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笔记Part1 概述「建议收藏」

计算机网络笔记Part1 概述「建议收藏」概述1.速率相关性能指标速率定义:连接在计算机网络上的主机在数字信道上传送数据位数的速率单位:b/s,Kb/s,Mb/s,Tb/s,如果用字节表示,则是B/s,KB/s,MB/s,TB/s1Byte=8Bit带宽在计算机网络中,指的是网络设备所支持的最高速度,单位同速率,是理想条件下最高速率吞吐量指的是单位时间内通过某个网络的数据总量个人理解速率就是实际网速,带宽是理论网速(长城宽带警告),吞吐量是一个或多个设备的综合速率,比如说1000m宽带的路由器连着三部手机,每部手机都是10m

大家好,又见面了,我是你们的朋友全栈君。

本人计算机网络笔记总目录

计算机网络笔记Part1 概述
计算机网络笔记Part2 物理层(Physical Layer)
计算机网络笔记Part3 数据链路层(Data Link Layer)
计算机网络笔记Part4 网络层(Network Layer)
计算机网络笔记Part5 传输层(Transport Layer)
计算机网络笔记Part6 应用层(Application Layer)

2022.3.21 更新了思维导图,来自https://github.com/CyC2018/CS-Notes
没有大问题应该不会再更新了,最近在做毕设,而且马上工作了。如果有意见,建议,批评欢迎留言,如果看到了会尽量改的。PS:有人吐槽本文图片较多一事,这个事实确实如此,因为我觉得有些图片已经可以较好的表达我的意思的时候我就不会再敲字了(懒),有的知识点易混淆或者我觉得我的想法可以帮助理解的时候,我会打字说明的。
最近发现可以通过CSDN导入印象笔记,再通过虚拟打印机导出PDF,全文PDF会在评论区分享,挂了的话可以私信找我补。
为什么不立刻分享PDF:不是兄弟舍不得,我一开始的时候是直接写在CSDN上的,真不知道怎么导出,导出到word全都是MarkDown语法,不知道怎么正常显示

链接:https://pan.baidu.com/s/183PiYaY6CXO0ia7Z_QzdUA?pwd=9s24

提取码:9s24

另外如果和我一样本科毕业想找工作的同学这些文章是不够的,可以去牛客看看面经八股 ,去
https://github.com/CyC2018/CS-Notes
https://github.com/arkingc/note
算法建议跟着代码随想录刷
https://github.com/youngyangyang04/leetcode-master
如果和我一样走游戏客户端的话,建议把GAMES101看了(引擎只看这个还不够),应付面试基本够了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X7411F744?
C++的话建议看《C++ Primer》,《 STL源码剖析》,侯捷网课,资源在下面可以找到
https://github.com/tangtangcoding/C-C-

1. 速率相关性能指标

1.1 速率

定义:连接在计算机网络上的主机在数字信道上传送数据位数的速率
单位:b/s,Kb/s,Mb/s,Tb/s,
如果用字节表示,则是B/s,KB/s,MB/s,TB/s
1Byte=8Bit

1.2 带宽

在计算机网络中,指的是网络设备所支持的最高速度,单位同速率,是理想条件下最高速率

1.3 吞吐量

指的是单位时间内通过某个网络的数据

个人理解

速率就是实际网速,带宽是理论网速(长城宽带警告),吞吐量是一个或多个设备的综合速率,比如说1000m宽带的路由器连着三部手机,每部手机都是10mb/s看片,那么速率就是10mb/s,带宽是宽带的1000m,路由器吞吐量是30mb/s,即三者之和

2.时延相关指标

2.1 时延

时延包括四大类

名称 描述 计算公式
发送时延 数据从主机到信道上所用的时间 发送的数据长度/发送速率
传播时延 数据在信道上传播所花费的时间 信道长度/电磁波在信道上传播的速率
排队时延 数据在路由器前等待前面数据处理的时间 无计算方式
处理时延 数据在路由器中处理需求的时间 无计算方式

使用高速链路(提高网速),只能减小发送时延,无法减少其他三个时延

2.2 时延带宽积

公式:时延带宽积=传播时延x带宽
意思是链路上有多少比特的数据

2.3往返时延RTT

发送端发送数据开始,到发送端收到来自接收端的确认(接收端收到数据后便立即发送确认),总共经历的时延
RTT=传播时延x2+处理时间(有时可能直接忽略)

