汉卿(1219-1301 年),元代杂剧奠基人,元代戏剧作家,“元曲四大家” 之首。晚号已斋(一说名一斋)、已斋叟。汉族,解州人(今山西省运城),其籍贯还有大 都 (今北京市)人,及祁州(今河北省安国市)人等说,与白朴、马致远、郑光祖并称为“元曲四 大家”。 【相关故事】 装 疯 卖 傻 元朝统治者却认为关汉卿蛊惑民众,大逆不道,因此,朝廷下令通缉他。 一天夜里,关汉卿逃走时,遇上了巡夜的捕快。 捕头问:“你是干什么的?天这么黑了,上哪去?” 关汉卿自言自语地说:“三五步走天下,七八人统领千军”。 捕 头平时爱听戏,懂些戏文,于是又问:“你是不是唱戏的?” 关汉卿仍胡说:“或为君子,或为才子佳人,登台便见;有时欢天喜地,有时惊天动地,转眼 即成空”。 捕头用灯火一照,失声喊道:“我看你像……” 62
  关汉卿机智地急忙抢过话茬,说:“你看我非我,我看我,我亦非我;我装谁像谁,谁装 谁就像谁”。 捕头犹豫了,若捉住关汉卿吧,自己喜欢听他的戏,有点不忍心;若放了他吧,五百两赏 银就得不到了。 关汉卿看出了捕头的心理活动,便说:“台上莫逞强,纵使厚禄高官,得意无非俄顷事;眼 下何足算,到头来抛盔卸甲,下场还是一般人”。关汉卿说的这句话,既有点指点迷津的意思, 也有点威胁的味道。 捕头听出了这弦外之音:你现在贪图一时之利,将来未必有什么好下场,要给自己留条后 路为好啊。 捕头于是知趣地对关汉卿训斥说:“我看你是精神病!”并转身对其手下人说:“我们 走!”关汉卿就这样装疯卖傻地躲过了这场灾难。 通过关汉卿装疯卖傻,智斗捕头事迹,可以看出,他不仅是反封建的戏剧艺术大师,而且 也是沉着、机智、讲究斗争艺术的勇士。 朝廷通缉他,出走是对的,不能坐以待毙;出走,可以保存好自己,继续运用自己的智慧 和戏剧艺术同封建势力进行战斗。 在出走时,他遇到了麻烦,被捕头拦住了,怎么办呢?不能老老实实地束手就擒,要动脑 筋,设法逃脱。 关汉卿不愧为反封建的戏剧艺术大师,在这危机时刻,他竟能沉着冷静,装疯卖傻,随机 编出戏文来,蒙骗捕头;而且还针对捕头的心理活动,予以开导、点化,甚至还带有点威胁, 这才使捕头高抬贵手,不予追究。关汉卿这才化险为夷,得以脱身。 【人物 87】:王勃 【简介】:王勃(约 650 年-约 676 年),字子安,汉族,唐代诗人。古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 人,出身儒学世家,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为”初唐四杰”,王勃为四杰之首。 【相关故事】 三叹王勃 63
  上元三年(676 年)冬,长安城里都传颂着脍炙人口的《滕王阁序》。一天,唐高宗也 读到这篇序文,见有“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句,不禁拍案,惊道:“此乃千古绝 唱,真天才也。”又读下云,见一首四韵八句诗:“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画栋朝飞 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阁中帝子今何在? 槛外长江空自 流。”唐高宗一扫成见,连声叹道:“好诗,好诗!作了一篇长文字,还有如此好诗作出来,岂 非强弩之末尚能穿七扎乎!真乃罕世之才,罕世之才!当年朕因斗鸡文逐斥了他,是朕之错也。” 于是高宗问道:“现下,王勃在何处?朕要召他入朝!”太监吞吞吐吐答道:“王勃已落水而 亡。”唐高宗喟然长叹,自言自语:“可惜,可惜,可惜!” 【人物 88】:马致远 【简介】:马致远(约 1251 年-约 1321 年至 1324 年间),字千里,晚号东篱 ,大都(今北 京)人, 原籍河北省东光县马祠堂村,著名戏曲家、杂剧家,被后人誉为”马神仙”,还有”曲状 元”之称,与关汉卿、郑光祖、白朴并称”元曲四大家”,作品《天净沙·秋思》被称为秋思之 祖。