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马宁

    Smartphone 2.0,这个概念有点哗众取宠,但是从2002年Smartphone的概念被推出后,智能手机的本身和外部环境改变了很多,在这个时间点上,我们有必要讨论Smartphone下一步会往何处去。我们姑且以Smartphone 2.0为名吧。

    什么是智能手机?有人会说,更大的分辨率、更好的CPU,有人会说能上网,有人会说可以玩游戏、听音乐。

    那么,每个人、每天都在用的Phone的功能是什么?电话、短信、联系人。Smartphone增加了浏览器(WAP或WEB)、媒体播放器、游戏、IM、Java VM、Ebook Reader等功能。最近SNS Client、 VoIP、App Store和Widget等功能也被加入到Smartphone中。但是这种功能的累加就是Smartphone的未来吗?

    从本质上来剖析这些新功能的本质是什么?是服务(Service)。最简单的服务应该就是网站提供的信息浏览服务,这也是互联网最初的基石。信息浏览服务的方式有两种:Pull和 Push。Pull的方式,是用户主动浏览网站的信息,并且点击超链接来获取自己想读的信息,浏览网站和RSS订阅都应该属于Pull方式;Push方式,是将信息进行编辑、整合后,推送给用户,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手机报。

    在2G时代,Service来自电信运营商,是一个相对封闭的生态链,内容提供商(CP)和服务提供商(SP)必须通过运营商的网络向终端用户提供服务。运营商也通过自己的垄断地位和网络的封闭性,将竞争者隔绝在外。这种情况是短缺经济下的产物,在网络带宽稀缺情况下的必然产物。这种现象在互联网初期也能找到,我们用小猫拨号上网时,访问的163、169网站基本都是电信运营商提供的服务。

    3G时代,当网络带宽不再稀缺时,运营商发愁的是如何为用户提供各种各样的服务,从而让带宽使用率提高。用户使用1M和10M流量,运营商的成本几乎没有增加,而赚到的却是10倍的钱。

    好了,接下来的问题就是,服务来自于谁?移动运营商吗?必须承认,3G时代,很多服务仍然会来自于移动运营商。但是随着用户规模的扩大,运营商会发现,他们在某些小众领域是力不从心的,而小众领域恰巧是推动互联网发展的最大动力之一。互联网的历史告诉我们,一家公司不可能提供所有的服务,AOL不能,Yahoo不能,中国移动同样也不能。所以,当运营商感觉到他们的力不从心时,运营商构筑的樊篱会在一瞬间土崩瓦解。

    那么,3G时代,绝大部分的服务会来自于互联网服务商,无论是PC还是Smartphone,人们想访问到熟悉的服务,而不是两套完全不同的信息服务。

    随着Web 2.0时代的到来和无线网络带宽的增加,Service不再是单项的信息输送,用户的参与性会越来越强,而更多的用户信息会被加入到互联网中。SNS已经将我们的人际信息加入到互联网中。Smartphone的移动性,会将用户的地理位置信息加入到互联网中。Google Latitude服务已经展示了Location-aware SNS的魅力,下一步可能是和好友聚会整合。

    除了3G的到来外,推动Service发展的还有一个重要的力量——“云计算”。云计算会极大降低服务提供者的成本。服务提供者的身份也会发生质的改变,从大的企业迅速转向到小企业甚至是个人,网络服务也即将进入全民草根时代。一些小众化的网络服务,会在云计算时代,撼动整个互联网的传统格局。以后看到由门口大妈提供的煎饼果子价格指数时,千万别觉得稀奇。

    而智能手机会对云计算的发展起到一个助推的作用。如果将张亚勤提出的“云端”概念(Cloud + Client)推广到智能设备上,我们就可以得到下面的公式:

Smartphone 2.0 = Phone + Service

    我们不必认为Phone就是智能手机,Netbook和MID等产品也会被包括在内。说白了,只要是能够随身携带、连接无线网络、运行在线服务的客户端的智能设备,我们都应该算在Phone中。

