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va集合类学习
一、集合依赖图
一、Collection接口
1.特点
- collection实现子类可以存放多个元素,每个元素可以是Object
- 有些实现类可以放重复元素,有些不可以
- 有些实现类存储元素是有序的,有些是无序的
- Collection接口没有直接的实现子类,是通过他的子接口Set和List来实现的
2.常用方法
以实现子类ArrayList来演示
add(),
remove()
contains()
size()
isEmpty()
addAll() 将另外Collection的实现类内元素添加入集合
removeAll()
3.遍历方式
3.1 Iterator(迭代器)
1.特点
- Iterator对象称为迭代器,主要用于遍历Collection集合中的元素。
- 所有Collection的实现类都有 iterator() 方法
2.执行原理
获取一个迭代器
使用时首先判断: hasNext() 来查看是否有下一元素
然后使用iterator.next()来进行下移,并且此方法还能将下移后的对应元素返回
3.使用
Iterator iterator = list2.iterator();
while (iterator.hasNext()) {
Object next = iterator.next();
System.out.printf(next+"");
}
//增强for循环,原理也是使用迭代器
for (Object o : list2) {
System.out.println(o);
}
4.ArrayList
4.1注意事项
- 可以存放多个不同类型的值,包括null
- 是由数组来实现数据存储的
- 基本等同于Vector,除了ArrayList是线程不安全的(执行效率高),多线程下,不建议使用
4.2底层源码
1.ArrayList中维护了一个Object类型的数组elementData[]
transient Object[] elementData; transient: 表示该属性不会被序列化
2.当创建ArrayList对象时,如果使用无参构造器,则数组初始值为0,第一次添加时,扩容到10
以后满后需要扩容时,大小 = 原大小 + 原大小右移一位(相当于1.5倍)
3.如果使用指定大小的构造器,那么扩容时也直接扩容为1.5倍
5.Vector
4.1注意
- 内部维护了一个Object[] elementData
- 是线程安全的,但是效率低
4.2底层源码
- 当使用无参构造方法时,会调用有参构造,将初始大小设为10
- 当需要扩容时,判断是否为自定义扩容。如果不是自定义扩容,则将容量扩大到二倍。
- 最后使用拷贝函数
6.LinkedList
内部维护了firest和last两个Node节点对象
底层结构是双向链表
改查的效率较低
二、Set接口
2.1 介绍
- 无序(添加和取出的顺序不一样),没有索引
- 不允许重复添加元素,可以有null
- 初始添加时,扩容到16,阈值为16*加载因子(0.75) = 12
- 扩容时扩容到2倍
2.2HashSet
- 实现了Set接口
- 实际上是HashMap
- 可以存null,但只能有一个
- 不保证元素是有序的,取决于hash后,在确定索引结果
1.add源码
//核心操作putVal
final V putVal(int hash, K key, V value, boolean onlyIfAbsent,
boolean evict) {
Node<K,V>[] tab; Node<K,V> p; int n, i;
// 步骤①:tab为空则创建
// table未初始化或者长度为0,进行扩容
if ((tab = table) == null || (n = tab.length) == 0)
n = (tab = resize()).length;
// 步骤②:计算index,并对null做处理
// (n - 1) & hash 确定元素存放在哪个桶中,桶为空,新生成结点放入桶中(此时,这个结点是放在数组中)
if ((p = tab[i = (n - 1) & hash]) == null)
tab[i] = newNode(hash, key, value, null);
// 桶中已经存在元素
else {
Node<K,V> e; K k;
// 步骤③:节点key存在,直接覆盖value
// 比较桶中第一个元素(数组中的结点)的hash值相等,key相等
if (p.hash == hash &&
((k = p.key) == key || (key != null && key.equals(k))))
// 将第一个元素赋值给e,用e来记录
e = p;
// 步骤④:判断该链为红黑树
// hash值不相等,即key不相等;为红黑树结点
else if (p instanceof TreeNode)
// 放入树中
e = ((TreeNode<K,V>)p).putTreeVal(this, tab, hash, key, value);
// 步骤⑤:该链为链表
// 为链表结点
else {
// 在链表最末插入结点
for (int binCount = 0; ; ++binCount) {
// 到达链表的尾部
if ((e = p.next) == null) {
// 在尾部插入新结点
p.next = newNode(hash, key, value, null);
// 结点数量达到阈值,转化为红黑树
if (binCount >= TREEIFY_THRESHOLD - 1) // -1 for 1st
treeifyBin(tab, hash);
// 跳出循环
break;
}
// 判断链表中结点的key值与插入的元素的key值是否相等
if (e.hash == hash &&
((k = e.key) == key || (key != null && key.equals(k))))
// 相等,跳出循环
break;
// 用于遍历桶中的链表,与前面的e = p.next组合,可以遍历链表
p = e;
}
}
// 表示在桶中找到key值、hash值与插入元素相等的结点