【相关故事】 因诲改名说 据说马致远最开始的名字叫做视远。为了自己的前程,马致远想要离家去远处学习。临走 之前他来到了县城的铁佛寺来拜佛。 拜完铁佛之后,马致远求见了寺庙的长老。说,我叫视远,想要求学,长老看见他非常好 学,便他和交谈,教诲他说:”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你既然在东篱出生,志在 千里。将来一定能成大器。但是一定要记住,不能图富贵,要为了百姓黎民做事。”从此之 后马致远将名字的视远改成了致远。关于马致远号称东篱,据说是其晚年淡泊名利,以示效 陶渊明之志。以上说法真实性待考。 【人物 89】:李龟年 【简介】:李龟年(696 年-762 年),邢州柏仁(今河北隆尧县西部)人,李景伯之子,唐朝音 乐家。李龟年善歌,还擅吹筚篥,擅奏羯鼓,也长于作曲等。 【相关故事】 李龟年和岐王李范 64
  李龟年是唐玄宗时代著名的音乐家,他擅长唱歌,又会演奏咸篥、羯鼓、琵琶等多种乐器。 唐玄宗的弟弟歧王李范,风流儒雅,很喜欢音乐,家中常常是诗人、音乐家高朋满座。 有一次,李龟年也应邀到岐王府中作客。客人到达之后,家伎们开始演奏音乐,乐声刚起, 李龟年立即说:”这是秦音的慢板。”隔了一会儿,他又说:”现在正演奏楚音的流水板。”懂得音乐 的歧王在一旁点头称是。音乐结束后,歧王为了表示对李龟年的敬重,特地赠以”破红绡、蟾 酥纱”这样一些珍贵的丝织品。李龟年感兴趣的却不是这些,他放下这些东西,径自掀起隔开 宾客与乐人的帷幕,把擅长弹奏秦音的乐人沈妍手中的琵琶拿了过来,尽情地拨弄起来,看起 来他喜爱音乐已经到了目中无人的地步。大约岐王李范也不会怪罪他,因为歧王向来对音乐家 是十分尊重的。 “安史之乱”后,唐宫中的乐人四处逃散,流落异乡。李龟年也流落到了民间,安史之乱过 后约十年,杜甫在湖南潭州遇到了李龟年,那时他们的年纪都已不轻。故人相聚,自然是感慨 万分,杜甫因此即席赋诗一首: 李龟年戏曲中形象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人物 90】:班昭 【简介】:班昭(约 45 年-约 117 年),又名姬,字惠班,扶风安陵(今陕西咸阳东北)人。东 汉女史学家、文学家,史学家班彪之女、班固、班超之妹,十四岁嫁同郡曹世叔为妻,故后 世亦称”曹大家”。 【相关故事】 谏言太后 永初年间,太后的哥哥大将军邓骘以母丧为由,上书朝廷,请求退职。太后不打算批 准,征问班昭。 班昭于是上疏说:”皇太后陛下美德盛行,秉承尧舜之政,广开言路,兼听狂夫、村民 之见。臣下愚昧,得遇明主,敢不披肝沥胆,以报皇恩。 华三川绘画百美图·班昭 臣听闻最高尚的品德莫过于谦让,所以历代盛赞,神灵赐福。先贤伯夷、叔齐互让国 君,天下佩服他们的高风亮节;太伯让位给季历,孔子再三称赞。因此他们美德盛传,扬名 65
  于世。《论语》说:’能用礼让治国,从政还有什么可为难呢?’由此可见,推让的美德,影响 深远。如今四位国舅坚守忠孝,主动辞官归隐,如果以边关未宁而拒绝,日后国舅或有微小 过失,只怕谦让之名不可复得,尽妾之愚见,陈言于此。妾自知言不足取,聊表虫蚁之 心, 以报皇太后之恩。” 太后听从了班昭的建议,同意邓骘等人的请求,于是邓骘等人得以辞官还乡。 【人物 91】:黄庭坚 【简介】:黄庭坚(1045 年 8 月 9 日-1105 年 5 月 24 日),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晚号涪 翁,洪州分宁(今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 山之祖,与杜甫、陈师道和陈与义素有“一祖三宗”(黄庭坚为其中一宗)之称。与张耒、晁 补之、秦观都游学于苏轼门下,合称为“门四学士”。