    Service也不能简单理解为Cloud,毕竟在云计算之外,很多服务提供商已经为我们提供了很多有用的在线服务,这些服务提供商不会因为云计算时代的到来而衰退,而会走一条逐渐融合的道路。

    Service应该包括两个方面:一端是运行在互联网上的服务(服务器端应用);另一端是运行在智能设备上的服务客户端。再好的服务也需要落地,互联网的最后一公里将重现在3G时代的智能手机上。尽管现在的智能手机厂商都在哀叹,寻找合适的服务和软件太难,可是在一年以后,将会出现服务提供商为了将服务预置到Smartphone 上而激烈竞争的盛况。得终端者得天下。一些早起的服务提供商已经开始与终端设备制造商谋求合作了,在国内一些MID产品中已经出现了一些网络购物网站的链接。点击链接会进入浏览器,访问购物网站,这只是预置在线服务的初级模式。

    那么Service应该以什么方式预置到Smartphone上呢?对于简单的信息浏览和交互操作,浏览器无疑是最好的客户端,JavaScript跨平台的特性能够让在线网络供应商不必担心不同设备的兼容问题。除了浏览器外, Widget也会成为非常流行的一种客户端,网站开发者只需要用HTML和JavaScript编写简单的代码,就可以同时运行在Symbian和Windows Mobile手机上,这将一个多么大的诱惑?

    如果在线服务需要提供更多的交互性又该怎么办呢?比如现在非常流行的开心网,使用了RIA技术来设计用户交互游戏。Flash Lite的确改变了互联网的用户体验,微软的Silverlight尽管还在开发中,但是连接Service的能力也不容小觑。RIA技术将成为移动互联网的主流之一。为不同设备编写RIA运行端的成本,显然要低于为不同的硬件平台开发应用的成本。

    最后的一种方式就是编写客户端,对于复杂的应用和用户体验设计,单凭JavaScript和RIA就无法解决了。而且,基于浏览器的技术还有一个致命缺陷——无法适应移动网络的时断时续。比如IM和VoIP等复杂的应用,我们还是需要去编写客户端。但是如果去编写客户端的话,就势必面临为多个手机平台编写应用的困境。研发成本增加了,但是,收入未必能够相应增加。这也是制约在线服务进入移动领域的重要因素。

    我们有什么解决办法吗?不妨换一个思路来看,当Service无法适应多个Phone时,我们能否让Phone去适应Service呢?看到这句话,可能很多人的脑海里都会出现一个词——定制手机。

    定制手机的概念,最早来自于移动运营商,为了增加服务的黏性,运营商凭借垄断地位,要求手机厂商将提供的服务预置到手机中,比如移动的“心机”。再进一步时,运营商对Shell、用户体验都提出要求,为同一运营商定制的手机,无论运行什么样的操作系统,提供的外观、用户体验都是一致的,比如OMS。这就是定制手机。

    移动运营商为什么要定制手机?要推广自己的服务。那么,定制手机符合我们对于Smartphone 2.0的定义,是Phone与Service的结合体。但是Service一定要来自运营商吗?上面,我们已经探讨过这个问题,答案是不一定。那么,定制手机一定要来自于移动运营商吗?

    所有的服务提供商都可以按自己的要求去定制手机,这不是移动运营商的专利。Google虽然没有定制手机,但是

推自己定制手机前,恐怕要想清楚这么几个问题:

  1. 你的服务是否有足够多的人在用?
  2. 用你服务的人是否愿意为了使用你的服务而买一部新手机?
  3. 你是否有足够多的钱来推广你的服务和手机?