if (e != null) {
// 记录e的value
V oldValue = e.value;
// onlyIfAbsent为false或者旧值为null
if (!onlyIfAbsent || oldValue == null)
//用新值替换旧值
e.value = value;
// 访问后回调
afterNodeAccess(e);
// 返回旧值
return oldValue;
}
}
// 结构性修改
++modCount;
// 步骤⑥:超过最大容量 就扩容
// 实际大小大于阈值则扩容
if (++size > threshold)
resize();
// 插入后回调
afterNodeInsertion(evict);
return null;
}
解释:add流程
-
使用构造器时,执行新建一个HashMap对象
-
执行add方法
-
执行map的put方法
-
计算出hash值为:key.hash = (h = k.hashCode()) ^ (h >>> 16);(hashCode与自身无符号右移16位做异或)
因为通常声明map集合时不会指定大小,或者初始化的时候就创建一个容量很大的map对象,所以这个通过容量大小与key值进行hash的算法在开始的时候只会对低位进行计算,虽然容量的2进制高位一开始都是0,但是key的2进制高位通常是有值的,因此先在hash方法中将key的hashCode右移16位在与自身异或,使得高位也可以参与hash,更大程度上减少了碰撞率。
-
-
执行putVal方法、
- 判断table是否为null(为null则扩容到16,阈值为0.75*容量 = 12)
- 使用hash进行高效取余计算出应该存在table表中的那个索引位置
- 索引位为null,直接存入时,新建一个Node对象,传入三个参数,hash值(为了下次添加时比较hash值),key值(添加的值),value值(一个哨兵变量,占位用,为了set使用hashMap,每个key的value都一样(PRESENT)),next(null)
- 不为null,产生冲突
- 判断是否属于同一个对象,或者equals判断相等(将e赋值为当前下标对应的Node)
- 判读是否属于红黑树,(属于则 将p强转为TreeNode,调用putTreeVal,将e赋值)
- 将当前下表的链表进行for循环
- 如果链表中有节点是和将要添加的对象属于同一对象,或者equals判断相等,则break;
- 如果循环到了链表尾,则进行添加
- 判断结点数量是否达到阈值(8),到8则转化为红黑树
- 转换之前,判断table数组大小是否小于64或等于null,小于则扩容
- 转化红黑树
- 判断结点数量是否达到阈值(8),到8则转化为红黑树
- 判断e是否为null,不为空返回旧值(添加失败)
- 使用hash进行高效取余计算出应该存在table表中的那个索引位置
- 判断++size是否大于阈值,大于则进行扩容
- 返回null(添加成功)
- 判断table是否为null(为null则扩容到16,阈值为0.75*容量 = 12)
高效率取余运算
Java的HashMap源码中用到的(n-1)&hash这样的运算,这是一种高效的求余数的方法
结论:假设被除数是x,对于除数是2n的取余操作x%2n,都可以写成x&(2n-1),位运算效率高!
举例:259%8=259&7=3
原理:因为对8的取余结果肯定小于8
在二级制中,8=(1000)2,因此取余结果肯定小于等于7=(0111)2
因此对于被除数的二进制来说,只需要保证后三位保留下来即可(后三位保留下来肯定小于8)
此时保存下来的结果就是取余结果
259 : 1 0 0 0 0 0 0 1 1
7 : 0 0 0 0 0 0 1 1 1
要保存后面的三个数,就需要使用到位运算:(&运算中1&1=1,1&0=0,0&0=0)
此时位运算结果:0 0 0 0 0 0 0 1 1
转换为10进制就等于3!
注意:只有对于除数是2n,才可以使用此方法进行取余运算
公式: x%2n == x&(2n-1)
2.3 LinkedHashSet
1.简介
- 底层维护的是LinkedHashMap
- LinkedHashMap:数组+双向链表
- 数组类型:HashMap$Node[]
- 添加时,存入的类型为LinkedHashMap$Entry
- 加入的顺序和取出顺序一致
2.底层
和HashSet一样
2.4TreeSet
-
底层是TreeMap
-
当使用无参构造器时,默认是首字母ASCII表
-
构造时,使用比较器来进行排序、去重
三、Map接口
3.1简介
- 用于保存具有映射关系的数据
- k,v可以是任意数据类型
- key不允许重复,和HashSet一样,当重复时,会覆盖上次的value
- 常用String作为key
- 没有实现同步,是线程不安全的
3.2常用方法
HashMap为实现类
- put(添加<k,v>)
- get(获取key对应的value)
- isEmpty()
- clear(清空)
- entrySet(返回所有node)
- ketSet(返回所有key)
- values(返回所有value)
3.3底层源码
1.entrySet()方法
public Set<Map.Entry<K,V>> entrySet() {
Set<Map.Entry<K,V>> es;
return (es = entrySet) == null ? (entrySet = new EntrySet()) : es;
}
在entrySet中,存放的是Entry<k,v>; transient Set<Map.Entry<K,V>> entrySet = hashMap.entrySet();
EntrySet为HashMap的内部类,在HashMap中,为了方便管理遍历,将Node转换为Entry(因为Node实现了Entry接口,上转型),再将这些Entry存入entrySet中
因此遍历时,需要将entrySet转型为Map.Entry接口
3.4Hashtable
1.简介
- 存放的元素都是键值对
- 内部维护了一个Hashtavle$Entry[] table
- 键和值都不能为null,否则会抛出空指针异常