生前与苏轼齐名,世称“苏黄”。 【相关故事】 与舅舅斗对 有一天,李常来到黄庭坚家,见黄庭坚正伏案攻读,便想试一试外甥的才学。进书房时,李 常见院内有一棵桑树,便以桑、蚕、茧、丝、锦缎之间的关系为题,吟顶真上联道: 桑养蚕,蚕结茧,茧抽丝,丝织锦绣。 见舅父又来考试,黄庭坚非常高兴,才思益发敏捷。他从手中握的那管毛笔得到启发, 立即答对出下联: 草藏兔,兔生毫,毫扎笔,笔写文章。 李常见外甥小小年纪便能对出这样难度较大的联句,从此对黄庭坚更加器重、爱护,着 意精心栽培,使之进步更快。 【人物 92】:王献之 【简介】:王献之(344 年-386 年),字子敬,小名官奴,汉族,祖籍琅玡临沂(今山东省临 沂市兰山区),生于会稽山阴(今浙江省绍兴市)。东晋著名书法家、诗人、画家、外戚,”书 圣”王羲之第七子、晋简文帝司马昱之婿、晋安帝司马德宗的岳父。 66
  【相关故事】 墨迹变牛 有一次,桓温让王献之在扇子上写字。王献之挥笔便写,突然笔落扇上,将字污染,王献之 便将墨迹改画成黑马母牛,画得十分美妙。 【人物 93】:欧阳询 【简介】:欧阳询(557 年-641 年),字信本,汉族,唐朝潭州临湘(今湖南长沙)人,唐朝著 名书法家、官员,楷书四大家之一。 【相关故事】 流连观碑 唐代大书法家欧阳询,字信本,谭州临湘(今湖南长沙)人,他练习书法很刻苦,博采众长, 精通八种书法,自成一家,人称”欧体”。有一次,他出使归来,骑马路过一处荒郊野外,在乱草丛 中发现西晋书法家索靖书写的一块石碑,停马观赏了很久都舍不得离去。走出几里后,又返回来, 下马坐在碑前仔细观看,体会索靖草书的妙处。当晚,他回到了住处,彻夜难眠,想着白天看到 的石碑。第二天,天一亮,他又骑马赶到石碑前,反复揣摩,并铺开纸,一笔一画地临摹。就这样, 他在碑旁呆了三天三夜,直到索靖草书的笔法融会贯通,了然于胸,才高兴地离去。 【人物 94】:柳公权 【简介】:柳公权(778 年-865 年),字诚悬,汉族,京兆华原(今陕西铜川市耀州区)人。唐 朝中期著名书法家、诗人,兵部尚书柳公绰之弟。 【相关故事】 三步之才 柳公权曾随从唐文宗去未央宫花园中游玩,文宗停下车子对柳公权说:”有一件使我高 兴的事。过去赐给边兵的服装,常常不能及时发下,现在二月里就把春衣发放完毕。”柳公 权上前祝贺,文宗说:”只是祝贺一下,还不能把你的心意表达清楚,你应作首诗向我祝贺。”宫人 催他亲口念给文宗听,柳公权应声念道:”去岁虽无战,今年未得归。皇恩何以报,春日得春衣。 “文宗高兴地说:”曹子建七步吟诗,你竟只需三步。” 67
  【人物 95】:龚自珍 【简介】:龚自珍(1792 年 8 月 22 日—1841 年 9 月 26 日),字璱(sè)人,号定庵(ā n)。汉族,仁和(今浙江杭州)人。晚年居住昆山羽琌山馆,又号羽琌山民。清代思想家、诗 人、文学家和改良主义的先驱者。 【相关故事】 藏书故事 龚自珍不仅仅是晚清思想家,还是一名知名的藏书家、目录学家。一生志存改革,青年时 代所撰《明良论》、《乙丙之际著议》等文,对封建专制的积弊,进行了揭露和抨击。藏书极精, 抄本和宋、元本达 20 余种,曾托钮树玉、何元锡等人助其搜讨,又四处借抄。曾为诸多知名 藏书家撰写藏书记、藏书诗、藏书序跋。其《慈云楼藏书志·序》,对古典目录学的阐述,深刻 独到:目录之学,始于刘向,嗣是而降,约分三支:一曰朝廷官簿,一曰私家著录,一曰史家著录, 三者体例不同,实相资为用,不能偏废。尤喜收藏碑文、石刻、印章,文博藏品之富,陈元禄称之 为“不可胜记”。藏室名为“宝燕阁”、“寰中一玉之斋”,其藏帖“二千种之冠”,邀林则徐、 魏源、何绍基等好友同赏。又有“晋墨斋”。研究藏品之作如《说印》、《商周彝器文录序》、 《秦汉石刻文录序》、《瓦录序》等专论文章数篇。惜藏书后来毁于火。他生平诗文甚富,后 人辑为《龚自珍全集》。其子龚橙撰有《仁和龚氏旧藏书目》1 册,手抄本,著录图书 700 余 种。【人物 96】:司马相如 【简介】:司马相如(约公元前 179 年—前 118 年),字长卿,汉族,蜀郡成都人,西汉 辞赋家,中国文化史文学史上杰出的代表。 【相关故事】 琴挑文君 刘武去世后,因不得志,称病辞职,司马相如离开梁地回到四川临邛(今邛崃市,属四 川省直辖成都市代管),生活清贫。临邛令王吉与相如交好,对他说:“长卿,你长期离乡在 外,求官任职,不太顺心,可以来我这里看看。”于是相如在临邛都亭住下,王吉天天拜访相如, 相如托病不见,王吉更显恭敬。 68