    其实这么算起来,能够推出自己定制手机的服务提供商并不多,符合这几个条件的,可能也只有腾讯、百度、新浪、魔兽世界、淘宝等几家了。

我们来想像下这几家定制手机的样子:

1,腾讯,现在已经成为一个庞然大物了,几乎覆盖了所有互联网的领域,IM、在线游戏、门户网站、商城、SNS。但是,在移动领域,QQ一直受制于移动的短信,处于受支配的地位,也一度因为利益分配而和移动吵翻。如果腾讯能够掌握手机终端,将自己的服务预置其中,那么很多年轻人在自己手机上做的,就不再是发短信,而是聊QQ了。QQ用户的忠诚度极高,且对QQ文化极度认可,如果手机定价合理,加上QQ的定制外观,一定会有人趋之若鹜。

2,百度,是一个雄心勃勃的公司,将服务推广到手机领域,是百度必须要做的事情。因为Google已经做了。但是,怎么推广到手机领域,将是百度面临的一个大问题。为运营商提供搜索服务,给移动运营商打工吗?如果那样,百度会重蹈腾讯与移动合作的覆辙,难免为人作嫁衣。将自己的搜索、贴吧、地图、购物等服务,有效整合起来。比如购物时,可以在贴吧里搜索产品评价,然后在地图里寻找附近的实体店,如果发现实体店价格偏高,还可以在购物中下订单。

不过百度不适合自己推定制手机,而应该将自己的服务预置到手机中。那么百度会和谁合作呢?Android手机恐怕不是百度的最佳选择(PR会强烈反对吧?)。本着先易后难的原则,魅族M8也许应该成为百度的第一个合作目标。这两家的业务互补性非常强,一家缺应用,一家缺终端,而且绝对不会到对方的领域中兴风作浪。百度手机、魅族的搜索引擎?不靠谱吧?

3,魔兽世界,在这里指代网络游戏。手机网游不是没人做,而是做不出来,最要命的问题还是出在终端的兼容性上。随着手机硬件性能的提高,游戏在手机上运行将不再是问题,但是如何在手机上跑出最好的效果,定制也许是一条路。

    另外,网络游戏是否会有新的玩法,比如结合现实的地理位置,和附近同一个工会的兄弟一起去打怪,或者交换装备?西单的下一个支柱产业也许是游戏装备?

    当然,还有一些针对特定人群的服务提供商,比如携程,如果能够直接在手机上订机票和酒店,并且将航班信息保存到手机的日程里,至少这种功能对我来说是有诱惑力的。

    定制手机可以用双方的渠道来进行推广,但1+1能否大于2,就看Service和Phone合作上是否能够齐心协力了。合作上可能会有这样几个难点:

1,互联网知名度和手机销售渠道如何整合,Service 提供商必须拥有强大的现金流,对终端的推广进行补贴, 手机厂商要利用自己的渠道推广Service的服务;使用Service的渠道销售手机,比如网上直销,也应该获得分成;

2,在线服务的收益如何分成,iPhone不存在这个问题,因为Phone和Service是一家,但是合作的双方肯定会遇到这个问题;

3,Service和Phone是否真的合适?Service 的更新速度快,Phone的操作系统、开发环境、硬件性能,是否能跟得上Service的发展。

    单纯从技术角度上来说,PPLive和开心网也具有定制手机的可能,但是考虑到他们的运营情况和现金流,短时间内恐怕很难。

    最后再说说+的问题,对,这个加号也有学问。没有加号,Phone和Service永远都是两个东西。我们可以将+看作一个渠道,沟通服务和用户的渠道。这个渠道做什么用?给用户提供订阅的服务,然后将用户的钱拿走。

    提供更多的服务是运营商要关心的事情,3G、WIFI,无非是一条提供服务的高速公路。如何收到钱,这才是Phone和Service要关心的事情。这就涉及到支付的问题了。移动运营商、信用卡、银联、支付宝,都是支付的渠道。支付会是移动互联网最后一公里上的制高点。提供了服务、控制了终端,钱收不上来,也是白搭。现在谁也说不好,谁会赢得最后的胜利,但是缺少了支付手段,Smartphone 2.0恐怕也是水中月、镜中花。

    只是想将自己最近的所思所想记录下来,没想到写了这么长,希望对奋斗在3G康庄大道上的朋友们有价值吧。

    更多关于Windows Embedded CE开发的文章,请参考“Windows Embedded CE 中国研发团队”的中文博客:http://blogs.msdn.com/wincechina/