2.4 利用率

2.4.1 信道利用率

信道利用率=有数据通过时间/有+无数据通过时间

2.4.2 网络利用率

网络利用率=所有信道利用率加权求平均值

2.4.3 时延和利用率的关系图

利用率越高,延迟越大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3. 分层结构

3.1 为什么要分层,分层要做什么

(1)发起通信的计算机必须将数据通信的通路进行激活。
(2)要告诉网络如何识别目的主机。
(3)发起通信的计算机要查明目的主机是否开机,并且与网络连接正常。
(4)发起通信的计算机要弄清楚,对方计算机中文件管理程序是否已经做好准备工作。
(5)确保差错和意外可以解决。

3.2 正式认识分层结构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4. 参考模型

名称 英文 作用
应用层 Application Layer 直接为用户的应用进程(例如电子邮件、文件传输和终端仿真)提供服务。如HTTP、SMTP、FTP、DNS等
表示层 Presentation Layer 把数据转换为能与接收者的系统格式兼容并适合传输的格式,即让两个系统可以交换信息
会话层 Session Layer 负责在数据传输中设置和维护计算机网络中两台计算机之间的通信连接
传输层 Transport Layer 负责端到端通讯,可靠传输,不可靠传输 ,流量控制,复用分用
网络层 Network Layer 负责选择路由最佳路径,规划IP地址(ipv4和ipv6变化只会影响网络层),拥塞控制
数据链路层 Data Link Layer 帧的开始和结束,还有透明传输,差错校验(纠错由传输层解决)
物理层 Physical Layer 定义网络设备接口标准,电气标准(电压),如何在物理链路上传输的更快

4.1 OSI流程简介

网络层及以上,每一层都要对上一层发送的数据进行处理(加个头部)
数据链路层不仅需要加头部,还需要加尾部
物理层什么都不加,只管发送数据(比特流)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4.2 TCP/IP参考模型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4.3 五层参考模型及其传输过程简介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参考资料
2019 王道考研 计算机网络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发布者:全栈程序员-用户IM,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javaforall.cn/134902.html原文链接:https://javaforall.cn

【正版授权,激活自己账号】: Jetbrains全家桶Ide使用,1年售后保障,每天仅需1毛

【官方授权 正版激活】: 官方授权 正版激活 支持Jetbrains家族下所有IDE 使用个人JB账号...

(0)


相关推荐

  • 详解redis 中Pipeline流水线机制

    详解redis 中Pipeline流水线机制

  • MYSQL分布式集群使用-主从复制

    MYSQL分布式集群使用-主从复制

  • 常见的功能系统与管理事项

    常见的功能系统与管理事项常见的功能系统与管理事项

  • [M枚举] lc5. 最长回文子串(枚举+中心拓展+区间dp)「建议收藏」

    [M枚举] lc5. 最长回文子串(枚举+中心拓展+区间dp)「建议收藏」文章目录1.题目来源2.题目解析方法一:枚举1.题目来源链接:lc5.最长回文子串2.题目解析方法一:枚举回文串一共有两种,即长度为奇数的回文串,长度为偶数的回文串。我们可以枚举回文串的中心(偶数长度回文串假想一个中心就行了),然后分别拿两个指针l=i-1,r=i+1向左右两边同时拓展,若s[l]=s[r]则,l–,r++。一直进行该操作,直到不等或一方到达边界位置。我们针对每一个枚举位置i,都考虑其两种情况,即偶数,奇数都考虑一遍,取个最大的就行了。

  • C语言排序(冒泡排序、选择排序、插入排序和快速排序)

    C语言排序(冒泡排序、选择排序、插入排序和快速排序)C语言排序(冒泡排序、选择排序、插入排序和快速排序)C语言排序什么是排序?1.冒泡排序基本思想主要思路:动态示例demo2.选择排序基本思想主要思路动态示例demo3.插入排序基本思想主要思路动态示例demo4.快速排序基本思想主要思路动态示例demoC语言排序什么是排序?就是将无序的变成有序的1.冒泡排序基本思想在要排序的一组数中,对当前还未排好序的范围内的全部数,自上而下对相邻的两个数依次进行比较和调整,让较大的数往下沉,较小的往上冒。即:每当两相邻的数比较后发现它们的排序与排序要求相反时,

  • CALayer之anchorPoint分析

    CALayer之anchorPoint分析anchorPoint:CALayer中心点,动画特效的中心点,取值区间[0.0,1.0],默认为(0.5,0.5);position:CALayer中心点坐标;frame.origin:由anchorPoint、position共同计算得出:frame.origin.x=position.x-anchorPoint*bounds.size.wi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关注全栈程序员社区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