  临邛富人卓王孙得知“(县)令有贵客”,便设宴请客结交,相如故意称病不能前往, 王吉亲自相迎,相如只得前去赴宴。卓王孙有位离婚女儿,名文后,又名文君。因久仰相如文采, 遂从屏风外窥视相如,司马相如佯作不知,而当受邀抚琴时,便趁机弹了一曲《凤求凰》,以传 爱慕之情,因司马相如亦早闻卓文君芳名。文君听出了司马相如的琴声,偷偷地从门缝中看他, 不由得为他的气派、风度和才情所吸引,也产生了敬慕之情。宴毕,相如又通过文君的侍婢向她 转达心意。于是文君深夜逃出家门,与相如私奔到了成都。卓王孙大怒,声称女儿违反礼教,自己 却不忍心伤害她,但连一个铜板都不会给女儿。 司马相如的家境穷困不堪,除了四面墙壁之外,简直一无所有。卓文君在成都住了一些时 候,对司马相如说:“其实你只要跟我到临邛去,向我的同族兄弟们借些钱,我们就可以设法 维持生活了。”司马相如听了她的话,便跟她一起到了临邛。他们把车马卖掉做本钱, 开了 一家酒店。卓文君当垆卖酒,掌管店务;司马相如系着围裙,夹杂在伙计们中间洗涤杯盘瓦器。 卓王孙闻讯后,深以为耻,觉得没脸见人,就整天大门不出。他的弟兄和长辈都劝他说:“你只 有一子二女,又并不缺少钱财。如今文君已经委身于司马相如,司马相如一时不愿到外面去求官, 虽然家境清寒,但毕竟是个人材;文君的终身总算有了依托。而且,他还是我们县令的贵客,你 怎么可以叫他如此难堪呢?”卓王孙无可奈何,只得分给文君奴仆百人, 铜钱百万,又把她 出嫁时候的衣被财物一并送去。于是,卓文君和司马相如双双回到成都, 购买田地住宅,过 着富足的生活。 【人物 97】:朱自清 【简介】:朱自清(1898 年 11 月 22 日—1948 年 8 月 12 日),原名自华,号秋实,后 改名自清,字佩弦。原籍浙江绍兴,出生于江苏省东海县(今连云港市东海县平明镇)。现代 杰出的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 【相关故事】 赠友诗词 1941 年,正处抗日战争中,西南联大设立叙永分校。借叙永春秋祠后院以作教室。朱自 清先生来叙永小住,那时袁耀祖只有几岁,因在李铁夫先生家与其共居一楼,有所接触。袁 耀祖先生学识渊博,常请教朱自清先生问题,先生耐心回答。朱自清先生是与李铁夫志趣相投 的朋友。1941 年 10 月,先生赴昆明西南联大,途经叙永,曾住李铁夫家多日,相聚甚欢, 临别赠诗二首,李铁夫藏之多年。[8] 69
  朱自清在离开叙永前往昆明途中,写了一首《发叙永,车中寄铁夫》诗寄赠热情好客的好 友李铁夫。诗云:“堂庑恢廓盘餐美,十日栖迟不忆家。忽报飙轮迎户外,遂教袱被去天涯。整 装众手争俄顷,握别常言乘一哗。如此匆匆奈何许,登车回首屡长嗟。”诗中表达了朱自清对 李铁夫家居住环境和饮食的赞美,并且因为友谊深厚产生了“不忆家”的感觉。虽然当时是战 乱时期,但叙永的友人们给了朱自清家非同一般的温暖。 【人物 98】:洪升 【简介】:洪升(1645 年-1704 年),字昉思,号稗畦,又号稗村、南屏樵者。汉族,钱塘(今浙 江杭州)人。是中国清代卓越的戏曲大家,与《桃花扇》作者孔尚任并称”南洪北孔”。 【相关故事】 从师受教 洪升从小受到很好的教育,交游的师友都是一些博学而有高格的人。在他的老师中,有善 写骈体文的陆繁弨,有精通音律的毛先舒,后来他还向当时的文坛领袖王士祯学习,又向大诗 人施闰章学习诗法。