- 是线程安全的,hashMap是线程不安全的,扩容时原容量左移一位再加一
- 初始大小大小为11,临界值为11*0.75 = 8
3.5Properties
1.介绍
- 继承了Hashtable
- 存放的是键值对,并且都不可以为null
- 一般用来存储读取properties文件中的对象
3.6TreeMap
- 通过传入comparator接口的实现类可以实现排序
- 添加元素时调用put方法,将第一个元素直接加入。后续加入时按照传入的比较器规则进行添加
四、如何选择集合实现类
一、先判断存储的类型
二、如果是单列的:Collection接口
2.1 允许重复:List
增删多:LinkedList(底层维护了一个双向链表)
改查多:ArrayList(底层维护了Object类型的可变数组)
2.2不允许重复:Set
无序: HashSet(底层HashMap,维护了一个哈希表,即(数组+链表+红黑树))
排序:TreeSet
插入和取出顺序一致:LinkedHashSet,维护了数组+双向链表
三、如果是双列的(键值对):Map
健无序:HashMap(底层哈希表, jdk7:数组+链表,jdk8:数组+链表+红黑树)
健排序:TreeMap
插入和取出顺序一致:LinkedHashMap
读取文件:Properties
五、Collectios工具类
Collections 类是 Java 提供的一个操作 Set、List 和 Map 等集合的工具类。Collections 类提供了许多操作集合的静态方法,借助这些静态方法可以实现集合元素的排序、查找替换和复制等操作。
5.1排序(正向和逆向)
Collections 提供了如下方法用于对 List 集合元素进行排序。
- void reverse(List list):对指定 List 集合元素进行逆向排序。
- void shuffle(List list):对 List 集合元素进行随机排序(shuffle 方法模拟了“洗牌”动作)。
- void sort(List list):根据元素的自然顺序对指定 List 集合的元素按升序进行排序。
- void sort(List list, Comparator c):根据指定 Comparator 产生的顺序对 List 集合元素进行排序。
- void swap(List list, int i, int j):将指定 List 集合中的 i 处元素和 j 处元素进行交换。
- void rotate(List list, int distance):当 distance 为正数时,将 list 集合的后 distance 个元素“整体”移到前面;当 distance 为负数时,将 list 集合的前 distance 个元素“整体”移到后面。
该方法不会改变集合的长度。
5.2查找、替换操作
Collections 还提供了如下常用的用于查找、替换集合元素的方法。
- int binarySearch(List list, Object key):使用二分搜索法搜索指定的 List 集合,以获得指定对象在 List 集合中的索引。如果要使该方法可以正常工作,则必须保证 List 中的元素已经处于有序状态。
- Object max(Collection coll):根据元素的自然顺序,返回给定集合中的最大元素。
- Object max(Collection coll, Comparator comp):根据 Comparator 指定的顺序,返回给定集合中的最大元素。
- Object min(Collection coll):根据元素的自然顺序,返回给定集合中的最小元素。
- Object min(Collection coll, Comparator comp):根据 Comparator 指定的顺序,返回给定集合中的最小元素。
- void fill(List list, Object obj):使用指定元素 obj 替换指定 List 集合中的所有元素。
- int frequency(Collection c, Object o):返回指定集合中指定元素的出现次数。
- int indexOfSubList(List source, List target):返回子 List 对象在父 List 对象中第一次出现的位置索引;如果父 List 中没有出现这样的子 List,则返回 -1。
- int lastIndexOfSubList(List source, List target):返回子 List 对象在父 List 对象中最后一次出现的位置索引;如果父 List 中没有岀现这样的子 List,则返回 -1。
- boolean replaceAll(List list, Object oldVal, Object newVal):使用一个新值 newVal 替换 List 对象的所有旧值 oldVal。
5.3复制
Collections 类的 copy() 静态方法用于将指定集合中的所有元素复制到另一个集合中。执行 copy() 方法后,目标集合中每个已复制元素的索引将等同于源集合中该元素的索引。
copy() 方法的语法格式如下:
void copy(List <? super T> dest,List<? extends T> src)
其中,dest 表示目标集合对象,src 表示源集合对象。
注意:目标集合的长度至少和源集合的长度相同,如果目标集合的长度更长,则不影响目标集合中的其余元素,假如dest集合元素有5个,src集合中元素有3个,复制后dest中前三个被覆盖。
后两个不改变,如果目标集合长度不够而无法包含整个源集合元素,
程序将抛出 IndexOutOfBoundsException 异常
发布者:全栈程序员-用户IM,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javaforall.cn/115175.html原文链接:https://javaforall.cn
【正版授权,激活自己账号】: Jetbrains全家桶Ide使用,1年售后保障,每天仅需1毛
【官方授权 正版激活】: 官方授权 正版激活 支持Jetbrains家族下所有IDE 使用个人JB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