戏曲作家袁于令、浙西派词人朱彝尊,以及经学家兼文学家毛奇龄等人都 曾和他交友来往。洪升本是一个极有才华的人,在与这些文学界优秀人物的交游中, 洪升的 天赋得到了很好的发展;而精通词曲音律的师友如沈谦、毛先舒、袁于令等人,更使他在词曲音 乐方面大受裨益,为他在戏曲创作上大显身手创造了条件。他获得了巨大成功,成了当时妇孺皆 知的戏剧家,”以诗有名京师,尤工院本,宫商五音不差唇吻。旗亭壁间,时闻双鬟讴诵之, 以故儿童、妇女莫不知有洪先生者”(《方志著录元明清曲家传略》)。他在曲的创作方面也取得了 引人注目的成就,”以诗词、院本鸣于时”(《民国杭州府志》)。洪升对中国文学的贡献在于曲, 他的《长生殿》代表着昆曲艺术的高峰。 【人物 99】:苏舜钦 【简介】:苏舜钦(1008-1049),北宋诗人、书法家,字子美,汴梁(今河南省开封)人 , 曾祖 时迁至开封(今属河南) 。 【相关故事】 读书佐酒 苏舜钦为人豪放不受约束,喜欢饮酒。他在岳父杜祁公的家里时,每天黄昏的时候读 书,并边读边饮酒,动辄一斗。岳父对此深感疑惑,就派人去偷偷观察他。当时他在读 70
  《汉书·张良传》,当他读到张良与刺客行刺秦始皇抛出的大铁椎只砸在秦始皇的随从车上 时,他拍案叹息道:”真可惜呀!没有打中。”于是满满喝了一大杯酒。又读到张良说:”自从我 在下邳起义后,与皇上在陈留相遇,这是天意让我遇见陛下呀。”他又拍案叹道:”君臣相 遇, 如此艰难!”又喝下一大杯酒。杜祁公听说后,大笑说:”有这样的下酒物,一斗不算多 啊。 “(原文出自元·陆友仁《研北杂志》) 苏舜钦以书为下酒物,其豪放直率可爱的书生风采如今仍跃跃出现在我们眼前,让人 真正知道读书之乐乐如此,其读书佐酒的事迹传为美谈。 【人物 100】:宋祁 【简介】:宋祁(公元 998 年-公元 1061 年),字子京,小字选郎 。祖籍安州安陆(今湖北省安 陆市) ,高祖父宋绅徙居开封府雍丘县 ,遂为雍丘(今河南商丘民权县)人 。北宋官员, 著 名文学家、史学家、词人。司空宋庠之弟,宋祁与兄长宋庠并有文名,时称”二宋”。 【相关故事】 词结姻缘 有一天,宋祁宴罢回府,路过繁台街,正巧迎面遇上皇家的车队,宋祁连忙让到一边。 这时只听车内有人轻轻叫了一声:”小宋。”待宋祁抬头看时,只看见车帘轻放,一个妙龄宫女对 他粲然一笑。车队过去了,而美人一笑却令宋祁心旌摇荡,久久不能平静。回去后,宋祁便写了 一首《鹧鸪天》(词为:”画毂(gǔ)雕鞍狭路逢。一声肠断绣帘中。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 通。金作屋,玉为笼。车如流水马游龙。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几万重。”),记述这段如梦的 经历,表达自己不得再见美人的怅然之情。 词中”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一句,活化了唐朝诗人李商隐的诗句,却与词意 境浑然一体。新词一出,立刻在京师传唱开去,后来传到了宋仁宗的耳朵里。皇帝便追问当时的 人说:”是第几车上谁叫的小宋?”最后有个宫女站了出来,羞涩地说:”当时我们去侍宴, 见宣翰林 学士,左右大臣说:这就是小宋。我在车子里,也是偶然看到他,就叫了一声。”皇帝一听哈哈大 笑,不久就召宋祁上殿,说起这件事,宋祁诚惶诚恐,羞愧难当。仁宗笑着打趣说:”蓬山并不远 呀。”说完,就把那个宫女赏赐给了他。宋祁不仅官运顺畅,而且因佳曲而得一段姻缘,令时人艳 羡不已。 7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发布者:全栈程序员-用户IM,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javaforall.cn/139626.html原文链接:https://javaforall.cn

【正版授权,激活自己账号】: Jetbrains全家桶Ide使用,1年售后保障,每天仅需1毛

【官方授权 正版激活】: 官方授权 正版激活 支持Jetbrains家族下所有IDE 使用个人JB账号...

(0)


相关推荐

  • spring boot 系列之一:spring boot 入门

    最近在学习springboot,感觉确实很好用,开发环境搭建和部署确实省去了很多不必须要的重复劳动。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来复习下。一、什么是springboot?springboot是干嘛

  • 人生就是一场康波「建议收藏」

    人生就是一场康波「建议收藏」理论创建人–周金涛2016年3月16日,中信建投首席经济学家周金涛先生参加由上海清算所等举办的第30期清算所沙龙——“2016年债务融资工具专题”活动。在沙龙活动中,周期天王周金涛先生阐述了康波经济周期理论对宏观经济走势的研判,以下是演讲实录。60年的经济周期:人生有三次财富机会重要经济周期理论开创者是两个,第一个康波周期,实际上它是全球经济运动的决定力量,也是在座各…

    2022年10月22日
  • 深度学习入门系列1:多层感知器概述

    深度学习入门系列1:多层感知器概述本人正在学习《deeplearningwithpython》–JasonBrownlee,有兴趣的可以一起学习。人工智能系列1:多层感知器概述待更新:人工智能系列2:用Keras构建你的第一个神经网络人工智能系列3:深度学习模型性能评价人工智能系列4:使用keras模型与scikit-learn进行通用机器学人工智能系列5:项目:花种的多分类人工智能系列6:项目:声纳二分类人工智能系列7:项目:波士顿房屋价格回归人工智能系列8:保存模型以便稍后进行序列化人工智能系列9:训练期.

  • 购买部署阿里免费ssl证书的步骤「建议收藏」

    购买部署阿里免费ssl证书的步骤「建议收藏」ssl证书购买页面购买后如下点击证书申请填写证书信息下一步需要验证信息添加域名解析记录,内容是上面的截图,需要到自己的域名添加签发成功后进行部署需要一台http服务器,这里以nginx为例子,阿里有关于部署的说明文档,上面已签发右边操作中有一个下载,如下选择下载后根据帮助,找到文档如nginx的文档关于部署https服务我前面一篇文章也有记录nginx部署https服务…

  • 如何在阿里云服务器Centos 7中部署定时签到python脚本

    如何在阿里云服务器Centos 7中部署定时签到python脚本

  • 使用clion创建c项目_C语言模板

    使用clion创建c项目_C语言模板参考链接File->Setting->Editor->FileandCodeTemplates选择Files选项卡,选择要要添加模板代码的文件类型在输入框中写入模板代码(关于作者,时间什么的,参考链接有说)要注意的是,#开头的代码,要用#[[…]]包起来…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关注全栈程序员社区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